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量化管理的问题及其措施
2017-03-10赵云飞
赵云飞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探析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量化管理的问题及其措施
赵云飞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采编工作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管理,对于提升采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管理中的基本原则以与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问题及其对策,简述了高校图书馆中采编工作量化管理的重要性,对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量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基本原则;问题;对策;量化管理;措施
高校图书馆采编部门作为图书文献信息搜集、整理、分类和编目以及馆藏的重要部门,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服务的基础,因此加强对其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基本原则
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管理的重要基础。在具体的工作管理中,要遵守科学性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科学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采编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2)技术性原则。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管理在遵守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技术性原则,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手工采编模式上,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多种现代技术来为采编工作服务。例如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和自动化管理系统构建属于数字图书馆采编管理系统,使高校图书馆更加智能化。(3)高效性原则。高效性是高校图书馆采编管理工作要遵守的主要原则,也是最终原则,目的就是要通过一切科学技术的管理手段来提高采编工作效率,使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实现采编管理工作的高效和便捷。除此之外,还要遵守服务性的原则,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读者的唯一窗口,在具体的采编工作中就一定要采用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模式,给读者朋友提供高效的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问题及其对策
1、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主要问题。(1)资源分配不科学的问题。目前在图书馆的采编工作管理中,分工过于明细,采编工作中对图书进行分类的只负责并且只熟悉自己的分类领域,而不懂得编排或别的领域,这样长此以往,大家就会形成自我照顾的状态,别人的即不想顾及,从根本和能力上也照顾不过来,因此很影响图书馆整个数据库的和谐稳定,一旦出现某一特殊情况,就容易造成图书馆工作很难开展下去。(2)采编业务外包存在漏洞。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为了减轻采编人工作人员的负担,大多采用采编业务外包的办法。这种特具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为图书馆节约了成本,也能满足读者们的需求,但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没有通过采编工作人员亲自管理,很多图书信息量对应不上,从而影响图书的使用。(3)图书馆采编人员职业素养差。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更是一个传授知识文明的地方。但是就目前各高校图书馆中的采编人员来看,有些采编人员不具备专业素养和技能,很难及时捕捉相关信息,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从而无法高效地完成图书的采编工作。
2、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问题的对策。(1)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是很繁琐的,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网络平台来完成,而目前图书馆中的各种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要想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就一定要懂得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馆藏资源来改变一下传统的管理机制,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采编工作,促使图书馆能正常有效的开展。(2)编目工作规范化。图书馆采编工作管理中的编目工作是最基础的,一定要讲究规范和标准的原则,这样就一定要规范化编目工作。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相关法律文件来管理文献的编目工作,使得编目工作不标准,从而增加采编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由于没有做到规范化,导致编目工作中各数据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降低了整个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因此,就目前情况,规范最基本的编目工作是十分必要的。(3)提高图书馆采编人员职业素养。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同样,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职业素养也会影响着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要聘请高素质的专业采编人员来进行工作,同时也要定期给采编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不断加强采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自身的技术才能。
三、高校图书馆中采编工作量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高校学生的增多,传统图书馆的采编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图书馆需求,需要及时扩大图书馆的办馆规模,增加图书的馆藏量,使得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对图书馆采编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当前图书馆采编人员已经不能依靠传统的工作思路去解决问题,而是要积极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从而切实提升采编部门整体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而在图书馆采编工作开展过程中,积极引进量化管理制度对于强化采编工作质量和提升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量化管理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对图书馆提出全新要求的产物,其能够提升图书馆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发挥采编人员的主观性,保证采编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下去。
四、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量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注重追求编目数量问题。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进行完全量化管理能够极大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量化管理的最终结果是通过相关考核和评价数据的结果而决定的,这种考核方式就很可能会导致在量化管理过程中,一些采编人员过分的追求编目的数量而忽视了在采编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导致工作只有数量提升,而质量过低,因此,在量化管理过程中,应该在采编人员思想意识中树立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的工作意识。
