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伟人风范与党性修养
2017-03-10许顺富
许顺富
党性是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伟大体现,是党的精神灵魂和创新活力的内在源泉。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他以坚定的信念,超凡的魅力,爱党爱民的深厚情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尚品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追求,顾全大局、清正廉明的优秀品格,书写了党性修养的时代华章,彰显了特立独行、勇往直前;追求真理、志存高远;以国为家,心系群众;求真务实、鞠躬尽瘁的伟人风范。
一、志存高远的风范与崇高的理想信念修养
毛泽东不同凡响的人格风范,就是志存高远,立志做大事,创伟业。毛泽东自学生时代起,就立志“以改造中国、改造世界”作为自己奋斗终身的目标,从未一日稍懈,至死不渝。1910年,16岁的毛泽东在去湘乡东山小学读书时,就写过一首气势磅礴的立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更是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万丈豪气,发奋为“改造中国”而读书。把追求真理作为自己始终不渝的信念。他说:“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1〕他经常对人说:“丈夫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2〕他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去做。在“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中就明确表示:愿与有爱国热情的青年联络,愿与刻苦耐劳、意志坚定、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志士为友。〔3〕1918年,他与志同道合的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要求会员必须遵守“不虚伪;不懒惰;不浪费;不赌博;不狎妓”等5条纪律,将心思用于救国救民,不为个人利益和生活琐事所累。并与他们一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在《湘江评论》上向广大青年大声呐喊:“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4〕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的谈话中曾经说过,在当时他们这个年龄的男青年,议论女人的姿色通常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是他和他的同伴们不但不这样做,而且连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情也拒绝谈论。他和朋友们只乐于谈论大事——“人的性质,人类社会的性质,中国的性质,世界,宇宙!”
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毛泽东北上南下,虚心求教于社会先达。在北京,李大钊向他推荐了一批有关共产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中文书籍,他如饥似渴地从这些书籍中吸取精神营养。其中,考茨基的《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英国人写的《社会主义史》对他影响最大。他后来回忆道:“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3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5〕他还经常同在上海筹划组建中国共产党的陈独秀通信,表现出对组党的无限热情。正是在他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无限信仰后,使他义无反顾地成为了首批共产党员和中共“一大”代表,从此,为党奋斗、为共产主义献身成了他终身不渝的追求。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政治修养的核心内容。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也是共产党人奋力前行的鲜艳旗帜。毛泽东之所以成为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成为党的领袖,就在于他始终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他在学生时代就抱定为人必须“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行皆其合此理想”。1920年,他在给罗章龙的信中又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6〕他在对比了各种主义和思想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决定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他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破坏习惯我,实现理想我”。〔7〕毛泽东的“理想我”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装,以实现共产主义为人生理想,扎根中国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他指出:“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而不顾那些共产主义敌人的无知的和卑劣的敌视、污蔑、漫骂或讥笑。”〔8〕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叫嚣共产党人应该“收起”共产主义,服膺三民主义,又针锋相对地指出,共产主义的旗帜是收起不得的,一收起,中国就会亡国。任何时候共产主义的旗帜都不能收起,共产党员要永远高举共产主义旗帜前进,这样才能保持明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有旺盛的革命斗志,才能有坚强的党性。建国后,毛泽东多次要求共产党员要高举共产主义旗帜,特别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波折之时,他更是以坚定的党性强调,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共产主义方向,矢志不渝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晚年,他一再强调要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并孜孜不倦地为之奋斗,体现出对崇高的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二、人民领袖的魅力与为民服务的宗旨修养
