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裂缝控制及其施工技术

2017-03-10邓东东

环球市场 2017年20期
关键词:塑性裂缝表面

邓东东

身份证号码:622825198409080611

混凝土裂缝控制及其施工技术

邓东东

身份证号码:622825198409080611

在我国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我国建筑建设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国家工程建设监督部门、业主以及建筑行业企业对其施工质量提出的要求也更高。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最常见的一种混凝土施工问题就是混凝土裂缝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外观以及使用安全,同时还引起混凝土碳化,最终减短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

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施工技术

在钢筋混凝土施工进程中,由于水化热现象引起的温度应力、混凝土收缩应力和过载过度造成的地基沉陷都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针对上述原因,作者阐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温度应力导致开裂的现状,并结合理论与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此外,本文还着重介绍了混凝土配制时的注意事项和养护方法,以及将混凝土施工技术投入实际建筑工程的应用,供行业内相关人士共同研究参考。

1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1.1 内部温度

在制备混凝土的时候,往原料里面兑水会使得短时间内材料温度显著提升。对温度进行控制的关键是对原料配合比进行合理的控制,各类水泥实际浇筑过程中放热也不一样,而水泥原料以及水在高温下发生化合反应放出的热量从混凝土里面逐渐放出来,所以通常混凝土中心温度非常高,而外表面温度相对较低,使得混凝土内外出现较大温度,导致其内部出现压应力,同时表面出现拉应力。如果拉应力大于其最大抗拉强度,其表面就会出现裂缝问题。

1.2 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是因为混凝土失水过快而导致的,其在失水的过程中因为水分快速流失导致了整体收缩不均匀而产生了裂缝,一般多发生于干热或大风的天气情况下。塑性收缩裂缝的呈现的特点是中间宽、两端比较细且长短不一致,短点的裂缝长度为20~30cm之间,比较长的裂缝的长度为2~3m之间,宽度一般为1~5mm之间。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混凝土自身的强度没有达到标准或者根本没有强度、强度小的混凝土完成终凝的时候由于受到高温天气和大风环境的影响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形成急剧性的收缩、混凝土自身强大无法抵抗收缩的强度而产生龟裂,因此可以总结出导致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外界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

1.3 沉陷裂缝

在建筑结构中,危害最大的一种混凝土裂缝就是沉陷裂缝,一旦建筑出现了沉陷裂缝就会造成部分建筑需要拆掉重建。混凝土结构之间各个部分之间不能够均匀自然的下沉,因为就导致了沉陷裂缝的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沉陷裂缝和台风等自然灾害有着一定的关系。对于一些已经建成的建筑物,由于受到地下水、污水、雨水等长时间浸泡地基,最终导致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沉陷裂缝的出现。

2 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具体方法

2.1 对裂缝进行修补

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补的时候,采取的表面处理法主要有:表面涂抹法以及表面补贴法。其中表面涂抹主要用于浆材很难灌入的细小裂缝,裂缝深度没有达到钢筋表面的裂缝以及不漏水的缝、不伸缩裂缝、不再继续活动的裂缝。而另一种表面贴补法主要用在大面积漏水裂缝上,比如蜂窝麻面等、很难确定漏水位置以及变形缝等上。所谓填充法,就是通过修补材料将裂缝堵住,通常用来修补非常宽的裂缝,实际作业比较简单,并且费用也不高。对于宽度不超过0.3mm,深度非常浅的裂缝、裂缝里面有充填物的裂缝,利用灌浆法难以获得处理效果的裂缝和小规模裂缝。

2.2 降低荷载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荷载是导致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应当注意控制荷载,注意避免次应力裂缝结构的变化。为了减少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就要首先明确裂缝产生的部位和裂缝的基本构造,以及有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在混凝土的施工中,由于骨料容易下沉也会产生塑性收缩裂缝,为了避免其他施工对还没有完成的终凝的混凝土带来冲击振动,要在混凝土初凝至终凝前这段时间内进行二次压抹处理。通常,在混凝土施工完成一天以后可以分批次的轻卸、轻放以及分散放置,第三天后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刚度,在新浇筑的表面铺设旧木模板,减少对混凝土自身的荷载,最终减少楼板裂缝的出现。

2.3 对混凝土裂缝进行预防的主要施工步骤

①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在确保其良好工作性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混凝土材料单位用水量,并且增配构造筋来增强其抗裂性能。②对于全截面配筋率,不能超过0.3~0.5%的范围,防止结构突变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对于容易出现应力集中问题的薄弱环节,应该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③对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对施工气候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合理设置相应的后浇缝,如果施工条件正常,那么后浇缝间距应该为20~30m,通常保留时间应该超过两个月。④对原材料质量以及技术标准进行严格的控制,采用水化热相对较低的水泥,尽量减少粗细骨料里面所含的泥,一般小于1~1.5%,对混凝土水灰比进行合理的控制,降低混凝土具体坍落度,添加适量塑化剂以及减少剂。⑤对于裂缝浇筑时间,应该尽量在夜间进行,这样可以尽量降低混凝土具体初凝温度。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中之所以会产生不利影响的裂缝主要是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发生的,在浇筑中通常会发生很大的水热化现象,形成后在混凝土中不能够很好的发散,这一组织的过程就会导致工程整体性能以及耐久性能受到威胁,所以在施工过程我们应完善基础设施的规范加强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保证在每个细节中都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因此在混凝土出现之前阻止这一现象的产生是我们本文所研究的问题。

[1] 刘豪垒,黄团辉.浅谈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裂缝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2(34):50~51.

[2] 樊月英,蒋文斌.关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几点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6,14(7):73~74.

猜你喜欢

塑性裂缝表面
基于应变梯度的微尺度金属塑性行为研究
浅谈“塑性力学”教学中的Lode应力参数拓展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硬脆材料的塑性域加工
太阳表面平静吗
完美“切割”,裂缝之谜
铍材料塑性域加工可行性研究
地球的裂缝
3.《黑洞表面》(英/美)等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