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职学生科学素养路径探析

2017-03-10冯再勇叶玲华谢小韦杨晓慧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科学

冯再勇,叶玲华,谢小韦,张 珺,杨晓慧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科学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0031)

·教育研究·

提高高职学生科学素养路径探析

冯再勇,叶玲华,谢小韦,张 珺,杨晓慧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科学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0031)

作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接班人,高职学生科学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生产力水平的高低,重视其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科学素养的三维度,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等方面,不同学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同特点,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个别性。可通过优化基础课及选修课课程引导学生参与科技竞赛,营造良好校园科学文化氛围,以提升高职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职学生;科学素养;状况分析;提升路径

一、引言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我国正处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重要阶段,科学技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2016年5月底召开的全国“科技三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1]作为衡量国家科技实力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科学,整体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是提高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途径,与科技创新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习主席还在大会上特别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2]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体,其在校学生科学素养总体水平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生产力,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力的高低,对国家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社会进步都有着现实的促进作用。现以高职院校学生科学素养为主题,探讨不同学科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分析总结影响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寻求提高科学素养的途径。

二、科学素养内涵

“科学素养”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赫德(P.D.Hurd)在1958年的文章《科学素养:它对美国学校的意义》中提出,他认为科学素养就是“理解科学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3]。其后,在1983年任美国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主任的米勒(J.Miller) 教授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素养三维模型”[4],即:具备科学知识——拥有科学术语和概念的词汇量;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学家用以揭示科学与伪科学而使用和接受的科学方法;具有科学意识——意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及与个人生活的关系。米勒教授还根据三维模型设计了评价公民科学素养的指标和问卷,因其在很大程度上可测量、可操作,而受到广泛认同。

在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背景下,不同的“科学素养三维模型”相继被提出。包括比较有影响的国际经合组织(OECD)开发国际学生测评项目时提出的“科学方法或技能,科学概念与内容,语境”三维模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科学素养”的概念是在我国国务院2006年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中明确提出的。《纲要》提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研究者也将该定义划分为三个维度:科学知识——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应用科学知识、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学意识——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依据这些科学素养的模型,研究者设计出了不同的测评问卷,对被测对象进行科学素养评价并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结论。尽管各种模型都有一些个性或共性的不足,面临一些困难,[5]但米勒教授的三维模型应用仍然十分广泛,是国内科学素养研究调查的主要方法和依据,也构成了关于高职学生科学素养研究的主要方面。

三、不同学科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

文献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总体较公民科学素养的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其中高职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和本科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相比有显著下降。[6]而不同学科的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也分化出各自的特点。

1.科学知识特点

科学知识方面,理工类高职学生的通用基本科学知识达标率较高,普遍超过公民的科学知识平均水平。而文管类、教育类高职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相对不足,多数学生表示自己听过一些科学术语,但是却不知道术语的概念, 也不知道它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更不清楚它的应用和社会价值。艺术类学生的科学知识最为缺乏,各类基本科学观点题目回答正确的比例参差不齐。对于与现代高科技相关、需要阅读相关书籍和报刊等才能了解的调查问题,艺术类学生回答正确的比例相对较低。造成学生科学知识素养层次性差异的原因既和各类学生在职业院校接受的教育有关,也和学生自身的求知行为有关。理工类高职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较多,在学校接受自然科学类课程教育的机会多,知识面广,再加上大部分同学的职业要求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通识知识,因此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比较扎实。而文管类、教育类学生在自然科学的知识基础方面相对薄弱,专业学习上也以文科、管理、教育等课程为主,接触科学知识的机会变少,科学知识较理工类高职学生有所下降。很多艺术类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数、理、化、生等自然科学课程考试要求偏低,进入高职院校后缺乏主动学习和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因此科学知识方面和前两类学生差距进一步拉大。

2.科学方法特点

关于高职学生对科学方法的了解情况,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的陈木兰老师做过专门调查研究。[7]她的调查结论是:对于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了解程度的仍是理科学生最高,其次是文科学生,最后是艺术类学生。其中关于理工科学生的科学方法技能调查数据和邹颖[8]的调查结果比较一致。而在科学方法技能方面,三类高职学生的层次性差异已经没有科学知识方面的差异性显著。

