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工程在学生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
2017-03-11董萱
董萱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 030000)
1 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工程的涵义
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的特定范围内,由所有校园人在与教育和被教育有关的一切过程中创造形成的物质、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工程是在高校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教风学风建设平台和科技文化双创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在学生管理、教育、服务和指导过程中实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工程在学生工作中的实践
重视和加强高校的“堡垒”工程、“文化传承”工程、“文明修身、文明校园”工程、“学生自治服务”工程、“学风建设”工程、“校园文化社团化”工程、“学生创新创业”工程、“辅导员成长”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学院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
2.1 做优“堡垒”工程建设
坚持“引导与管理”并重的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固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依托高校学生党组织三会一课、团组织生活会及主题班会等活动,不断深入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青年品质,占领青年思想阵地和活动阵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开展高校寻访模范学生、明星学生等活动,挖掘和宣传学院大学生在道德、学习、自强自立、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典型,发奋成才。
2.2 做响“文化传承”工程
校友是母校靓丽的名片,母校是校友温馨的港湾,校友会是母校与校友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充分发挥校友的文化传承功能,一要做好基础数据储备工作,完善校友联系机制,建立学院毕业生数据库,建立重点校友档案;二要建好校友会微信服务平台,加强对优秀校友的宣传,提升学院形象,激励在校生的学习热情和爱校荣校感;三要开展校友感恩母校活动,以优秀校友脚踏实地、进取创新的成长经历教育、引导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四要实施校友联络员制度,并在院学生会成立“校友服务部”,协助校友会开展服务校友的日常服务工作,做好校友与毕业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为在校大学生搭建与校友沟通的平台,培养在校大学生的校友意识。
2.3 做好“文明修身、文明校园”工程
积极开展好以“创建文明校园、创建文明班级、创建文明课堂、创建文明宿舍”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校园活动,制定和完善学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学生宿舍广泛张贴和宣传,对学生在日常行为、仪表、语言、网络等四个方面的规范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引导广大学生崇尚道德榜样,学习道德榜样,争当道德榜样,培养高尚情操,弘扬新风正气,在全院营造“崇道德、尚礼仪、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貌,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继续扎实开展“安全、卫生、文明”寝室文化教育活动,探索建立学生自治管理模式,加大对学生文明养成行为的监督力度、频度和广度,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文明氛围。
2.4 做实“学生自治服务”工程
坚持“以德为先,以责为重,以能为贤,以廉为正”的学生干部选拔原则,建立高校“服务型”学生会等社团组织;以团组织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自治会、科技创新团队、新媒体等社团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主体组织,切实发挥好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推进选拔优秀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助理制度,有效延伸“三自”管理的手臂。
2.5 做严“学风建设”工程
高校应制定和完善学风建设的系列制度和措施,通过抓党风促学风、抓科技创新活动促学风、以抓考研就业促学风。建立优良的校园学习氛围,帮助广大学生树立起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形成坚持真理、大胆创新的治学精神,严禁求实、刻苦钻研的治学态度,知行合一、科学规范的治学方法,使学风建设由规范要求向习惯慢慢转变,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高校紧抓学生日常管理的“三个率”和“三个人数”,严格执行学习困难学生预警制度和学习成绩进退跟踪制度,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坚持开好三个会,即学习经验交流会、考研经验交流会和就业经验交流会。坚持辅导员“一周三进”制度,即进入教室、进入宿舍、进入网络,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并利用板报、宣传栏、考试承诺书、专题报告等形式开展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使学生学风面貌焕然一新。
2.6 做活“校园文化社团化”工程
社团成员的群众性决定了活动参与的广泛性,坚持“支持鼓励、科学引导、宏观把握,微观搞活”的学生社团建设思路,提升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参与度,提高社团活动的品味和质量,打造品牌社团,逐步实现“校园文化社团化”。同时,高校应以各专业教研室为依托,着力加强“专业兴趣小组(专业社团)”建设,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实现学生思政素质、文体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科研实践素质的全面提升。
2.7 做新“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工程
高校应紧紧围绕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效。一是构建创新工作体系,建立一套齐抓共管,领导、教师、辅导员、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齐头并进的联动机制。二是加强学生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高校微博、高校官方微信、高校QQ群等,将学生科技创新的相关信息及时进行公布,全方位开展宣传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学生学术导师制,充分调动、积极鼓励中高级职称教师或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深入班级,成为学生从事科技创新的带头人。四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工程建设,充分依托当地企业和实训基地的技术优势,在实践方面对学生科技创新给予足够的指导与关注。
2.8 做实“辅导员成长”工程
辅导员既是学生思想教育的组织员,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员,更是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服务员。坚持“把职业当事业,把学子当孩子,把校园当家园”为工作理念,高校应制定和完善《辅导员工作指南》《班主任工作指南》,完善辅导员、班主任考核机制,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提高执业能力,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成为学生德行的楷模、学习的榜样、生活的挚友、人生的导师。
3 结语
高校文化建设引领工程的建设是始终围绕学生培养为中心,在学生管理、教育、服务和指导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高校的文化建设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
[1]郑国强,刘露,杨小竹.新媒体技术给广告带来的巨大影响[J].艺术科技,2013(11):1-2.
[2]肖喆.K单位家长论坛素质活动项目进度及质量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