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愁一缕,萦绕笔端
——关锳词的“病”“愁”说
2017-03-10闫天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闫天阁(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清愁一缕,萦绕笔端
——关锳词的“病”“愁”说
闫天阁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清代女性词人的作品蔚为大观,发展到清末已经到了衰落期。这一期间,只有少数几个闺阁词人展现了当时女性词坛的风采,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关锳。作为闺阁词人,她的作品中既有传统女性词人的伤春悲秋,也有感时伤世,反映了道咸年间的社会现实,为当时女性词注入了新鲜血液。其词集《梦影楼词》以沉郁悲凉而著称,在她的词中充满了各种愁绪,这些“愁”绪与词人自己的生活、性格、信仰紧密相连,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心灵痛楚和脱尘隐世的幻想。
关锳;《梦影楼词》;“病”;“愁”
词的发展经过元明之际的衰歇后,又进入一个“中兴期”,一时间“流派众多,大家辈出,不仅有丰富的词学理论,更有极为庞大的创作与读者群体”。[1]清代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江南地区富庶的经济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大量优秀的闺阁词人和作品。在焦园词人群、随园女弟子词人群、碧城仙馆词人,纷纷登上词坛又归于沉寂之后,清后期的闺阁词人已经零散不成气候,只有关锳、凌祉媛等几人比较活跃。梁乙真先生在《清代妇女文学史》中提出“浙派词中,妇女倚声,在清中叶以后,首推吴苹香、关秋芙二人为最”,这也进一步肯定了关锳作为词人在清代女性词人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分别从关锳生平及《梦影楼词》简介、愁的内容、愁的原因三部分,探析关锳词的“病”与“愁”。
一、关锳及《梦影楼词》
关锳,字秋芙,自号妙妙道人,浙江钱塘人,出身名门,其曾祖母、祖母皆有诗文行世。曾向魏滋伯、吴黔山学书法,向杨潜白学画,向其夫蒋坦学琴,向李玉峰学围棋,工诗词、精书画,少年时才名已出。嫁给蒋坦后,迁居巢园,与当时同样颇有声名的闺阁词人沈善宝、吴藻等相交甚深。风神秀美,聪慧过人,可惜卧病十年,忧思过虑,咸丰七年不幸早卒,年仅36岁,有《梦影楼词》和《三十六芙蓉观诗存》留世。
《梦影楼词》是关锳在世时,其夫蒋坦“(蔼卿)为存数十首梓行之”,后由近人徐乃昌辑入《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第四集,总共六十多首。关锳词在内容上,除了细诉相思离别之情、伤春悲秋之叹外,还有很多咏物、题画、唱酬寄赠、感慨时事、游山玩水的纪行之作,词的题材大大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词。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词,多表现为轻约优美的物象,曲折婉转的抒情,因为女性独特的社会角色,长期处于封闭、被压抑的生存状态,狭隘的生存空间日渐使得她们形成了细腻敏感的心理特征。关锳作为清后期的闺阁词人的代表作家,随着社会的动荡变迁以及当时男性词人和女性词人较多的宴集唱和的词坛风气,使得关锳的词在内容上,还多了更多的咏物诗、游览以及唱和赠答之作,尤其是将感慨时事的男性词引入自己的创作。在风格上,其受浙派影响较多,形式上追求锤炼字句、工致精美,以致于有“刻意清新”之嫌,多是“沉郁悲凉”之作。在汇刻闺阁词中,除了联句和他人的附作,关锳词有63首,而这63首词的“沉郁悲凉”多表现了女词人的“愁”和“病”。《梦影楼词》中出现了“愁”字21次,涉及的词有17首;“病”字出现了11次,涉及的词有10首,整部《梦影楼词》无时不被病容、愁绪、缥缈的梦境所笼罩,渲染出沉郁悲凉的氛围。
