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官庄古村落面临的发展挑战及应对措施研究
2017-03-11陶聪朱晓妍
陶聪,朱晓妍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 250300)
南官庄古村落面临的发展挑战及应对措施研究
陶聪,朱晓妍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 250300)
古村落作为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有着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开发价值,但是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和人们对其保护和开发的方式不当,如今古村落的发展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因此,分析研究目前古村落面临的发展挑战,探究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对于促进古村落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古村落;南官庄村;发展挑战;应对措施;保护
1 南官庄古村落的整体调研与分析
南官庄村坐落于山东省安丘市郚山镇,位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带,村庄的东面由北向南依次是大安山,小山顶,尖子山三座山,整个村庄依山就势而建。据村民所说,南官庄村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清朝初年,就有村民在大安山麓立村定居,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规模。村内目前还保留着清朝时的传统建筑群、光绪年间的石碾、以及凸显当地古火山遗址特色的乡村道路。南官庄村曾经被评选为 “山东省宜居村”、“山东省乡村旅游特色村”,2017年入选山东省第四批传统村落,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方面,既有着自己的成功经验,同时也面临着广大古村落普遍面临的问题。
1.1 南官庄村的特色
南官庄村背靠由千万年前的火山喷发而成的大安山,大安山山顶是古火山口,周围巨石遍布,形态各异,极具观赏价值。南官庄村内不仅有千年酸枣林、百年古槐、百年藤萝等古树,还有建国以来对大安山封山育林栽种的树木以及新栽培的刺槐、平柳、杨树等树木,这些树木不仅起到了涵养水源的作用,而且还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一片“青山绿水”。
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南官庄村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主要是清朝的传统建筑、光绪年间的石碾和抗战时期的兵工厂遗址。
传统建筑主要集中在村庄的东南部,为清朝时期建造的石板房,房子全部坐北朝南,为三开间一层平房,台基及外墙用当地的石块或青砖砌成,内墙为土坯,墙体一般砌筑到顶,窗户为方格窗棂,具有鲜明的北方建筑特色。
光绪年间的石碾位于村里的古槐树下,用玄武石制成,碾盘侧面有光绪年间的刻文曰:“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正月榖旦,辛登田立石,沈可容制”。在抗日战争年代,兵工厂的工人们利用此盘石碾碾制火药,现在仍然被村民们用来加工粮食,和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抗战时期的兵工厂遗址位于南官庄村的东南部,是1939年国民党51军建立的,当时用来生产手榴弹、枪支等武器弹药,有7名村民为了保护当时的生产设备,遭到了日军的枪杀。如今还保留着当时的厂房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使人们铭记历史的教训和先烈们的功绩。
2 古村落在当代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正如学者们所概括的:“它们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而具有‘史考’的实证价值、‘史鉴’的研究价值、‘史貌’的审美价值”。南官庄村作为古村落所独有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经济和教育价值,是古村落的魅力所在,需要我们去发掘和保护。
2.1 历史文化价值
古村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南官庄村里的传统建筑和兵工厂遗址都承载着各种历史文化信息,村庄里的千年古树携带着遥远的历史记忆,村庄里的居民们口耳相传着诸多历史传说,这些古迹和传说,都体现了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而只有当古村落作为一个整体才能表现出这种价值,将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在古村落的人居空间里和谐统一并活态传承下去。
2.2 科学研究价值
古村落对于科学研究的价值体现在多个领域,当前重点研究的学科有建筑学、设计规划、景观生态、旅游管理等,另外在经济、历史、文学、艺术、哲学、人类学及社会学等领域也显现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这些不同方面的研究通常是相互穿插、彼此关联着进行的。在2016年,南官庄村被选为中国艺术家展览馆写生基地,其乡村旅游业也进一步发展起来,体现了其景观生态价值和旅游管理价值。
2.3 经济价值
古村落深厚的文化资源在当今社会可以被开发成旅游资源,为古村落带来经济收益,体现了古村落经济价值。南官庄村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带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从而也能进一步激发村民的对古村落保护的热情,使得古村落保护工作能够较好的开展。
2.4 教育价值
古村落这一存在于当代的历史文化空间,蕴涵着丰富的历史、道德、审美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南官庄村位于群山环绕中的自然地理环境、古风古色的建筑艺术体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教育价值;村里在抗战时期的兵工厂遗址以及不向敌人屈服的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历史文化价值和爱国精神的教育价值。古村落的这种教育价值,需要通过不断地开发与宣传,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精神上的教育与陶冶。
3 南官庄村目前面临的发展挑战
3.1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潜在的威胁
南官庄村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如火如荼,大量的游客纷纷涌入南官庄村,使得原来静谧的古村落热闹了起来。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古村落的知名度,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深入了解古村落所蕴含的文化。但是另一方面,大量的游客涌入古村落,一旦游客数量超过古村落生态环境的实际承受能力,便会给古村落的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古村落旅游的商业氛围愈加浓厚,导致古村落本身的人文风貌以及历史文化进一步流失,打破南官庄村的原有的保护规划,给古村落的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挑战。
