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2017-03-11薛念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多极多极化格局

孙 健,薛念文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论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孙 健,薛念文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冷战结束后,关于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问题,一直存在不同观点,其中,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主张,因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日益成为各国普遍接受并践行的主流观点。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发轫于冷战终结所引起的复杂背景,经济发展、世界的多样化、区域合作等因素共同推动国际政治格局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过渡,这有助于维护和平,遏制霸权,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理应积极面对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这一趋势,并且采取相应的举措。

综合国力;政治格局;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

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风云变化令人目不暇接:东欧剧变、柏林墙倒塌,以及1991年底的苏联解体……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四十年的冷战似乎在一夜之间便烟消云散,两极对立的格局终结。冷战后的世界并没有像大部分人想象的那样,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相反,世界还是处在一种“冷和平”、不安全的环境中。尽管国际形势比较缓和了,世界大战可能打不起来,但普遍的、完全意义的和平还没有到来,人类还没有完全告别冷战。因此,冷战结束至今的十多年间,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一直在探讨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问题,并且形成了颇具代表性的观点。这些观点在帮助人们认识国际政治生态的同时,也从侧面揭示了国际政治格局理应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走向的不同观点

在国际政治领域,“极”的内涵是国家或国家集体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实力的综合展现。作为世界中的一极,要拥有较强的国家或团体实力,特别是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要超过大部分国家;要拥有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要有话语权,对解决国际事务或焦点问题发挥重要作用;要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概括来说,冷战后,学术界针对国际政治格局的运行轨迹或“极”的认识,产生五种主要学说:(1)单极说。该学说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毫无疑问成为了超级大国,其地位无人能敌。美国的全球地位是不能被超越的,没有国家可以取代的。整个世界是美国单极主导的世界。(2)无极说。这种学说源于日本学者。该观点称,冷战后世界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差异,每个国家都有与众不同的特征,特别是有影响的大国。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国与国之间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当前,国家之间的关系逐渐融合。因此,该观点认为,国际社会不存在所谓的“极”。(3)待定说。这种观点认为,新格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冷战结束至今,国际格局还处于分化与重组中,新格局尚未形成,世界还充满着复杂的变数,故对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下定论还为时过早。(4)单极与多极并存说。该说认为,冷战后政治格局由两极在向多极逐步转变。当前世界既不属于单极世界,也不属于多极世界,而是处于新旧格局分化组合的交替阶段。这其中,不但包括美国主导的单极野心,而且还包括中国等其他国家蒸蒸日上的多极现实。(5)多极说。由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超级大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力量不断赶超美国,与此同时,西方一些国家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内部矛盾不断凸显。美国、日本、欧洲三足鼎立的格局和斗争更加明显。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发展,使“一超多强”的多极合作格局不断地加强。

二、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推动力

冷战后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存在,推动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让世界变小了,各个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彼此相互依存。一个国家无论有多强大,都不能脱离其他国家而独立存在。但是经济全球化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在这种状态下致使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其作用下出现多种经济集团,为国际政治多极化奠定了稳定的物质基础。[1]

1.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推动多极化

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国际政治格局的根本推动力,而科技革命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够促进经济和军事的历史性改变。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美国兴起,后来不断扩展到了俄罗斯、西欧和日本,使得各国的发展更加不平衡,也是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产生的原因之一。

2.世界的多样性推动多极化

多样性是世界多极化的基础。当今色彩斑斓的世界大约有二百多个国家,约2 500多个民族,各国的发展阶段、历史背景、文化底蕴不一样,而且每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也存在差异。每个国家应该保持自身的特点,需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去考虑发展。世界经济政治表现出发展的不均衡性,一国的发展模式即使很具有吸引力,但不可能适合其他国家,也不可能推广到整个世界。

3.区域合作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推动多极化

在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操控下,国家之间很难实现真正的平等。冷战结束后,第三世界国家除了积极发展经济外,还加快促进相互间的经济合作,扩大建立区域的经济集团。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拉美一体化合作以及非洲的发展合作等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越来越发挥重要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与此同时,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大国在不同场合多次重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且身体力行推动多极化发展。因此国际关系民主化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世界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规律方面看,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对各国人民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益处。致力于建立一个多极世界,符合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因此,多极说符合世界广大人民的利益,有利于权力的制衡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三、国际政治格局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过渡

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并没有形成,现在只是一种多极化趋势,是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一种状态。冷战结束以后,旧的两极随之瓦解,较多数量的“极”的力量发展并不均衡,其发挥的作用也没有相对均匀。当前的政治格局主要表现是“一超多强”。

一超指美国,美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经济上,美国依靠新科技的优势,保持头号经济大国的地位。[2]军事上,美国制定新的军事全球战略,不断调整国外的军事基地,在原有的军事基础上,确保超强的军事实力。外交上,美国企图联合并控制欧洲,利用并制约日本,挤压俄罗斯,遏制中国,同时主导中东事务。美国政府重视软实力,改善形象,推行“人权外交”。