毛泽东人格魅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做人民的领袖。他有一句不同凡响的名言就是“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句话颠倒了几千年来帝王将相的英雄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毛泽东一生心系群众,关心百姓。群众的苦与乐、悲与喜、荣与辱,都令他魂牵梦萦、鞠躬尽瘁,倾尽心血。少年时代,慈母的教诲,使他学会了关心人民。上学时期,他的一系列游学活动,萌生了同情弱者的质朴情感,确立了相信人民的思想基础。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他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依靠群众,以民为师的重要性。在《湘江评论》的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世界上“民众的联合力量最大”。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污蔑汹涌澎湃的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糟得很”,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批驳了这种反动论调,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明确指出:“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们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这是好得很。完全没有什么‘糟’,完全不是什么‘糟得很’。”〔9〕土地革命时期,他认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因此,“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10〕毛泽东最先也是最坚定地把握住了中国革命的脉搏,找到了以土地、平等作为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从此,他抓住了中国农民的心,农民也跟定了他,他从农民中获得了深厚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他也有了“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的体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更加坚定地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因此“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1〕建国后,毛泽东不仅没有以地位之变疏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反而不断强调共产党在取得执政地位后更要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他将国家政权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都加上“人民”头衔,就是时刻提醒党员干部做人做事千万不要忘了人民群众,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必须以“人民”为轴心。他不断呼吁党员要眼睛向下,干部不要脱离群众,知识分子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将纺织女工吴桂贤、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等工农干部提拔到党中央的重要领导岗位,实际上是把他们作为样板当作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人民喊他“万岁”,他也喊“人民万岁”。他始终把人民看成是党的生命之源。他曾用古希腊安泰的故事来教育党员干部。安泰的母亲是大地,当安泰紧靠大地时,就能从母亲身上汲取无穷的力量从而战无不胜;但当他离开大地母亲后,就会被敌人打败并杀害。为此,他指出:共产党人好比安泰,人民群众就是大地母亲,共产党人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否则就要丧失力量,遭到失败。毛泽东对农民的推崇,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中是独一无二的。“有人说,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干部与群众之间,他向着群众;在党员与非党员之间,他向着非党员;在男人与妇女之间,他向着妇女;在大人物与小人物之间,他向着小人物”。“上流社会的廉价的捧场,他从来不屑一顾,但农民发自内心的‘救星’、‘万岁’的呼声却使他激动不已。”〔12〕毛泽东这种独特的群众情结,使他成为了魅力无限的人民领袖。他的伟人风范是群众与领袖全力结合的完美体现。
毛泽东浓厚的人民群众观铸就了他做人民公仆、为民服务的党性修养意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鲜明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公开宣称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最早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3〕毛泽东提出这一概念,既是对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全体党员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党性修养意识的基本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它要求共产党员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毛泽东在七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以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毛泽东指出:“要提倡顾全大局。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种局部工作,每一项言论或行动,都必须以全党利益为出发点,绝对不允许违反这个原则。”〔14〕二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毛泽东认为,必须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三是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毛泽东认为,必须坚持先人后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说,共产党人应该做到“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15〕
毛泽东认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就必须有对人民负责的担当。他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对人民负责。”〔16〕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一是要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我们的党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须通过制定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正确政策去影响和动员群众。毛泽东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17〕二是要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毛泽东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18〕三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群众生活问题。毛泽东指出:“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意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9〕四是要随时准备修正错误。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20〕毛泽东强调共产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就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21〕那么如何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呢?毛泽东认为,一要加强人民代表的监督,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的监督作用;二要加强普通群众的监督,要允许群众提意见,提要求,反映情况,要允许小民主;三要加强民主党派的监督,虚心地听取民主人士的意见,共产党要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四要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允许“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22〕
