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017-03-11张卫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特色建设

张卫涛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新郑 451150)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理论指导思想。从上世纪 7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们已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有了富有民族特色、符合国家实际发展需要的理论指导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在内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与时俱进的产物,极其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发展需求。自改革开放以来,党政领导人立足于基本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的国策和经济发展指导方针。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改变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同时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人民民主政治制度也越来越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也逐步完善,社会发展的安全和稳定得到了基本的保障。距离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也越来越接近。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经济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促进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思想。上世纪在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之后 ,邓小平深刻总结了这一严重错误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的破坏,同时他也总结和借鉴了国际社会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和教训 ,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想、新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迈开。自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来 ,是解放思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时期。在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全国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全面改革,社会经济发展也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方式也由原来的粗放传统的经营方式转变为依靠科技科学发展的经营管理方式,并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创新 ,不断为促进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2.2 社会主义民主化

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共产党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和办法 ,是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政治需求和根本利益。十三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逐渐重视、鼓励人民参与到国家政治建设中来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实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并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支持和保障人民参与国家政治建设、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力。同时政治协商制度是国民政治发展的一大重要特征,群众的事情由群众一起商量 ,保障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建设中享有广泛参与政治的权利。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为保障各民族经济、政治稳定和谐发展 ,到能够和政府制定出以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大程度地保障了我国56个民族的共同利益。这些伟大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

2.3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团体、组织必须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去遵守和执行,在国家管理方面也不例外。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项基本国策 ,主要包括立法、执法、守法三方面的内容。法律和法规是由国家立法部门统一制定和执法部门严格执行的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也没有享有特殊待遇的权利。

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来维护各团体、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使他们的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制约 ,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同时也成立了专门的执法机构 ,并要求他们在国家法律准许的范围内严格执法,维护法律的极大权威,对任何执法行为都要有法律依据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尊重每个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一切合法权益,不允许滥用职权损害公民的利益,对于侵害他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不论对方是何种身份,何种地位,都以法律规定严格执法,坚决杜绝包庇和欺瞒行为。同时还成立监督执法的组织 ,对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为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固然是重要的,但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邓小平同志是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提高的,他认为我们不仅是要打好国家经济基础,在提高物质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从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时代的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保留和发扬传统文化美德和精华,摒弃守旧、封建迷信和不科学的内容,在经济改革开放的同时,促进文化开放,汲取外来先进文化,创新文化内容,为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提供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从而提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后,得出来的适合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都是在实践和摸索中建立的,对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通过社会主义实践,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更是在实践中很好地向我们阐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和巩固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同时,科学的理论指导体系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强有力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继续前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作用。

四 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国情发展的需要督促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自改革开放的三四十年以来,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未来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时间里,我们还是要致力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事业而奋斗。

[1] 古丽努尔·阿不力米提,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J].祖国:建设版,2015.

[2] 王永贵,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理论研究的进展与思考[R].中国四川省委省机关党校校报,2013.

[3] 张艳,论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思想内涵[M],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3.

[4] 李叔龙,论社会体制转型期的“法制”与“德治”[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

[5] 张顺智,论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思想[Z].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校报,2011.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特色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医的特色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