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①

2017-03-11

关键词:校园政治思想

力 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宣传部,江苏 无锡 214153)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①

力 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宣传部,江苏 无锡 214153)

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其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有机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更新进步,尤其大数据近年来飞速发展,使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大学生群体思想个性化特征趋势明显,多元化发展需求强烈,要求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大数据。新形势下,运用大数据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遵循科学性、动态性、隐私性原则,从强化意识、完善平台、优化环境三个方面,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塑理念、加强联动、提高实效。

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原则;创新路径

一、引言

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良莠不齐的多元化信息不断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也让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有机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更新进步。尤其大数据元年(2013年)以来,信息爆发式增长推动着社会各方面尤其高校信息技术及管理模式的革新。“大数据”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数字信息,而是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信息、服务信息或是深刻的洞见。校园大数据的收集、分析为网络思想教育提供了支撑,也带来了挑战。在如此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主动跟进和研究大数据急速发展的现实,更应积极运用大数据先进技术,主动应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探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二、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呼唤大数据

(一)大学生群体思想呈现新特征

目前“95后”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他们的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和思想特征。作为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思想独立、思维活跃且富于创新精神,但多元化信息也在冲击他们思想观念,使“95后”大学生群体思想观念易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认识并掌握“95后”大学生群体思想观念现状和特点。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多为“60后”“70后”“80后”,与大学生群体思想观念存在差异,甚至代沟,因此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了解大学生的总体现状,洞察大学生群体特征,研判大学生思想动态发展趋势,从而科学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大学生个性化特征趋势明显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便捷度不断扩大,多途径、多层次信息极易送达大学生,使其个性化特征愈发明显。目前对大学生个体思想、行为现状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采访、观察等方式,受主观性影响较强,难以收集科学性较强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心理特征信息,局限了对大学生个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大数据技术在大学校园的应用可以将每一位学生作为智慧校园系统中的个性用户,他们在校园中的学习、生活等行为以数据的形式得以呈现,通过收集、整理、挖掘个体化信息,使得学生个性化偏好、多样化特征得以清晰体现,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依据,支撑网络思政教育科学化开展。

(三)大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强烈

大数据的必然性应用不仅在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大数据思维的发挥。大数据思维一方面体现在数据价值意识的建立,另一方面体现于打破壁垒,探求事物、行为之间隐蔽的相关关系,从而“刨根问底”,探知因果。大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让传统千篇一律的标准化网络思想教育无法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教育从共性教育模式走向多元发展,适应并承担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育任务。因此,在对学生个性化特征信息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还需应用大数据思维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探寻数据间的联系,分析总结数据产生背后的原因,以此从根源出发,寻找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三、运用大数据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大数据成为科学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支持的基础在于数据内容、来源及处理的科学性,意味着务必坚持数据内容真实、数据来源综合、数据处理合理,实现对学生思想状况的全面反映。所依托的数据信息必须完整客观,达到量化质量与标准。校园大数据应贯穿学生专业学习、网络行为、考试考勤、图书馆借阅信息等诸多方面,保证多维度数据采集。巨大的数据量、多渠道的来源数据对数据处理带来考验,唯有选择适当的处理手段、合适的分析方法才能使得结论可靠且有价值。同时,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围绕“人”,适当分析方法、统计工具的运用虽能更好地呈现表象特征,但其内在原因和应对对策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走心”地分析、甄别及总结。

(二)动态性原则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全面而丰富的网络信息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理念、道德行为进行正面引导。大学生思想理念、道德行为等方面不断出现新问题,这就要求运用大数据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保持动态观念。一方面,要依托现有技术,不断收集与管理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相关信息,对信息内容进行定期记录、分析。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的逐步发展,手机考勤、智能门禁都逐步在校园里实现,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正不断融入高校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因此,大数据收集的范围应适应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发展,确保大数据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支撑。

(三)隐私性原则

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必须面对个人信息被泄露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校园大数据收集分析的同时,需要坚持维护学生隐私,尤其随着学生自身法律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涉及学生个人信息的数据应尤为谨慎。在数据收集阶段,应加强数据调取、收集规范,设置不同管理员权限,保障大数据运用初期学生基础信息安全。数据分析处理过程是大数据运用的核心流程,数据信息的泄露除了原始数据资料还应包括数据分析处理过程中的特征信息及分析结论,应强化数据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提升校园信息安全技术,遏制学生数据信息隐私泄露与侵犯。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索