2、采编小组团队合作问题。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是一项复杂工作,从图书文献选购、打包验收再到最后上交合格的图书成品需要经历十几环节和工作流程,这就要求图书馆的采编小组成员之间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只有团结合作才能高效的完成采编任务。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小组成员之间关系都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快达到量化的标准,这就会减少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合作。因此,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衔接问题而导致工作流通不顺畅,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低下,所以,图书馆的管理部门在进行量化管理过程中,除了要重视采编人员个体的量化考核表标准之外,还要注重采编小组之间的团队精神。
五、加强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量化管理的措施
1、加强工作量的控制。图书馆采编工作的量化管理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工作量额度,额度如果确定的过高,就会显著超过工作人员自身所能承受的能力,心理压力将会大大增加,在工作中会让采编人员感受到高不可攀,一看到工作任务就感觉完成不了,逐渐就会对工作产生畏惧的心理,严重打击到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样会造成整个采编人才队伍不稳定。而如果额度确定的过低,又会造成图书积压,而且还不利于发挥编目人员的作用和能力,同样对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因此,在额度制定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图书馆发展的实际。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随着图书文献加工半成品化比例不断升高以及采编人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其工作量也在显著提,因此,在制定编目工作量计划时,要对自编书目的数据和供应商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区别对待,不能将其混淆。
2、严格遵守采编工作量化的要求。(1)以人为本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主体是人,服务的主体也是人,因此在采编工作量化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制定的目标应该以人为本,从人本角度出发,全面调动起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2)实事求是的要求。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属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范围,和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各自有自身独特的属性,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的可比性。如果要比较的话,也只能结合相同或者相似图书馆的经验,从横向进行比较。因此在确定量化管理标准时,既要考虑本时期图书馆采编工作量的多少和任务的轻重同时还要兼顾采编人员的个性发展。既要保证采编人员的任务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同时还要为采编人员预留一定的超额完成任务得到奖励的空间,这样才能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3)整体协调的要求。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图书馆所有工作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又离不开图书馆的整体工作环节,因此在量化指标的确定和考核奖励过程中,既要保证工作能够平衡整个图书馆的所有工作流程,同时还要关注图书馆采编人员的个性发展。
3、科学考核评价。采编工作量化是以考核和评价结果为依据,因此要求图书馆在进行量化考核和评价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和评价办法,根据定量和定性的考核标准,采用分段考核和全面考核相结合,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模式,将考核的结果和采编人员当年的奖金发放、支撑评级以及职位晋升等内容相挂钩,切实体现出考核和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管理相当琐碎,其又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发展中的重要业务,采编工作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管理,因此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必须加强量化管理,从而提升采编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1]刘宏燕.浅谈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
[2]孙会云.崔文彦.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1
[3]桑向荣.浅谈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
上接(第1 3 4页)了不增加养老的经济负担,老年人对加入该机构也就没有兴趣。医中设养的模式等于在医院中新增了一个科室,对于这个基于医疗和养老之间的科室,属于医疗保险中的一个漏洞,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无法得到报销。医养联合式亦是如此,在此模式下的医疗服务费用是否应该报销依然存在着疑问。
4.管理体系不完善
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医疗保险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即卫生部门管理医疗机构,民政部门管理养老机构,医保部门管理医疗保险,如果构建医养结合模式,就需要三个部门联合管理,职责和任务必须分配明确,但目前缺没有如此明确的管理体系。另外,每一种模式在发展中存在各自的局限性,比方说,医中设养会受到养老资源的限制;养中设医模式会受到医疗资源的限制;医养联合式会受到周期发展的限制。
四、应对医养结合模式存在问题的措施
1.拓展资金筹集渠道,促使收支平衡
资金的引入不能单凭政府出资,应该从社会方面进行引入,或是与企业合作等。但是,引入社会资金的前提是促进消费,满足消费者需求。另外,资金来源还可以与养老基金会、银行合作,形式多管齐下的资金注入。
2.加强人才体制改革
以加强服务主体的人才建设和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为方向进行人才体制改革。通过当前情况来看,人才对于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机构的建设尤为重要,由此体现了公立医院人才体制改革,对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而通过上面的问题分析表明,要想解决医护人员大量缺乏的问题,强化医务人员保障社会化管理,提高薪酬待遇来吸引优秀的才人,并且,该结构需要培养具有医养综合能力的人才,通过学生活动、定期培训、优秀评选来提高人才的资源素养。
3.完善配套政策
政府应当将医养结合纳入国家健康服务业政策,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纳入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医疗资源分布规划当中去。使医养结合能够得到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发展。鼓励和引入长期护理险,目前国内有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平安健康,等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开设此项目,模式已较为成熟。
4.明确及完善管理体系
医疗机构属于卫生部门管理、养老机构属于民政部门管理、医疗保险归于医保部门管理,由此可以看出需要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是需要多部门,多机构共同谋划,共同参与的。因此应该采取有效具体确定医养结合应当由那个部门具体负责,那些部门分别协管,具体工作任务和职责的划分和分配落实,都是医养结合发至急需解决的问题。
总结:
对于医养结合这种新型养老机构来说,其在我国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当下也只是一个实验期,从多地试点已经看出,现在的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建设存在着资金、人才、管理等多方的问题,所以说,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未来能否会有良好的发展,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6):63-68.
[2]高小芬,于卫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我国长期护理分级制度的不足与建议[J].护理学杂志,2014,29(11):71-73.
[3]佘瑞芳,谢宇,刘泽文,等.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6(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