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7-03-11纪亚光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理论与现代化 2017年5期
关键词:发展

纪亚光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 凯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纪亚光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 凯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充分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规律要求,体现了习近平对唯物史观的准确把握和对人民主体地位的深刻认识,进一步阐明了人民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是党的根本宗旨在发展观之中的深刻体现。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丰富的内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包含如下三层意蕴:以发展为了人民为根本取向,以发展依靠人民为核心思路,以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根本目的。

第一,发展为了人民。

党的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就任伊始便明确表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1];“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2]。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一是必须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执政理念和发展逻辑。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人民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享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稳定的工作,获得更满意的收入和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环境。

二是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指出:“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中国人民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3]。他还强调,我们的发展如果不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没有更多的获得感,我们的发展将失去意义,也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

三是要积极回应人民的关切,不断实现人民的利益。发展为了人民,必须要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人民是党的执政之基、血脉之本、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坚定维护者。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

第二,发展依靠人民。

人民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体是人民,依靠力量也是人民,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一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要始终相信人民,联系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全面贯彻“四尊重”方针,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二是要善于从人民群众探索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我们的老师,人民群众中蕴藏有无限的智慧和力量。要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做到推动发展向人民问计,改进发展向人民请教,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推动发展的经验和力量。

三是发展成效要接受人民评判。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尺,把人民的情绪作为检验发展工作的“晴雨表”,做到发展政策听取人民声音、考虑人民意见,发展举措向人民汇报、让人民知晓,发展成效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使发展符合人民需求、经得起人民的检验。

第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4]。

坚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一要坚持人民是发展成果的享有主体。发展是人民的事业,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创新创造的主体,理所当然,也是发展成果的享有主体。人人参与发展,人人共享发展成果,人人可以从发展中享受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是要大力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5]。

三是要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5];加快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就业机会不均等有违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使发展更具公平性、普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优良的传统

把人民群众看作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是党的理论基石,是我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体现了党九十多年来一贯坚持的唯物史观。

中国共产党既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是党的立党之本,党的本质特征、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无论在什么时候,也不论环境条件、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永远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一根本原则是始终不变的。可以说,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围绕实现人民利益而展开的,因此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也是始终不渝、坚定不移的。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诞生之日起,党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自己的全部奋斗实践中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毛泽东曾经这样通俗地阐释:“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到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6]

改革开放以来,党秉持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核心要义,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从“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到“五大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在指导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着他对人民的挚爱,他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7],“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8],必须“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9],鲜明宣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

三、深远的影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科学的理论自觉、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自觉和明确的问题导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对于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民群众看作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基本观点,继承和发扬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具有科学的理论自觉。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政治立场,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从根本上保证了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吸收借鉴了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敏锐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具有以强烈的使命感面向未来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光明前景的历史自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的作用与价值,多次表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在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同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启示。他在讲话中反复强调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10]。

基于对古今中外治国理政兴衰成败的深刻考察和对时代潮流的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再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视问题导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中出现的贫富差距巨大、环境污染严重、吏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凸显、党和政府形象降低等突出问题,以对党和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基础上,深思熟虑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作为发展的前提与首要原则。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党的十九大报告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进一步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如上文字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判断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的依靠主体、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的具体目标,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涵,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1.

[2]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3]习近平.打开欧洲之门 携手共创繁荣[N].人民日报,2014-03-25.

[4]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1.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

[6]毛泽东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

[7]始终与人民心相印共甘苦——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J].人民论坛,2012(33).

[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07-28.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10]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