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春秋战国到当代地缘政治的多元化

2017-03-11

理论与现代化 2017年5期
关键词:欧洲国家

韩 强

从春秋战国到当代地缘政治的多元化

韩 强

生产方式决定经济管理方式,经济管理方式决定国家机构的组织模式。世界发展史,实际经历了“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为典型)、“近现代工业市场经济”(以英、美资本主义为典型)、“金融市场经济”(以美国为典型)。因此,从中国春秋战国到当代世界的大国经济全球化与地缘政治多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

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近现代工业市场经济;金融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地缘政治多元化

2016年全球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英国通过全民公投,宣布退出欧洲联盟。人们不禁要问:从1950年法德两国建立煤钢联盟,到1957年法国等6国建立欧洲“共同市场”,再到1993年欧洲共同体12国正式宣布成立欧洲联盟,经过56年的努力已经取得成就的欧洲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如此重大转折?特别是在2017年,正值欧洲主要国家大选之际,一些国家却发出了“退欧”的声音。

有学者认为,英国“退欧”是反全球化的表现,但是英国却宣称“退欧”是为了使英国更好地“全球化”。我们认为,对于英国的行为不能简单用“反全球化”来概括,而应该仔细研究欧洲联盟内部出了什么问题,因为英国在工业革命后曾经是一个全球化的“大英帝国”。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地缘政治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政治制度、特别是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地缘政治的多元化。英国的公投脱欧正是这个矛盾的体现,下面我们对这个矛盾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历史上的10个超级大国

“百度百科”有一篇文章——《细数世界古代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十个“超级帝国”》:依次是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中国汉帝国、罗马帝国、中国唐帝国、阿拉伯帝国、中国元帝国、中国明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国清帝国[1]。

在这个排列中,中国的汉、唐、元、明、清时期有5次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共有18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历史上,虽然出现过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那样的分裂局面,但统一的时间远远超过分裂的时间,或者说,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长久的。

我们还看到,有些大帝国,当今已经变成比较小的国家。波斯帝国是现在的伊朗,罗马帝国是现在的意大利,奥斯曼帝国是现在的土耳其。

另外,还有一些近现代兴起的大国,如俄罗斯和美国。地缘政治的版图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5次的超级大国——中国,至今仍然保持着广阔的面积和全国性的大市场。

按照史学界的观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阶段,诸侯分封政治形态转化为大一统政治形态,春秋的邦国林立转化为战国七国争雄,最后秦统一了天下。类似于中国春秋战国的情况在亚非欧也出现过,例如,波斯统一前,除希腊联盟之外,埃及以及欧亚地区的民族国家,都被波斯占领过。以后的亚力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在它们统一前,也都有过邦国林立的状态。同样,在东方的印度、朝鲜、日本也出现过所谓的“战国时代”。

最有趣的是,中国古代的统一经过秦汉一次成功,而波斯帝国、亚力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经过多次分裂和扩张,却都没有长期固定的版图,甚至出现了中世纪的倒退,欧洲的封建社会又出现了邦国林立。

我们认为,中国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形成的完整的市场经济,为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中国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区域性市场,七大诸侯国的商业网已经形成。《管子》说:“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百乘之国必有百金之贾。”[2]也就是说,一个大国必须有大商人、大市场;大商人的资产越多,市场就越大,经济就越发展。管仲为齐桓公相,推行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第二,中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形成区域性的农业、手工业的市场经济。农业手工业商品要在全国流通,首先要打破割据,其次要有统一的度量衡和钱币,最后要有便利的交通。这些基本的条件秦朝都具备了:秦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钱币,修建驰道,为全国性的市场经济创造了条件,使中国形成一个空间广阔的大市场。所以,中国的政治统一是与经济上的市场统一密切相联的。过去,我们更多的是从政治意义上谈秦的统一,其实,我们的研究忽略了中国传统市场的作用,现在我们从经济决定政治的角度看,就会发现中国历史的这个秘密。