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性修养,是发自于内心,贯彻于一切工作和行动之中,内容广泛,措施完善,体现出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高度自觉和自始至终的精神品格。
三、虚怀若谷的风范与实事求是的品行修养
毛泽东的性格具有多面性,既有个性张扬的特质,又有虚怀若谷的气度。他处处以革命的利益为重,胸怀宽广,不计较职位的高低,将错误的处罚看作是一种有益的教育,当作一次锻炼。
毛泽东是中共的“一大”代表,又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者,不管是资历或者是功绩在党内都是首屈一指的。但他曾多次受到“左”、“右”倾错误路线的排挤打压,蒙受不白之冤。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算起,由于他的正确意见得不到理解和赞同,先后在党内受过大大小小的处分达20次之多,如秋收起义会攻长沙失利而向农村退却,毛泽东曾为此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在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上,毛泽东受的打击则是最沉重的一次,他在党内和军队中的职务全被以王明为首的“左”倾中央撤掉,只剩下工农民主政府主席一职。〔23〕他被赶到了一个破庙里“养病”,实际上是被闲置了起来,这是毛泽东人生中的一次重大逆境。但毛泽东始终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服从组织决定。继续坚持革命,不气馁,不放弃,在执行党的工作安排中寻找纠正错误的机会,力图在险恶的环境中,挽救中国革命的危机。
毛泽东认为,个人职务的下降和工作的调动,不论正确与否,都是有益处的,可以锻炼革命意志,可以调查和研究许多新鲜情况,增加有益的知识。对于那些错误批评、错误对待自己的同志,不是睚眦必报,而要与人为善。在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前提下,要与他们团结、合作。毛泽东曾恳切地说,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
凯丰在遵义会议上是反对毛泽东出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担任红军领导最激烈的人,但在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咸信干部会议上主动作了自我批评后,毛泽东仍派他到九军团工作,并任命他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后在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他坚定地支持毛泽东北上抗日的正确主张,系统地批判张国焘机会主义的路线,因而在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上,他又当选为政治局委员。
王明一直都是与毛泽东唱对台戏的人,并且在当政时对毛泽东进行过残酷打击。在延安整风时,康生一伙想以“叛徒”、“特务”的罪名整王明,毛泽东却坚决反对。他说:思想问题、路线问题,认识了就好,王明是有代表性的,不能胡整。
李立三、张闻天、博古都犯过错误,有的甚至对毛泽东造成过很大的伤害,但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却反复向代表们提议和做思想工作,亲自为他们助选。毛泽东说,他们的错误,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犯的,特别是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像一片汪洋大海,而中国还没有什么小资产阶级政党,他们之中革命的人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然也把他们的思想情绪带了进来,这是不足为怪的。现在经过整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包括把是非弄清楚了,就不应太看重个人的责任。他在关于选举方针的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要练习和那些曾经同我闹过纠纷、有过原则分歧、打击过我以及开除过我的党籍的人合作。我们在要求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个原则下去同他团结、合作。这一条,的确要练习,不练习就做不到,练习就可以做到。”〔24〕正是毛泽东宽宏大度的说服教育,王明、李立三、张闻天、博古等人都被选为中央委员,使“七大”开成了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毛泽东对待别人的批评大多能虚心接受,尤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更为突出。在党内有不少同志从维护党的利益出发,敢于批评毛泽东,给他提意见。党外人士黄炎培、梁漱溟也曾当面对毛泽东提出批评和建议。毛泽东对这些来自战友、部下、朋友的批评,都能听得进去,虚心接受。1958年,毛泽东的老友李达因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标语口号,亲自去找毛泽东,对毛泽东发火说:“润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通不通?”毛泽东解释说:“这个口号同一切事物一样也有两重性,一重性不好理解,一重性是讲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接着他用红军长征的历史来加以说明。李达听得很不耐烦,打断毛泽东的话说:“你是不是也肯定这个口号?”他怒气冲冲地接着说:“肯定就是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限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条件。我虽然没有当过兵,没有长征,但是我相信,一个人要拼命,可以‘以一当十’。一夫当关,万户莫开,是要有地形条件,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无限大的。现在人的胆子太大了。润之,现在不是胆子太小,你不要火上加油,否则可能是一场灾难。”毛泽东的秘书梅白暗示他不要再说下去,但李达却越说越激动,“你脑子发热,达39°C高烧,下面就会发烧到40°C、41°C、42°C……这样,中国人民就要遭大灾大难,你承认不承认?”这时,毛泽东不做声了,只好说:“小梅,你送李校长回家,今天他火气也不小。”梅白送走李达回来后,毛泽东对梅白说:“小梅,今天我们两个老家伙很不冷静,这在你们青年同志面前示范作用不好。我肝火大,但我还是压制,差点儿与李达干起来,我现在在认识论上发生了问题,离开客观走向唯心主义。我和李达的争论,我是错误的。”毛泽东还要梅白转达孔子说过的“六十而耳顺”的话给李达,说自己今年六十三,但不耳顺。仍听不进逆耳忠言,他感激李达对他的帮助。李达听了梅白转达的毛泽东的意见后,心悦诚服地说“还是润之的气量大”。〔25〕毛泽东对于来自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一是能重视,二是虚心听取加以改正。“文革”期间,毛泽东家乡的农民贺凤生曾两次到北京告状,当着毛泽东的面直言不讳地批评党和毛泽东当时执行的政策,毛泽东不但不见怪,还表扬贺凤生,说社会上“像你这样敢说真话的人太少了”,充分显示了毛泽东的度量。
