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
2017-03-11孙兰英
孙兰英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
孙兰英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高屋建瓴、气势磅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出党已经越来越高度自觉和从容自信。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和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标志着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逐步走向执政的成熟,标志着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已经逐步走向自身建设的成熟和政治自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方位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是由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直面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体现时代潮流、引领时代前进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重大理论创新。从国内来看,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努力奋斗,我国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经济规模居全球第二,货物贸易、外汇储备规模居全球第一,双向投资跻身世界前列,中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但是,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依然很严峻。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有许多难啃的硬骨头,要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行动能力,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全面增速换挡,动力转换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任务更加紧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以更大决心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抓住核心问题,全面深化改革。
从国际上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深刻变化。随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性问题相互交织,新旧矛盾相互叠加,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潮流。在国际经济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各个国家之间既需要共同携手应对和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同时又面临着各国之间抢占经济制高点,谋求国际制度性话语权的激烈竞争。
综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说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面对世纪难题,中国共产党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站在时代和实践发展前沿,运用宽广的马克思主义视野和长远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源自于对客观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最根本的评价准则就看它是否始终以时代发展的特征为方向,以当下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解决影响整个现代化进程的核心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紧紧抓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主题,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际诉求,高屋建瓴的概括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改革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变,举旗定向地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和实践的新发展,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抓住重大核心问题,进行艰难探索,坚持创新引领,在砥砺前行中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形成了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主体内容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九大对这一理论创新成果作出了新概括,凝结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这一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并确立为党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这一重要理论的凝结,具有极其重大现实意义,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持和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全新宽广的视野深入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理论指导作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方位的精辟概括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顺应民意、为民谋利、赢得民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这些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夯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厚基础;这些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塑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面貌,进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新的使命担当、新的时代要求,必然地要求新理论新思想的产生。
回首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道路,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所探索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党的十九大报告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以人民为中心长期执政的党对自己使命责任和担当作为的清醒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旗帜标示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理想,任何一个行动纲领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必然的历史背景,也肩负着它所提出的内在的历史使命,进而要解决历史提出的一定的社会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和理解新时代,重要的是把握新起点、新使命、新征程。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事业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深刻认识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极端重要性。必须深刻认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任务目标。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需要党有新作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贡献更多智慧的时代。
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是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毛泽东早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党制定正确战略的前提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发展全局的大问题,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新任务新要求。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三大报告从我国人口结构、工业发展水平、地区发展状况、科学教育文化发展等五个方面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进一步作出“九个历史阶段性特征”的判断。这些分析从今天的发展来看,虽然出现了很多量的积累和部分质的变化,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对社会主义初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性、长期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要有清醒的认识。
今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两个没有变”,是对新时代所处的总阶段的清醒认识和客观判断。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才能够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个阶段”目标,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不忘初心,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在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基本需要的基础上,继续满足人民更高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不懈奋斗,努力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进行了科学概括。他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领域,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科学阐释了中国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习近平要求全党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同志强调,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因此,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发展,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是确保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