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新时期我国发展理念创新的依据
2017-03-11梁贵春
梁贵春
(齐齐哈尔大学哲学与法学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发展理念是指人们对社会发展实践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而发展理念创新则是党中央在发展理念上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中央根据我国国情,对发展理念创新做出了一系列的探讨,使发展理念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不断深化,不断创新。为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发展理念创新,首先就必须要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发展理念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 发展理念创新的理论依据
发展理念创新体现着当代中国对待发展问题上不断地与时俱进,而要推进发展理念创新,就必须坚持在发展理念创新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
1.1 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发展理念创新的深刻的理论根源。这一根源表现在我国新时期的发展理念创新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其理论根柢和条件都是马克思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
这一理论根源同时还表现在新时期的发展理念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在发展生产力原则上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新时期的发展理念创新对于马克思生产力原则也是十分赞同的,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在党的十六大,江泽民把“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要义。而在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确立为夺取中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紧紧把握的“基本要求”。
1.2 对当代西方发展理念的批判吸收
西方发展理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急迅蓬勃,它按照 “现代化发展理念”“依附发展理念”“世界体系发展发展理念”的轨迹衍生出不同的流派,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理念的科学成分和积极因素对我国的发展理念创新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可以认为,我国的发展理念创新融合了西方发展理念的积极成果,同时又使得西方发展理念在我国的运用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我国领导人则以博大的胸襟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来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由此可见,我国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在对西方发展理念的批判吸收中不断改进,不断发展的。
1.3 对我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入
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党中央对我国国情进行了准确分析,此时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个是基础薄弱,第二个是人多地少。基于此,邓小平表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从这个现实情况出发,根据这个情况来制订国家发展的蓝图。走进新世纪,固然我国在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必须意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如今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发展表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的特点,这表明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举国上下的奋力拼搏,我国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GDP排名仅次于美国,国际地位明显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仍应认清我国此时的国情和主要矛盾依旧没有改变,发展仍然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2 发展理念创新的实践依据
党中央在进行发展理念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推动发展理念创新,不仅要有深刻的理论依据,也要注重其深刻的实践依据。
2.1 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经验教训的吸取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发展理念是后人发展理念创新重要实践依据还体现在后人对其错误的纠正上,大跃进时期以及 “文化大革命”都阻碍了当时我国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果断地把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些经验和教训都是后人发展理念创新的重要实践依据。
2.2 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汲取
改革开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1978—1992年我国对改革开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践,这一时期我国改革的重点是在农村,目的就是要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1978年之前的小岗村,18户居民立下包产到户的“生死状”,拉开我国农村的改革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因此在我国广大农村普遍的实行起来,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城市的改革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企业活力在一定程度上被调动起来。这一时期的改革和开放是同步发展的,但当时只不过是在广东和福建实施“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之后才又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等等。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开始,1992—2002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初步建立,这也使得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加入了WTO,加强了与各个国家之间的往来,同时对我国外贸体制进行了改革,在国内又对国有企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对外开放的程度也逐步的深入到内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也基本形成。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深化改革开放,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是我国发展理念创新的重要实践依据,对于我国后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2.3 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总结
20世纪初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出乎马克思的预料: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中国等一批国家率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落后国家无产阶级的光荣。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过反思,探索,在克服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确立各党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的基础上,适应历史潮流,在不平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党中央推动发展理念创新的过程中,以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创新,对西方发展理念的批判吸收,对我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入为理论依据,以社会主义早期建设的经验教训、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为实践依据对发展理念创新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使发展理念创新不断指导我国向前发展。
[1]高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历史经验和光明前景[J].广东社会科学学报,2001(6):28-31.
[2]任大立.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主要特点[J].政策,2014(4):65-67.
[3]宁先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解析[J].理论导报,2012(2):11-13.
[4]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