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主体论视角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7-03-11张海珍
张海珍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常州 213000)
从人民主体论视角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张海珍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常州 213000)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同时也体现了人民主体的深刻思想内涵。人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享有主体,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主体,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主体,人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主体。从人民主体论视角去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助于“四个全面”坚定为民方向,更好贯彻落实,更好地向前发展。
人民主体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体;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风云变幻,受经济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地区冲突不断,国内面临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等重大挑战。在内外严峻现实面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现实阶段,统筹国际国内,回应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形成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领航开路。
1 人民主体论的内涵
1.1 人民是社会历史创造主体
人民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主体,坚持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涵,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基本原理的科学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历史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1],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世界上以衣、食、住、行等为主社会物质生活资料都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之上,人民群众还用自身伟大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
1.2 人民是社会发展成果享受主体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95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庄严承诺和生动写照。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人民是社会发展成果享受主体这一理念在当代的实践,习总书记强调“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3]。”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统筹地区、城乡、行业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逐步完善人民是社会发展成果享受主体的体制机制,从而使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中国人民。
1.3 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主体
恩格斯在讲到历史发展动力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时候指出:“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隐藏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而且往往是不自觉地——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问题涉及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广大群众、是整个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4]。在革命年代,我们党动员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最终沿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实践中始终坚持和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5]。”我们当立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 人民是权力监督主体
建国之初,面对黄炎培之问,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6]。”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概而述之,就是要让人民监督权力,把权力关在人民用法律编制的笼子里面,让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都向社会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广泛参与选举、决策、管理、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将人民监督权力的举措上升到制度层面,使之具备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执行力,这样,人民是权力监督主体这一理念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2 人民主体论视角下解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1 人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享有主体
要大力发展经济做大蛋糕,并调整国民收入格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我们山清水秀的生态家园,提倡低碳生产、绿色生活,为我们及我们的后代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只要我们切实把人民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扎到土里,就一定能实现中华大地上几千年来未曾实现的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的小康社会。
2.2 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主体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改革史、一部全面深化改革的文明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王朝更替如过眼云烟,你方唱罢我登场。究其根本,王朝建立初期,汲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但随着统治的进行,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而统治者又没有很好的改革措施,最终错失改革良机,导致民怨四起,终致王朝根基塌陷直至灭亡。历代王朝也不乏改革之辈,但为何江山还是难免易主呢?深入探索不难发现,历代王朝的改革如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都是统治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自上而下推行改革,因没有考虑到基层百姓的实际需求而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最终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
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每一项改革举措,从农村土地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到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从顶层设计的决策部署到重大战略实践推进,都不是闭门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步一个脚印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样的改革举措,真正回应了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真心支持和拥护。由此观之,全面深化改革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人民的智慧、人民的创新,定能取得圆满成功,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主体
人类历史洪流滚滚向前,政权更迭,时代交替,其间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在竭力寻找治国之良策,从孔子的“为政以德”到韩非子的“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从柏拉图的“哲学王”到亚里士多德的“良法是善治的基础”,古圣先贤们无一不在探寻最适宜的治国之道。随着人类政治文明推进,“法治”这个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理念得到了全世界普遍赞同,它像一缕春风吹开了久已冰封的大地并让它充满无限生机,给人类带来文明、尊严、繁荣和富强。中华民族作为世界民族之林不可或缺的一员,在治国的道路上曲折前进着,自1840年鸦片战争我们国门被打开,无奈走上近代化道路之后,无数仁人志士精心探索治国之道。俄国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改革、建设等一系列历史活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历史的车轮向前,权力的接力棒交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在中华大地上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
2.4 人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主体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也要人去执行,如何治理好执行制度的人就成为历代王朝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建立之初,统治者严于律己,官员克己奉公,百姓安居乐业,王朝后期,统治者骄奢淫逸,官员贪腐横行,百姓流离失所,最终王朝人心尽失,灭亡是迟早的事。马克思主义早已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心是最强大的政治力量,人心比国家强制力更强大,人心向背决定国家的命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回应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期盼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始终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实现人民的需求为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从人民主体论视角去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助于“四个全面”坚定为民方向,更好贯彻落实,更好地向前发展。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个环节,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享有主体,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主体,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动力主体,人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主体,人民始终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变的底色,只有这样,才能让作为顶层设计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稳固基础。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06.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3]把革命老区发展时刻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侧记[N].人民日报,2015-02-07.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2006.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1.
[6]黄炎培著.延安归来,第二篇“延安五日记”.
D64
A
2096-4110(2017)03(b)-0001-03
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研究》(2016SJD710234);靖江市科技局、产业技术研究院《人民主体论视角下“四个全面”思想研究》(KYH15020002)。
张海珍(1985-),男,江苏宿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