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
2017-03-10黄雪菲
黄雪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加快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
黄雪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对外经济的发展方式迫于国际经济竞争的压力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我们的对外经济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制约着它的发展,本文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进行一些探讨。
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
“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宽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这是写入十八大报告中的关于转变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方针,报告中对我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对外经济的成绩作出了肯定,同时也对新时期所面临的困难作了准确的预测和判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方针。一切理论的提出都依赖于对实际工作的准确分析,我国的对外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是客观的,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就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形势而言,依然摆脱不了“代加工”的标签和帽子,出口的产品多集中在农副产品以及工业初级产品上,这类出口产品的价格低市场竞争压力大且利润没有保障;而我们的进口产品则又集中在国外的高精尖类的技术产品上,这类产品定价高利润高,如此就会造成进出口总额上的巨大贸易逆差。此外,我国的代加工类产品也受制于外商的技术壁垒,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其加工费用的高低基本上都是由对方主导,这就不利于加工工厂的长远发展,其所能获得的利润难以保障。虽然,台湾富士康集团在某种意义上的代加工获得了一些成功,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在珠三角、江浙一带的代加工企业的生存依然艰难,其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
(二)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在吸引外资上的巨大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在这种投资模式下的对外经济发展极易造成我国人力资源的流失,再加之早期的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污染土地,对我国本土的农业发展也带来巨大的隐患,同时这种投资下的外商企业只需要付出极小的代价就可以转手赚取巨大的利润。此外,在吸引投资的过程中,不少地方政府会在财政税收等政策上给予外商以巨大的优惠,外资企业在国内面临的政府监管等压力减小,再加之其相对发达的技术,在短期内迅速地就占领了国内市场,这如同外来物种一样在市场竞争中缺少天敌就会迅速泛滥成灾,从而对本土产业造成“灭顶之灾”,如此一来就根本谈不上出口贸易,对外经济的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了。
(三)对外金融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早期国际经济实力比拼中我国长期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不足,其受到国际汇率变化的影响极大,因此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一直以来也都受限于我国金融行业在国际上的总体地位。当前,我国的海外投资和国内招商引资都要与许多国际金融机构有金融往来,人民币在国际汇率变化中不够坚挺的弱点就会成为对外经济中的一个重大负面影响。虽然近年来理论和实务界一直提出并着手实施的建立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人民币自由汇兑圈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成功,但是其所能够波及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不能够提高人民币在主流国际金融界的地位,“农村包围城市”在战争年代可以取得成功,但是就对外金融而言,还必须着眼于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只有综合国力的巨大提升才能保证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中占据主导地位。
(四)对外企业制度的现代化程度不高
受传统小农经济影响严重的中国商人,无论是在建立国内企业还是对外企业上都难以摆脱“家族式”的发展模式,即使是大型国有企业在发展对外经济时也难以避免出现“家长式”的政策干预,这十分不利于对外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其管理制度必然是现代化程度极高的,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避免出现“一言堂”,从而保证企业的发展始终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企业的产权进行了明确划分,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法人制度和相对创新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权责分明,从而极大地保证了企业在稳定的内部环境下去应对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而当前我国的对外企业纵使学习了一定模式的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形式,其实质上的经营决定权还是难以放开并以一种合乎理性的方式来产生。
(五)国内市场体系不完善
国内市场体系不完善导致的地区之间同类出口产品的激烈竞争时有发生,同时由于我国过多的行政干预而导致的企业面临市场风险时的应变能力不足,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一直强调政府在市场上的宏观调控作用,但是没有经过严密论证以及对于国家对外经济整体的形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难以确保出台的政策不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负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拓宽对外经济的渠道、提高自身竞争力等等都需要在国内市场的综合建设上有所作为。
二、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分析
前文分析所指出我国在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上存在的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必须从实际问题出发才能在战略上有所作为,具体来说,要想加快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相应的战略规划:
(一)降低对外贸易风险
国际市场上风云变幻,我国的对外经济起步晚,与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大多集中在农副产品及工业初级产品上,这类贸易的利润低且货物量大,在保存运输过程中的难度大,其投入的成本也就随之增加,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导致贸易无法顺利进行,就会对我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国际贸易中准确把握准市场行情、合理商谈交易价格、确定好保存运输方案,同时要熟悉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在交易过程中明确拟定好合同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己方的权益要坚决运用各种合理合法的手段予以维护。降低对外贸易风险,是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战略性手段。
(二)提高核心科技水平
技术是未来市场竞争中唯一的优势,核心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更是苦恼不已。国外直接投资在国内的企业多集中在“代加工”领域,其所能获取的利润本质上还是依靠出卖廉价的劳动力来换取剩余价值,而在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外市场上,同样的劳动力所能获得的报酬往往数倍于国内。因此,要想实现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在提高核心科技水平上下大功夫。当前,经过数十年的积累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有相当好的科技条件和经济实力来进行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核心科技。
(三)增强应对金融市场风险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不高,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都会受到诸多限制,国际汇率的风吹草动都会对整个对外经济形势造成影响。因此,加快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注重增强应对金融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心地位,推动人民币在国际上的综合影响力,尤其是在与相对发达的国家地区的贸易过程中更加注重强调推动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功能。
(四)转变政府在对外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作用
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各级政府,在对外经济发展当中的行政干预必须要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国家的宏观调控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的方向和框架,剩余的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应该放手交由市场去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也是一种自由竞争机制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要从改变政府在其中的职能做起,政策性的扶持与指导过后,企业的发展应该交由企业自己根据市场竞争的规律及前景来决定。对外经济发展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虽然强调了市场的作用,但是政府在其中调配资源、合理划分市场区域、打破不同地区之间的“地方保护”以开放市场等等作用还要继续保持并给予加强,防止出现国内市场自由竞争混乱,同行之间发生恶性价格竞争从而出现对外贸易的劣势。
三、结语
加快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同时也是改变我国长期存在的国际贸易逆差的重大举措。总而言之,在这个转变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在降低贸易风险、提高核心科技水平、增强应对金融市场风险的能力、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变,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我国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
[1]矫继宽.《加快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商场现代化.2013年27期
[2]唐海燕、毕玉江、贾德奎.《后危机时代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月
[3]杨真.《浅析如何加快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外资.2014年0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