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2017-03-10王魁星
王魁星
中国古代文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王魁星
近年来,以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课堂围绕视频内容展开讨论为主要特征的翻转课堂,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作为中文专业基础课程的中国古代文学,可以充分利用慕课、微课等资源,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任课教师可以从课前设计、学生观看微视频以及课堂讨论、评价总结等环节进行古代文学课堂的翻转教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中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个人素质。
翻转课堂;古代文学;课前设计;课堂讨论;评价反思
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一直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近年来慕课形成风潮后[1],以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课堂围绕视频内容展开讨论和评价为主要特征的翻转课堂[2],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作为高校中文专业基础课程的中国古代文学,向来以体系大、知识点多、文学现象纷繁复杂著称,故而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往往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参与课堂成为一句空话,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改变当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困境,无疑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拟对中国古代文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一、课前设计及准备工作
课堂教学应始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展开,翻转课堂同样如此。只是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人文色彩浓厚的特点,做到教学重点、难点与学生兴趣点以及运用知识能力三者紧密结合。与此同时,还应做好资源选择(或微视频制作)、平台搭建以及观看视频效果检测等课前准备工作。
(一)课前设计
在学期初应做好整体规划工作,并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关注点(或兴趣点)、基本功有一个大致了解,并征询学生意见,了解他们关于课堂讨论方式的倾向,对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做到心中有数。毕竟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才有更强的参与意识,精准把握他们的专业素养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因为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不利于讨论的展开。
第一,做好整学期的规划工作。中国古代文学以讲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为主,该课程由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等构成,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故而应当让学生在分析、欣赏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文学史观。此外,古代文学作品既包括篇幅短小的诗歌、散文,也包括长篇的小说、戏曲,所以教师须在学期初规划好总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根据教学进度将需要阅读的作品细化到每周,并依据作品数量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作品,合理安排时间,在观看微视频前阅读完所选文本,为完成微视频中布置的作业打下基础。
第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针对性练习及课堂讨论习题。为此,课前设计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首先,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有梯次地设计问题。如针对性练习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课堂讨论习题是对微视频内容的延伸,应具有一定的深度,侧重于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知识应用能力。其次,设计问题应尽量与当下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中古典文学的元素联系,毕竟学习经典的意义,除了传承,还在于寻找它的当下意义。从当代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中寻找古典文学的基因,可以活跃课堂讨论氛围,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学生喜欢的也往往是能够将古典文学与当下作品或影视剧紧密结合的课堂。
(二)微视频资源的选择及平台的搭建
第一,微视频资源的选择。目前,国内外慕课开发十分活跃,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慕课开发的行列,可供选择的慕课资源也越来越多,所以在众多资源中选择适合教师自己教学理念以及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慕课资源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可以选择购买专业机构、高校或个人开发的慕课资源,比如慕课网(http://www.imooc.com/course/list)、中国大学MOOC(慕课)在线学习平台(http://www.icourse163.org/)以及已完成中国古代文学慕课开发的高校慕课资源。购买慕课资源的优势,在于教师不用考虑课程的开发问题,且课程较为系统,教师比较轻松,但要支付相关费用,须征得学校同意后方可购买。其次,教师所在高校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中国古代文学慕课资源。高校开发慕课资源的优点在于更适合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足之处在于学校和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以上两种情况都难以实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及自己的授课思路,利用录屏软件自行录制中国古代文学微视频。当前,可供使用的录屏软件较多,教师可以任选一种进行录制。教师录制微视频的优势在于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且经济成本低,但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般而言,微视频以5~10分钟为宜,但对于大学生而言,时间可以适当延长,或者将课堂内容划分为几个专题,每个专题5~10分钟,分成几个视频进行。此外,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免费的讲座视频让学生观看。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微视频或制作微视频进行教学。
第二,平台的搭建。这里的平台不仅指观看视频、交流互动的科技平台,也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成果及相互讨论的课堂互动平台。购买慕课或者学校自行开发课程资源,一般在课后有同步练习、思考问题以及师生、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便于操作,教师不需要考虑平台建设问题。如果没有以上平台,教师可以自己搭建互动平台,如建立QQ群或微信群,通过上传自己的微视频或发链接确保学生提前几天观看,并通过QQ群或微信群的互动平台展开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以及课后的针对性练习,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并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对有疑惑的地方自己可以先动手查阅相关书籍解决,如果找不到解决答案,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提出来,与同学或老师讨论。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可以将试题分为两类:一类是测试基础知识的针对性练习,将其附在教学视频之后,教师在互动平台公布答案;一类是延伸性问题,让选择该作品的小组成员在课下查阅资料解决,并选择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本小组的成果。 第二类问题,一般需要学生动脑筋思考,并查阅大量资料完成,如针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春江花月夜》中能够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有哪些?闻一多先生认为该诗是“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3]28,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二、课堂测评、讨论、总结及讲解
翻转课堂,只是将知识的传授提前,在课堂实现知识的内化[4],并不意味着教师工作的减轻或解脱,相反,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5]。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规划者,又是讨论的见证者、协调者、评价者,主导着整个讨论过程,还要做好学习效果测评、总结以及对讨论中未解决问题的讲解等。
(一)学习效果的二次测评及课外阅读情况的检查
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后,虽然完成了针对性练习,但学习效果如何,需要教师跟踪检测。由于针对性练习主要测试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它是展开课堂讨论的基础,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二次检测十分必要。
