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制·宪政·帝国
——培根王权思想研究

2017-03-11刘德林

理论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王权培根帝国

刘德林 马 锋

专制·宪政·帝国
——培根王权思想研究

刘德林 马 锋

培根主张和鼓吹绝对王权,被视为专制主义的代表,他的王权思想也被认为是保守的和落后的。培根的法律思想一直被忽视,而培根用法律制约王权的宪政思想也没有被重视。培根的王权思想是实现“科学伟大复兴”的工具,也是实现他帝国理想的工具。培根的王权思想深受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人经历和知识结构的影响;继承了柏拉图“哲学王”的思想,也受到英国乌托邦思想传统尤其是莫尔等人影响。培根的王权思想是他从政治经验到政治理想的升华,既有现实性又有理想性,内容丰富却易被误解。

培根;王权;专制;宪政;帝国

培根的王权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是他个人努力追求权力的政治经验升华为国王运用权力治国理政的政治思想。培根的王权思想具有三个特点,适应当时社会环境的政治实践性、政治科学的思想性、政治学者的理想性。培根的王权思想在产生、发展、转变的三个阶段,受到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与知识结构的影响,遵循着他的权力逻辑和心理逻辑。培根的王权思想并不是单纯地鼓吹君主专制和疯狂的权力扩张,而是主张法律对王权的制约,建立有效的宪政;在“科学伟大复兴”基础上,服务和改造社会的伦理思想。培根的王权思想太过于复杂和隐蔽,很容易被误解,以至于被认为是保守的和落后的君主专制思想。

一、培根王权思想的产生

培根的王权观是培根权力观的升华,培根的权力观首先受到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两个因素的影响。培根的权力观表现为谋取权力不择手段,权力可以带来资源、满足个人利益,权力可以实现野心与抱负。全面认识培根王权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需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现实层面是家庭及生活环境;理论层面是政治社会化理论及积极心理学理论。

培根出身新贵族家庭,良好的家境及培根母亲的悉心教导,加上优越的天赋,使得幼年培根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聪颖与才智,深得人们喜爱,曾受伊丽莎白女王的称赞——称他为“小掌玺大臣”。〔1〕培根父亲官至女王掌玺大臣,培根姨父博莱一度成为女王身边权力最大的成员,良好的家庭政治背景,为培根养成和习得政治素养及政治技能提供了便利。培根父亲在宅邸饭厅的墙壁上挂的一幅画,描绘的是谷物女神西丽斯(Ceres)教导世人如何播种五谷的场面,画下面题写“教育推动进步”;同时培根父亲也重视革新与实践的思想,曾提出有关教育改革的计划。其父的言传身教是培根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使培根养成了投身政治的热情和决心。

为人类谋福利成为培根追求权力和争取高位的思想动力。培根15岁就作为驻法大使的随员出使欧洲,在法国使馆工作两年,并写下了《欧洲政情记》 (《Notes On the States of Europe》)。身处官宦之家,从小就熟悉宫廷礼仪习尚等官场政治“亚文化”,耳濡目染日常政治交往,为培根向往和追求权力奠定了心理基础。他反对诡辩的哲学,致力于改造社会的科学实践。在剑桥大学读书期间就对亚里士多德思辨哲学表示怀疑,“认为这种哲学只会辩驳和争论,而不能为人类生活谋取福利带来实践效果,并一生持有这种根深蒂固的看法”。〔2〕

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分析,培根的家庭背景以及社会交往是培根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也是其形成政治认知、学习政治技能、形成政治意识的主要方式。政治社会化就是主流政治文化向社会大众传播的过程;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大众接受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理论的权威人物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系统获取社会支持的最有效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政治社会化使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体制及政府政策发展出积极的心理取向;同时把政治系统中主流的政治观念、政治评价、政治信仰通过有效的方式传递给新的一代,这样会更有利于政治系统的稳定与持续。”〔3〕政治社会化的途径通常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和工作场所,也包括一些政治标志物(如货币、旗帜、建筑等)。因此,可以看到培根的家庭出身使培根很早就培养了政治意识和习得了政治技能。

