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总目录

2017-03-10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总目录

■21世纪儒学研究

《论语》正名章疏解

苟东锋(1)

气论视野下的性善论重构——基于王船山“生”的思想之考察

刘 昊(1)

论孟子的仁义概念及亲亲相隐问题

陈 锐(2)

《易传》情论

赵法生(2)

历史意识与义理诠解——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道统”观为例

陈逢源(3)

“好德如好色”:孔子对当代美德伦理学的贡献

黄勇著,陈乔见译(4)

名、字与概念范畴

郑吉雄(4)

马一浮的精神及其“六艺论”与《群经统类》

何 俊(5)

张载对宗法制度的构思及其“民胞物与”的大同理想

范立舟(5)

行远之车航、入室之门户:赵顺孙《四书篡疏》简论

王 宇(5)

王阳明《春秋》学管窥

郭晓东(6)

作为思想建构意义的《朱子晚年定论》

何善蒙(6)

■主题研讨

·白话文运动一百周年纪念专辑·

狂人变为疯子:Igofungzdirhgi、新文字和大众语

黄芷敏(1)

周作人:国语改造与理想的国语

文贵良(1)

欧化白话与本土白话的融合与发展——沦陷时期上海写作的语言策略

张 曦(1)

“有深度的主体性”与“声音”的革命

——关于“白话文”与“新文学”的对话

倪 伟,段怀清,张耀宗,罗 岗,张春田,朱晓江(1)

·20世纪中国家庭观念的变迁及伦理重建·

“世衰道微”下一个大家庭的思考和应对(1924-1929)——以衡山聂氏“家庭报刊”与“家庭集益会记录”为中心的考察

陈兆肆(1)

新旧道德视野下的夫妻关系——论《一缕麻》的百年变化

刘 涛(1)

·清末民初中国的学术与思想·

近代中国转型时代“政教关系”问题——以反思康有为“孔教”运动为核心

吴 震(2)

“科学”流变与晚清中学“科学化”路径的探索——以近代史学为中心

张 帆(2)

儒侠与都市: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源流

朱 军(4)

“文明论”的身体——论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

王 钦(4)

·中国哲学的真实建立·

《老子》中的道人关系及其当代反思

林光华(2)

反思与建构:道家生态哲学的逻辑、视域与意蕴

赵玉强(2)

简帛《老子》“大器免成”“天象无型”解——兼说道家型、器之譬

林志鹏(3)

宋钘“心法”思想及其科学阐释

周昌乐(3)

从二程思想的不同看中国哲学的两种理论形态

杨祖汉(5)

中国哲学中的体用义

蔡振丰(5)

游于常与变之间——庄子逍遥义解

劳悦强(6)

庄子的德论

詹 康(6)

略论中国“古典禅”与《维摩经》

龚 隽(6)

·歌德研究专辑·

对小说艺术的创新与突破——文本论析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李昌珂,景 菁(3)

人本自由摧毁社会秩序——《浮士德悲剧》中瓦伦丁形象之诠释

孔婧倩,吴建广(3)

歌德《浮士德》终场解释——兼谈文学形式、传统与政治守成

谷 裕(4)

歌德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中的“行动”与“断念”观

冯亚琳(4)

《浮士德》中的善恶二元论

谭 渊(4)

■哲学研究

从基础主义到“康德式”建构主义——兼论事实与价值在契约式推理中的互契性和局限性

张祖辽,王雷雨(2)

巴特的“愉悦”与巴塔耶的“痛苦”

杨 威(2)

波考克如何为马基雅维利辩护

刘小枫(3)

珀律比俄斯的混合政制论与马基雅维利

马 勇(3)

魏玛共和之殇:现代民主国家应对危机之道

方 旭(3)

先验直观何以可能?——康德与德勒兹的“先验”概念辨析

姜宇辉(4)

对话还是规训——弗洛伊德思想的现代性解读

汤剑波(4)

理性的实用性界限

斯卡伦提诺·卢卡著,

王成兵、贝启鸣编译(6)

