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将给农民带来什么
2017-03-10
理论与当代 2017年12期
据10月20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土地承包到期之后怎么办?这个争论尘埃落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苏州大学副教授徐文华用“定心丸”形容这句话。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发展脉络中,第一轮土地承包制是1983年开始的,承包期15年;第二轮则从1997年开始,承包期30年。土地承包期满之后怎么办,非常令人关注。徐文华告诉记者,大多数农民盼望政策稳定,中央作出这个决策也是适应了农民的需求。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张军今年7月在湖北某县调研农地产权与农户施药行为的关系时发现,如果农地产权期限短,农民会加剧对土地的使用,不重视土地的休养生息。而在拥有稳定而长期的农地产权的地方,农民更愿意采用生物农药、农家肥等方式耕种土地,减少化肥的使用。“就像你自己的东西,产权在你手里,你肯定爱惜。”张军总结说。对国家土地的利用也是这样,承包期的延长会带来一种保护,“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另一个好处则体现在农业经济上。在张军看来,由于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对农民来说,延长30年的承包期,可让他们根据30年不变的基本政策,规划自己的农业经营行为。“比如,投入更多的资金、资源,对农地进行更多的保护利用,这种长期行为也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也有专家建议,“农村面临的土地问题是联动的,未来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