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论析①
2017-03-11贺守喜裴景瑞
贺守喜 裴景瑞
(1.沈阳师范大学 党委宣传部,辽宁 沈阳 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 软件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思想政治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论析①
贺守喜1裴景瑞2
(1.沈阳师范大学 党委宣传部,辽宁 沈阳 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 软件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网络的迅速发展及高校青年学生对网络的高频接触,不仅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现实平台,创造了新的条件与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高校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通过开发校园红色专题网站、规范引领校园网络主题论坛、科学理性利用新媒体等,主动占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阵地;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媒介素养和网络法制观念的培养以及网络舆情的监管与引导,增强青年学生网络自律意识;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健全制度法规和建设组织队伍的建设,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健全的保障体系。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增强自律意识;完善保障措施
在当今网络极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从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它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着深远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随之而改变。高校作为文化阵地最前沿,互联网对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不仅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而且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快速发展的网络通信技术,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平台,高校应如何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这就需要高校对青年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进行准确的研判,主动出击,积极建设,用健全的保障措施等,以形成良性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一、准确判断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我党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面对网络这种特殊的社会存在,它又促使意识形态与新的时代发展同步,与社会科技变革同频。只有这样,意识形态才能引领社会发展,凝聚人心力量。所以,在网络信息充分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注重意识形态的创新,注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现状,要对其进行准确研判。
(一)网络搭建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平台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高校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就应该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立足本国,放眼世界,要有效利用网络媒介推进意识形态建设。高校青年学生每天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为其精神发展提供充足的养料。这可以使高校青年学生接触到世界各国的最新意识动态,了解当今的各种社会思潮。可以说,网络平台成为高校青年学生“睁眼看世界”的最便捷的场所。通过网络平台,他们可以便捷地了解当今社会的大众心理和社情民意,也可以及时便捷地表达自己对当下时政的理解与看法,与当下社会进行互动。高校可以借力网络平台,进行意识形态的正确教育,发挥理论引导优势,通过主动宣传引领,充分调动青年学生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党和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加大力度推进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通过青年学生意识形态的养成,推进整体社会民众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二)快速发展的网络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网络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网络给高校提供现实的便捷的建设平台;另一方面,网络也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首先,境外敌对势力的干扰与破坏,是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两大时代主题”。〔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希望借助网络信息平台的先发优势,进行网络舆论战,试图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他们凭借强大的网络文化霸权,向我国民众,特别是容易受到激进思想煽动的高校青年学生,兜售其所谓的普世价值观,进行文化渗透,妄图涣散民族斗志,搞乱我国社会思想。苏联解体,埃及、乌克兰等国“颜色革命”就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意识形态的 “西化”“分化”,最终实现目标国家解体或变质的政治图谋。因此,高校必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从而有效阻击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干扰与破坏,防止其阴谋的得逞。
其次,网络负面信息和各种社会思潮干扰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能掉以轻心。与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相比,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决定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审核和严格的把关,更容易成为负面信息和不良社会思潮泛滥的场所。它们通过隐蔽或公开的方式,无时无刻地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企图抢占网络高地,干扰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比如,西方反华势力以“台独”“藏独”和“疆独”等问题为借口,捏造子虚乌有的事实,散布蛊惑人心的谣言,干涉中国内政,攻击中国的体制。再如,部分国内网络推手为了吸引关注大肆散播负面的信息,打着学术交流的幌子,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动摇我们党执政的文化根基。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3〕敌对势力妄图鼓吹新自由主义,否定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妄图鼓吹普世价值,否定我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否认改革开放,否定中国社会主义性质以及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这些,都对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极大的破坏与冲击。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度警惕,严加防范。