毛泽东虚怀若谷的度量,是与他实事求是的党性修养密切相关的。“实事求是”通俗而言,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说空话,不干虚事。对革命家而言就是寻求真理,服务于革命斗争的实际,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毛泽东一生追求真理,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是践行“实事求是”精神的楷模。他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就特别重视“能见之于事实”的“有用之学”,强调要多读社会这本“无字天书”,他在省内许多地方开展徒步游学,体验社会生活。五四时期,他明确提出要“踏着人生的社会实践说话”,要“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革命时期,他又不断地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调查,了解中国的实情,使他最先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他有一句名言叫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是实事求是的先决条件,是科学决策的事实依据。他在延安时期,亲自为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他在延安干部会上大讲特讲“实事求是”问题,大力提倡实事求是的方法和态度,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作风,虚心向党外人士请教,“精兵简政”就是在听取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建议后作出的决策。延安整风时期,作家丁玲请教毛泽东说:“为什么你在文章里批评人,人家服气,我写文章批评人,人家就不高兴呢?”毛泽东告诉她说:批评同志要实事求是,讲点辩证法,人家有优点要肯定嘛。缺点,有几分说几分,要恳切,不要刻薄。你不肯定人家的优点,缺点又说得过分,当然人家不高兴。这番话,说出了批评的方法即实事求是的方法。〔26〕1958年1月南宁会议讨论关于修建三峡工程问题,中央临时从北京和武汉调集水利和电力方面负责人林一山和李锐到南宁,当面各抒己见,充分讨论三峡工程何时上马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供中央决策参考。毛泽东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在反复权衡利弊后,他采纳了“小人物”李锐的意见,三峡工程应该从长计议,不可急于求成。毛泽东主持“三峡论争”启示我们:既为人民公仆,就要为民办事,更要实事求是,多听各方意见,尤其是“小人物”的意见和反面意见,凡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古已有之的道理。1958年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毛泽东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农村刮“共产风”、搞“一平二调”的许多情况后,得出结论说,分配不公造成了农民瞒产私分,而根子是人民公社在改变所有制方面走得过快过远。后来,毛泽东谈到,社会主义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他还讲到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些都体现出毛泽东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尽管后来没有很好地坚持下去,出现了十年“文革”的重大失误,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实事求是的重要。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和建设就会遭受失败。因此,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虚怀若谷风范的精神支柱。
四、严于律己的风范与清正廉明的作风修养
严守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毛泽东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毛泽东不仅是严守党的纪律的积极倡导者,而且也是严守党的纪律的模范执行者,处处体现着严于律己的风范。
毛泽东一生为国为民,十分注重对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他就为党和红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使党和红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中,一再批评那些违反党的组织纪律,破坏党的团结的错误行为。在批评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大搞宗派活动的错误中,明确指出“这条新的‘左’倾路线的代表者们违反组织纪律,拒绝党所分配的工作,错误地结合一部分同志进行反中央的宗派活动,错误地在党员中号召成立临时的中央领导机关,要求以‘积极拥护和执行’这一路线的‘斗争干部’‘来改造和充实各级的领导机关’等,因而造成了当时党内的严重危机”。〔27〕在批判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毛泽东再次重申了党的纪律。他说:“鉴于张国焘严重破坏纪律的行为,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组织;(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28〕毛泽东尤其反对党员和党的干部脱离群众的特殊化,一直警惕地注视着党内可能产生的腐败现象。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醒全党,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是把反腐败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求通过整风,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并通过国际上发生的波兰、匈牙利事件来教育全党,“要密切联系群众。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势必要挨打”。他指出,在战争年代,我们有一些缺点人民还谅解我们,因为我们官兵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在和平时期,又不打仗,突出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所以如果不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人民对我们的缺点很自然地就难以原谅了,现在一些人,好像得了天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以称王称霸了,见了群众一句好话都没有,就是骂人,群众有问题不去解决,那一定要被打倒,“县委以上的干部有几十万,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的手里,如果不搞好,脱离群众,不是艰苦奋斗,那么工人、农民、学生就有理由不赞成他们。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的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29〕毛泽东还提出,干部子女也不应特殊,“干部子弟学校,第一步应划一待遇,不得再分等级;第二步,废除这种贵族学校,与人民子弟合一”。毛泽东最早提出了防止“和平演变”的警告,提出了防止“和平演变”的战略任务,是唯一对东欧、原苏联的演变作过预言的战略家。这些思想原则的聚光点,都是防止执政党的蜕化变质,防止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由人民的勤务员变成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从而告诫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严守党的各项纪律。
毛泽东还是严守党纪的模范执行者。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党内错误思想路线作怪,毛泽东曾先后三次受到“纪律处分”。但无论职务发生如何变化,他都以大局为重,既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又能服从组织决定,表现出了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