二、愁的内容
关锳狭小的生活空间和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决定了关词中这种“愁”的内容的单调性。因而,也就局限了她们的视野以及词的内容,甚至词中忧愁的对象。汇刻中所涉及到的关锳直言愁绪的18首词中,大体可以将词人的“愁”绪划分为四大类,即因病而愁、别离之愁、伤春悲秋、感叹世事无常,既有闺阁词人常见的愁绪,也有词人自己个性的忧愁。
(一)病愁
关锳一生卧病近十年。在她的词中多处言及自己“罗纬才病起”“空床病为君起”,词人通用了“才”和“为”两个字写出了自己不得不起床以及慵懒的心理状态,刻画出了词人因病缠身的闺中日常。这病的状态不仅让词人容貌日渐消瘦,“病骨黄花人比瘦”(《金缕曲》),而且这种病作为一种身体语言,超越了它的医学意义,尤其是常年的久病在床,如《满庭芳·饯春》“桂帐扃愁,兰釭翦梦,者番春病依然”,《台城路·题藕花香里填词图》“年来我亦愁病”,一种无奈之感油然而生,年复一年,就必不可少地引发词人在病榻中审视自己的人生,审视自己的生存状态。这种病愁不单单出现在词人的愁绪中,而是作为词人伤春悲秋、别愁离绪的导火索、催化剂而出现。
(二)别愁
《梦影楼词》中关锳对友人别离的伤感和对蒋坦的思念,所表现出的愁绪最多。
对友人的离别。《高阳台·送沈湘佩入都》“泪雨飘愁,酒潮流梦,惜花人又长征”,对友人又要“起征”这件事仿佛还没有回过神来。还记得上次相逢的“泪雨飘愁”,而今已经“又”一次离开了,表现出词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友人辞别的离愁别绪。全词娓娓道来,诉说一个闺中少妇辞别友人的伤心事,情真意切,真实感人。《台城路·题藕花香里填词图》一句“吟朋萍散了,闲却游兴”,写出了盛筵难再,独留词人“我”一人,在雨夜、在湖边,“独写相思”的别愁。
对丈夫蒋坦的思念。关锳和蒋坦夫妻恩爱,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婚后琴瑟和鸣,常有诗词切磋、吟联对句的闺中雅趣和游山玩水、访迹拜友的乐事。可惜蒋坦二十岁中秀才后屡试不第,常有应试或其他事情外出,关锳独守空房,思念至极,常常写词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关锳多次在词中提及怀念蔼卿(蒋坦字),诸如“便欲寄音书、雁鱼都少”(《洞仙歌》)、“欲知相忆,天涯应有明月”(《百字令》)、“别离似今头一年。天天。难将针线拈”(《河传·七夕有怀蔼卿客中》)。《南令楼》一首,“已过今年三月半,恰只是雨濛濛”,夕阳西下,独自因“屏空”而胆怯,“好琴弦、怎被尘蒙”。全词刻画出了独居落寞,无心琴事,百无聊赖的日常闺房生活,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和闲情逸致。《一萼红·灯影》也是此类相思,此类愁苦,一句“一衾愁碎如丝”却比前一首的相思更重、更多、更浓郁。
(三)春愁
在清代闺阁词人的词作中,到处可见弥漫着春愁秋恨的作品。在她们狭窄的生存空间,春去秋来的环境变化必然会引起她们相应的情绪反应,更多的是通过伤春悲秋,感慨时光流逝,进一步来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这样的词作不仅在关锳的词作中可以看到,还有诸如徐灿、赵我佩等闺阁女词人的作品也随处可见。
《唐多令·寄湘涛》是《梦影楼词》中最为典型的纯粹抒发女词人对春光逝去的愁绪。“斜日杏花收,微寒上玉篝”,杏花作为春意的使者,最早带来春的信息,而眼前杏花已收,微寒袭来,勾起了作者“一重帘、一段春愁”的悲叹。此外,还有像“可堪一点春愁,分攒替结,全不见、镜儿分去”(《祝英台近》)、“到得君归没杏花,却又愁春去”(《卜算子·示蔼卿》)两句。但是面对春天的离去、繁华的凋落,又不得不让闺中的女子想起了青春逝去而更加伤感。所以,词人的这种春愁并不是单独出现,又夹杂着词人对时光的感慨,如《满庭芳·饯春》一首,词人为送别春光而作。窗外的“落花飞絮”让词人觉得悲伤。猛然间勾起了作者对前十年的回忆,发现“韶华弹指逝”,“怎轻轻过到,如此中年”。
(四)国愁
