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①
2017-03-11曹亚景
曹亚景
(商丘工学院 管理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河南省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①
曹亚景
(商丘工学院 管理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根据河南省总体发展需要和建设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河南省应坚持走信息化发展道路,发展壮大信息服务等高成长性服务业,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河南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重点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带动其他产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继而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同时也使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社会交通智能化、金融电子化等各个方面广泛结合,推动河南省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信息化;产业经济;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策略分析
一、前言
本文从河南省经济建设实际情况出发,以“国家推进信息化建设纲要”为指导,坚持走信息化与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提高河南省信息发展水平,发挥高校科学研究的引领作用,以科技信息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加速中原经济区发展是我国经济实现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响应国家“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河南省应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明确发展信息化与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短板,有选择性地重点吸纳紧缺生产要素成规模发展,加快建设河南省贸易自由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与制度完善,推进信息化全面升级,以适应区域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要求。〔1〕
二、河南省推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发展信息化的同时,提出“两化融合”的发展思路,使得信息化和工业智能化、农业现代化、教育数字化、金融电子化和服务网络化等实现高层次深度结合。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实践表明,对外开放越充分,经济就越有活力。加强城区经济发展就是打通了河南省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点,使河南省经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最新的理念、方式和手段,为河南省信息化以及产业经济建设实现快速发展,谋划新的策略。〔2〕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总结分析河南省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基础设施构建不平衡
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河南省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表现在基础设施构建不平衡,该问题主要可以通过信息经济指数表示出来。信息经济指数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发展方式以及人力资源情况,反映了信息社会经济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河南省在兼顾农业生产的同时,紧抓信息化建设不放松,但由于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2007年以来,河南省信息经济指数虽持续增长,但仍较为落后。
从河南省各地级市信息经济指数的分布情况来看,各地级市之间的信息经济指数较为集中,但在全国信息经济指数的排名情况来看,河南省各地级市只有郑州市区的信息经济指数较高,其他区域均发展相对滞后,其中周口和驻马店的信息经济指数最低。〔3〕由此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河南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构建不平衡,由于郑州市信息社会指数较高,所以在发展中享有基础设施的优先使用权,这样就加剧了其他地级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
2.信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河南省在发展信息化过程中,信息产业数量不足,且发展速度缓慢。在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化竞争中,河南省信息经济指数只有郑州市区的增速排名较为靠前,其他地级市信息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信息化水平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对经济全局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引领作用,所以河南省亟待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关注和资源,在更大深度和广度上快速提高信息化水平。〔4〕河南省各产业发展问题较多,虽以农业生产为主,却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农业品牌,致使农业发展有规模但缺效益。工业生产因为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持,表现出“全而不强”的现状。目前,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开始向经济强省迈进,扶持和发展一批优秀的信息化产业就显得至关重要。继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之后,河南省开始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国家政策也不断完善,逐步重视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生产发展方式。河南省应抓住国家政策的机遇,重点发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大力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推动河南省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扭转河南省信息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
3.农业信息化推广制约因素较多
2015年1月最新的国家互联网发展报告指出:农村对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需求近两年呈急速上升趋势,所以对农村电子商务基本网络的需求更高。未建立农产品网络交易标准体系,是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推广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之一,农产品标准缺失会导致省内优质农产品无法实现全国流通。农产品配送运输必须考虑到农产品保鲜储存的特点,以冷链物流专用线为标准,实施农产品电子商务离不开完善的物流体系做保证。河南省可以发挥区域优势,依托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建设集成信息系统下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建立一体化的物流运作体系,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高质量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还能够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为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扩大产品的销量,赢得市场的好评。应大力研发适合农产品配送的专用运载工具,提高农产品配送品质。
