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送“明府”诗歌与唐代县令
2017-03-10张聪聪
张聪聪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唐代送“明府”诗歌与唐代县令
张聪聪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明府”在唐代是县令的俗称,多出现在诗歌和笔记小说中。《全唐诗》中题目出现“明府”的诗歌有360余首,而送“明府”诗歌有近百首。作为送别诗的一个组成部分,送“明府”诗多反映当时文人团体之间的关系及地位,有对送别“明府”的祝福、夸赞的应制之作;也有对即将远赴当时偏远地区的“明府”的宽慰、鼓励和同情。文章通过分析唐代送“明府”诗,进而窥探唐代县令的等级、政事、仕途以及秩满或退休后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唐代酬赠、送别诗歌的一些特点。
送“明府”;县令;应制;仕途
一、关于“明府”与唐代县令
“明府”一词在汉代是郡守的尊称,《后汉书·张湛传》:“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1](P929)李贤注:“郡守所居曰府,府者尊高之称。”[1](P929)又称“明府君”,上下、朋友之间都可以用。[2](P531)《后汉书·吴祐传》:“国家制法,囚身犯之。明府虽加哀矜,恩无所施。”[1](P2101)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沈钦韩曰:“县令为明府,始见於此。”[3](P737)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唐人呼县令为明府,丞为赞府,尉为少府。”[4](P4)南宋赵与时《宾退录》:“唐人称县令曰明府,而汉人谓之明廷。见范晔书《张俭传》,明府以称太守。”[5](P4232)“明府”到了唐代,是县令的俗称,多见于诗歌和笔记小说中,不直呼官制,而称以“明府”,以示尊重。至明清,“明府”多为知县的别称。唐代诗歌的题目中,出现“明府”的诗歌有360余首,其中送“明府”诗有96首,可以看出唐代文人文官与当时县令的交往还是比较多的。
唐代的县令是什么地位,有没有较好的仕途,与所任县属是什么等级有很大关系。唐代县令有三大类型:[6]第一类是赤畿县令,赤畿县指京都所治县,及京都周围地区,分布在长安、洛阳、太原及其周围地区。一般情况下都是由进士、明经或同等条件的士人出任,出身较好。他们在担任过赤、畿县令之后,因本身具有较好的仕宦优势或背景,可以升到中央担任郎中、谏议大夫等高官,仕途比较光明。这些县令可以统称为上等县令;第二类是望紧上县县令,望紧上县,以户口的多少、资地美恶为标准。他们有的是以进士、明经,有的是通过其他方式任官。他们可以在担任过县官以后,到朝廷任高官,但也有很多属于平庸的一类。很多人的一生就在几任县官中浮沉、终老,最终也无法迁转到中央任官,仕途不佳。所以,他们的名字基本上不会出现在两《唐书》中。这些县令可统称为中等县令;第三类是中下县县令,中下县通常是非常偏的地区,交通不便,人口稀少。这些地方的县令无法吸引仕宦良好的士人赴任,这些县令的生平事迹基本没有记载,地位比较低下。这些统称为下等县令。当然,中下县还是流贬官员的地方,这些官员有着较高的文学水平与政治才能,因政治原因被贬中下县,唐代送“明府”诗作中出现的应当多是此类人。
唐代县令的任期一般是四年,也有三年或五年的,而且县令在实际迁转的任期经常短于制度上的任期。[7]唐代所管辖的地区非常辽阔,赤畿县路途近,位置重要,县令任期短;中下等县路途远,任期较长,在赴任的道路上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有的甚至在路上走三到六个月。送“明府”诗作就成为文人文官之间传递友情、表达相思、鼓励宽慰及干谒之用。
二、送“明府”赴任之作
唐代诗歌中送“明府”赴任的作品占送“明府”诗的近三分之一。如果是送“明府”到赤畿县赴任,因仕途光明,往往是祝福、夸赞和应制之作,也带有一定的奉承之意;如果是送“明府”到望紧上县赴任,基本上是出于礼节性的夸赞与朋友间送别的不舍;如果是送“明府”到中下县赴任,“明府”将要去的是非常偏远的地区,这些“明府”有一些是遭贬远去赴任,有一些是因为仕宦背景不好,无可奈何只能去偏远地区赴任,这些送“明府”诗基本上是宽慰、鼓励和同情之作,这些诗歌往往出自作者的真情,也能引起共鸣。
送“明府”到赤畿上县赴任的诗歌,因“明府”仕途较好,往往有应制奉承之意。唐代宋之问的《送合宫苏明府颋》:
铉府诞英规,公才天下知。谓乘羔雁族,继入凤凰池。
赤县求人隐,青门起路岐。翟回车少别,凫化舄遥驰。
神哭周南境,童歌渭北垂。贤哉荀奉倩,衮职伫来仪。[8](P650)
“合宫”属河南道河南府(本汉旧县,后魏静帝改为宜迁县,周宣帝复为河南。隋仁寿四年,迁都,移县於东都城内宽政坊,即今县是也。永昌元年,以明堂初成,改为合宫县,神龙初复旧。二年复为合宫,景云初复旧)[9](P131)是赤县。苏颋,京兆武功县人(今陕西省武功县),其父苏瓌,“隋尚书右仆射威曾孙也。祖夔,隋鸿胪卿。父亶,贞观中台州刺史。瑰弱冠本州举进士,累授豫王府录事参军。长史王德真、司马刘祎之皆器重之。长安中,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10](P2878)“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是岁,再迁户部尚书”,[10](P2878)“景龙三年,转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10](P2878)《旧唐书》记载苏颋“少有俊才,一览千言。弱冠举进士,授乌程尉,累迁左台监察御史。”[10](P2880)“神龙中,累迁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10](P2880)“开元四年,迁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10](P2881)苏颋死后又“赠尚书右丞相”。[10](P2882)因其官宦背景很好,其父又是朝廷重臣,所以宋之问诗中说“铉府诞英规,公才天下知”。“谓乘羔雁族,继入凤凰池。”苏颋赴任赤县县令,只是一个升职的跳板,苏颋的仕途非常光明。此首诗据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作于神龙二年,[11](P801)此时宋之问由泷州(今广东罗定县),秘密逃还到洛阳,给苏颋的应制干谒之作。类似的应制之作送“明府”诗还有李白《送袁明府任长沙》、韦应物《送唐明府赴溧水(三任县事)》、韩翃《送陈明府赴淮南》、郎士元《送长沙韦明府》、戴叔伦《送前上饶严明府摄玉山》、卢纶《送陈明府赴萍县》、李频《送德清喻明府》、权德舆《送从翁赴任长子县令》、方干《嘉兴许明府》、罗隐《送丁明府赴紫溪任》、皎然《送乌程李明府得陟状赴京》等。这些诗送“明府”赴任的地方长沙(紧县)属江南道潭州,今湖南长沙;溧水(上县),属江南道宣州,今在江苏南京;上饶(上县),属江南道信州,今在江西;玉山(上县),属江南道信州,江西省东北部;萍县(上县),属江南道袁州,今江西萍乡;德清(上县),江南道属湖州,今在浙江;长子(紧县),属河北道相州,山西长子县;嘉兴(望县),属江南道苏州,今在浙江;紫溪(紧县),属江南道杭州,《太平寰宇记》卷九三:“‘邑有文山,水东南流为紫溪’,县以溪得名。属杭州。武周万岁通天元年,改名武隆县,同年复名紫溪县,大历二年,紫溪县并入於潜县。”今浙江杭州。这些地区条件比较好,大部分都是上县或者望紧县,多是应制、盛赞的作品。但是并不是只要是赴任赤畿县令都有好的前途,如韦应物《送榆次林明府》:
无嗟千里远,亦是宰王畿。策马雨中去,逢人关外稀。
邑传榆石在,路绕晋山微。别思方萧索,新秋一叶飞。
榆次(今山西榆林),属河东道太原府,是畿县,但从诗中可以看出林铭府并不是很乐意去赴任。作者劝慰林明府“无嗟千里远,亦是宰王畿”,虽然路途遥远,路途艰辛,但还是畿县,不要悲观,要充满希望。
还有一些只是应景之作,可能只是为了工作需要,没有真情实感,主要是夸赞对方的才能卓越、政绩卓著等诗作,如韩翃《别李明府》:
宠光五世腰青组,出入珠宫引箫鼓。醉舞雄王玳瑁床,娇嘶骏马珊瑚柱。
胡儿夹鼓越婢随,行捧玉盘尝荔枝。罗山道士请人送,林邑使臣调象骑。
爱君一身游上国,阙下名公如旧识。万里初怀印绶归,湘江过尽岭花飞。
五侯焦石烹江笋,千户沉香染客衣。别后想君难可见,苍梧云里空山县。
汉苑芳菲入夏阑,待君障日蒲葵扇。
韩翃这首《别李明府》主要是盛赞李明府才识超群,衣服华丽,有奉承应制之意,没有真情实感。
还有一部分诗歌是送“明府”去赴任一些条件不太好的中下县。这与送上等的和中间层次的望紧上县令的应制诗歌明显不同。因为中下县条件艰苦,地方偏僻,进士、明经等有才能之人基本都不会去赴任。那些中下县县令基本上没有记载,出现在唐诗中的“明府”赴任中下县令应多是被贬去的,如司空曙《送郑明府贬岭南》:
青枫江色晚,楚客独伤春。共对一尊酒,相看万里人。
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莫畏炎方久,年年雨露新。