(一)强化意识,重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对网络时代数据化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尊重是新形势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导基础,同时助推对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是建立数据意识,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受技术限制,能够获得的数据信息有限,导致教育方式方法不可避免的主观性较强。大数据时代,主观决策正向基于大数据运算的科学决策转变,这就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仅要强化数据认识,适应信息时代数据化发展趋势,重视数据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更要具备数据运用能力和数据敏感性,能够在繁复的海量数据中科学收集和客观分析,做到综合判断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现状,实现对大学生思想动态趋势的理性研判和个性化特征的准确把握,逐步使大数据成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1〕

二是拓展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网络信息识别能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优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贴近学生且易于接受。〔2〕第一,应实现与课堂主渠道的联动,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学生身边的问题,引入生动鲜活的案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环境、熟知网络规范,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新媒体、网络特点、网络规律吸收先进的思想理念、政治素养、道德行为。第二,要结合大数据信息分析,提升学生对网络内容辨别能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们越发依赖网络便捷、高效的沟通方式,而繁杂的网络信息、消极的网络言论等网络副产品也极易对大学生群体产生影响,冲击大学生还未完全形成的价值观。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结合大数据信息分析结果,了解大学生关注热点、贴近热点,疏堵结合,及时引导大学生辨别虚假错误网络信息,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辨别能力。

(二)完善平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动

运用大数据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原则要求坚持数据内容真实、数据来源综合,这需要高校完善各个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互动性、即时性的特征,增强平台间的信息联动,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一是构建思想政治课程网络平台,提高思政教育活力。高校应不断适应网络发展新形势,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上下功夫,搭建线上线下互动平台。第一,优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要能实现资源整合,融合课程创建、课程资源、互动答疑、教学评价及课后测试等多元化资源,使学生能在线上平台吸取综合且优质教育信息。第二,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互动性建设。网络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能够及时收集学生学习、讨论、测试的结果,并获得结果呈现,不同方面自我信息数据的呈现,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身学习现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学习感悟和生活经历,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实现移动学习。

二是优化校园网络平台,强化教育联动体系。高校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推动各平台融合,形成教育合力。第一,重视学校网络传播平台建设。多层次、多渠道校园网络传播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有效整合学校网络传播资源,发挥校园新闻网站、官方微博、微信、QQ公众号、自媒体等各平台优势,加强内容策划,创新新媒体文化产品,走进学生内心,形成互补共进、协同发展的网络传播格局,促进网络正能量信息在校园及时传播。第二,加强学生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3〕,尤其近年来,一站式服务平台、“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等在校园内的逐步推广,学生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在各高校中卓有成效。依托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能有效收集和挖掘学生数据信息,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联动,有力支撑对学生思想政治现状的科学研判和动态预测。

(三)优化环境,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校园文化、网络等多方面环境的优化能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感受到思想和文化的力量,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进一步提升。

一是注重文化育人,构建实践教育体系。文化如空气,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同时线上结合线下的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知行统一。第一,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质,精心策划网络主题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网络热点问题讨论,积极用优秀校友、师生的典型事例感染和激励大学生,营造优秀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学校文化资源,在日常管理中融入优秀校园文化,打造并培育校园文化尤其是校园网络文化精品,使学生在其中受到浸润、感染、熏陶。第二,鼓励、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同时,网络环境的通达使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联动成为可能,社会实践更是一项需要统筹协调的系统工程,应积极探索建立高校与社会和家庭的协同机制,逐步形成实践育人合力。

二是严格阵地管理,清朗校园网络空间。加强对研讨会、课堂、讲座、论坛、网络管理,并对意识形态综合领域情况综合分析研判,严格网络信息发布概率,坚持正确导向。同时,充分发挥网络社会组织、网民等主体作用,汇聚网络正能量,加强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论引导管理,针对热点敏感话题,做到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引导学生多看主流、本质和光明面,及时抢占舆论制高点,最大限度挤压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要不断增强网络阵地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密切关注网络舆论的新发展和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及时收集反映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数据信息,提高舆情分析研判和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1〕胡树祥,谢玉进.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0-62.

〔2〕刘慧.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3.

〔3〕逄索,魏星.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5,(6):72-75.

G641

A

1672-5646(2017)05-0072-03

①本文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索——基于数据挖掘实证研究”的成果,负责人:力莎,编号:SYKJ16D35。

力莎(1989-),女,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博 瀚)

猜你喜欢

校园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