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不要单凭生活方式判断一个人

2017-03-11辣笔小尖椒

阅读时代 2017年3期
关键词:尖椒钱财生活

◎辣笔小尖椒

永远不要单凭生活方式判断一个人

◎辣笔小尖椒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最初认识这位拾荒老人韦思浩(当时这则新闻里化名为章楷)是在这则新闻里吧:“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看书前自发洗手。”

当时文章里是这样写韦思浩老人的:生于杭州乡下,曾任村干部和民办教师,退休多年,儿女在外地,靠退休金和拾荒为生。“他绝不是来看热闹的,因为楼下的报纸杂志已够多,没必要跑到三楼的文献区。”每次看书前都会将手洗干净,“不能把书弄花了”;“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我们老了,大脑要萎缩了,要不断的充电,不断得到精神支撑”。有一次,韦思浩腿受伤了,为了节省医疗费,他在书店自查医药书籍,购买绷带消毒药品自我医治。

韦思浩是怎么“沦落至此”的呢?

14年的新闻,在两年后的现在,韦思浩老人在过马路时被出租车撞倒,抢救无效去世后才被揭晓,而这个背后的故事,却震惊了很多人。

韦思浩是上世纪60年代老杭大(现在的浙江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退休前是中学的一级教师。韦思浩老人住的房子是教育系统统一分配的房子,至今是毛坯房,除了一张木板床没有任何家具;但每个月有5000多元的退休金!他还有三个女儿,按理来说,独居的老人这些钱款已经够他吃喝不愁了啊!可是为什么执意选择拾荒呢?

原来老人省吃俭用,将钱都捐助给了贫困学生。

整理遗物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却每一件都让人潸然泪下:泛黄的捐资助学凭证、希望工程的捐助报名卡、扶贫公益助学金的证书、受助孩子的来信,还有老人在十几年前签署的遗体捐赠志愿表——他要将自己的遗体和所有可用器官全部捐献。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位老人:白芳礼。90岁的白芳礼,支教18年,蹬三轮车56年,捐款35万元,资助了近300个贫困大学生……他们其实可以过得很好,可以有一个安静祥和幸福的晚年,但是他们选择的却是另一条路:放弃自己的物质生活,来帮助更多的人。

在老家我有一个长辈,今年已经60多岁,从我记事开始,他就是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下班,坏掉了就修理,报废了就再换一辆。他穿的衣服都是最便宜最普通的,住的小区也是二三十年的破旧老小区,可是他其实是我们当地最大的一家工程预算公司的老总。他的身家几千万还是有的,在我们的那个小城,完全可以让他过上特别好的日子。

之前有人开玩笑的对他说:你就不能买几件像样的衣服!他说:衣服保暖就好了,干嘛追求那么高。很多不认识他的人,第一眼看到他都不会将他和老总联系起来,因为他的外貌,因为他的穿着,因为他的“交通工具”,都和我们所认知中的有钱人相差甚多。这么多年,他还是保持着一贯的朴素作风——吃最便宜的街边餐馆,骑着破旧的自行车,每天基本上都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走。但他培养出来了很多可以独当一面的造价师。

大部分的人缺乏判断能力,所以会去借由“外物”来判定一个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车子、房子、钱、衣着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有些人虽然钱财富有,但是内心还是自卑的,所以不断地将自己的钱财变成别人看得着的东西展示给别人,渴望着这些东西让自己变得强大,加深自己的自信心。但如果仅凭这些就给一个人下定义,那上面三个例子是否就足够“打脸”了呢?

永远不要仅凭生活方式去判断一个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有些人喜欢钱财外漏,享受着别人崇拜的目光;有些人不在意吃穿住行,他们关注点在其他或许更有价值的地方;有些人将自己赚来的99%的钱都用来购买自己喜欢但别人无法理解的东西……

这些生活方式都没有错,只是个人选择的问题而已。但如果单凭一个人表现出来的生活模式就去断定这个人有钱、穷,是不是就显得太片面?

不要轻易地去给别人下定义,因为你看到的只是别人展现出来的样子。每个人的眼中的人都是不一样的,不要透过别人的描述去判定一个人。

猜你喜欢

尖椒钱财生活
钱财与声名
北在哪?
石崇炫富
肉末藕丁
生活感悟
2016年2月国内三大蔬菜批发市场主要蔬菜品种价格分析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尖椒牛肉饼
我的口袋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