郑明府被贬去岭南,路过江陵,时司空曙为江陵府长林县丞,写了此诗来送别郑明府。郑明府因政治迫害被贬岭南,司空曙也是“由左拾遗而贬为长林丞”,[12]所以有同病相怜之意,但司空曙宽慰郑明府不要自暴自弃,不要埋怨,要对未来有希望。类似的诗作还有李白《赠临洺县令皓弟(时被讼停官)》,李白的思想比较复杂,在这类诗中也有所体现。[12]钱起《送李明府去官》:“谤言三至后,直道叹何如。今日蓝溪水,无人不夜鱼。”写李明府忠而被谤,并宽慰其要看得开。刘复《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一作刘三复诗)》:“拟占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三年护塞从戎远,万里投荒失意多。花县到时铜墨贵,叶舟行处水云和。遥知布惠苏民后,应向祠堂吊汨罗。”湘阴,属江南道岳州,是中下县,因政治上不得意,被迫害,必须到湖南湘阴赴任,被调任到中下县,仕途暗淡,所以刘复作这首诗进行宽慰和同情。
有些送“明府”诗,送别的对象虽然是去条件艰苦的县署赴任,但是诗歌中充满积极的能量,劝其积极入世的,鼓励明府们发挥聪明才干,在当地也能做出一番事业。如许浑《送荔浦蒋明府赴任》:“路长春欲尽,歌怨酒初酣。白社莲宫北,青袍桂水南。驿行盘鸟道,船宿避龙潭。真得诗人趣,烟霞处处谙。”荔浦,属岭南道桂州,是中下县,今在广西,路途遥远,条件艰苦,虽然这样,诗人劝其自得其乐,既来之,则安之。陆龟蒙《奉和袭美送李明府之任南海》:“春尽之官直到秋,岭云深处凭泷楼。居人爱近沈珠浦,候吏多来拾翠洲。賨税尽应输紫贝,蛮童多学佩金钩。知君不恋南枝久,抛却经冬白罽裘。”南海,属岭南道广州,虽距离较远,但仍是上县,今在广州,春末去赴任,秋天才能到达,路途遥远,尽管如此,当地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希望李明府此去能带去文明,做出一番政绩来。李频《送狄明府赴九江》:“字人修祖德,清白定闻传。匹马从秦去,孤帆入楚悬。关中寒食雨,湖上暑衣天。四考兼重请,相知住几年。”九江(浔阳),属江南道江州,是紧县,虽然是紧县,但距长安甚远,自然条件相差很大,远去赴任,不知几时才能归来,虽然如此,相信德才兼备的狄明府定会赢得民心。韩翃《送李明府赴连州》:“万里向南湘,孤舟入桂阳。诸侯迎上客,小吏拜官郎。春服橦花细,初筵木槿芳。看承雨露速,不待荔枝香。”连州(连山),是中下县,却充满了欢快、向上的语调。韩翃《送别郑明府》:“长头大鼻鬓如雪,早岁连兵剑锋折。千金尽去无斗储,双袖破来空百结。独恋郊扉已十春,高阳酒徒连此身。路傍谁识郑公子,谷口应知汉逸人。儿女相悲探井臼,前功岂在他人后。劝君不得学渊明,且策驴车辞五柳。”不要学陶渊明,要积极的入世。刘长卿《送袁明府之任》:“既有亲人术,还逢试吏年。蓬蒿千里闭,村树几家全。雪覆淮南道,春生颍谷烟。何时当莅政,相府待闻天。”希望早日赴任,早日能为民做事,有着深厚的忧民情怀。还有些送“明府”诗是劝其归隐。劝其在所赴任的县署过着归隐生活的,有耿湋《送崔明府赴青城》:“清冬宾御出,蜀道翠微间。远雾开群壑,初阳照近关。霜潭浮紫菜,雪栈绕青山。当似遗民去,柴桑政自闲。”青城,属剑南道蜀州,是望县,今四川灌县东南,诗人希望崔明府去当地过隐居的生活,况且还是望县,条件比较好,悠游自在也非常惬意。
唐代县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不同等级的县令,其仕途、地位都有很大不同,赤畿县令是大家非常争相求索的职位,而地方比较偏远的县令,仕宦背景良好的士人不愿意就职的。所以在唐代送“明府”诗歌中,诗人送明府们时的心情、语调及目的都有很大不同。我们在看待唐诗中的送“明府”诗时要注意这一点,尤其是送那些被贬文官的篇什。
三、送“明府”秩满、罢归或退休之作
唐代送“明府”诗歌大部分是送“明府”前去赴任,也有送“明府”秩满归乡或者归别业之作,多写“明府”秩满、归乡或退休以后的生活状况。
唐代送“明府”诗中,有的望紧上县令任期到期以后仕途良好,升任到中央做官。如皎然《送乌程李明府得陟状赴京》:“驿吏满江城,深仁见此情。士林推玉振,公府荐冰清。为政移风久,承恩就日行。仲容纶綍贵,南巷有光荣。”乌程,属江南道湖州,是望县,诗中的李明府即李晤,大历八年为乌程县令。[13](P52)李明府在望县任期满以后,仕途良好,得到升迁的状书去京城。皎然《霅溪馆送韩明府章辞满归》:“洛令从告还,故人东门饯。惠爱三年积,轩车一夜远。晓月离馆空,秋风故山晚。荣君有嘉荐,顾我阻游衍。宿昔峰顶心,依依不可卷。”[14]此诗大概作于大历四年至七年之间,皎然在霅溪馆送韩明府。韩明府即韩章,任湖州武康令,所以,皎然对韩明府在任县令后有了更好的仕途表示祝贺。还有一种情况:县令秩满后,还接着去别的地方做县令,在几任县官中徘徊。如方干《送剡县陈永秩满归越》:“俸禄三年后,程途一月间。舟中非客路,镜里是家山。密雪沾行袂,离杯变别颜。古人唯贺满,今挈解由还。”剡县,属江南道越州,是望县,今浙江嵊县西南。陈永在剡县秩满后还要去越(今浙江绍兴)赴任。前后赴任的都是望紧上县,没有升迁,只是在不同的县任职。
