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视域下五年制高职人才素质分段培养机制的研究

2017-03-1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五年制建构主义建构

邢 勇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江苏无锡 214151)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支独秀,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能够较好的解决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长期以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带有较浓厚的行政导向色彩,评价结果扬长避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体现在就业质量的评价和反馈上。从建构主义理论、系统论和反馈控制理论来看,五年制高职人才质量提升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子工程,职业院校要重视行业企业、社会、毕业生等第三方对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与反馈,依据评价和反馈信息分析,积极建构五年制高职人才综合素质分段培养的机制,积极做好五年制高职人才质量提升工作,以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一 建构主义视域下五年制高职人才素质培养机制的内涵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同化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将新接收到的信息纳入头脑使其成为自身知识的一部分。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学生的认知结构随之而改变的过程。平衡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应届初中毕业生上大学的最快捷径,它与三年制大专教育一样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教育实现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贯通,它整体设计了五年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兼顾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学生通过五年的在校学习,即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当代最新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支持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并把该理论不断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创新和改进人才素质培养的方式方法,建构新时代五年制高职人才素质培养机制,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 第三方参与就业质量评价与反馈分析

根据课题组对《第三方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质量评价实践研究课题调研问卷调查》的结果来分析行业企业、毕业生对人才就业质量的评价和反馈,由此提出对五年制高职人才素质培养目标的认知和理解。

(一)问卷调查结果反馈

从企业(行业)问卷调查结果看,在“贵单位认为应聘者首要应当具备的三项素质”的选项中,结果显示认为应聘者应具备前三项素质是:吃苦、耐劳、敬业精神的达到81.48%,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占74.07%,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占62.96%;在“贵单位认为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在贵单位表现出的优势”的选项中,认为学生 “团队、协作能力强”,占48.15%,“表达能力强”占29.63%,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强37.04%;在“贵单位认为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在贵单位表现出的主要不足是”的选项中,结果显示前三的是认为“心理承受能力一般”占55.56%,“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占48.15%,“志大才疏”占33.33%;在“贵单位认为高职毕业生在企业提出离职的主要原因是”的选项中,结果显示主要原因是“工作环境不适应”(占51.85%)和“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占66.67%)。从毕业生(家长)问卷调查结果看,在“离职的原因”调研中受访者反馈中,51.85%的认为工作环境不适应,66.67%的学生认为自身吃苦耐劳精神不够。

由此可以看出,五年制高职学生吃苦耐劳、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立德树人”这一育人根本任务绝不是一句空话。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人才素质培养目标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职业院校必须要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态势,建构五年制高职人才素质培养机制来全力保障培养企业行业等社会需求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学生,具体应从五个方面提出素质培养目标:一是信念坚定、忠诚守信。这是志向和品行的要求,信念坚定是指有追求有毅力,忠诚守信是指讲道德有品行,这样的员工值得用人单位培养;二是基础扎实、技能精湛。这是专业素质要求,五年制高职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强,这样的员工有利于专业上继续深造;三是训练有素,融入集体。这是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要求,既受过训练,有自控力,其行为可以预期,又有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团队协作;四是勇于任事、敢于担当。这是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事业心的要求,肯做事、能担责,不推诿、不逃避,主动想事,勇于干事,敢于担责,这样的员工才能让人放心、令人信赖;五是独挡一面,勇于创新。这是对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需求,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今后有更多的发展和上升的机会和空间。

三 五年制高职学生成长进程的特征分析

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时刚刚初中毕业,年龄较小,15~16岁的年龄正处于人生五大转变期。

一是心理叛逆期。此时的学生还处于成长中的心理“过渡期”,以初中毕业为界,能够摆脱成人的监护,其内在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更加彰显,既想与外界拥有平等地位,又希望外界关注其独特存在,表现出强烈的叛逆性,并容易产生激烈对抗。

二是青春躁动期。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阶段,身心发展迅速但又不平衡,伤春悲秋,躁动不安。