多强是指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等。俄罗斯是苏联解体后最大的继承者,尽管动荡,经济滑坡,但是在核武器方面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俄罗斯国土面积世界第一,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也比较强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军事战略的调整,俄罗斯在国际上地位不断上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也日渐恢复。

欧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集团,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而且外交影响力也很突出,其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欧洲的经济实力,打击并削弱了长期以来居于霸主地位的美元。

日本是经济大国,加快了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日本力求成为亚太地区的领导者,进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地位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与此同时,日本的军事实力也不断膨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大国,并且妄图使其军事力量走向世界。

中国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综合国力极大提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开展全方位的外交战略,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在外交上不断开拓进取,加强了与第三世界的联系,坚持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致力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不断促进全球的发展和繁荣。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超多强”的状态转变为多极化趋势是一种必然演变的结果。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认同多极化,并且积极推动多极化的发展。俄罗斯官方对世界多极化持认可的态度。普京当政以来,通过联合声明表态支持多极化。法国领导人也赞成多极化,声言法国将为建立一个多极世界而努力。中国主张世界多极化,积极参与多极化,竭力推动多极化。从总的发展趋势看,世界格局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未来的一个时期内,在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下,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四、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益处

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是大势所趋。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障碍的过程。从现在看来,美国借助自己雄厚的实力采取单边主义外交,力求构建单极世界,这是通往多极化的一只拦路虎。与此同时,国际旧秩序也是阻碍多极化发展的障碍之一,第三世界的合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南北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实现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从17世纪40年代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五次大的变化。其中,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多极格局,只有二战以后的雅尔塔体系是两极格局。随着雅尔塔体系的瓦解,整个世界在很短的时间形成了经济的多极格局,在某种意义上也会推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首先,多极化能够促进世界和平,遏制霸权与强权。时代要求世界走向多极格局,多极格局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起到积极作用。回顾历史,近代世界西方列强为了争霸世界,瓜分土地和势力范围,祸国害民,让整个世界不得安宁。二战以后,美国和苏联长期处于争霸的状态,多次酝酿新的世界大战的危机。当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而且已经为世人广泛接受,并成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重要共识。第三世界国家日益崛起,发起建立了各种区域性、世界性的组织。从万隆会议到不结盟运动的首脑会议,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有效维护了世界和平。

其次,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有利于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二战以后,旧的政治经济秩序阻碍着世界的整体发展。旧的经济体系和殖民主义并存,美国公开倡导“一球、一制、一势”的国际秩序,遭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反对。一些有影响力的国家提出了不同于美国的国际新秩序模式。例如,中国主张各国政治上要相互尊重,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安全上相互信任,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问题。中国不仅反对各种霸权,而且自己永远也不会称霸。

最后,积极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有利于国际关系进一步走向民主化。超级大国妄图支配世界,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是不平等的。在这种情势中,谈民主是一种很难付诸行动的事情。而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通过合作或者协商的方式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民主原则,最终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如果没有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极化和全球化很难步入正轨,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也无法发挥较好的作用。[3]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又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五、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前景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渐进式前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障碍,但是从总的发展趋势看,世界格局是稳定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变化。在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下,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因素——单极与多极将围绕称霸与反对霸权、遏制与反遏制、控制与反控制展开新一轮的较量。事实上,在当前“一超多强”的背景下,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这也是朝着新格局发展的过渡阶段。在这一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倡导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新的世界格局正在逐渐成型。

最早提出并积极倡导世界多极化的是邓小平同志。20世纪80年代他就提出了这一倡议,奠定了多极化的理论基础。此后的领导人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将这一内容越来越细化,形成一套相关的理论体系。面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进一步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应该做些什么?首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与一些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在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发展经济,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其次,发展新科技,不断改变传统的科学技术,让科技与经济领域与军事领域密切联系。加速高新技术的开发研制工作和调整产业结构,[4]制定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发展道路,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最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应该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和灵魂上去。中国也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总而言之,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背景下,中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的同时加快科学技术的创新,兼顾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贡献一份力量。

[1]戴德铮.国际政治学要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张骥.新科技革命与当代国际关系转型[J].现代国际关系,1996,(11).

[3]冯特军.国际政治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4]陈尚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与特点[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思 动

Multipolarity Trend of Post-Cold-War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ructure

SUN Jian,XUE Nian-wen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After the Cold-War,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toward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ructure,among which the multipolarity trend is becoming the main popular idea in countries since it meets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trend. This started from “one super power to multipolarity” factors that caused by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including complicated backgrounds,economic development,multipolarity of the world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is multipolarity trend,countries,including China,should respond positively with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political structure;economic globalization;multipolarity trend

2016-04-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BDJ018。

孙 健(1993-),男,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薛念文(1969-),女,上海杨浦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04—5856(2017)01—0017—04

D815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1.005

猜你喜欢

多极多极化格局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秩序研究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小人物的大格局
任意空间阵列多极化MIMO信道模型
应用于舰载天线电磁兼容性分析的改进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
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积极为构建“多点多极”战略提供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