培根一生笔耕不辍,对哲学和科学的追求直到生命的停止,在政治生涯上也是努力进取,这与培根积极进取的心理有很大关系。圣经有言:“他的心怎样思量,他的为人就是怎样。”〔4〕培根在剑桥大学学习的时候就敢于对古代先贤进行批判和否定,当其父去世后,他的生活陷入困境,他仍能坚持奋斗并努力进取。在女王时期他为了理想的职位苦苦等待20年仍不放弃,在其仕途生涯巅峰时期,遭遇弹劾,仍“壮心不已”而奋笔疾书,这些都反映了其积极进取的心理。

培根一生生活奢华,出手阔绰,即使在贫困潦倒的时候,也不能量入为出。为了满足虚荣和物欲,需要借助权力谋取利益。培根自己并不讳言其追求权力和高位的真实目的,“我的出身和教育,有助于我在政府中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并且“我希望等我获得足够的权力和地位,就能动员更多的劳力和智慧来辅助我的工作,由此我一方面努力学习政府工作,一方面又坚守廉耻和诚实的底线,尽量把自己推荐给那些在政治上有力量有地位的朋友”。〔5〕培根从法国回来以后,一面学习研究法律;一面到处谋求职位,利用和投靠各种关系。

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积极的心理来源于积极情绪和积极人格。积极情绪包括对过去的满意、对现在的幸福、对未来的理想都是乐观积极的;积极人格包括勇气、胆量、坚韧、乐观、创造性等正面性格。其中积极人格指的是“个体能在生活中不断主动追求幸福并时刻体验幸福甚至以苦为乐,同时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可以看出个体对外界的认知心理是积极人格的基础”。〔6〕培根的积极人格确实影响了他一生的事业和生活,当他1589年在得到一个皇室法院(Star Chamber)补缺时,直到20多年后的1618年才得以出缺,培根继任时仍乐观地自嘲“那仿佛是他人的田地临近自己的房屋,虽然能满足他的目光却不能充实他的谷仓”。但是他在20年的等待中仍没有灰心,并且在给他姨父写求职信的时候仍信心十足地宣称“怀抱着一个巨大的目的,要把一切知识当作研究的领域,把这个领域中两种游民清除出去(一种是轻浮好争辩的,另一种是弄虚作假的江湖术士)。”〔7〕培根积极人格是形成他矢志不移追求权力的心理基础,寻求权力并主张君主集权是其积极人生观的表现。

培根对他自己一心谋求高位的行为和心理做了辩解:“这追求强权,委曲求全的手段和做法,我们任何人不能深恶痛绝,尽管从表面上看,这种行为不免卑鄙无耻;但是从情势出发,我们只是服从现实,不是服从个人。”〔8〕从这个辩解中我们可以看到培根追求权力既是出于自己需要也是出于当时情势的需要,在伊丽莎白时期,朝臣获得官位无不通过各种卑劣肮脏的交易和舞弊。如罗杰·阿斯彻(Roger Ascham)一针见血地指出:“诡谲、撒谎、谄媚与色相,这是宫廷邀宠的四大法宝,若不坚守这四条,就请趁早回家休养吧!”〔9〕培根的权力思想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得以滋生和培养,随着社会基础和心理基础的不断变化,逐渐形成了培根的王权思想。

二、培根王权思想的发展

培根苦心孤诣追求权力,在詹姆士一世时代,权力和地位达到人生巅峰,这一时期其王权思想也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培根的王权思想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根个人对权力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二是培根把个人对权力的追求上升到国王对权力的拥有和使用;三是国王个人国内权力的扩大到帝国的建立。

培根王权思想鲜明地体现了政治奋斗的痕迹和权力思想的逻辑。在培根看来知识作为权力构成的基础要素,知识目的也即权力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利益,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强有力的权力作为保障和手段。君主权力的增大会进一步增加权力欲望的膨胀,进而形成君主建立世界帝国的政治野心,建立疆域上的世界帝国,为实现人类帝国这一伟大理想——乌托邦——做铺垫。培根认为这一切都是在君主集权条件下可以实现的,但必须是一个开明的君主(有知识的智慧君主),并能适当地用法律约束君主的权力。否则的话,就会给人类带来一些灾难和恐怖的后果。