对于已购买慕课或已完成开发慕课的学校,教师可通过平台检测学生针对性练习的答题情况,可以将错误率较高的问题进行整理,以便在课堂上再次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对于教师自己建立QQ群或微信群平台这种情况,教师缺乏检测的技术平台,因而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测试结果通过截屏的方式发送到QQ群或微信群,教师将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统计,把存在问题比较严重的知识点归类,并换一种题型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进行二次测试,以确保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从而为他们参与课堂讨论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次测试,可以用新题型测试针对性练习中出错的同学,也可以测试没出错的同学,看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
因为小说、戏剧是学习元明清文学的重点,因而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检查,毕竟在阅读原著基础上的讨论才是有效的讨论。教师可以围绕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提问,检查选择该作品小组的阅读情况,考查学生是否完成了学期初布置的阅读任务。就课堂讨论而言,二次测评与课外阅读情况检查是教师组织学生有效讨论的前提,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抽出一定的时间完成。
(二)课堂讨论
二次检测及课外阅读情况检查结束后,就正式进入课堂讨论阶段。课堂讨论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小组所选问题展示后的讨论,一种为学生对在观看微视频中遇到且查阅资料未果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
第一,小组所选问题展示后的讨论。我们在前面课前设计部分中提到,根据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特点,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小组,每小组选择需要阅读的作品,确保在观看微视频前完成文本的阅读,在观看微视频后针对本小组须回答的问题进行准备,由小组成员在课前组织讨论,查阅资料解决,并制作课件,派出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本小组的讨论成果。同学们可以对该小组的成果加以质疑,也可以为这个小组成员提供更多的有利证据。由于学生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且课前准备充分,有备而来,因而答案一般较有说服力。
第二,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同学们在观看视频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即便查阅大量资料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对此,学生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里将问题提出,大家讨论解决。对于大家讨论后仍不确定或仍旧困惑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将它们提交到课堂供大家继续讨论。大家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如果学生困惑的问题较多,可以将班级人数按所要讨论的问题数分成若干小组,分小组讨论,然后让各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也可以对该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问题经过课堂讨论可以得到解决。对于那些讨论后依然没有结果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引导,给同学们指明讨论方向,并在总结时具体讲解。
(三)总结及讲解
课堂讨论结束仅代表学生讨论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结束。翻转课堂不是让教师放弃讲授,而是要求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讨论的章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通过学生参与课堂,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探求,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内化。因此,讨论结束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并对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首先,对讨论过程进行点评,将讨论结果引导到教学重点、难点上来。教师应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将教学重点、难点清晰地展现出来,并进一步将讨论结果往理论方面引申,让参与的学生充分意识到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以便在以后的讨论中更加积极地参与。经典作品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往往具有多义性特征,因而面对讨论中超出我们预期的观点,教师要选择一种宽容的方式处理,不能全盘否定。此外,对于一些不太成熟的意见,教师要尽量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其合理的一面对学生予以肯定,给他们鼓励和尊重。教师对课堂讨论的恰当总结在一定程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主动获取知识的快乐,为他们今后积极参与讨论打下基础。
其次,对于讨论后仍存在疑惑的知识点,教师需要做重点讲解。翻转课堂,并不是要求只用此一种教学模式,也并非每节课都要按照这一模式进行,对于有些章节,采用讲授的方式更为合理。所以,翻转课堂仍离不开教师的讲授,尤其是学生观看几次微视频后仍旧困惑的问题,更需要教师及时讲解。因此,处理好教师重点讲授与学生课堂讨论的关系十分重要,只有处理好二者关系,才能顺利完成教学工作。
再次,对整个课堂讨论进行总结、反思。由于时间、地点的限制,课下分组讨论,教师很难直接参与其中,也很难对课堂讨论进行预先的演练,因而,在讨论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各种预想不到的突发状况,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改进,不断积累经验,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
总之,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愈加凸显,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当前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课堂,学会在主动学习中独立思考,感知古人的人格魅力,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学习古人的智慧,挖掘经典作品的当代意义,显得刻不容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缪静敏,汪琼. 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5):74-82.
[2] 冯建瑞. 基于MOOCs理念下的精品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国家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为例[J].社科纵横,2014(12):171-175.
[3] 闻一多. 闻一多全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4] 赵兴龙. 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65-68.
[5] 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 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6):66-72.
FlippedClassroomModelinChineseAncientLiteratureTeaching
WANG Kuixing
(College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ZhengzhouNormalUniversity,Zhengzhou450044,China)
Flipped classroo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cussion around the video watched by students in advance, has become a hotspot issue of teaching reforms in recent years. By taking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teachers can make full use of resources of MOOCs and Micro-lectures to stimulat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teaching, which is the basic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for Chinese majoring students. Through participating pre-class activities, watching micro-video, discussing in class and making summaries, students can experience the charm of Chinese classics and promote their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and personal quality.
flipped classroom;ancient literature;pre-class activities design;class guiding discussion;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1006-2920(2017)05-0114-04
10.13892/j.cnki.cn41-1093/i.2017.05.021
王魁星,文学博士,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郑州 450044)。
(责任编辑毕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