笔者认为,科学方法差异减小的原因在于科学方法的掌握对学生有一定的能力要求,而这种能力的差异在三类学科中表现并不显著。理工科学生仅仅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处理比较简单的问题,处理深层次,较难问题的能力则有待提高。这是三类学生科学方法方面的素养差异变小的主要原因。

3.科学意识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意识维度有独有的特点。调查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科学态度素养总体水平较好,但教育类高职学生的科学意识相对缺乏。[9]关于教育类高职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印证了学生科学意识缺乏的事实。其主要表现在:①科学精神缺失,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动手能力不足,对待科学实验不够严肃认真,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②科学情感和科学态度不够积极,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等专业学生科学事实和科技进步缺少关心,学生对科学类课程的学习常有枯燥感,甚至排斥。事实上,随着我国三级师范教育向两级师范教育过渡,我国中等师范教育逐步减少。教育类高职学生也转变为以初等教育和学前教育为主,人才培养以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为导向。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偏爱专业技能技巧课,比如儿童心理、美术、音乐等。而这些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影响并不大。

四、提高科学素养路径

我国高职学生科学素养整体水平高于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但不同学科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意识与观点等方面也表现出差异性、个别性等特点。要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缩小不同学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差异有以下路径:

1.完善优化基础课及选修课课程体系

完善必修课程中的基础理论课程体系。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基础理论课由英语类、思政类、数学类课程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和提升学生科学知识有直接联系的多为数学类课程。另一方面,对学生科学知识提升最为明显的物理、化学、生物类等课程。因此,完善高职院校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科学类课程,特别是让学生适当接受普通物理教育,甚至动手做相关实验是提升学生科学知识水平,融入科学探究的有效举措。

优化选修课程中的文化素质类课程。基于学生更加青睐人文类、鉴赏类选修课程的现实特点,可优化选修课课程结构,引导教师开设数学文化、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与社会等课程。这样既不至于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又能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积淀基础。

2. 通过科技竞赛提升科学方法和能力

科技竞赛是提升大学生科学方法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参与科技竞赛需要广泛运用多种专业知识,对所给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并付诸行动,最终上交自己的作品。比赛实际是考察学生否能以广博的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严谨求真的科学探索精神,解决实际问题。事实表明,凡是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奖的学生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并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3. 多种途径营造良好校园科学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潜移默化的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人文品味。校园文化对学生科学素养发挥积极正面的影响。师范类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注意科学导向,不失时机的利用多种渠道,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校园科学文化氛围。比如安排科技讲座,宣传展板,举办科技周,科技文化节,科普交流,推介科技产品等科技文化活动都能有效加强学生的科学体验和现实感知,唤醒学生科学意识,端正学生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1] 新华通讯社.习近平在“科技三会”讲话[EB/OL].(2016-05-30)[2016-10-20].http://news.ifeng.com/a/20160531-/48886124_0.shtml.

[2] 新华通讯社.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EB/OL].(2016-05-30)[2016-10-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31/c_1118965169.htm.

[3] Hurd P D. Science literacy: Its meaning for American schools[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58(16):13-52.

[4] Miller J D. Scientific Literacy: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Review [J]. Daedalus, 1983(2):112.

[5] 陈发俊.公众科学素养测度的困难:以科学素养的三维度理论模型为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3):67-71.

[6] 周龙权, 叶仁道. 浙江省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分析[J]. 科普研究,2014,9(3):34-40.

[7] 陈木兰. 在校大专生科学素养的调查与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71-73.

[8] 邹颖. 高职学生科学素养现状与促进策略研究[J].职教通讯, 2013(28):28-34.

[9] 李兵兵, 徐优.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策略探讨[J].学理论, 2012(2):150-151.

责任编辑:仲耀黎

2016-10-20

本文系2015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提升科学素养促进高职学生思想成长的路径研究”(编号:2015SJD280)、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南京江北新区公共自行车系统调查研究”(编号: yxkc201639)和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素质模型构建研究”(编号: Y160029)研究成果。

冯再勇(1982—),男,江苏南京人,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3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学及科学教育。

G71

A

1671-8275(2017)01-0032-03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科学
蜗牛看牙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