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助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探索

2017-03-11罗三桂施洁

中国大学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慕课高职院校

罗三桂 施洁

摘要:高职教育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如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校企深度融合不足以及注重学生技能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养成等制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在分析慕课助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优势基础上,从三个角度对慕课助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进行探索。

关键词:慕课;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

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到现在,我国高职教育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自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及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同。但纵观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现状,仍存在着一些制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近些年我国陆续建设了一百多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这些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配置上占了很大的发展优势。这些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较少。其中江苏省数量最多,有7所;贵州、海南、青海和西藏最少,均只有1所。再者,由于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投入也会不同,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方面差异较大。

以师资队伍为例,合理的师生比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统计显示,师生比低于教育部规定的1:18的省级区域达到12个,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均存在高职院校师生比不合理、教师资源相对短缺的现象。“双师型”教师比例是高职院校师资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该指标最高的省级区域是湖南,达到39.88%;该指标低于25%的省级区域有西藏、山西等5个,其中西藏最低,仅为5.24%。高级职称教师人数是高职院校教师质量的主要反映,该指标省级区域间差异不大,集中分布在20%-30%之间;该比例高于30%的省级区域有9个,低于20%的省级区域是海南和西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33%的省级区域有17个。高职院校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反映出学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该指标各省级区域间差异较大,广东比例最大,达到40.82%1青海比例最低,仅占11.91%m。良好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影响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声誉的重要因素之一,师资队伍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然而由于我国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师资。从高职院校国家级教学团队、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者和高学历高职称等显示性指标看,东部地区高职院校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从总体看,目前高职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师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

2.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不够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但一份有关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着利益主体相关度差异显著、合作质量不高和合作深度不足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企业对校企合作需求不足,企业对于合作高职院校毕业生需求不高;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渠道与形式相对单一,实习实训是最主要的合作形式,校企合作处于浅层次水平;校企合作质量不高,如企业每年接受的学生实习人数相对较少,企业安排学生实习的岗位对口度不高,企业提供的配套资金很少;校企合作动力不足,表现为学校热企业冷的现实。校企的良好合作依赖于二者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良好的校企合作可以保障合格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企业输送真正适用的人才。由于企业和学校在职责和功能上的定位存在差异,目前二者协同合作上仍缺乏动力。二者只有在责权利对等的时候才能激发合作的动力和积极性,而目前校企合作中二大主体普遍存在着不对等的现象,如企业在其中不能获得来自政府的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又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其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和动力不足。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在建设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难以真正来学校做兼职教师,因为企业目前还没有鼓励支持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的制度设计。

3.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欠缺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规模发展快、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人文素质教育师资不足和校园人文素质教育气息不浓等原因,造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较为缺乏。其主要表现为文、史、哲方面的人文知识匮乏,学生对社会历史和现实人生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学生人文思想偏颇,只重视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训练,忽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对人生目标的追求,缺乏对职业的执着和热爱;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单一,偏重知识学习,缺乏体验和感受,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环境;学生人文精神不足,偏于“自我”的人生价值观取向,缺乏奉献精神,缺乏责任感、合作意识等。

二、慕课助推高职院校教學改革发展优势探析

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大规模”是指大量的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开放”是指学习者来源指向全世界,信息渠道、课程评价、学习环境都是开放的;“在线”是指提供了包括移动智能背景下的互联网学习材料,可随时随地向学习者提供学习服务。慕课打破了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学习,在慕课平台上也可以跟老师同学交流互动。随着慕课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兴起,给我国教育界也带来很大影响。纵观慕课的影响面,目前主要在普通本科高等教育及基础教育,高职教育虽有所涉及但其影响面还比较小,这主要是源于现代信息技术观念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相对滞后之故。其实,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来说,慕课具有巨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慕课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慕课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运用中的一大创举,从它本身的内涵可以看出,慕课具有大规模、在线和开放三个基本特点。从慕课所具有的特点看,慕课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当前高职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当前我国优质教学资源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和国家、省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如果能通过慕课,把优质教学资源向所有高职院校开放(如优质课程和优秀师资的辐射),则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也能享受到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就能缩小高职院校彼此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慕课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其利益主体各有不同。高职院校希望与企业合作可以减少办学成本、同时又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企业希望与高职院校合作可以培养符合企业自身文化的技术人才,以及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慕课制作与运用,可以让高职院校与企业实现深度融合。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参与慕课制作,可以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及时融入课程内容中,缩小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生产岗位的距离,避免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状况,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生产岗位对接。制作好的慕课,也可以供企业在职人员岗位培训使用,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供在职人员反复学习,有利于企业在职人员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使用。与此同时,在慕课制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可以就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一起攻关。既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现实的研发课题,又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3.慕课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麦可思研究院一项对我国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文素质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学校对人文素质提升没有任何帮助的比例是:工程类和艺术类均为5%,医学类2%,其他类4%。由此可见,人文素质的缺乏已经影响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甚至未来的职业发展。但高职教育“学制短、课程满”的现实又决定了仅仅依靠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比例的做法是有困难的。利用慕课来改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现状,具有可行性。

