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扎染艺术的原创性与文化内涵的研究

2017-03-11杨树彬尹春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扎染原创性纹样

杨树彬 尹春洁

(1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广州 510090;2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0)

扎染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染色工艺,与历史久远的蜡染和传统深厚的蓝印花布工艺一起并称“国粹”三染。其以统一的靛蓝色调、独特的防染工艺在素布粗服上释情抒怀,制作时运用折、皱、捆、包等多种工艺手段进行加工,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因不同的松紧捆绑的操作力度,及面料渗透力的差异,最终形成了色泽斑斓,皱纹综错,别具意趣的自然肌理,呈现了扎染工艺渗化的微妙推晕的效果,而这种美,是民间艺人精心设计和创造的可视物,又是人工所不能重复再现的艺术品。

民间扎染的艺术的美妙之处当属其原创性,因为每件扎染品都是民间艺人一针一线,一个个环节,一道道程序手工操作形成,图形、染色每道工序即使初始在一人手上,也不会有重复一样的成品,这就是扎染艺术独特性,其原创性是在于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感悟,环境的解读,民俗的认知,意愿的祈求,这些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是民间艺人祖辈传承,生生不息地生活积淀,是以他们质朴的情感,为中华民族积累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内涵,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只带有原创性芬芳的奇葩,值得我们挖掘和传承、发扬与创新。

一 民间扎染艺术的原创性

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认同的前提。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扎染的国家,有千年的原创性文化史的积淀。

1.1 扎染工艺的生态性

扎染艺术是从传统手工扎染开始,“秦汉始有之”(工仪实录),在南北朝时,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盛唐年间,扎染在白族地区已成为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宫进献的贡品。北宋时,绞缬产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区流行甚广。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也有整幅图案花样,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艺人不断的创意,通过扎染工艺的特点、扎染方法,也就是说在扎染艺术样式、风格、技术工艺和颜色中,都从原创性起步,有选择地抽取精粹的部分,结合地域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加以改造创新。使传统扎染在民族民俗文化的基础上,保留传统精华的同时,依然显示生态性和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

1.2 扎染纹样的原创性

民间扎染艺术的纹样是通过针线对面料进行缝、扎、捆、绑后再经染色而形成图案,其纹样的效果丰富多样,是一般印花工艺无法得到的。在扎结、印染的过程中产生的千变万化的效果充分体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折射出民族文化的艺术价值可谓独一无二。

扎染,古代又称绞缬 , 这种染色工艺早在秦汉时代已在中原大地出现,隋唐时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扎花工艺、染色技术、染料的制作、流传的地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 ,对扎染工艺、植物染料的种植和制作、染色技法都有相关的记载。元代的史学家胡三省曾在《资治通鉴音注》中对扎染工艺作了如下简述 :“缬 ,撮采以线结之 ,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谓之缬”。从隋墓中舞俑的着装上 ,可以看出绞缬“鹿胎”纹——一种以色为底、以白点为花的单色和多色绞缬纹样。宋代以后 ,由于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朝廷的染缬禁令,古老的绞缬工艺在中原地区逐渐蜕化 ,以至消失了。但在宋代,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至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扎染工艺也经过了几次起落之后,时至当今,千余种纹样依然保留着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扎染艺术文化。

1.3 扎染天人合一趣味性

扎染的染料是植物板兰根提取,自然、环保,无公害;扎染的纹样是民间艺人按各自美感需求任意捆绑、缝结、依据观看自然物象再创造;染色效果浑然丰富、盎然成趣;可谓美不胜收,趣味无穷;这种天人合一的艺术品是扎染原创性的魅力所在,是民间艺人深入生活,了解自然,熟悉环境,解读民俗,抒发情怀,祈求美好,拥抱生活的真实意愿的表达,能让广大的老百姓接受,并拥有。扎染的原创性是传统文化源头活水的一个部分,是为现实生活输送精神的动力。

二 民间扎染艺术的文化内涵

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进入了千家万户,改变了以往的习惯,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古建筑群落,现代化农村建设让许许多多的古代村落消失殆尽;村庄已不是 50年代前的模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已成为人们儿时的记忆。民间扎染技艺,顽强的像民间故事一样,在中国民间的许多村落由我们的父辈口口相传,手手相教,生生不息。扎染里流淌和印染的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

2.1 地域生态环保文化

韩国的泡菜工艺及其独特的口味,被大韩民族视为骄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扎染工艺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

生态环境保护是扎染艺术文化特点之一,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避免了合成染料的严重污染问题,有利于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合成染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带来环境污染 ,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扎染艺术的草木染料直接取自于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叶和果实 ,然后对草木色素进行提取 ,没有任何污染,留下的植物残渣 ,经过一定的处理可作为优质的肥料。

草木染料虽然在短时间内不能完全取代合成染料 ,但至少可以在天然纤维及一些合成纤维染色时取代或部分取代合成染料,减少合成染料的生产量,这对保护环境是十分有益的。因为草木染工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如果能将草木染广泛应用于服装设计、家居用品、玩具产品、旅游商品等领域,将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染料植物的种植 ,不仅提供了草木染料的来源 ,还增大了植被面积,不但美化了环境,也给人民带来新的收入。