有的是送“明府”归隐,罢归的。如戴叔伦《送东阳顾明府罢归》:“祖帐临鲛室,黎人拥鹢舟。坐蓝高士去,继组鄙夫留。白日落寒水,青枫绕曲洲。相看作离别,一倍不禁愁。”东阳,属江南道婺州,是望县。建中元年戴叔伦任东阳县令时,[15](P193)写给前任东阳县令顾明府,写顾明府“坐蓝高士去”,作者继任“继组鄙夫留”,有分别的不舍之意。韩翃《送田明府归终南别业》“故园此日多心赏,窗下泉流竹外云。近馆应逢沈道士,比邻自识卞田君。离宫树影登山见,上苑钟声过雪闻。相劝早移丹凤阙,不须常恋白鸥群。”送田明府归终南别业,对友人的住处描写详细,不乏赞美之词,但作者还是劝其能够“早移丹凤阙”,积极入世。终南山作为进入仕途的捷径,作者劝其入世应有应制之嫌。于鹄《送李明府归别业》:“寄家丹水边,归去种春田。白发无知己,空山又一年。鹿裘长酒气,茅屋有茶烟。亦拟辞人世,何溪有瀑泉。”这首也是送“明府”归隐之作。类似的还有黄滔《送陈明府归衡阳》、徐铉《送龚明府九江归宁》、李嘉祐《送房明府罢长宁令湖州客舍》等诗歌。还有些因县令秩满,没有更好的去处,其中也有很多望紧上县县令,可能是因为没有较好的仕宦背景,只能无可奈何的归隐。如戴叔伦《永康孙明府颋秩满将归枉路访别》:“门前水流咽,城下乱山多。非是还家路,宁知枉骑过。风烟复欲隔,悲笑屡相和。不学陶公醉,无因奈别何。”永康,属江南道婺州,是望县,永康县令孙明府秩满以后没有升迁,前途曲折,诗歌对孙明府充满同情和无奈。还有一些“明府”早早辞官以后去游山玩水的。如许浑《送前缑氏韦明府南游》:“酒阑横剑歌,日暮望关河。道直去官早,家贫为客多。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莫尽远游兴,故园荒薜萝。”韦明府早早辞官,虽然家贫,但仍游历南方,广交好友,作者希望韦明府能够早日回来,为故园出一份力,也有应制之疑。还有在担任望紧上县县令以后并不得志的,如许浑《送前东阳于明府由鄂渚归故林》:“结束征东换黑貂,灞西风雨正潇潇。茂陵久病书千卷,彭泽初归酒一瓢。帆背夕阳湓水阔,棹经沧海甑山遥。殷勤为谢南溪客,白首萤窗未见招。”东阳,属江南道婺州,是望县,于明府虽曾任东阳县令,属于中等县令,但由浙江到武汉,再到长安,几经辗转,最后都“白首萤窗未见招”。
有些望紧上县令罢归后,生活条件并不理想。如来皓《宛陵送李明府罢任归江州》:“菊花村晚雁来天,共把离觞向水边。官满便寻垂钓侣,家贫已用卖琴钱。浪生湓浦千层雪,云起炉峰一炷烟。倘见吾乡旧知己,为言憔悴过年年。”李明府在安徽宣州秩满后归江西九江,有意过隐居、闲适的生活。但“家贫已用卖琴钱”,县令秩满后,有些生活条件并不尽人意。再如方干《送赵明府还北》中“尽室无馀俸,还家得白头”。写出了县令俸禄少的可怜,而且从任职的县区回故乡,路程非常遥远。
四、结语
唐代县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实际情况可能不像《唐六典》、新旧《唐书》职官书等官职书那样井然有序。唐代把县分为等级,不同等级的县,其后的仕途、地位相差甚远。一个仕人在什么样的县任职县令,会影响到将来的仕途,其仕宦条件也成为其在什么等级的县任职。唐代县令是中层文官,很多文人都曾担任过县令,这在唐代送“明府”诗中随处可见,诗人们与令的交往甚繁。送“明府”诗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对送别“明府”的祝福、夸赞的应制之作;也有对即将远赴当时偏远地区的“明府”的宽慰、鼓励和同情;还有送“明府”秩满、罢归和退休的去向及生活状况。通过分析唐代送“明府”诗的特点及与唐代县令的关系,也可以看出唐代其他送别诗和酬赠应制之作的特点。
[1]范晔.后汉书:卷二七[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吕宗力.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卷六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洪迈.容斋随笔: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宋元小说笔记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赖瑞和.唐代中层文官[M].北京:中华书局,2011.