三、河南省推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策略分析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河南省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应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倍增计划,按照河南省“十三五”信息发展规划要求,提升全省各个地级市的网络覆盖接入能力。推进主要公共场所无线网全覆盖,加强宣传网络应用意识,提升网络访问速率和质量。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实施“宽带中原”战略,在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的同时,提升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郑州作为全国十大通信枢纽的有利地位,平稳顺利运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5〕追加在信息通信行业的投资力度,在全省信息通信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2.2亿元后,提升全省光缆线路总长度,增加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扩建移动电话基站数,以基础设施建设助推河南省信息产业的发展。
河南省内各地级市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以郑州市为最高,其他地市发展相对滞后,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指标指数显示一致,说明河南省境内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应首先注重各个地区之间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带动效应,借鉴国内杭州市和深圳市的信息化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快智慧城市的构建,进一步加大IPV6的分配比例,全面提升河南省信息化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通过对河南省所辖地级市的调研分析,以及通过省内各地级市之间的发展对比,能显著判断ISI总指数与各分级指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推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自2005年至今,河南省信息产业一直呈高速发展态势。要想进一步推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需在注重重点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只有着力发展智能终端产业才能引领信息化发展的潮流,迅速提升河南省信息化发展的质量。加强中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继续推进省内各地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建设,完善各个产业链集群的管理制度,使之切实为推进河南省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作用。河南省人口众多,资源丰盈,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大省,而且要做经济发展的强省。发挥河南省的人力资源优势,积极筹划智能终端全产业集群,建成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研发生产基地。2016年河南省信息化重点发展项目众多,这一批项目的建设将有力提升河南省的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带动相关产业同步增长。比如提升轨道交通、医疗卫生、智能电网等领域行业应用软件的国内领先地位。〔6〕
在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应注重信息技术的提升和信息安全的保障。信息技术服务于新型信息产业,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使河南省的信息化发展方向与国家信息化大环境相一致,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重点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完善物联网、移动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对网络空间、虚拟资源的统一管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加强建设网络信任体系,提升网络从业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公安部门和信息发展中心联合行动,建立统一的电子认证公共服务,实现网站平台之间的兼容性和统一性。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确保网络安全技术知识产权的归属,推广自主创新,加大信息安全产品的研发力度,发展移动网络信息安全产业,推进安全技术成果转化,确保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打造以郑州市为核心的国家级信息安全产业研发生产基地。〔7〕
3.农业信息化应均衡全面发展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在发展信息化与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必须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建立科学的农作物耕种指导体系,加强主要农产品种子优选机构的建设与完善,扶持各地级市农业科学研究机构的组建,建设农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和信息服务支持系统,完善各类农业信息采集基站建设,联合各地农业生产部门发展感知农业、精准农业和订单农业,构建智慧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其次,在推进社会信息化的同时,规范农产品配送运输标准,推进农业运输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制定各类方针政策,以确保农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进一步精确农业气象信息的播报,联合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农民群众对信息化的认识和利用。这样既可以加强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可以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完善农村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农民也能体验到信息科技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四、结语
本文在已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宏观区域进行了现代信息化水平的测度以及“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但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有限,无法通过网络获得更多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数据,导致数据分析不够全面。高校作为主要科研阵地应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与互动,从目前的研究趋势来看,河南省区域信息化的发展必须从最初的重视数量的增长,向未来重视质量的提高进行转变。
〔1〕王丹阳,樊晓虹.河南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6,(4):25-27.
〔2〕曹小宁,成宏亮.资源富集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选择〔J〕.西部金融,2010,(12):54-57.
〔3〕张瑞萍.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法的立法基础与原则〔J〕.经济体制改革,2010,(2):23-26.
〔4〕许瑞超,张莉.以信息化提升传统产业的对策研究〔J〕.经济经纬,2004,(4):42-43.
〔5〕蔡建霞,刘荷芬,张红,王玉霞.河南新型工业化建设重点与对策研究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1):44-48.
〔6〕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39-45.
〔7〕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Z〕.2017-01-09.
F260
A
1672-5646(2017)05-0007-03
①本文系河南省商丘工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河南省推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曹亚景,编号:2015QKLX03。
曹亚景(1982-),女,河南巩义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经济、电子商务。
(责任编辑 煜 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