草木染的材料是天然的植物染料 ,是扎染生态染色材料。它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优点迎合了现代人向往回归大自然、崇尚个性、保健强身的消费心理需求。天然染料在古典的色彩文化中,一直扮演着极为精彩的角色。除了天然的色泽外,植物沉静柔和且富有安定力的气质 ,加上许多染料植物兼具有药草或避邪的作用,使得植物所染出的颜色具有独特的价值。

2.2 民族习俗认同文化

地域不同使民族习俗文化存在着差异,纹样的选用也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如大理周成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背靠苍山,面朝洱海,生活在宜人的山水之间,白族人就地取材,用植物染色,扎染纹样取材广泛,图案有苍山云彩、洱海泛舟、花鸟虫鱼、风情多种----。这些千姿百态,妙趣天成的纹样取材蕴含着一种崇高的生态理念;工艺上大多由手工针、缝、扎,布局严谨饱满,多取材于动,植物形象,充满生活气息,这种物与自然的大和谐,人与物的小和谐,恰恰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大智慧,展示着民俗认同的一致性。

2.3 装饰风格文化特色

考察大理白族扎染的装饰风格是以自然淳朴为蓝本,从环境保护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看装饰风格、民俗文化,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活动及生产行为等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大理白族人民生活在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苍洱地区,自古以来重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对自然的保护与热爱的情怀在他们的扎染艺术中,自然展露。白族扎染中朴实清秀的图案纹样在一代代白族人民的传承与创新当中 ,不仅起到美化生活的作用,更能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增强人们的环保生态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可谓特色文化也?

三 扎染艺术的原创性与扎染艺术的时尚性

3.1 扎染原创工艺的与创新技术结合

在扎染的技术层面上,扎染艺术的原创性是注重对民间传统工艺继承,创新技术是注重时代精神展示;是将传统扎染的审美趣味、单调的原始手工表现技术、与瞬息万变的时尚流行市场结合起来。

开发能达到扎染艺术效果的相关技术,如数字喷墨印花技术的启用,其工序简洁,色牢度强、,能降低染色成序、时间,处理图形省时等;这些相关技术如能和传统工艺对接,以增添现代元素、染色方面达到与草木染色同质效果,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不失去原来传统扎染的唯一性,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研究试图通过技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环保传统蓝染的艺术合理性的基础上,用科技手段推进植物染色“手工产业化”是创新技术研究的真正内涵。

3.2 原创性符号与时尚元素融合

民间扎染艺术原创性符号停留在平面印染上,但随着科技发展,视觉形式已从实物到虚拟的延续,扎染艺术可以呈现在电子产品上,开发具有扎染艺术特色的图片、软件等,无疑也是推广扎染艺术发展的一种形式,使大众更容易接触到扎染艺术,感受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如将原创性符号应用在软装饰扎染设计、服饰扎染设计、玩具扎染设计、包装扎染设计等方面,并与时尚元素融合,必将开创更广泛应用空间。

3.3 原创性理念与时尚文化对接

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促使扎染提倡原创性理念的基础上与时尚对接,工业化高速发展 "能源消耗,环境污染,自然、人文、回归、环保节能成了现代人们的共同追求。原创意味、田园风情、重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时尚文化也提升的一个新层面,人们想要的扎染用品既能体现一定的古朴、宁静、原始‘粗犷的民族风格的同时,又能拥有时尚潮流的元素,简洁时尚的特点不可缺少,实用性强、洗涤色牢度好,植物染色环保等等,诸多要求接踵而来,迎合流行的环保生态概念,以小众化定位进入高端市场,满足部分具有高收入、高品、高端生活质量人群的要求。将民间传统工艺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使扎染艺术的原创理念在与全球时尚文化对接中,形成纺织产业链大染整环节的新空间。

总之,民间扎染艺术的原创性是我们传承的基本点,以独特的工艺语言和浓厚的人文色彩,染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产品中,创造“有意味的形式”是时尚文化的需求。适应市场的要求,并为进入时尚化、个性化,艺术化的扎染日用品加上科技的翅膀,形成独具创意、适销对路和具有艺术附加值的扎染艺术品, 使之真正成为差别化、个性化、时尚化、高档化和规模化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在扎染艺术品,真正在工艺文化,源远流长的进程中,弘扬扎染艺术的文化内涵是本文的终极理念。

[1] 鲍小龙,刘月蕊.手工印染艺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张道一.中国印染史略[M].江苏美术出版,1987.

[3] 顾鸣《艺术染整与服装产业新型工业化》[J]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报/中国装饰杂志社《装饰》2004.

[4] [日]柳宗悦,徐艺宁译.工艺之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扎染原创性纹样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开阔的价值理论与经济实践的视野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评介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行走在历史和思想的深处——《王阳明统说》管窥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原创性的艺术史研究如何可能?
——《专注性与剧场性:狄德罗时代的绘画与观众》评介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