1.个人权力观的变化。(1)对权力认识的深化。培根1597年发表《论说文集》收集10篇文章,其中没有涉及权力、地位,仅仅涉及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技艺;这与培根还没有登上权力高位有关。1612年《论说文集》第二版刊印发行,文章增加到38篇,其中涉及权力、地位、权术等的文章有《论王权》、《论高位》、《论贵族》、《论财富》等等。这与此时培根已经身居要职,对权力和地位的理解更加深刻密切相关。(2)对权术认识的深化。培根深知获取权力一定充满卑微和艰辛。在《论高位》中说:“要想攀登高位,其经过必是艰难的,但是人们仍然坚持要经历许多痛苦以获取更大的幸福;要想攀登高位,其经过必是卑污的,然而人们始终坚持要凭借卑污的手段达到尊严的地位。”〔10〕

2.从个人权力到国王权力的转变。随着培根政治地位的巩固,培根对权力的关注从自身转移到当时的国王。(1)国王的权力与权术。培根借鉴了马基雅维利的权术思想,主张国王运用权力需要手段和艺术。其在《论王权》中说:“为人君者犹如天上的星宿,能带来幸福也能招致灾祸,收获很多尊敬,却无法收获休息。”〔11〕在《论谏议》中培根指出,帝王在对待谏议问题时应该采取的手段,以增加帝王的威权和名望。在《论党派》中培根指出,“国内的党派总是于王权不利的”,“党派之争过高过烈的时候,就足见人君之软弱,这是对君王的威权和事业是不利的”。〔12〕培根坚持王权的至高无上,但是并没有纠缠于王权的来源,培根认为王权来自家族或者个人努力的结果,这种认识显然与培根个人家世和经历有关。“当几个不同家族或者同一个大家族的各个分支,全部服从某一个最大的分支的时候,国家就建立了,君主就产生了,王权就出现了。”〔13〕(2)国王应该获得绝对权力。培根没有停留在国王的权力和权术这个层面,进一步提出国王应该拥有绝对的王权(Absolute Power)或者国王的特权(King’s Prerogative),〔14〕当然这并不是培根第一个提出的。培根认为国王的权力是自然的结果,与法律没有太多的关系,并说“国王可以行使其至高无上的主权,并颁布军事管制法律”。〔15〕这是培根在获得詹姆士一世重用后,为讨得詹姆士国王的欢心而鼓吹的绝对王权。至此培根有关国王的权力已经发展到集权的顶峰,因此,也不小心给后人留下了培根主张专制的诟病。

培根把自己对政治权力的切身感受上升到有关王权的理论高度,是培根式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应用,也是培根政治思想发展的结果。在培根看来“尊重感性现象、承认感性现象、睁开眼睛观看存在的东西”这是整个认识论的基础,“对自然的全部解释是从感觉开始的,由感官的知觉沿着一条径直的、有规则的、谨慎的道路,达到理智的知觉,也即达到真正的概念和公理”。〔16〕这是培根提倡和发现的一条认识真理的道路,培根正是通过对自己在政治权力以及仕途经验的总结中认识到有关王权的理论。正如培根仕途经历变幻无常一样,培根有关王权思想的理论也是变化的。如果深入考察培根王权思想的理论变化根源,不外乎两点,一是培根个人仕途的变化,对权力的认识也随之改变;二是培根本人的思想一直具有多变性和缺乏系统性。

3.从一国之权到帝国之权。培根认为国王在获得绝对权力后,要积极运用权力,开疆拓土,建立世界帝国;随着帝国的建立,国王的权力也会进一步扩大。(1)帝国建设可以壮大英国的实力。英国的帝国思想是由来已久的,帝国意识的增强是与王权的强大紧密相连的。英国的帝国思想来自于重商主义者的鼓吹,其中托马斯·孟认为:“一个强有力的国王,他的领土是又大又统一的,他的国家是得天独厚又是贸易繁荣的。”〔17〕培根谋求建立的世界帝国是要通过对殖民地的扩张和掠夺,发展资本主义。“一国的增长就是要靠在外国人方面取利。”“有得之者即必有失之者。”〔18〕这种帝国思想是对当时英国商人群体需求的回应,也是培根王权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2)建设帝国可以扩大国王权力。培根认为英国不能局限在海岛之内,应该建立世界性帝国,这样国王就能扩大权力,统治更多的人。在培根看来,开拓殖民地是英雄的工作,而管理殖民地必须且只能由一个人来做主。“至于殖民地统治之事,最好使一人掌权。”〔19〕帝国思想是培根王权思想的扩大和提升,也彰显了培根王权思想的进步性。“在培根的政治哲学中,政治秩序有三个重要的支柱:王冠、宗教和帝国,其中帝国是最重要的支柱。”〔20〕