毛泽东在取得全党的领导地位后,更加强调党的纪律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党的纪律,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他反对一切特权思想。在井冈山时期,他和红军战士一起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粮食紧张时还带头吃野菜;在红军长征路上,他经常同战士们一起忍冻挨饿。有一次,警卫员为他多领了20个红辣椒,被他严令退还。他严肃指出:“我们是红军,作为领袖怎么能搞特殊?”延安时期,有一位爱国华侨赠送给中共领袖们两辆小轿车。大家都认为,首先应给毛泽东一辆,因为他是全党的最高领袖,公务繁忙。但毛泽东却不同意这么做,认为车辆的分配一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二要照顾年纪较大的同志。最后车辆分给了主管军事的朱德和延安“五老”(即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吴玉章)使用。建国初期,为了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毛泽东首先提议将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并列作为党内六条规定。1950年5月,沈阳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决定在市中心修建一座开国纪念塔,并拟在塔上铸毛泽东铜像。毛泽东接到来函后,认为修建开国纪念塔是可以的,但“铸铜像影响不好,故不应铸”。〔30〕同年9月,毛泽东得知要在他的家乡建别墅、修公路的事后,立即给湖南省党政负责同志写信说:“据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现正进行在我的家乡为我建筑一所房屋并修一条公路通我的家乡。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31〕
毛泽东不以权势压人,反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裙带作风。建国初期,毛泽东曾向北京文史馆推荐了几名馆员。经资格审查,均没被录取。毛泽东作为全国党政军最高领袖,对这件事并不认为是“丢面子”,反而越发支持下级机关严格按规定办事,决不开以权势压人、徇私枉法的恶例。在对待亲友关系上严格按照“三不”原则办事: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私,济亲不为亲撑腰。对于想到北京求官的亲戚老乡,凡是生活上有困难的都从经济上给予帮助,凡是提出推荐或安排工作的,毛泽东一律不答应,绝不恩赐“金饭碗”。〔32〕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非常关心、爱护,但却不曾帮助一个身边工作人员“飞黄腾达”去做“大官”。对子女更是严加教育,决不许他们有任何高人一等的特权思想。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国,毛泽东令其到杨家岭拜劳动模范为师,去中国的“农业大学”接受再教育;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又将他送往朝鲜前线,毛岸英牺牲,又决定将其遗骨与其他志愿军战士一同安葬在朝鲜,任何一个稍有私心的人都难以做到这一点。女儿上学读书,他不允许用公车接送,要她们像普通人一样挤公共汽车回家或在公共食堂吃饭。毛泽东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在毛泽东的心目中,领袖的孩子更应该起好表率作用,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艰苦奋斗的传人,这样才能引领社会风尚往积极健康的道路发展。
毛泽东清正廉明的修养是从自己、子女、亲友,身边的人做起,然后扩散到社会全体,通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来引领社会风尚。古人云: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明,廉则威。毛泽东一生清廉,简朴自守,生怕自己破坏了规矩,带坏了党风。他的廉洁自律可以说到了几近苛刻的程度,他不搞腐败,也痛恨腐败。他一再强调:“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33〕他强调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廉洁的政府。为保持廉洁政府的本色,毛泽东对腐败分子决不手软,坚决将其从党内清除出去,以保持党的纯洁性。由他亲自过问和审批处决的贪污腐化分子就达七人之多,有些人是在战争年代为革命立下过汗马功劳,有些人资历老、地位高,但他不念私情,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正如他在处决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时所言:“对于这样的蛀虫,有多少就必须清除多少。清除了他们,不是党的损失,而是党的胜利;不是降低了党的威信而是提高了党的威信。”“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他发动的“三反”、“五反”运动,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涤荡了党内外的污泥浊水,树立了建国初期清正廉洁的良好社会风气。
毛泽东的伟人风范和党性修养是全方位、多层面的,难以尽述。但其每一人格风范和党性修养都闪现出历史的辉煌,仍是当今时代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地启示着我们:不管是在多么复杂的环境之下,必须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为国为民奋斗不息,求真务实、任劳任怨,顾全大局、团结奋进,不谋私利、清正廉明,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就一定能抵御各种风险和诱惑的挑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洪流中尽显风骚,出尽光彩。
[1][4][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87、390、554.
[2]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34.
[3][5]柯延.一代天骄:毛泽东的历程[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2):52、73.
[7][日]野村浩一.毛泽东 人类智慧的遗产[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27.
[8][11][13][14][20][21][27]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059、899、1094-1095、821、1095、809、963.
[9][10][1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5-16、136、136-137.
[12]晓峰,明军.毛泽东之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76.
[15][18][28][3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361、467、528、522.
[16][17]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128、1298.
[22]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内部版,1986:127.
[23][25]唐得阳.毛泽东的伟人气质[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12-13、43-45.
[24]王岳夫,李拥军.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2):358.
[26]谢春涛.向毛泽东学习[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35.
[29]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25-326.
[30][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362、529.
[32]王伯福.毛泽东轶事大观[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