最后,网络治理乏力和网民媒介素养缺失消解网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发展建设长期坚持的一贯方针。然而,当今社会中出现了只重视经济不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的现象,致使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有学者指出:“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话语空间、社会基础以及我国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防控能力都面临着真实而强大的挑战。”〔4〕从现实看,随着网络发展急速推进,国家已经意识到必须大力加强网络治理,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培养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已经达成思想共识。共识是前提,落实是根本。诸如缺乏网络舆论引导的技巧,理论创新跟进不及时,缺少必要的法律监管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等。又如部分网民的媒介素养匮乏,没有能力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辨别真假,无法进行海量的信息筛选,也消解了网络信息平台的便捷的技术优势。这就需要高校应该积极培养青年学生,使其媒介素养得以提升,成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二、主动占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阵地
毛泽东曾说过,理论、思想、文化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要去占领,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必然要去占领。因此,对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这块阵地,高校党委必须高度重视,相关工作者必须采取积极的姿态主动占领。
(一)积极开发校园红色专题网站
网络宣传平台建设,是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基础。高校要主动向门户网站建设并取得成功经验的单位和部门学习,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的专业优势,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建设集政治与经济、科技与文化、人文与时事等内容为一体的高校意识形态专题网站。网站建设要选取贴近青年学生实际的校园主流意识形态专题,内容健康,格调高雅,提高专题网站点击率,增强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主动引领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
(二)建设特色鲜明的红色主题网站吸引青年学生
青年学生的需求是高校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校应下大气力加强网络建设,使之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阵地和组织阵地。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网站建设根本,积极开发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富有正能量且贴近青年学生思想实际,以正确的意识形态引领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主流意识形态专题网站。还可以运用现代传媒技术,把网站制作成文字简练、声音清晰、图像视频直观等为一体的表现形式进行信息传播,提高专题网站点击率,增强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规范引领校园网络主题论坛
抢占网络宣传阵地,需要加强对主题论坛的监督与引导。高校可以学习百度贴吧的运作经验,建设主题论坛,为高校青年学生进行交流学习搭建网上交流平台。在主题论坛内容引领上,多设置契合青年学生特点的议题。一些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专业老师、辅导员应成为网上交流的参与者、引领者,通过思想交流,答疑解惑,让高校青年学生在正确的舆论引导下健康成长。在主题论坛的管理方面,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充分发挥网络主题论坛汇聚民意、解决民困、统摄民心的重要作用。
(四)科学理性使用主流新媒体
QQ、微信、微博等均称之为新媒体,是青年学生最为喜闻乐见的交流沟通渠道。高校领导、两课教育教师、辅导员加强对新媒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开展贴近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开通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主动推送正能量的信息,通过潜移默化方式引领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高校还可以培养一批政治素养过硬的教师,开通个人微博,与青年学生平等地交流交心,通过教师渊博的知识影响青年学生,通过高尚的人格感化青年学生,成为青年学生网上的精神领袖,让青年学生成为高校教育主流意识形态的粉丝。
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网络自律意识
为有效应对高校意识形态带来的各种挑战,不仅要主动出击,占领这块极其重要的阵地,更要多管齐下,努力提高青年学生正确面对网络的素质和能力。
(一)发挥思政课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5〕高校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的作用,教育青年学生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方法去分析身边发生的政治时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引导青年学生投入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注意搞学术研究没以禁区,但在课堂讲授内容是有纪律,有边界的。高校要时刻自觉强化“四个意识”,不传播有损国家利益的观点,不发表影响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不在课堂上发布丑化中国的言论。要旗帜鲜明地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引领青年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元指导地位,自觉抵制网络空间中不良的社会思潮,积极抵制西方国家分化民族、丑化共产党的阴险图谋。因此,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教育职能,培育青年学生的忠党爱国情怀,增强高校青年学生是非判断力和政治鉴别力。
(二)培养提高青年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和网络法制观念