培根所主张的帝国思想,来源于14世纪西方宗教改革之后,世俗王权对教权的控制。“14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开始后,欧洲人开始强调‘国王是他自己国家内权力最高的人’这一原则,这是为保卫国王绝对权力免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教皇的侵犯而提出的,后成为16世纪最流行的帝国涵义。”〔21〕帝国一词对今天的中国学者和大众来说,似乎带有一些贬义或者霸权的色彩,其实帝国最初的涵义中“就是指被统治者完全顺服的权力”,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偏离原来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如果能够将帝国的定义局限在政治和法律的意义上来使用当然是比较安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帝国指的是具有明确疆域界线划分的某个明确的共同体。”〔22〕

三、培根王权思想的演变

培根王权思想的转变具有三个方面内容,其一是在伊丽莎白时期培根反对君主集权,主张民权;其二是在詹姆斯一世时期培根主张君主绝对权力,扩大王权;其三是培根表面上主张君主集权,内心里主张宪政。

集权不同于专制,这是两个不同的政治题域。从政治学基本理论来分析,狭义的政治与行政都属于“政治系统”,通常把政治看成决策系统,行政看作执行系统。决策与民主和专制相呼应,执行与集权和分权相呼应;因此政治与民主和专制是联系在一起的,行政与集权和分权联系在一起。美国学者古德诺在其《政治与行政》中将政治与行政进行了区分,也进而指出了专制和集权的不同属性:“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有关”。〔23〕布伦纳(O.Brunner)指出传统宪政史学当中的国家概念,其实对应于绝对君主制的原则,一方面承认了君主的绝对主权,另一方面又认可等级代表会议对君主的限制。宪政是主张用法律制约权力,利用分权制衡的原则,达到建立有限政府的目的。“在英国,当议会取得彻底胜利以后,却似乎忘记了曾经坚持的观念:任何权力都不应当是专断的以及一切权力都应当为更高级的法律所限制。”〔24〕

1.反对女王集权,主张民权。伊丽莎白时期,培根虽有才华却未获重用,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反对女王专权,在议会上反对女王征税。伊丽莎白为了与西班牙开战,需要提高税负以增加军事开支。培根对此表示反对,并说“现在要求增加巨额税收,无疑是在人民的伤口上再砍一刀”。〔25〕培根在国会上的慷慨陈词,得罪了女王。后来培根虽然承认了鲁莽和直率,但拒绝撤回在国会上的讲话。可以看出培根在权力限制方面能坚持立场,而在道德立场上有伸缩空间。培根挑战王权至尊的习俗,在于已经看到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英国,未来社会的主流趋势是限制君权而不再是君主集权。

2.主张君主绝对权力,扩大王权。培根在詹姆斯一世时期,似乎找到仕途不顺的原因,对詹姆斯一世极尽献媚,以至于让后世所不齿。培根主张合并苏格兰,深得詹姆士一世的欢心。1604年詹姆士尊号为“大不列颠王”,这个尊号就是培根的建议。詹姆士来自没有议会民主的苏格兰,因此,反对议会权力对王权的限制。培根为讨得国王的欢心,曲意奉承,违背良心,如关于专利权的问题,国会反对专利权,是为了给资本主义发展松绑,女王对此都有所妥协。而培根为了迎合詹姆士,维护了专利的特权。培根为了维护国王的绝对权力,甚至说出了“现在打击你法官的人,将来恐怕也会打击你的王冠”。〔26〕培根主张詹姆斯一世拥有绝对权力,这似乎是培根出于维护自己权力高位的一种违心吹捧,而其内心深处还是希望用法律对王权进行约束,从培根的法律著作和法律思想中,可以窥见端倪。

3.表面主张君主集权,内心主张宪政。在培根的法律作品中充满了用法律制约王权的思想,“在一国之中,国王应该是最伟大和最值得尊敬的人,而法律却是国王拥有的最大遗产,因为国王和所有臣民都为法律所统治和指引”,〔27〕在培根看来,一国之内所有人包括国王都应该遵守法律,把法律当作最主要的行为规范。尤其对于君主的行为规范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为重要,“如果君主权力没有法律的支持,那么它也将不能长久平稳运行,国家就会充满摇摆和惊慌”。〔28〕培根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用政治现实向大家证明没有法律,国王的统治不但危及大众利益,也会危及国王自身利益,“就国王本身来说,他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他的行动和授权是要受到一定法律的约束,这一判断的证据我们每天都能看到”。〔29〕培根曾在国会上反驳女王的征税没有法律依据,这是培根法律制约王权的思想依据。