跟宋词相比,清词的词境更加开阔,从明清易代的伤痛到清王朝的覆灭,一些当时的社会时事无不在词人的笔下体现。关锳生活在动荡的道咸年间,这种动荡的局势和衰败的生活场景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了词人的创作当中,只是作品较少,但丝毫不能掩盖词人的愁思。尤其《高阳台·夕阳》一首,被王蕴章在《然脂余韵》中称为是“(秋芙词)最佳者”,“沉雄激荡,中边俱彻”。《高阳台·夕阳》“而今休说乡关路,剩濛濛野水”,而今社会动荡不安,还说什么家?可惜“芦笳声里旌旗起,问当年、谁姓江山”,芦笳声声,旌旗飘扬飘扬,战火即将燃烧,这样的历史不是一直在重演吗?全词沉雄激荡,展现了对国家前程的担忧,对江山沦落的叹惋。这首词词境开阔,一改之前的风格,颇有男性词人的视野和胸襟。
但这类词在关锳词中最为明显的也就这一首,其余的这类对生活现实的忧愁,都被词人转化为对人生、对世事的感慨。
三、愁的原因
沈善宝在《名媛诗话续集》中对关锳的评价是“秋芙年才二十余,风神秀美,伉俪多才,性耽禅悦,人有金童玉女之目。家擅园林之胜,诗得唱和之乐,而清愁一缕,萦绕笔端,殆天赋欤?”这种“天赋”在关锳的词中显现得淋漓尽致。但这种所谓的“天赋”,并非是真正意义的天赋,不过是词人狭窄的闺房生活和工愁善病的性格特征,以及根深蒂固的佛家思想,共同造就了词人好言病、言愁、言梦的创作风格。
(一)工愁善病的性格
自古以来“工愁善病”似乎已经成为了才女的一个标签。与关锳同时期的吴藻、赵我佩等词人均是由于生活的不如意,又无处宣泄,于是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将这类的愁思愁绪一股脑地呈现在词作中。但是相比较与关锳相交甚深的沈善宝来说,虽然历经艰辛,但乐观豪迈、积极地面对人生。所以在她的词中出现与其他闺阁词人不同的声音,出现了像“大声镗鎝,小声铿鍧”类的慷慨悲歌,一扫闺阁词人倾诉轻愁薄怨的一贯词风。而关锳相比沈善宝而言,虽然不算富贵,但至少一生安定,夫妻琴瑟和鸣,所不如意事者,无非是春去秋来,花开花谢的自然之景给她带来的内心的触动和感伤。个人工愁善病的性格,让她把周遭的一切物赋予了自己的感伤忧思,才会有“因循几日,脂憔粉悴,红得夕阳都瘦”的感伤、“梨花明似雪”的欣喜、“花事易阑珊”的落寞。词人将自己的愁的情绪与生活中一事一物都紧密的结合起来,将个人的性格特征尽现词中,形成了“清愁一缕,萦绕笔端”的创作特色。
(二)狭窄的闺房生活
首先,狭窄的生活空间必然给词人带来无法逃离的苦闷。关锳嫁给蒋坦后移居巢园,过着吟风弄月、问禅访僧的日子。关锳生活在相对安逸封闭的环境里,所以她的视角、她的愁思更多集中于个人的小世界里。《梦影楼词》中的63首词里大多不是对朋友的送别,就是对丈夫的相思;不是对春去秋来的哀伤,就是对人生如梦的感怀;生活空间的狭窄束缚了词人的视野,也给词人带来无尽的愁绪。
其次,二人生活窘迫,病体缠身,必然给词人带来了苦闷。蒋坦和关锳结婚之后,“居于湖上十年”,都靠其父亲每个月给的数十金的支援来维持日常生活。蒋坦屡试不举,便厌弃举业,致力于古文诗词的创作,挥霍无度,节俭不足,以致于二人生活日渐拮据,只能靠卖文、作画、典当来度日。在婚姻生活的后期,他们夫妻二人在感情上发生了一些变化。1848年,即他们婚后六年,蒋坦写了一首七言长诗给关锳,其中提到“可怜玉臂岂禁寒,连波只悔从前错”、“六年费汝金钗力,买得萧郎薄幸心。薄幸明知难自避,脱舆未免参人议”,隐约表示了夫妻二人之间有隔阂存在。所以,对关锳来讲,日渐凋零的日常生计和寞落的闺中生活,平添了词人的愁绪。
(三)佛家思想的影响
邓红梅在《女性词史》中强调了女性词与男性词不同的一点就是“女性多以自身的多样存在感受为表现内容”,[2]并展现了六种女性自我角色的塑造,其中有一种就是“感受到生存的苦闷、归心于室外仙境的逃离社会型角色”。关锳的词中塑造了一个逃离人世、欲皈依佛门的自我形象。关锳念佛二十多年,在巢园也筑了斋堂“扪香阁”,日日跪诵佛经。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也使得词人更加向往“出世”的人生,信仰与现实的对照,只能使词人心理有更大的落差,增加更多的烦恼。
