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论析
2017-03-10董素贞
董素贞
(晋中学院 文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论析
董素贞
(晋中学院 文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出现频率很高,主要与诗酒文化的熏陶、当时环境的影响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李清照借酒表达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抒发对爱情的渴望与忧愁,慨叹国家和自身坎坷的命运,真实地展示了她的生命历程。
李清照词;酒;意象
提到李清照,历代词评家赞誉不断,“词界女皇帝”、“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其词“无一首不工”“极是当行本色”等。这位深情的女作家以女性的身份改变了“男子而作闺音”的格局,将女子的情绪、心态和自己的生命体验相结合,以词的形式表露了出来。这些词中常常出现“酒”的身影。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中所收录的易安词57首中有29首与酒相关,诸葛忆兵《李清照诗词选》收录的46首词中写到酒的有20多首,易安词与酒的密切关系不得不令人惊叹。
一、易安好酒之因
人生天地间,总会有许多不自由,在各种拘束中,才华盖世的诗人在酒中获得了最大的自由,李清照步武前贤,留下众多“酒词”,其原因如下:
第一,古代诗酒文化的熏陶。饮酒赋诗是中国文人的传统,从屈原的“世人皆醉我独醒”到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再到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酒成了很多文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伴侣,既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灵感,又在他们或得意或失意时见证了他们的悲欢。当然,诗酒文化的主角多为男性,但前辈文人对酒的钟爱对李清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宋代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享乐风气的盛行,使得社会各个阶层饮酒之风大盛。就文人来说,宋代内忧外患的现实使得他们不再有唐人的豪情壮志,转而在酒色之中寻找安慰。市民饮酒之风也非常兴盛,各种大小酒肆在城乡普遍设立。身处这样的时代,耳濡目染,李清照的词与酒结合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第三,个人的生活经历。李清照的一生,体味过幸福,也饱尝过苦难。李清照生长在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里,从小接受了较好的教育,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官至礼部员外郎,学识非常渊博。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宋史·李格非传》称其“亦善文”。李清照从小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养成了开朗自信的性格,“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少女时期,她的生活较为安定美满,她会借酒写闲愁;中年时夫妻离别,心系对方,所以会以酒解思愁;晚年夫妻天人永隔,以酒浇凄凉,借酒真切地宣泄国破家亡的惨痛。
二、易安词中“酒”的内涵
李清照在词中借酒表达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抒发对爱情的渴望与忧愁,慨叹国家和自身坎坷的命运,在这些词作中,可以体味到她真实而独特的生命体验。
(一)表达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李清照天性浪漫,《如梦令》中的“酒”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潇洒、率真的情感体验。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幅明快有趣令人向往的日暮醉归图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受拘束的少女饮酒而醉、醉而忘归、归而迷途的情景。“不知归路”精确地写出了词人明朗畅快的醉态,全词笔调轻松、欢快,语言朴素、自然,洋溢着强烈的生命活力。又如《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在“明月玲珑”的月色中,作者手持酒杯欣赏梅花,物我两忘,发出“莫辞醉”的豪迈心声,柔弱中透出一股阳刚之气。而“此花不与群花比”,在赞誉梅花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词人高雅清洁的气质。再如《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彤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
春天牡丹盛开的时节,随着观赏的人群,作者陶醉于明媚的春光和盛放的鲜花中,快乐地饮酒到深夜。
(二)抒发对爱情的渴望与忧愁
李清照在18岁时嫁给了比她大八岁的太学生赵明诚,两人情投意合,品茶饮酒,共同收集、鉴赏金石文物。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对这段生活这样描述:“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与赵明诚的离别,加上“无嗣”等困扰,李清照陷入深深的苦恼愁怨中,“酒”成了她闲暇无聊时的伴侣。