[7]张兴玉.唐代县令任期变动问题研究[J].史学月刊,2007,(9).
[8]彭定求.全唐诗:卷五三[M].北京:中华书局,1960.
[9]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刘昫.旧唐书:卷八八[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1]陈贻焮.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二六三[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2]赵贤慧.李白唐寅思想比较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6).
[13]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司空曙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4]董浩.全唐文:卷六九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5]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皎然上人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9.
责任编辑:张 庆
Poems for Seeing the “mingfu” off and the County Leader in Tang Dynasty
ZHANG Cong-cong
(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24,China)
The county leader in Tang Dynasty was called as “mingfu”. This name is often used in poetry and literary sketches. In “The Entire Tang Poems”,this name appears in over 360 poems while about 100 poems are about seeing the “mingfu” off. As a part of seeing-off theme poems,the “seeing off mingfu” poems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llectuals and their status. In those poems,there are themes expressing bless and praise to the “mingfu” and there are also themes about expressing encouragement and sympathy to the “mingfu” who would go to some remote areas. By analyzing this type of poems,it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unty leaders in Tang Dynasty about his rank,government affairs,official career and retire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e-off theme poems as well as rewarding rituals can also be seen from the analysis.
seeing off the “mingfu”;the county leader;to write poetry or essays upon the emperor’s order;official career
2016-06-07
张聪聪(1991-),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唐宋诗歌研究。
1004—5856(2017)02—0075—05
I222.7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