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风险与控制研究
2017-03-10黎月
黎 月
湘潭大学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风险与控制研究
黎 月
湘潭大学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相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使中小企业能够便捷地获得资金支持。但从当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出现了较为严峻的风险管理疑难,阻碍其发展。为此,本文重点对当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来源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现状
从当前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情况来看,由于其自身的规模及信用水平问题,使得中心企业很难直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而通过相应的信用担保机构来获得融资。这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挥了中小企业与银行的中介作用,使得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确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由计划转向市场,为了扶助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开始探索建立我国中小企业体系的道路。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的融资担保机构在近些年获得了高速增长,相关的专门的融资担保机构以及开展融资担保业务的机构数量在2011年就分别突破了6133家和10244家,这些机构为全国14.7万家的中小企业提供了1.25万亿元的融资担保额,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使其获得了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支持。
虽然融资担保机构充当了银行与中小企业局间的中介作用,但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内部管理不完善、操作流程不合理以及担保品类较少等一系列不足,这些不足限制了当前融资担保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监管部门对于融资担保行业的监管也逐步强化,银监会在2006年出台风险提示,将从事融资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标准提高到1亿元,这让相关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着较大的进入门槛限制,使其不得不采取措施补充资本金。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面临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担保业务具有信息不对称性
从担保业务兴起来看,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很难给予中小企业给予充分信任而向其发放贷款,担保机构的出现能够解决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这一问题。但机构间无法进行信息共享的状况,又产生新的信息不对称。担保行业内的交流体系尚无雏形,这导致不同的担保公司对同一目标要进行重复的信息搜集,增加成本。甚至有中小企业为了能够获得信用担保,不惜向担保机构提供虚假的公司报表信息,担保公司难以从企业报表中获取到真实的财务经营信息。在担保机构对受保企业的风险程度没有考察完整的情况下,它不能根据风险高低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的担保收费标准。
(二)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小,运营管理不当
由于当前不同地方政府对于担保机构的监管政策不一致,使得很多地区的担保机构存在着规模较小、资本金不足等问题,使其无法得到银行的足够信任。此外,很多担保机构的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并且资金来源于政府财务资金,使得担保机构相对盈利能力较差,对风险防范措施薄弱,一些机构在行业管理、财务制度等方面管理失灵,公司治理不健全,往往忽略了自身的管理和规范运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担保机构的起步较晚,没有充分发达国家担保行业的先进经验,使得相关机构的经营管理存在很多不足。
(三)担保机构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
担保机构主要服务于经营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它们一般很难保有自己的独立性,常常会依附于一些基层政府机构等等。由于当前很多地方的担保机构都是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发展起来的,甚至其部分基金都来源于政府资金,这就使得当地政府部门对于担保机构的干预较多。加上当前担保业的发展还不完善,监管部门其日常经营管理的监督不足,使得很多的担保机构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影响其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一)将信用担保机构纳入企业征信系统
所谓企业征信系统是指由我国央行主导成立的对全国所有商业银行信贷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而生成的相关企业信用情况,其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强对相关借贷企业的风险管理。但是央行当前的企业征信系统并没有纳入相关的担保机构,使其无法对担保机构的经营状况以及风险水平进行实时掌控。通过将担保机构纳入征信系统,能让银行也快速了解到担保机构的经营状况,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加深了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良性合作,促进双赢。
(二)扩大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加强规范管理
按照当前对于担保机构的监管规定,其只能通过自有资金从事经营,而不允许向社会融资。但是担保机构从事的融资担保业务,要求其必须拥有充足的担保资金才能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营,这就需要担保机构不断拓展自身的融资渠道,来获得充足的担保金。在此过程中,监管部门可以对担保行业的准入门槛进行严格设置,并建立其相应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体系,对其经营过程中的风向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同时,担保机构自身也应该加强管理水平建设,通过对机构内部员工加强培训,提升自身开展融资担保业务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水平,并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合作,以获得更好的银行资金支持。
(三)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有效外部监管
为了防范国内融资担保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除了要注重其内部的管理水平提升外,还应该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加强对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外部监管,对其相关的准入资格、担保程序以及费用收取情况进行约束,以减少其违规行为的发生委员会要定期做好对担保机构业务的检查,建立绩效考核体系,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完善担保公司的相关法律规范。对于地方政府成立的担保机构,应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从事运营,避免由于政府过度干预而出现管理效率低下以及风险管理不足等问题。
[1]陈柳钦,孙建平.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分析及对策[J].人文杂志,2003(5)
[2]段晓红.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及对山西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5(7):33-36
[3]杨胜刚,胡海波.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6(1).
[4]吕薇.借鉴有益经验建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0.(5):58-63
[5]张洁,赵春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思考[J].企业研究.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