她早年抒发离情之作有《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这首词以环境、天气层层铺叙主人公的心绪,寂寥冷清的庭院,斜风细雨的天气,只好闭起“重门”吟“险韵”诗、饮“扶头酒”,借以舒缓内心的孤寂,但诗成酒醒,主人公依旧闲愁难消、坐立不安。李清照追求的是平等、自由、真挚的爱情,而现实却是独守空房,大好的青春在孤独中流逝,这对于情感丰富,对精神生活要求极高的诗人来说是很痛苦的,酒中包含了她在等待和希望中的诸多无奈和苦涩。再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节有把酒赏菊的风俗,这样的节日令李清照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所以“东篱把酒黄昏后”,借酒浇愁,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愁苦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陈东原在《中国妇女生活史》中提到,作为女性,“深闺待字”的时期,是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初期。当少女时代的欢快时光匆匆而过之后,“婚后的极短时间内,华彩焕发,遇怜得爱”,是黄金期的最高峰。而“生男育女,蓬头跣足”之后,便是衰退期了,等待一生的往往是一成不变的命运和注定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情感路程。李清照虽然有过一段封建社会中少见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婚姻,但也逃脱不了情感的低谷期。《凤凰台上忆吹箫》就是在这种情感状态下创作的: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说自己新近的消瘦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敏感多情的她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却又无法直言倾诉,她作词饮酒,以求麻醉自己,打发难捱的愁苦时光,可“多少事,欲说还休”,在这些酒词中蕴含了太多哀愁。
(三)慨叹国家和自身坎坷的命运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发生,山河破碎,敌侵民苦,赵明诚在建炎二年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李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赵明诚已经病危,不久去世。此时的李清照与爱人阴阳两隔,何以解忧,唯有苦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临高阁》)四十五岁的她孤独无助,如那飘落的梧桐叶孤苦无依,满目的疮痍,满怀的愁绪只能借酒排遣。但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酒中充溢的欢快变成了悲凉。她亲身感受了由于统治集团的无能和金兵的蹂躏带给民众的灾难和痛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一连串的打击使她的词情更加沉痛、凄婉,词艺更加炉火纯青,当然也更激发了她的爱国激情。她已从早年单纯的贪杯发展到现在每饮必醉的借酒浇愁,这时的她也从无忧无虑的少女和多愁善感的少妇变成了久经沧桑的老妇形象。在这样的境况下,她“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通过醉时插花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悲哀,亦有“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可见,她已经把醉当成化愁的最好方式,也许只有酒才能麻醉她痛苦的神经。此时她“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九年的辗转流亡让她经历了无数的磨难,这种家国之愁只能用酒来缓解。此时的她,已到了嗜酒如命的程度,《声声慢》最能概括她凄凉的处境和充满哀愁的内心世界。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开头十四字倾泻出无尽的悲凉,北雁南下与作者的奔波极其相似,看着满地堆积的菊花和自己憔悴不堪的形象,渴望用“三杯两盏淡酒”来驱散心头的悲苦,但几杯淡酒敌不过急吹的晚风,更无法抚慰作者内心的伤痛。此时的酒,没有了少女时代的率真浪漫,也少了少妇时的孤独与相思,有的只是国破人亡后的凄惶、憔悴和寂寞。
总之,李清照词中的“酒”真实地展现出她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我们可以在词中体味到她的欢乐和深情、忧郁和悲伤,看到她对美好生活和自由心灵的追求。在那个时代,李清照是优秀的,正如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的评价:“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
[1]济南社会科学研究所.李清照研究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4.
[2]诸葛忆兵.李清照诗词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王廷梯.李清照评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4]冷成金.唐诗宋词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沈荣森.李清照酒词浅探[J].东岳论丛,2003,(1).
[6]张建伟.“酒”意“词”情——易安词的“酒”意象及其成因[J].合肥学院学报,2011,(6).
责任编辑:张 庆
TheImageof“Alcohol”inLiQingzhao’sPoems
DONG Su-zhen
(Jinzhong College,Jinzhong 030619,China)
The image of “alcohol” appears frequently in Li Qingzhao’s poems. This is high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her personal experiences. She expressed her love to nature and life,her desire for love,her sorrow for the disturbing fate of her country and herself with alcohol. This described her real course of life.
Li Qingzhao’s poems;Alcohol;image
I207.23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10.020
2016-11-23
董素贞(1978-),女,山西太谷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1004—5856(2017)10—00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