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园文化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2017-03-10史明华

理论与当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政治

史明华

基于校园文化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史明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想抓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依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创新、改革,就要遵照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教育工作的特点,不断提升教育水准,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中心,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打开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讲话,为增强与创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明确了方向。本文中,将主要从校园文化的视角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理解校园文化的概念时,应首先对文化的概念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目前,关于文化并未形成统一、准确或精确的定义。一般而言,我们认为文化是指某一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等等的总和,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来讲的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而校园文化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与学习过程中构建的精神与物质方面的文明,其对学生的团体观念、工作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的构成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新时1期,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高校育人、树人,培育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的必然要求;二是大数据时代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的必然要求;三是应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金钱至上、及时行乐、信仰淡漠、价值虚无、集体观念不强等问题,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分析

对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有助于明确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升。二者关系具体如下: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是让学生具有群体意识,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其还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的创建,形成高校独特的观念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全面建设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实现,让思想政治教育含义更丰富,内容更多样,影响更深远,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和重要保障。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群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打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大学生在此种环境下学习生活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有利于深化对集体的认知。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学生和学生间的相互帮助,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当今时代下的大学生大多具有显著的自我意识,普遍缺乏群体意识,集体观念不强,培育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在这方面校园文化能够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学生的群体意识,达成了思想政治育人的目的。

(三)校园文化建设是突出学生主体性作用的重要手段

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其价值理念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大学时期,特别是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其认知水平依旧较低,假如不对其开展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其较易形成错误的思想理念。校园文化可依托文化的群体意识,把高校的教育目标转变成学生的发展目标,把学校的工作目标转变成教师的教育需求、科学研究需求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把学校的办学宗旨转变成老师的成长指引、学生的发展指引,让高校的师生均可以体会到自身在学校文化创建中的重要功能,从而让大学生对学校与学校文化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可感。

三、基于校园文化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在对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校园文化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采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突出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在着力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时代背景下,组织类型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多元化的学校文化活动当中,得到能力、素养全面提高,提升学校文化活动的水准。具体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推动学校文化的建设,可以让大学生形成文化认知,产生文化认同,打造高等院校独有的文化气氛。例如,举办国学经典阅读活动、国学主题演讲活动以及诗词朗诵比赛等等。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思想,充分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形成对大学生人文层面的教育,吸取来自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形成对祖国文化的自信,最终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二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可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活动,也可以由大学生根据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进行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话剧的编排及演出。同时,可以借助一些传统文化节日,开展以中国梦、爱国、守信等为主题的风采大赛,具体形式不做限制,可以是动漫作品、演讲、摄影作品、心理剧等等,最大程度地在校园内形成务实、诚信、崇学、友爱的校园文化内涵。

三是把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有关志愿服务活动有效结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为其毕业之后步入社会奠定结实的根基。通过类型多样的学校文化活动作为媒介与依托,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理想成效。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是加强文化活动的内涵建设。增强文化活动内涵的构建及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在活动中应当表现创新性人才培育的需求,活动应当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行为素养、变革精神为目的,让学生与当今社会的要求相一致,为社会输送能力突出、德才兼备、有目标、有理想的杰出毕业生,达成高等院校教育的办学目标。

二是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功能。依托优良的校园文化对高校学生潜在的浸染与影响,进而让学生的知行合一,心灵得到升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让其才能、品德均有所提升。立足于静态层面而言,便是要增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创建,始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文化氛围打造的主要内容,使高校的花花草草、砖瓦建筑均刻上历史文化的烙印,具有“育人”“求知”的意味,让生活在此种环境中的高校学生时时刻刻均受到文化的浸染与影响。立足于动态层面而言,高校学生的每一种行动均可能变成优秀文化的传播媒介。将美育、德育、体育、智育等与文化活动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参加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情操得以陶冶,精神得以升华,品行、能力得以提升。

(三)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实践教学相结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构建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并以此为内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活动,与健康向上,活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最终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此外,要充分融入富有时代感的新媒体技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四)依托现代网络媒体新载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一是全面利用互联网在学校文化创建中的效能,打造具有服务功能、育人功能、娱乐功能的高校网站。持续丰富校园文化创建的途径与方法,全面开展类型多样、内容健康的网络文化活动,让互联网变成学校文化创建的新基地。注重网络教育的功能,抢占网络思潮基地。

二是充分利用新型网络社交工具,比如微信、QQ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动态,协助其解决困难、扫除疑惑。经过组织多种类型的如“怎样预防互联网诈骗”等主要内容的活动等,提升学生的判断水平,深化其防范认知。

三是依托新科技新媒体,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和网络技术有效结合,以适应当前教学课堂从封闭到开放、教学内容从单一到多元、教学对象从有限到无限等一系列的新变化。同时,还应有效运用课堂教学这个重要基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传递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努力做到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让学生更健康、更全面地成长。

(作者单位:贵州理工学院)

责任编辑:陈正源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