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道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基于对浙江省桐庐县典型血缘村落的调查研究

2017-03-11王江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美丽村民农村

王江飞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1231)

孝道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基于对浙江省桐庐县典型血缘村落的调查研究

王江飞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1231)

“孝”乃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推动了美丽乡村的建设,通过考察表明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孝”,只有秉持孝道,家庭才会和睦,家庭和睦村庄才会更加和谐和强大。因此在社会主义美丽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赋予农村传统文化崭新的面貌和特征,坚持与时俱进;又要充分发掘其蕴藏在农村民间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激发农村文化活力。

孝文化;美丽乡村;问题与对策

中国有句古训,叫做“百事孝在先,百善孝为首”。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如何传承弘扬孝文化,促进农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和谐人际关系。以此来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科学的一大议题。今年,我们组织2015级学生社会实践,以浙江省桐庐县荻浦、深澳古村为例,进行了实地探访,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以及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孝道文化的现状,以及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以下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 孝道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孝文化教育边缘化

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村民对孝的重要性缺乏客观的认知,孝文化被排除在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之外。如今整个教育风气还是比较偏向应试教育,唯分数论依旧盛行,在农村更甚,不少年轻人希望通过高考,进入城市生活,学习的重心都放在课本和习题上,而对孝道文化不以为意,并且这种做法通常能得到农村家庭的支持。这导致在正规教育中孝道文化的教育边缘化。在日常宣传教育中,对孝道文化的科学内涵没有做出深刻透彻的解释和宣传,导致农村家庭更容易忽视客观孝道教育。正是因为对孝道文化的理解不透彻,在当今外来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孝道文化的根基非常不稳固,内涵容易被歪曲。新时代下的孝道文化中,也强调平等。在大量互联网信息的冲击下,一些年轻的孩子常在父母面前强调“人人平等”,要享有与父母平等的权利。然而,平等指的是年轻一代要孝敬老人,同时老人也要关爱年轻人,并非他们理解的“人人平等”。因为孝道文化教育边缘化,年轻人缺乏对孝文化的科学理解,造成对孝道文化的诸多误解,这是以孝治村以及建设美丽乡村中最根本的阻碍。

1.2 敬老养老观念淡化

因为孝文化教育不到位,常导致敬老养老观念淡化,尤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优越,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孝道所推崇的尊老养老观念在当代农村青年中日渐淡化。

在日常新闻中能常见子女未尽到赡养义务的,视老人为经济负担而拒绝赡养老人,没有亲情可言。抑或,一些年轻人片面地理解孝道,认为让老人吃饱穿暖就是尽孝。在小组的调查结果中也反映出了这样的现象。敬老养老观念淡化,家庭关系疏远,邻里关系冷漠,村里无法形成一种和谐的拧成一股绳的力量,对共同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共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共同建设最美乡村,都是不小的主观阻力。

1.3 孝道大局观缺乏

对大多数人而言,孝道仅仅是对家里老人而言,把家里老人照顾好了就是遵循了孝道文化,这局限了孝道文化的推及范围。这些人缺乏孝道文化中的大局观,以为只有自己家中老人要言孝,仍然秉持 “各扫门前雪”的理念。

因为缺少孝道的大局观念,而缺乏了孝道制衡,人们不会因为要行推恩及人而孝敬村中其他老人,会为了自家人的利益而奔波,却不会为了村民集体利益而劳作,这样以孝治村会因为村民的私心而无法团结落实,更是逐渐割裂村民之间的联系,成为建设美丽乡村工程非常大的困难。

2 孝道文化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应对措施

2.1 加强孝道文化的宣传教育

孝悌的培养,是情感教育的基础,使人不致孤立,因而要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出发,小到幼儿,大到成年。孝道文化应该融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孝文化应该贯穿整个家庭教育,然而前提是家长必须正确了解孝道文化的真实内涵。家庭作为村落的细胞,每个家庭成员不仅要有孝心,懂得敬老爱老助老的重要性,而且更要身体力行,为老人提供一个精神舒畅的家庭环境。因此,家长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教育孩子真正的孝道文化,并且以身作则,敬老养老,推恩及人,团结邻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孝子榜样,营造和睦相处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孝敬老人的意识,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品质。

社会教育,应更偏向于向大众普及宣传正确的孝道文化,例如公益讲堂、分发孝道文化讲解宣传册、视频、小品、漫画等直接而深刻的宣传形式,广而告之,纠正村民对孝文化的误解,在农村中形成良好的以孝治村的风气。村干部更是应该借此契机,借助孝道文化之力,建设邻里和谐共同致富的美丽乡村。

2.2 设立敬老养老监督检查体系

敬老养老本是发自内心的事情,但是在如果发生了子女不履行赡养老人义务的现象,甚至欺诈老人钱财的现象,老人应该有权通过村中较为便利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孝道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具体实践就是敬老养老。必要时,将敬老养老纳入对村民的道德考核指标中,例如定期对特殊村民进行多方考核,在村中设立调解站,方便未能得到子女赡养的老人取得调解,或者进行投诉。然后将此指标与村民的经济利益挂钩,例如与村民小额信用贷款的审查标准。

把敬老养老纳入村规中,从外部给予村民敬爱和赡养老人一定的动力和督促,逐渐驱散自私自利、视老人为包袱的不良之风,最终形成自觉敬老养老的美丽乡村风貌。

2.3 呼吁村民推恩及人

孝道分养亲、敬亲、尊亲三个层次外,还强调“推恩”。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就是在人与人相处中,应当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华。在农村指每个村民都互帮互助,相互尊敬,相互友爱。不能自私地认为孝敬自家老人就是履行孝悌之道,同时要注重推恩及人。例如成立村民帮扶小组,对于一些赡养老人存在经济困难或者行为困难的,予以一定的帮助;对于空巢老人,常组织村民、村委会或妇联去敲门,陪老人谈谈心,帮老人办些实事。

利用中秋节和重阳节等节日,开展孝亲尊老活动,强化人们的亲情意识和敬老观念。各村可以开展评选孝亲尊老模范的活动,用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可组织志愿者和孤寡老人结成帮扶对象,定期为老人做些家务事情,以激励村民的孝亲尊老热情。

通过对“推恩及人”观念的落实,在村落中形成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淳朴乡风,促进邻里和睦,共同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共同治理生活环境,共同建设和谐的美丽乡村。

3 结语

孝道文化是道德与艺术的结合,充满了浓厚感情,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少问题。但若不在现实生活中尽心实践,就无法体会其对个人、对家庭以及对社会的价值。其价值到今天仍然有效,并且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扮演着相互制衡相互敬爱、促进邻里和睦的角色,从而共同改善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因此,希望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案,对村民实践孝道文化,助力淳朴民风的建设,打造“父慈子孝,一字和乐,和谐共赢”的美丽乡村。

[1]安云凤.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关注农村养老问题[J].齐鲁学刊,2009(5):73-78.

[2]张仁玺.传统孝文化在当代农村面临的挑战——山东农村孝文化基本状况调查[J].老龄问题研究,2004(2):47-54.

[3]唐琼,戴平安.农村孝道文化的衰落与重建[J].湖北社会科学,2010(10):105-107.

[4]张凌.当代大学生孝道观的现状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9):177-178.

G09

A

2096-4110(2017)03(b)-0020-02

王江飞(1967-),女,浙江丽水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理论教育。

猜你喜欢

美丽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