培根一直是一个行走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人物,培根一方面主张绝对的权力,一方面又提出对权力进行规范。用心态史学的观点来理解培根的政治摇摆就一目了然。“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0〕个人必将受到生活环境和经历的影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历的人,心理状态也不相同,但是都遵守内心的目标和目的行动。由于人类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许许多多按不同目的和愿望开展的行动及其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和后果,就构成了历史”。〔30〕正如马克·布洛赫所说:“历史事实在本质上就是心理上的事实。”〔31〕培根的一切行为和主张都是其内心世界的反映。心理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是一贯的,可变性是特殊的。稳定性是个体思想保持连贯和存在的基础,可变性是个体思想得以创新和演变的条件。16世纪“王权至尊”出现对于欧洲的社会转型和政治秩序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历史的需要,在当时看来是适合社会发展的新事物,培根提出君主绝对权力是符合客观现实的,更为重要的是,培根的思想并没有原地不动,他似乎看到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君王不能永远绝对集权,反映了培根发展的社会历史观。

四、培根王权思想的抱负

培根追求权力的目的很直接,就是实现自己的利益,培根主张国王集权的目的却很伟大,就是要实现其三个目的:一是实现其“科学的伟大复兴”的理想,这是培根追求个人之善的表现;二是实现英国成为世界帝国的梦想,这是培根追求社会之善的表现;三是实现其科学乌托邦的人类最高追求,这是培根追求个人与社会之善最高的表现。在《新大西岛》中培根把个人思想的精华应用到“本色列”这个未来国度之中,这是培根社会伦理思想的体现,也是培根对于科学事业孜孜以求的最终目的。

1.科学的伟大复兴——个人之善。培根努力要实现科学的伟大复兴,为此甘愿做科学的小工。(1)创立新的科学认识方法。首先纠正了旧哲学和经院哲学在认识论上的错误,“有些人自认为把自然的法则作为已被搜寻出来和已被了解明白的东西加以规定,无论是出于简单化的保证的口吻,或者是出于职业化的矫饰的说法,都会给哲学以及各门科学带来很大的损害”。〔32〕为了促进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培根创作了《新工具》这部著作,其实也是提出了科学的新方法——实验法。“培根最伟大的作品是《新工具》的第一卷。”连批评他的人也这样认为,赞美他的人更是奉为至宝。(2)提倡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培根在《新工具》这本书中指出野蛮人、文明人的分野就是以对知识掌握、运用的程度为标志的。因此,培根希望把知识与科学应用到国家改造上,为此,他向詹姆斯国王献上了自己的著作,希望国王能把知识当作治理社会、改造社会的手段。“对于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个问题,想得那么深刻,那么认真,在培根的同时代人中没有第二人,在其后的200年里也是寥寥无几。”〔33〕(3)改造人类社会。培根致力于知识改造社会的热情,与当时英国社会对知识的渴求是相呼应的。培根生活的时代已经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夜,在重商主义思潮的鼓舞下,追求财富成为当时英国社会的主旋律。“如果只在旧事物上附加新事物,接生新事物,并且想由此希望在科学中有很大进步,那是无聊的,我们必须重打基础。”〔34〕

培根这种注重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正是将要到来的工业革命的种子。“伊丽莎白时代的培根是现代精神生活的伟大先驱,他的成就虽小,但就作为新倾向的一个预言者来说,乃是世界知识生活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他的思想主要特点是将当时引起知识改造的一种新精神的要点启示在我们眼前。”〔35〕

2.建立世界帝国——社会之善。培根主张君主集权目的在于通过权力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以便满足个人私欲和野心,这似乎与培根的奢华生活方式有关。权力作为国家工具,是为国家的目的服务的,政治活动的根本依据是国家理由即国家利益。韦伯更是露骨地提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希望我们能够担当责任,并不在我们为他们留下了什么组织,而是我们为他们在世界上征服了多大的自由空间供他们驰骋”。〔36〕培根世界帝国的目的在于壮大英国实力,扩大英国的领土,增加英国财富满足人们奢侈的生活。

