APP下载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和现代雕塑的融合

2017-03-11曾茂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壮锦铜鼓雕塑

曾茂泉

(广西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广西南宁 530023)

我国的广西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之一,当地有 11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中形成了自身悠久的民族文化及民间艺术,时至今日,这些文化瑰宝流传下来,对现代化都市的园林、建筑和雕塑都产生着影响。

一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雕塑融合的意义

众所周知,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及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民族文化元素已经实现了更多元化的应用,比如雕塑作品,其图案、肌理、纹样都能展现民族文化元素的魅力,在广西人民大会堂的外墙装饰雕塑上、北京人民大会堂广西厅装饰浮雕以及2008年奥运会的金牌上都应用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在区域内展现广西民族的魅力,在世界舞台上代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在近些年的改观应用中,更是以设计大气、美观的风格得到国外人士的认可。多届的亚太艺术节上,中国展现的诸多艺术作品都有民族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特征,越来越多艺术家积极地将民族元素融入到各自的作品当中,并尝试结合西洋与古典风格,在衬托下进一步展现多元民族文化的特有魅力[1]。这一背景下,从事雕塑设计工作的相关人员加强自身对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理解,强化广西少数民族元素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现代雕塑的特点分析

2.1 主观认识性

人与自然长期的相处过程就是主观认识发展的过程,人们充分利用主观认识性与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既能确保在自然系统中有自身的立足之地并和谐生活,又能从中创造满足人们审美的艺术,对自然的符号进行开发利用,使其造福于人类[2]。如人们在表达喜怒哀乐时有很多的表达方式,在表现中人们的情感能量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与感受,而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长期的运用中也有其特殊化的情感表达,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的妇女在日常生活中会采用背篓和背带的方式背孩子,像苗族传统的背带,还有很多都以现实生活中的花卉作为设计题材,或是通过花草形、叶片、茎脉等等,在设计时保持柔软的卷曲度,确保形成自然的气息,从而提高与自然的情感[3]。现代雕塑设计引入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需要有足够多的主观认识性,才能体现其韵味,比如将苗族背带的画面作为浮雕,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将其与梳洗的梳子组合设计,则表现人们一定的审美需求。此外,还要在材质上根据主题设计需要应用铜等材料,让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雕塑更好地结合。

2.2 生活实用性

从历史角度来看,少数民族人民最初的活动前提均是为了生存,这与人类繁衍生息有关。比如广西罗城仫佬族人民注重信仰,崇拜神灵,那么在其村落中就会找到一条仰首翘尾的鱼雕塑,传说是为了准备祭祀,但当地人们又不想破坏墙体的干净而将这种设计融入生活中。在这一设计中,当地人还在鱼嘴里放了稻米,将美观与实用结合起来,有着美好的寓意。

三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现代雕塑中的融合与应用

3.1 壮锦在现代雕塑中的应用

广西是壮族人民的聚居地,而壮锦和蜀锦、云锦、宋锦齐名,成为我国四大名锦,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壮锦从最初非常简单的单一图案变化为内容丰富、制作繁复和技艺精湛的文化物质,应用在现代景观性的雕塑中,通过对壮锦图案的转化和应用,再结合景观雕塑的设计,用新的载体和艺术形式来丰富壮锦文化。比如雕塑中有很多几何纹的装饰,如连勾云纹、水波纹、回字纹、霍纹、同心圆纹等等,这些大多都会与动植物的图像相结合,或是采用不同几何纹复合性方式突出雕塑的设计特色,同时也展现壮锦装饰具有的丰富图案库功能。结合景观性雕塑的设计意义,壮锦元素还营造出了一种文明、舒适、和谐、活力的环境,不但对景观有很好的雕塑装饰作用,也彰显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的文化。常见的如一些雕塑中倒过来的“福”字,通常在福字的周围会有壮锦的纹饰图案进行雕刻,展现出浓浓的少数民族文化。

3.2 铜鼓在现代雕塑中的应用

作为我国南方特有的一种打击乐器,铜鼓无疑已经成为了广西地区的特产,广西素来有铜鼓之乡的称号,铜鼓在制造上融合了铸造技术、冶金技术、美术雕刻以及音乐文化,将其应用到现代雕塑中,不但丰富了雕塑文化的表现形式,还能很好地展现少数民族风采。比如铜鼓雕塑,铜鼓置中,旁边则是两位鼓者,通过纹饰繁复的铜鼓与鼓者巧妙结合起来,凸显了铜鼓本身的稳重和鼓者的动感,一动一静,很好地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由简单到复杂进行渗透,与此同时也将铜鼓文化拓展到了现代雕塑的领域,实现了更广更深的渗透与传播。

3.3 绣球在现代雕塑中的应用

绣球也是广西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元素之一,其发展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早已经成为了广西民族文化元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外观上看,绣球属于球形,表面有绣花、流苏和图案,颜色通常较为鲜艳。具体看绣上的图案,非常生动与形象。绣球的制作比较复杂,包括12瓣构造,蕴意为1年中的12个月都能风调雨顺和幸福安康,这也是广西少数民族人们勤劳淳朴的表现[4]。将绣球的图案元素应用在现代雕塑中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如花鸟图案、稻作农耕图案等等。比如一些常见的扇形雕塑,很多设计人员会将扇形周围进行一些简单文案的雕刻,中间则以少数民族的图腾信仰神鸟或是花草加以装饰,这其实是刺绣文化向雕塑领域的过渡,也是少数民族文化在全方位渗透的结果。

3.4 舞蹈元素在现代雕塑中的应用

广西有不少的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各民族人们的舞蹈是通过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的,透露出了淳朴与向上的精神,在早期很多舞蹈元素表现的是对农田劳作的模仿,在不断的发展中民族舞蹈元素得到了丰富与进化,展现出来的更为和谐,并将其应用到了现代雕塑当中,以少数民族舞蹈的精髓展现和谐向上的面貌。比如一些现代化雕塑,借助了广西少数民族人民的丰富表情和使用乐器,再设计出无声的肢体语言,比如跪坐地上,一旁放置一把二胡,另一人在侧准备起舞,暗示的是在没有二胡的情况下少数民族的人民也能舞出美丽的舞蹈,同时也是向周边人虚心学习的表现。另外,广西少数民族的适龄男女都喜欢通过歌声来寻找另一半,比如过去常出现的场景是隔着门帘对唱、隔岸对歌等等,这些都已经体现在了雕塑上,如一些圆盘雕塑中间采用镂空的形式,实际发挥漏景的作用,景物中青年男女一起相处,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雕塑的人物神态刻画深刻,很容易感受到男青年的从容与女青年的羞涩和欲拒还迎,增强了雕塑的设计的寓意。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雕塑的设计与发展融入了各种底蕴丰厚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广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丰富多彩,更是在长远的历史上积淀和传承,具有独一无二的审美价值。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雕塑进行融合,具有时代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保证了现代雕塑内容的丰富以及质的提升,又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重构与融合,在现代雕塑中展现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1] 栗嘉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下的旅游工艺品创新研究——以贵州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171):165-167.

[2] 李丽凤,何鸿芳.壮族文化元素在景观雕塑中的运用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6):145-147.

[3] 肖万娟.广西壮族文化元素的挖掘及应用手法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8(52):1872-1879.

[4] 熊晓庆.绣球:广西壮族文化符号的表征[J].柳州师专学报,2010,6(25):24-27.

猜你喜欢

壮锦铜鼓雕塑
巨型雕塑
帛锦时韵*
保护与创新:非遗视角下壮锦创造性转化研究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东兰铜鼓响八方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