3.2 对古村落文化价值不够重视
目前在南官庄村不管是在保护还是开发方面,村民们都过于重视对传统建筑、道路、景观等“看得见的”的物质文化,而忽视了古村落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对于兵工厂遗址的宣传教育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更为重要的是保护村落内有价值的精神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基础上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才不至于失去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3.3 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关于南官庄古村落的宣传主要有官方网站对古村落名单的公布、潍坊和安丘政府官方网络媒体平台对古村落的宣传,还有少数旅游爱好者或者是村落居民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这一系列的网络平台的宣传效果有限,大多数是对古村落的旅游特色进行宣传,比如说古村落的农家乐和采摘园等,而对古村落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宣传则很少见,使古村落的所传承的历史文化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古村落存在的价值也得不到人们的重视。
4 南官庄村未来的应对措施
4.1 对于古村落的保护还是发展要有明确的定位
在对古村落进行调查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古村落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调查明确古村落的文物古迹所处位置、现存状态和保护价值,请相关的专家针对古村落的实际情况,为古村落未来的发展进行详尽的规划,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避免出现破坏文物古迹和发展不充分的情况。南官庄村作为古村落为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文化条件,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石,所以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追求发展,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过度开发古村落。同时也应当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把南官庄村建设成一个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完好、特色产业发展成熟的古村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
4.2 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发展乡村旅游是目前古村落普遍追求的发展方式,要使乡村旅游健康长远的发展,必须完善古村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南官庄村已经投资3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使古村落长久地发展,以后仍然需要继续注意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同时还要加强旅游安全生产管理,确保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消除安全隐患,打造一系列文化内涵丰富、群众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精品活动,满足游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3.3 拓宽古村落的宣传渠道
古村落要想发展起来,不仅要依靠其文化资源,还需要有良好的宣传策略和途径。古村落的宣传不仅要通过传统的报纸、广播等媒体,还需要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进行宣传介绍,使游客能够对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在参观古村落的时候可以更好地感受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氛围。
5 结语
南官庄古村落位于潍坊市安丘境内的山区中,作为一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南官庄村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在悠悠的岁月中应对着时代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和乡村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在农村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古村落的发展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相冲突、现代与传统相冲突、人口外流等诸多挑战,通过对南官庄古村落的分析,可以为当前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经验参考,有助于当前我国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在针对古村落的问题上,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古村落的保护、发展和利用的关系,明确古村落应当保护的内容和可以开发的资源,团结政府和群众的力量,使古村落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焕发自己的文化魅力。
[1]张晓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以皖南西递古村落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6.
[2]任俊卿.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王硇古村落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3]张春然.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4]苗志超.山东章丘朱家峪古村落保护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2.
[5]董伟丽.山东山区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再利用设计[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3.
[6]邵秀英,田彬.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公共管理问题研究[J].人文地理,2010(3):120-123.
K928.5
A
2096-4110(2017)03(b)-0015-03
[项目编号]国家级2016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古村落在当今社会面临的发展挑战——以潍坊安丘市为例(项目编号:201610445091)。
陶聪(1995-),女,山东日照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