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研究
2017-03-10张新刚
张新刚
焦作市气象局
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研究
张新刚
焦作市气象局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气温上升、降水不均、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或天气事件频发等几个方面。气象变化尽管能够使得粮食的产量提高,但是也会带来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以及病虫害,减弱了农业生产能力,而且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本文也将通过具体论述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提供一些研究帮助。
气候变化;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
1.前言
农业作为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重视的产业,其发展也被格外关注。而农业的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气候,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十分显著,虽然会带来更多的产量,但也会使农业产品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病虫害也会对农业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威胁,因为不同的气候变化会引起不一样的病虫灾害,这给农业的治理工作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因此针对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2.阻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2.1 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作物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如果农作物遇到长时间不下雨或者雨量过少,不能满足其自身生长、新陈代谢的需要,则会出现农作物体内水分缺失和营养成分匮乏,导致作物生长迟缓、叶片萎缩、花朵或者果实掉落,甚至植株死亡,进而导致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的后果。据相关资料显示,有气象记载以来,干旱灾害在我国所有的气象灾害中所占的比例颇高,所波及的土地面积和人数也数目惊人,造成的农业损失颇为惨重,因此,制定规范的灾害制度、有效防范干旱灾害,是我们亟需面对的问题。
2.2 洪涝对农作物的影响
夏季在我国东南部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长江和黄淮河流域是洪涝灾害的重灾区,洪涝几乎每年都会使农民措手不及,对农作物带来毁灭性打击。相反,我国的西北部地区干旱少雨,遭受洪涝灾害的概率低。根据水量的多少,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和渍害。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带来的山洪暴发,水势凶猛,对农作物有致命性的破坏,是最严重的级别;而雨量过大或某段时间的雨量过于集中,农田大量积水,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则会很大程度上使喜干的农作物减产,而水田作物受影响程度则较小,属于中等的洪涝灾害;长时间下雨或者大雨过后,如果排水不通畅,土壤长期处于水饱和状态,空气匮乏,就会造成农作物根系腐烂,减产甚至绝产。
2.3 低温对农作物的影响
低温不仅在春、夏、秋期间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在越冬期间更是会成为农作物生长的重大阻碍。低温之下的农作物不能够吸收到足够的热量,光合作用下降,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生长缓慢,不开花或者不结果、不成熟等,严重者受到冻疮直接死亡,影响农作物的成活率和产量。特别是在春天抽芽期,如果温度不够,将延迟农作物的发芽时间,使整个季节的生长周期都受到影响,成熟期推后,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2.4 高温对农作物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速度的加剧,我国南方长江流域遭受高温灾害的频率大大提高。高温会导致农作物自身的水分蒸发过快、光合作用减弱,而农作物自身的水分和养分不充足,会导致其生长缓慢甚至死亡,特别是蔬菜和水稻。如果长期高温,会破坏农作物自身的生长规律,导致蔬菜和水稻的品质下降,降低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和质量。
2.5 气候变化带来的大风冰雹灾害
大风冰雹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也是极为严重,而其中最为主要的3个影响是暴雨、大风以及冰雹。暴雨灾害的降水量大、时间短促,但造成的伤害非常大;大风则使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进而使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冰雹会损害农作物的结构,进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3.气候变化对病虫害的影响
3.1 全球变暖对病虫害的影响众所周知
病虫害最喜欢在一些温暖的地方繁殖生存,而最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也为病虫的繁殖与生存创造了优越的环境,不仅使病虫的冬眠时间大大减少,病虫的繁殖速度也进一步提高,使病虫灾害的势态进一步扩大。适宜的环境导致这些病虫拥有高繁殖率以及高成活率,害虫数量的持续增加也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难以想象的打击,这也给有关病虫害的控制部门的工作加大了难度。在农作物受到自然灾害的前提下,还需要面对病虫害的灾难,农作物的产量可想而知。
3.2 暖冬气候对病虫害的影响
病虫害受温度的影响十分显著,而温暖的气候不仅会使病虫的存活及繁殖几率大大提高,其活动范围也会进一步扩大。而冬天作为病虫害冬眠的季节,能够降低其活动频率,但是暖冬气候的出现会导致虫害的发生期提前出现,暖冬气候会让原本难以生存的病虫获得良好的生存条件,病虫灾害的扩散率也进一步的提高,不仅如此,病虫灾害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农作物受此影响,产量将大大降低。
3.3 地区性气候的影响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因此南北气候有明显的差异,当温度上升时,各个地区的降水量也不同,因此一些喜欢潮湿的病虫害就会有较高的活跃率与繁殖率,而喜欢干燥环境的例如蚜虫等病虫害的活动率则大大减少。
4.解决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对策
第一,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布局,适时革新种植制度。气候变化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短期内无法使其发生转变,但是农业生产可以根据气候变化适时调整。第二,加大农业科学技术投入,强化科技兴农战略。气候变化一般呈现出范围广和时间长的特点,单靠调整种植结构布局还不足以减缓不利影响,而应当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投入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第三,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倡节水农业。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在保证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兴修现代水利工程,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在灌溉水源普遍减少的背景下,节水农业也是亟需的。
5.结束语
气候变化作为影响农业生产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其带来的影响应当受到高度重视。当前,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气象灾害以及病虫害严重影响着农业的生产量,对于农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农作物的生产与发展,有关部门需要针对这些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1]刘星,刘晓维,阮兆兰,等.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02):191.
[2]马应涛.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