从开课质量上讲,慕课具有“名课”效应。慕课平台上的课程都是经过遴选过的名校提供的优质课程,其课程质量是有保证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的需要,有选择地进行课程学分认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及兴趣需要选择相应的慕课进行修学。从授课教师看,慕课具有“名师”效应。慕课平台上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均由名师或大师授课。名师授课精彩,听名师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情感体验;名师授课水平高,能把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清楚楚,能把深奥的人生哲理阐释得简单明了;名师很敬业,工作上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最好示范者;名师修养好,以其良好的德行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和楷模。

通过慕课,高职院校不但可以缓解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数量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丰富人文素质教育优质课程的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慕课支持校外实践期间学生的学习,便于实践期较长的学生学习,如现代学徒制学生长时间在企业,慕课就可以弥补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传统教学安排上的不足。

三、慕课助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路径选择

慕课对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具有诸多优势,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求高职院校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加强慕课建设,积极发挥慕课作用。但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慕课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出来。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1.共建慕课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在高职教育中充分发挥慕课的优势需要创建一个高职院校慕课平台。目前我国有不少慕课平台,但专属于高职院校的慕课平台还较为缺乏。因此,首先应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之力,建立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慕课平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作为主导者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给予高职院校慕课平台建设资金支持。高职院校之间可以建立联盟,加强院校之间慕课建设过程中的交流合作,整合资源,将各自优势特色课程放到慕课平台上,避免重复开发导致的资源浪费,真正实现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企业可以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对于合作开发慕课的企业,政府给予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以保证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加强共建共享慕课的制度建设。一是加强慕课课程标准和审核机制的建设,确保慕课的建设质量及共享的可持续性;二是建立和完善跨校学分互认制度,使高职院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2.共建共享慕课,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

针对目前校企深度融合普遍缺乏的积极性与可持续性,借助慕课的制作与运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建立校企双方慕课共享机制,确保企业参与慕课建设的积极性。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的慕课,不但高职院校可以使用,而且企业也可以用来进行在职人员或新入职员工岗位培训。这样,企业在慕课建设方面就有内在动力及积极性。二是成立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参与的慕课建设小组,确保慕课建设内容的先进性。高职教育慕课的建设要注意避免内容陈旧以及与企业实际脱节,注意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而要实现这点,就必须建立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参与的建设小组。三是建立校企双方慕课利益共享机制,确保慕课建设的可持续性。校企双方共建的慕课,其知识产权与使用权归校企双方。如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收益,或参与任何组织机构的评奖,其收益或奖励归校企双方共享。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职院校一些课程立足科技前沿,实训设备昂贵,实训室的建设成本高,运行和维护成本大,因此,具备相应实训条件的学校比较少。据一项对全国10所建筑职业院校调查结果显示,“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工程”课程的实训教学普遍存在设备缺乏的状况。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协同开发建设具有仿真教学特征的慕课,对于一些没法进行实践或不方便实践的教学环节,通过虚化环境、虚拟仿真来实现其教学效果,对实践成本太高或错误操作造成的潜在危险的教学环节则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来实现其实践教学环节,以此促进“理、实、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3.共建共享慕课,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和职业技能的教育,还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高职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是学生应具备起码的职业操守和能够胜任岗位的技术技能,是“做人”与“做事”的完美结合,是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有机融合。但源于高职院校师资结构及办学成本考虑,目前高職院校着重技能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课程体系中缺乏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而慕课的出现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课程的不足。通过慕课中的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并从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方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对于如何共建共享慕课,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举措:一是共建共享国家人文素质教育慕课。国家建设若干门人文素质教育慕课,体现人文素质教育慕课的高端性,由各高职院校从中选择开设。可以由全国高职院校相关教学组织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慕课遴选并发布建设指南,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建设经费支持。部分人文素质教育慕课可以直接从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中遴选、改造升级。二是共建共享省级人文素质教育慕课。由省级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遴选,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给予立项建设,充分挖掘地方区域文化元素,体现地方区域文化。三是建设校级人文素质教育慕课。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可以自己开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慕课,以彰显院校办学特色和院校特质文化。

[责任编辑:余大品]

猜你喜欢

慕课高职院校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