《梦影楼词》的自序中就提到“余学道十年,绮语之戒,誓不堕入”,这些闺阁唱酬都是嫁给蒋坦之后的“一念之妄,堕身文海”的结果。所谓“绮语”也是佛教语,指涉及闺门、爱欲等华艳辞藻及一切杂秽语,这里应该指关锳词言情、讲求词藻的特点。从自序中就可以看到关锳的懊悔和自责,并把自己这种“病”“愁”的原因归为了“聪明自误”,“算人生、才能妨命,病愁何怪。只惜聪明长自误,身世漂流文海”(《金缕曲·答沈湘涛》)。在她的词中经常出现佛教用语,如“一春梦比天还短”、“春梦蒲团,相思人在碧云端”、“知近禅扉,残钟隐隐出林杪”、“韶华弹指逝,向炉香风影,细问情禅”等,处处用佛道典故和词语,表达苦海无边的人生感叹和脱离尘世的幻想。这种根深蒂固的佛家思想不仅给了词人逃离的方向,也给了词人逃离的动力,正是因为有着佛家人生如梦的意识,才让词人在现实中更加感到强烈的苦闷和愁思。
四、总结
关锳作为清后期女性词坛的代表人物,生活在动荡不安的道咸年间,体弱多病,幼耽禅悦,再加上其狭小的生活圈子,使得其作品多为“伤离怨别,情语绸缪”的感伤之作。“渊源浙派”又“刻意清新”,也有被现代一些研究者称作是“有句无篇”之作。但是,关锳作为已经走向没落的清后期女词人的主要代表,为当时的词坛增添了些许亮色。尤其值得称颂的是,她有不同于其他闺阁词人的沉郁之作,如《高阳台·夕阳》,被雷缙在《闺阁词话》中称赞道“规模易安,颇能近似,非他人所及也。”《梦影楼词》中诉尽词人悲欢离合的心情和脱尘隐世的幻想,毫无矫揉造作、香秾软艳惺惺作态的内容,都是词人的真情实感的流露。词人虽“渊源浙派”,但不完全跟随浙派,而是以“病”“愁”为出发点,表达词人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叹,反映出了那个时代一部分女性的心灵痛楚,也代表了一部分因苦闷而选择逃离的女性的选择。这些成就了关锳在清末女性词坛上一席之位。
[1]邱阳.清词中兴原因再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10).
[2]邓红梅.女性词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张 庆
Sentiment in Writings——“Sickness” and “Anxiety” in Guan Ying’s Ci
YAN Tian-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Qing dynasty saw a large volume of ci written by female poets though it declined at the late Qing period. At this period,there were only a few important female poets and Guan Ying was one of them. Like other female poets,there is traditional theme of sentiment about time and also anxiety about social reality which made new element in female poets’ works. Her ci collection (“Ci of Dream Shadow Building”) is famous for the sadness and dismal. The “sentimental feelings” are related closely to her own life,character,and belief,which reflect her pain and fantasy of leaving mortal life.
Guan Ying;“Ci of Dream Shadow Building”;“sickness”;“anxiety”
2016-09-19
闫天阁(1991-),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1004—5856(2017)05—0071—04
I206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