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市场经济的对外交流早在西汉之前已经开始,张骞通西域开创了新局面;到唐宋时代,中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丝绸、茶叶、瓷器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产品;再到明代,郑和下西洋,使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第三,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统一的时间比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分裂时间长得多。史学界一直认为,中国的统一主要是儒家“大一统”思想的作用,而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秦汉以来的中国大市场经济,才是统一的根本的原因。为什么汉武帝否决了“复六国”而坚定地主张“汉承秦制”?因为必须保持市场经济的完整性,才能使汉朝强大起来。后来,盐铁的大争论,在某种意义上,也折射出这个因素。

用现代的语言说,一个在长时间内形成的完整的全国大市场很难分割,即便暂时被分割,也会通过内部的发展统一起来。中国自秦汉以来的两千多年,统一的时间比分裂的时间长,正是因秦汉以来的全国性市场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这也是中国能保持大国地位的重要原因。

第四,中国封建社会,不仅长期保持着一个大市场,而且形成了一整套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秦朝设立“治粟内使”,两汉称“大农令”和“尚书民曹”,三国至唐代称为“度支”“左民”“右民”等,唐初因避讳太宗皇帝世民名讳改称“户部”,五代至清光绪末年,改“户部”为“度支部”。历朝中央政府中设立了专门部门对人口、土地、农业、地租、税收等进行严格的管理。

第五,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实现了官方思想的统一。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为中国建立了完整的政治管理制度。也就是说,政治与经济是互相配合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欧洲中世纪为什么没有出现“大欧洲”国家?正是因为当时欧洲还处在邦国林立的时代,没有形成统一的大市场经济。欧洲大国的出现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是伴随着工业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3]。

二、欧洲中世纪的邦国林立和近代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形成

两千多年来,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国家制度保持着统一,使中国数度成为超级大国,而西方的波斯、亚历山大、罗马、阿拉伯和奥斯曼帝国却陆续衰落。

自从罗马帝国灭亡后,整个欧洲经历了很长时期的中世纪(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即476—1453年),时间近千年。当时,欧洲封建割据与频繁的战争,阻碍了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被史学界称为“黑暗的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是封建社会。这里,特别要注意“封建”的两个意义:一是国体意义的“封建”,这是指国家的性质,也就是社会中不同阶级和阶层所处的地位,具体地说是地主或领主占统治地位,农民或农奴是被统治者;二是政体意义的“封建”,这是指国家的组织形式,具体地说,在欧洲是国王对贵族采取分封制,在中国商周时期是天子对诸侯采取分封制。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分封建国”的说法,这个“国”是指诸侯国。柳宗元的《封建论》是指“分封建国”,而对秦统一以后的政治形式称为“郡县”制。他认为,无论是“封建”制还是“郡县”制,都不是圣人的意志,而是历史发展的“势”决定的。

进一步说,“封建”的两个意义在中国古代是不重合的。商周社会政体是分封制,国体是奴隶制(史学界一般看法)。秦统一以后,政体是郡县制,国体是地主占统治地位。但是在欧洲中世纪,“封建”的两个意义是重合的,政体是分封制,国体是农奴主占统治地位。

如果我们进一步比较就会发现,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是中国长期统一的基础,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既呈现出积极性的一面,也具有保守性的一面,其保守性的根源就是农业手工业市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道德性命的儒学是第一重要的学问,科举考试是通向仕途的主要出路。中国哲学思维方式是直觉的而不是逻辑的,因此,不能发展出独立的自然科学理论,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近代没有跟上向工业市场经济转型的世界潮流。

而在欧洲,虽然诸侯林立,很难形成封建大国,但资本主义却得以在封建薄弱的地方发展起来。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发端于意大利,到15世纪中期以后,先后波及尼德兰(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思想家提倡反封建、反神学的人文主义文化,宣扬个性解放,推动了欧洲一些国家的宗教、经济、政治和教育的改革。经过二百多年的文艺复兴,自然科学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诸领域以及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指出:“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资产阶级的第二次大起义”“是在英国发生的”;“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的第三次起义”[4]。