三是身份转型期。从初中到高职院校学习,其中大部分学生需要住校,接受集体生活的训练。从进入校园到毕业离校,除少数专转本升学外,绝大多数都将进入社会就业,其身份上要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而在校期间达到 18周岁,从法律意义上说,是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到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转变。

四是思想定型期。从15~16岁到20~21岁左右,正是一个人快速成长成熟的过程,是心理逐渐稳定、思想逐渐定型的时期。

五是能力形成期。这个时期,也是学生思维逐渐走向完善,人格逐渐变得成熟,职业方向更加明确,能力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

五年制高职学生各方面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生活习惯还需进一步培养,自控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又处于这五大转变期,对是非曲直还较模糊,行为习惯需要指导矫正,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刻,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纠偏。

四 五年制高职学生素质培养机制的建构研究

五年制高职学生素质培养机制是将学生五年在校时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入学前三年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是人才素质培养建构的同化期、顺应期,学生在不断地更新固有知识结构,修正原有对事物的认知结构;后两年为自我发展教育阶段,是人才素质培养建构的平衡期,学生在前三年的素质培养教育下,逐步形成自主管理意识,学会通过自我调节,使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学校对每个年级的培养内容各有侧重,具体体现如下:

(一)一年级以行为矫正为主

五年制高职学生文化课基础一般,组织纪律性概念不强,大多是父母太忙没空监管,并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如手机成瘾、上网成瘾、不守时等。针对这一群体,学校提出“摒弃不良习惯,远离平庸”,一方面严格管理,从一进校就抓养成教育,抓行为矫正,提出学生行为规则,如遵纪守时、尊重他人、爱护环境、文明守礼等等,并与学生讨论规则前后的道理,确保他们对此有真正的理解,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从关心爱护入手,培养学生集体生活体验,营造团结互助、竞争向上的学风,打造干净卫生、整齐有序的生活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二年级以提升修养培养气质为主

学生的才艺是多方面的,要在学校通过“试错”找到自己最优的发展道路。学校开展书香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组织国学诵读、演讲比赛、文艺汇演、艺术欣赏、礼仪培训,穿着打扮,引导学生参加文学、书法、摄影、绘画、体育等社团。通过让学生参加学习、培训、社团等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内修素养,外塑形象,言之有物,彬彬有礼,展示学生训练有素的一面。

(三)三年级以学会做事为主

三年级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事。一方面是指专业技能上做到专精,即在所学的专业上有熟练的基础,能够独立完成专业技能任务,并能通过这种专业基础去进行专业深造,处理一些更深层次或更专精的业务工作。同时,由于其年龄小,可塑性强,专业定向早,学制长,更有可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另一方面,是指接受任务会想办法去解决。这种训练包括面对任务的态度,能够判断存在的问题,需要的资源,提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举措。

(四)四年级以自我管理为主

这个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已经成年(年满18周岁),因此培养上以自我管理为主,放开管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但绝不是任其放纵自己,而是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好,培养其克制力,懂得遵守规则,控制自我言行,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树立自己的品牌,让人可以预期。这时候,适当地增加一些“痛点”教育是有利的,因为痛苦催化人成熟,更能让人认清自己,就如孙悟空只有戴上金箍圈,才能坚定信念取得真经一样。

(五)五年级以责任担当为主

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人,一个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的人,是社会最紧缺的人才,是所有单位最渴望的人才。五年级学生即将毕业,要结合就业培训开展责任心素质的培养,强化责任担当,使毕业生都成为让人信赖的人。适当开展一些管理基础培训和创新教育,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埋下一颗个人发展的种子。

综上所述,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基于以上第三方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质量评价与反馈分析、人才素质培养目标的解读,以及人才素质培养进程的特征分析,学校通过建构学生素质培养机制,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自身素质上的提升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高素质需求。

[1] 张雅军.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何丽珍,张正宁.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J].科学展望.2016(14).

[3] 蒋留生.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质量与效益状况的对比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6).

[4] 周扬帆.基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8).

[5] 许世建.张翌鸣.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07(5).

猜你喜欢

五年制建构主义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