高校青年学生面临着互联网信息大爆炸,各种信息泥沙俱下、纷至沓来,部分青年学生由于媒介素养缺失,容易在各种信息中迷失自我,动摇信仰。这就需要高校在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需求下对在校青年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与引领,培植青年学生积极健康的网络观,强化高校青年学生的媒介素养。高校可以依托教育主阵地组织开展与互联网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年学生看到意识形态领域在网络平台上的战争与交锋,让青年学生学会在多媒体时代下正确理性地表达自己诉求。高校也可以鼓励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专门增加部分章节,提升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高校也应该加强立法部门颁发的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条令宣传教育,让青年学生学会在不触及法律底线的前提下运用网络,发表言论,让青年学生懂得网络社会不是逍遥法外的世外桃源。通过提升青年学生的媒介素养和网络社会的法制意识,让青年学生远离价值认同草率和信息甄别迷茫,文明理性地使用网络。
(三)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管与引导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零门槛,每一个人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发布的制造传播者。如果未经审慎思考就随意发布言论,就有可能成为谣言传播者。2014年11月14日《辽宁日报》刊登了《致信全国高校教师:别在课堂上抹黑中国》一文。该文在网络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一方面来自于对该篇关于教育的理性评论文章产生的共鸣;另一方面,也有高校青年学生对其的误解。一些不负责任的学者发布错误言论,混淆是非,许多偏听偏信的青年学生也跟着在网上不假思索地发布评论,一度造成很大的网络舆论乱象。这件事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和青年学生敲响了警钟。高校要着力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研判,把握信息的舆论动向,必要时要通过技术和管理等手段从源头消减不良信息和言论,控制影响范围,避免扩散。高校青年学生也要学会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网上的反动言论和谣言,要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任意转发未经证实的不确定信息,自觉维护网络社会的清朗。
四、完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保障措施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不是某个部门就能做到的,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为其创造必须的条件和环境。
(一)要加强理论研究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是伴随在高校青年学生网络生活快速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其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这就需要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研究。作为高校应充分发挥应有的资源优势,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含义、主要特点、核心基础和建设规律等内容一定要搞清楚,组织人力结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理论成果,从其内在规律和实践出发,科学建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体系,从理论指导上加以保障。
(二)要加强制度法规宣传
全国人大常委审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明确指出:“编造虚假险情、疫情、警情、灾情,在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虚假信息仍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应追究刑事责任”。〔6〕特别是2017年6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详细规范了如何加强网络安全,如何文明用网等相关规定和要求,这对于维护我国网络健康和规范网民网上行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应以据这些法律法规,细化高校网络管理的相关规范,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引导青年学生文明上网、诚信上网,在网络社会里健康成长成才。
(三)要建立并加强队建设伍
《广西社会科学》发表的《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一文指出:“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需要有一支精良专业的人员队伍对高校的网络平台进行监管与维护,以营造出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7〕一是建立一批意识形态理论造诣的专家学者队伍。通过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网络化,以适合青年学生的现实需要;二是要建立一批敢于“亮剑”式的网络舆情监管引导队伍。主要是对各种网络平台的信息加以监管和引导,及时发现摈弃不良网络信息,形成正能量的网络舆情。辽宁省委宣传部网信办建立的“雄鹰战队”,就发挥了网络舆情监管引导的独特作用。三是要建立一批技术过硬的网络研发队伍。主要是负责对高校网站的日常维护,并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负面信息的过滤与处置,形成清新的网络空间。三支队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7.
〔2〕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M〕邓小平文选(第三卷)〔A〕.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4-106.
〔3〕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战略思想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0.
〔4〕杨军.互联网已成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4-18(A07).
〔5〕习近平.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J〕.党建,2013,(9):1.
〔6〕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九)〔EB/OL〕.(2015-08-30)〔2017-08-11〕.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5-08/30/c_1116414724.htm.
〔7〕柏杨,黄永宜.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6,(5):209-213.
G641
A
1672-5646(2017)05-0068-04
①本文系2017年度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专项)研究课题“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贺守喜,编号:SDSZ-2017-022;2017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招标课题“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贺守喜,编号:SYSK2017-13-16。
贺守喜(1960-)男(满族),黑龙江富锦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裴景瑞(1982-)男,辽宁朝阳人,讲师,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博 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