17世纪,荷兰出现资本主义初期的重商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马克思称为“经济发展的模范国家”[5]。1602年荷兰建立的东印度公司在东亚排挤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商业势力。东亚有两个东印度公司,分别属于英国和荷兰,荷兰的公司资本额比英国的要大十几倍。但是,英国后来居上,荷兰的航海、商业、外贸虽然发达,但是真正的工业革命却率先在英国发展起来。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引起了一系列技术革命,实现了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重大转变。随后的工业革命,很快传播到法国、美国、德国,俄国也掀起工业革命。科学家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技术迅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机器大工业使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迅速占领市场,近代的第一个世界大国——大英帝国形成了,领土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千米,它实际上是一个以大不列颠岛为中心的英国和海外殖民地和附属国组成的松散联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22年,英国根据巴黎和会托管的殖民地达到了领土面积最大时期,其领土、附属地遍及七大洲(包括南极洲)、四大洋,所以被形容为“日不落帝国”。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并在信息革命中达到顶峰。这就是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的特点。美国在这方面领先。1864年开始,美国采用贝西默炼钢法,到19世纪90年代采用了平炉炼钢,使钢产量由1865年的1.9万吨增至1000万吨,其中美国卡内基钢铁公司的钢产量就超过英国。随着钢铁业的发展,机械工业到1900年成为美国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业。美国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外国经验,而是在学习和引进的基础上,在一些尖端领域大胆地应用和独创,才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的落后面貌[6]。

在世界近现代史中,俄罗斯是欧洲资本主义最落后的国家,到16-18世纪一跃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令人刮目相看。16世纪初期,俄罗斯形成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多民族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改大公称号为沙皇。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亲政,开始向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工业技术和军事。17世纪俄罗斯打败了波兰和瑞典的入侵,加入帝国主义列强行列,同时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占领了中国的库页岛、海参崴、外兴安岭、新疆北部等地。1812年俄罗斯在莫斯科打败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发动十二月党人起义,被镇压。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废除农奴制。俄国虽然也是迎头赶上,但是在19世纪还不如美国,直到20世纪初经过1917年十月革命,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真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英联邦的解体,美、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大国。

三、欧盟国家的形成及其内部矛盾

文艺复兴唤醒了中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的曙光使欧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时“大欧洲”的梦想成为人们的新希望。法国的圣·皮埃尔是“大欧洲”的理论家,1713年他发表了《争取欧洲永远和平方案》,提出建立“‘欧洲联邦’的设想,主张国家之间缔结一个永远盟约,服从共同的法律,组建‘欧洲参议院’做出重大决定,并以武装部队来贯彻执行。”[7]之后,法国的卢梭、伏尔泰,德国的康德等思想家也提出对欧洲统一的看法。法国大革命的成功,使“大欧洲”的理念又兴盛起来。拿破仑就有过武力统一欧洲的设想,1812年入侵俄国前夕,他曾说过:“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统一的欧洲钱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人民变成一个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这是唯一理想的结局。”[8]但是,1812年拿破仑军队入侵俄罗斯,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俄罗斯的寒冬阻止了法军,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不到3万人。

“大欧洲”的理想,不仅在法国,而且在英国和德国也很流行。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美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取代了英国。世界的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但是,英国、法国、德国并没有放弃“大欧洲”的理想。1946年,丘吉尔提出:“只有忘记过去的仇恨,丢开民族的怨恨心和复仇心,逐步消除那些使我们分裂加深和凝固起来的边界与关卡。”[9]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部长舒曼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声明,提议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高级的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这个机构。1950年6月20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在巴黎达成协议,于1951年4月18日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1957年,这六个国家又签定了《罗马条约》,决定1958年1月1日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1965年4月8日,6国在比利时又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70年10月“第一个经货联盟计划”的提案《维尔纳报告》在欧共体内部获得通过。1972欧洲统一汇率的蛇形计划开始实施,以本国货币为基础加权形成对美元浮动汇率。1979年形成欧洲货币单位。1989年德洛乐报告提出建立欧洲中央银行,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欧元。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布鲁塞尔条约》生效后,欧共体不仅努力统一货币,而且不断扩张。1973—1986年,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相继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国增至12个。1993年11月1日,根据内外发展的需要,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

随着冷战的结束,欧盟又开始向东扩张,1998年3月12日,欧盟15国与申请加入欧盟的中、东欧11个国家的领导人在伦敦启动了“欧洲会议”的首脑定期磋商机制。

2004年5月1日,欧盟实现了规模最大的扩盟,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十个国家同时加入欧盟。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加入欧盟。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加入欧盟。