培根帝国思想是从经济利益出发的,在培根的思想中,权力是为利益服务的,因此建立帝国的目的就是满足英国对资源的需求和欲望。正如后来英国著名学者弗格森所指出的那样,英帝国开始主要是经济现象,获取原料,寻找海外市场,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商贸和消费推动的。〔37〕弗格森并且为早期英国帝国行为和思想进行了辩护,认为英帝国与其他帝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自由主义传统很强,可以制约帝国的专制,因此,英帝国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维持了一个善的帝国。不管弗格森的辩护有没有历史依据,但是培根的帝国思想确实体现了他的社会之善的伦理道德。当然培根之后,英帝国是否坚持和贯彻他的社会伦理思想,另当别论。

3.乌托邦社会理想——个人之善与社会之善的完美结合。培根认为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在英明君主的带领下,人类未来生活社会就会变得很完美。培根在吸收柏拉图哲学王思想的同时也借鉴了其理想国的思想,同时又受到英国前辈莫尔《乌托邦》思想的影响,以及康帕内拉《太阳城》的影响。在培根生命的最后阶段,培根把他的全部思想应用到理想社会的设计中,《新大西岛》是他思想的应用和谢幕。在《新大西岛》这部乌托邦作品中,培根描述了一个远离大陆、与世隔绝的岛国,在岛上科学技术十分发达,几乎可以做到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同时这个岛上没有压迫、没有暴力、没有贫穷,人们生活富足、稳定和谐。这完全是一个人间天堂,“尽管400多年过去了,培根对科学技术憧憬的描述,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努力探寻,甚至减弱了人们对基督教上帝承诺的信仰”。〔38〕

培根生活的时期是现代社会的刚刚开启阶段,培根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认识的直觉性和敏感性,启发了他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思考。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化的基础,“科学用于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征服自然,这是人类努力之所在。……机器代替了柏拉图的正义,甚至代替了基督教感恩和赎罪的理想,机器成了新的创造者,创造出了新的天地——至少机器是新的摩西,将野蛮的人类带进希望之国”。〔39〕科技乌托邦主义的内涵也初具雏形,“以现代科技为根本依托对未来社会进行理想设计,主张以科技理性为范式,主导和规约人类未来,相信科学技术必定可以实现物质丰裕、秩序合理、自由正义与社会和谐的人类梦想的天堂”。〔40〕

生活在近代早期的培根,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英国重商主义时代(1500-1700),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培根的思想显然带有时代的印记,也有超越时代的特征,反映了培根作为哲学大师的创造性。培根希望建立开明君主有限集权的宪政设计,为了实现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时刻不忘把自己的思想应用到改造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实践中来。“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1〕培根不但为解释世界创立了新的方法,还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企图改造世界。培根王权思想立意高远,目光远大,却一直未受到合适的评价,反而被认为是“保守派”、“保皇派”,甚至被贴上落后、专制的标签,这样的评价有失公允。在英国社会转型的近代早期,培根以敏锐的目光看到了法治、民主、自由等具有普适性的社会潮流,实属不易。不能肯定地说英国光荣革命是受到培根思想的影响,但是光荣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确实有培根宪政思想的影子。培根在《论说文集》中专辟一章用来谈论王权,但侧重从君王权术角度入手;在培根的其他作品中,也或多或少涉及王权思想,结合培根法律思想以及在《新大西岛》中透露出来的思想,能看到培根的王权思想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伟大进步的理想。

结语

培根王权思想凝聚了培根的哲学思想与科学智慧,体现了培根社会伦理思想。培根作为一名伟大的哲学家,反对亚里士多德的“诡辩争论”以及经院哲学的“脱离实际”,注重从实践出发,从人类社会利益出发。培根曾赞扬赫拉克利特批评人类认识的错误——不是从公共世界,而是从个人世界出发寻求知识,把认识局限在个人视野范围之内的狭隘。培根在《伟大的复兴》序言里提出:“我们不能自持地只窝在人类舒服的小室中寻求知识,而应当恭敬地在自然和人类大宇宙中来追求科学。”〔42〕

培根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都铎国王亨利八世发起的宗教改革确立了“王权至尊”(Royal Supremacy)的地位,打破了中世纪以来教皇权至尊的地位,也进一步确立了王权对教权的优势。重商主义的盛行,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在国家力量的扶持下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断壮大,对于王权提出更多要求。“商人们希望中央政府对度量衡进行标准化,统一市场,维护国内和平和秩序,保护财产权。他们承认强有力的扩张性政府既是经济稳定的原因,又是经济稳定的结果。”〔43〕各种力量的较量与博弈,对于身处权力中心又深切关心国家进步的培根来说,一方面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君主,另一方面又要设计一套有效的机制约束君主。“当时的各种情势使培根成了强大的君王特权的代言人,他真诚地信奉这种君王特权;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他绝不信奉君主专制主义。”〔44〕

[1][2][32][34]Spedding.The Works of Francis Bacon.Vol.1.London,1879:4、4、177、31.