20世纪欧洲文学的哲学化倾向——柏格森、普鲁斯特、穆齐尔作品之间的相似性

尚 杰(6)

卢卡奇历史主客体概念的衍变及其当代意义

魏小萍(6)

■文艺新论

情何以悦?——论康德关注情感问题的内在理路

卢春红(1)

日本明治后期的美术思想对李叔同产生的影响

——以《图画修得法》(1905)为中心

杨 冰(1)

好莱坞银幕上的黑奴形象

李 军(1)

感物美学关于文学艺术创作动机的理论自觉

李 健(4)

戏剧与真理的重生——巴迪欧的戏剧理论简论

蓝 江(4)

论豪泽尔艺术社会史思想的渊源

陶国山,史嘉恒(4)

谁为天才立法?——康德天才论的思想渊源、启蒙意义及后世影响

汪洪章(5)

英国文化唯物主义的思想源流

赵国新(5)

朱熹文体学思想的学术渊源及影响

任竞泽(6)

文学话语的文体类型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王汶成(6)

略论王元的传记理论

林 尔(6)

■文学研究

新文学“国民性改造”脉络中的沈从文

迟 蕊(1)

主人公缘何无名?——《阿斯彭文稿》对现代文化产业的道德叩问

应璎,韩斯斯(1)

简论苏轼三类论体古文的书写艺术

熊礼汇(2)

中国新文学第一部“完全忏悔”之作——再论《古船》

王达敏(2)

鲁迅《野草》“虚无”的精神现象学解读

王 蓓(2)

略论中国古代俗文学的活动方式

彭亚非(3)

明清曲学的“代言”与八股文法的“入口气”

陈维昭(3)

尺牍与古代戏曲

陆学松(3)

修辞技艺·信息传递·知识扩散:诗歌自注的多重功能——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为例

马强才(3)

论明代嘉靖中期倭患战争的性质——以徐渭抗倭诗为例

杨艳香(4)

鲁迅“博物学”爱好与对“白心”的呵护

涂 昕(4)

经坊与宗教文献的流刊——兼论玛瑙经房、慧空经房

刘正平(5)

汤亭亭小说中的共同体意识

宋泽华(5)

论五代金石碑刻的文献及艺术价值

王小兰(6)

毛奇龄评点《西厢记》的“心理”意蕴

杨绪容(6)

■历史研究

叶隆礼事迹考

顾宏义(1)

辽宋之争:论真宗朝意识形态层面的角力——兼论宋代的秦朝观之转变

段 宇(1)

19世纪末英国家庭儿童虐待问题的发现与整治

周真真(2)

通往天堂之路——中世纪英国死亡仪式探微

王超华(2)

温州明清族谱宋元史料考

吴铮强(3)

南宋后族淳安杨氏家族考论

刘广丰(3)

韩国佛教中的带妻僧问题与佛教净化运动

王元周(5)

认同政治与伯明翰学派的学术论域

陈 磊(5)

四个世纪以来西方人的“中国问题”与“全球问题”

张红霞,马和民(5)

■城市学研究

清代严州府城内的“庄”

钟 翀,赵 界(2)

明清金山卫城的平面格局与营造特征

孙昌麒麟(2)

■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

“多元包容”与“友善”:香港特区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对应关系研究

陈丽微(3)

中美两国股票价格对消费需求影响的比较实证研究

王劲松(3)

智变赢未来:企业家学术背景与企业创新绩效

刘金山,刘亚攀(6)

“伞式社会”与中国古代工商业经营

张继焦,李金操(6)

■媒介与大众传播研究

内向传播视域下的先秦儒家“慎独”观

谢清果(5)

从“不朽”到“速朽”:报刊媒介影响下晚清士人书写观念的转型

褚金勇(5)

■法律研究

裁判约束的文本建与程序规制——以当事人话语输出为视角

李 安,冯逸寒(4)

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

邵 劭(4)

中国式刑法立法模式下的结果犯与实害犯

陈洪兵(5)

网络服务提供行为的刑法规制

俞 倩,邓毅丞(5)

■语言及其应用研究

南部吴语桓韵的读音层次及演变

孙宜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