欧盟的经济快速发展,有数据显示:1995年至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3%,国内生产总值提升到2.06万亿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2002年达到近10万亿美元。欧盟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进入21世纪,似乎“大欧洲”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然而世界经济形势却突然发生了逆转。2008年由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了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加入欧盟的国家都是欧元区国家。欧元是有条件的,因此只有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芬兰、爱尔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19个国家是欧元会员国。英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愿意加入会员国,其他国家是因为没有达到会员国的标准。应该说欧元的推广还是比较谨慎的,但还是出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欧洲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导火索是希腊弄虚作假。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要加入欧洲货币同盟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和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希腊一个条件也不符合,但它却花了3亿美元的佣金从华尔街请来了高盛,给自己做了一套财务方案,用“货币掉期交易”的方式,掩饰了一笔10亿欧元的公众债务,竟然造成了账面的盈余的表象。希腊也就顺利加入欧元区。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挽救经济的弱势。但是,造假的希腊财务,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弱平衡状态,遇到经济危机,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金融危机中政府加强杠杆化使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

有分析指出,在欧元区中,德国、法国属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五国属于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主要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旅游业,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遇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就显得非常脆弱。另外,欧洲各国人口结构不平衡和老龄化以及高福利,也是发生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缘政治多元化

当今世界,先进国家进入了金融市场经济新阶段,地缘政治也显现出新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大约出现过180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90年代的军事战争有了新的特点,就是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大规模应用,如隐形飞机、精确制导炸弹等。最典型的是两次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战争模式,引起了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军事变革,而且进一步引起了现代战争新的深刻变化。

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是经过联合国授权的,反击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具有正义性。但是1999年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并没有经过联合国的授权,结果肢解了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这就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除了直接用武力肢解南斯拉夫,西方大国还对其他国家发动了“颜色革命”。

“颜色革命”又称为“花朵革命”,也被称为“街头革命”,是指利用一个国家社会危机的契机,以中心城市为平台,以突发性和快速集结为特征,用和平非暴力的街头抗争的方法,使一个国家政权迅速更迭的新型政治革命形式。通常是西方国家通过非暴力手段来推翻他们所认为的“独裁政府”,打着“拥护民主、自由”的旗号,破坏一个国家的独立。参与者通常采用一种特别的颜色或者花朵作为标志。颜色革命已经在格鲁吉亚、塞尔维亚、乌克兰几个国家取得成功。

苏联解体后,一些独联体国家模仿欧美宪法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和选举制度,军队实行了国家化。一些美国学者认为,一些独联体国家使用民主的语言但却在实行他们自己的“反自由主义”(illiberalism),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甚至厌倦了这样的伪装。“当权者通过对媒体的控制和对反对派的打压,系统地操纵着选举……这就为反对派的夺权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革命的理由,为反对派通过‘天鹅绒式革命’夺取政权提供了可能性。”[10]

除了在东欧煽动“颜色革命”之外,西方国家还在中东和非洲煽动所谓的“阿拉伯之春”等反政府运动。截至2012年12月,阿拉伯革命已经推翻了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4个国家政权。

还有两件事,也使欧盟国家不知不觉掉进了陷阱。

2003年3月20日,美国借口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其发动了战争,一些欧盟国家也加入了这场战争。但是美国和欧盟在几年之后才看到这场战争的后果。伊拉克的独裁者萨达姆被推翻了,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了模仿西方的议会制国家,小布什推行的美国价值观念和西方模式好像大功告成了。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

然而,在伊拉克内部却发生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原来占少数的逊尼派统治的国家变成了占多数的什叶派统治的国家,虽然表面上原来的逊尼派在议会中也有议员,政府中也有官员,而且总统还是逊尼派人物,但是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什叶派总理马利基。这两派仍然在争斗,只不过是什叶派占上风。结果是新出现的恐怖组织乘机发展起来,占领了大片伊拉克土地,并且与叙利亚的恐怖组织联合在一起,使中东地区动荡不安。