[3]D avid·Easton & Jack D ennis.Child in the Political System:O rigins of Political.Legitimacy.New York:Mc Graw-Hill Book Company,1969:128.

[4]《圣经》箴篇第23章第7节.上海:中国基督教协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2009.

[5]Spedding.The Works of Francis Bacon.Vol.10.London,1868:85.

[6]Peterson C,Steen TA.O pt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Snyder.C R,Lopez S J.H 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New York:O xford U niversity Press,2002:250.

[7][25]Spedding.The Works of Francis Bacon.VOL.8.London,1861:108、223.

[8][29]Spedding.The Works of Francis Bacon.VOL.3.London,1876:282、270.

[9]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M].金发燊,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96.

[10][11][12][18][19]Spedding.The works of Francis bacon.Vol.6.London,1878:399、419、500、410、458.

[13][14][15][27][28]Spedding.The works of Francis bacon.Vol.7.London,1879:644、776、666、509、1646.

[16][德]黑格尔.哲学讲演录·4卷[M].刘立群,沈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9.

[17][英]埃德蒙·惠特克,经济思想潮流[M].徐宗士,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43.

[20]How ard B.White.Bacon’s Imperialism,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Review,Vol.52,N o.21, Jun,1958.

[21]饶淑莹.世纪之交的帝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2]D ominic Lieven.Empire:The Russian Empire and Its Rival,P9.

[23][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王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010.

[24][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222.

[26]Spedding.The W orks of Francis Bacon.V ol.14.London,1874:199.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3.

[31][法]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141.

[33][英]班加明·法灵顿.培根传[M].梁春生,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3.

[35][美]杜威.哲学的改造[M].许崇清,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15.

[36][德]马克斯·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M].甘阳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93.

[37]N iall Ferguson.Empire:The Rise of The British W orld O rder and Its Lessons for G lobal Pow er,2004:32.

[38]D avid C.Inne,Bacon’s N ew A tlantis:The Christian H ope and the M odern H ope,1994: 3-37.

[39][美]芒福德著.技术与文明[M].陈允明,王克仁,李华山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56.

[40]邬晓燕.科学乌托邦主义的多维结构及其启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6):45.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6.

[42]Speeding.The W orks of Francis Bacon.V ol.4,London,1875:21.

[43]G rassby.R.The Business Community of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213.

[44][美]乔治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卷[M].邓正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29.

Despotism,Constitutionalism,Empire——The Research on Bacon's Idea of Kingship

Liu Delin,Ma Feng

Baconclaimsandadvocatesabsolutemonarchy,andisregardedastherepresentativeof despotism.Hisideaofkingshipisalsoconsideredconservativeandbackward.Bacon’slegalthought hasbeenignoredandBacon’sconstitutionalthoughtofrestrictingkingshipwithlawhasnot beenpaidattentionto.Bacon’sideaofkingshipisthetoolofachieving “thegreatrejuvenation ofscience”andalsothetoolofachievinghisempiredream.Bacon’ideaofkingshipis influencednotonlybyfamilybackground,socialenvironment,personalexperiencesandtheknowledge structure,butalsobytheBritishtraditionofUtopianthoughtparticularlyMooreandothers,inheritingtheideaofPlaton “philosophyking”.Bacon’sideaofkingshipisthesublimationof politicalexperiencetohispoliticalideal,bothrealisticandidealistic.Despitetherichcontent,itis easilymisunderstood.

Bacon,kingship,despotism,constitionalism,empire

B0

A

1003-6547(2017)08-0031-09

刘德林,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东北师范大学2015级博士研究生;马锋,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魏 巍

猜你喜欢

王权培根帝国
Dynamic development model for long gap discharge streamer-leader system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恐龙帝国(6)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恐龙帝国(5)
恐龙帝国(4)
浅析赫梯国王维护王权统治的监管措施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