201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中东、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的一些国家发动了“颜色革命”,先后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国,多名领导人先后下台,使这些国家陷入混乱。特别是叙利亚的恐怖势力与伊拉克的恐怖势力联合起来,中东陷入内战之中。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引起了难民潮,大批难民涌向欧洲。这是当初一些参加伊拉克战争的欧盟国家意想不到的,来自利比亚、叙利亚甚至阿富汗的大批难民不断地涌入西欧,使欧盟国家难以承受。本来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让欧元国家受到沉重打击,2014年的难民潮更是雪上加霜。最耐人寻味的是,曾经坚决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的英国,在2016年6月24日以公民投票方式退出了欧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抵制难民进入英国,更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国国会通过一系列调查材料证明前首相布莱尔与美国联合攻打伊拉克是错误的,布莱尔也公开承认当年的错误。

总而言之,2003年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和2010年西方国家在北非、中东发动的“颜色革命”,其后果都是欧盟国家自己陷入了困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大国必须有强大的市场经济,而且还有严密的管理制度。中国在历史上五次成为超级大国,是因为战国时期7个诸侯国实力差距不大,所以秦的统一能够一次成功,汉承秦制,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因此中国统一的时间远远大于分裂的时间。

第二,欧亚非曾经出现的5个大国:罗马虽然建立了严密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方式,但是,在连绵不断不断的战争中不断地消耗着国力;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亚力山大帝国在经济上有很强的实力,但是缺乏严密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波斯帝国的大流士建立的23个行省,都有较大的独立性,好像一个个小王国,还保持自己原来的法律;大流士的币制改革规定,中央政府造金币,省区总督可以造银币,这就形成了市场上流通的银币成色不一,实际上削弱了全国市场的力量;奥斯曼帝国比较特殊,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没有很快向工业市场经济转型;中国清朝也是如此。

第三,还有两个特例,就是俄罗斯和美国在近现代的迅速崛起。俄罗斯能在近代迅速东扩,是因为当时北亚人烟稀少。美国因为外来移民利用近代工业市场经济的强大力量和军事力量战胜了原住民。

第四,欧洲经过中世纪的邦国林立,已经形成各民族独立的文化传统,虽然经过工业革命的突飞猛进,出现了英法德这样的大国,但是很难再次超越。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虽然有欧洲联盟的理想,并且从20个世纪50年代的煤钢联盟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形成规模,但是英国却要退出联盟。

第五,从经济与制度建设来看,欧元制度存在漏洞,所以出现了希腊的财务造假,给欧元区造成了伤害。另外,近十年的迅速扩张,使得联盟内部经济不平衡的矛盾不断扩大,出现离心主义倾向,甚至在欧盟最核心的德法两国都出现部分居民的退欧思潮。所以说,未来的欧盟任重道远。

[1]细数世界古代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十个“超级帝国”[EB/OL].[2017-01-20].http://w.baike.com/3e75151f56f7474b9728c93b09a2336e.html.

[2]管子·轻重甲[M]//诸子集成:五.北京:中华书局,1954:390.

[3]韩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J].兰州学刊,2016(4):15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1.

[5]马克思.资本论:第 3 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8.

[6]梁最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美工业反差的原因分析[J].学术论丛,2009(22):5.

[7]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45.

[8]乔治·博尔多诺韦.拿破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223.

[9]丘吉尔.欧洲联合起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146.

[10]蔡宏娟.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与俄罗斯外交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7.

Pluralism from Ancient China to Contemporary Geopolitics

HANQiang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dea that the mode of production determines economic governance,which in turn determines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The course of world development witnesses the"market economy of agriculture and handicraft"typical in Chinese feudal society,"industrial market economy"represented by Anglo-American capitalism and eventually"financial market economy"typical in the US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at powers is further analyzed from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s in China to the contemporary world.The paper finally pointsout tha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geopolitical pluralism are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s of the world today.

market economy of agriculture and handicraft;industrial market economy;financial market economy;economic globalization;geopolitical pluralism

翟 祎

F13

A

1003-1502(2017)05-0085-07

韩 强(1948-),男,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邮编:300071

猜你喜欢

欧洲国家
国家公祭日
欧洲“芦笋季”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国家
一起去看“欧洲野牛”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这些欧洲街道最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