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组汇报、师生交互式授课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实践

2017-03-10刘旭青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汇报

刘旭青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分组汇报、师生交互式授课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实践

刘旭青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分组汇报、师生交互式授课”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实践,通过把课程教学内容转化为“课程课题”,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课题”研究,然后通过分组汇报、讨论、点评等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变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教师点评,师生交互式授课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真正进入课程学习,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翻转课堂;交互式授课;古代文学

一、概念提出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分组汇报、师生交互式授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实践,通过把课程内容转为为“课程课题”,指导学生在课外完成“课程课题”研究,然后通过课堂分组汇报、学生讨论、教师点评等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课外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堂的师生对话和讨论,实现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

课堂教学模式“分组汇报”“师生交互式授课”[1](P90)的提出和实践,在其他课程教学中已有尝试和运用。这里把两种教学模式的长处引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实践中,这是一种新的大胆尝试,本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把《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内容设计成“课程课题”,让学生事先完成“课程课题”研究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汇报”“师生交互式授课”等环节,此改变了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深入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中,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现状

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是大学中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学位课程,也是新闻、文秘、对外汉语、学前教育等专业的基础课、通识课,还要为古代汉语、古代文献课程提供语言材料,为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与批评等课程提供文学与思想资源。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不仅要承担引导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知识结构体系的任务,还要承担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与研究能力,训练大学生贯通古今的全面思维能力,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引导大学生更好的领悟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精髓的使命。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不能产生即时效应的基础课程,与市场经济缺乏直接联系,远不如新闻、法律、经济、公关营销等课程实在,在一些学生看来是“老古董”、“故纸堆”等,缺少直接应用性。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课堂沿袭“教师讲学生听”,又称为“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授—受”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学习动力缺乏,教学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教学效果欠佳等困境。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真正培养新时期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2](P72-73)

为了摆脱目前的困境,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克服传统观念的不良影响,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材建设诸方面增强其现代性,从而在整体上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有不少古代文学教学工作者提出了种种教学改革方案,引进和探索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进行相关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理论。

三、实践设想

“分组汇报、师生交互授课”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实践,设想基于:一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汇报小组,把课程教学内容转化为需要研究的“课程课题”,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实现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二是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又称为“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授—受”)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教师点评,师生交互式授课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组织、实施“分组汇报、师生交互授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实践,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教学班级的分组原则

将教学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汇报小组,每小组人数在6~8人左右比较合适,性别比例要尽量均衡。具体组合原则可由学生自己来定,教师适当地作些指导。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可由学生自己选出,或轮留担任,负责与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具体分组安排,经科任教师与学生商量后决定。科任教师根据分组制定每个学生的考勤、提问、课题研究汇报表格,这是考量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障,制定考核表格,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汇报、提问必须到达一定次数要求,次数要求可根据学期教学内容来定。[3](P58)

(二)分组汇报的主要形式

分组汇报主要分为:集中讨论与分组汇报、开放式讨论与主题发言式讨论、口头讨论与书面讨论、课堂讨论与课后讨论等四种方式。课堂分组汇报至少需要通过课前讨论的准备,课堂上学生小组间的交流、辩论和教师总结提升三个环节组成。科任教师根据每次课程内容的性质,决定分组汇报的具体形式,分组汇报的原则是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三)教学课程内容如何转化为“课程课题”

把课程内容转化为“课程课题”,是基于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通过分组汇报、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网络学术资源库,或其它资源等,让学生制作汇报用的PPT,或准备汇报用的卡片、观点小论文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也励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和提出独立的见解或看法的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课程学业考核和评价机制

如何调动学生在“教”与“学”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课程学业的考核和评价机制。评价体系的规范和建设是引领和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学业的保证和前提。把学生的考勤、提问、课程汇报、课程论文、课后作业等纳入课程学业考核之中,平时专业课程学习占成绩的六成,期末考试或考查占成绩四成。这种6:4的成绩分配比,强化了课程的学习过程和专业能力的真正提高,改变以往的“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低效率的学习考核模式。

四、课堂实施

分组汇报、师生交互式授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实践,其关键步骤如下:

(一)设计“课程课题”

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需要研究的“课程课题”,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研究、完成专题研究汇报报告。

课程课题的设计要求:要围绕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与研究能力,训练大学生贯通古今的全面思维能力,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引导大学生更好的领悟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精髓的使命。提前布置和分配“课程课题”内容,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例1:讲到“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时,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从(1)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2)“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等两个方面开展,让学生结合文学作品深入分析探讨,思考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文人,“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作家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的共同心态。关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表现为(1)自强不息;(2)厚德载物;围绕这两个方面,引导让学生思考,自强不息就是主动精神,自觉精神,还表现为一种人格理想。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自强不息在人生态度上还表现为一种“日新”精神。孔子曾在川上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P54-56)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思考、制作PPT准备进行课堂专题汇报和讨论。

例2:讲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因素”时,从(1)政局与文学;(2)名士风度与文学;(3)门阀制度与文学;(4)玄学与文学;(5)人物品评与文学;(6)佛教与文学等六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撰写课程论文,并制作PPT进行汇报。

讲到“政局与文学”时,围绕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展开,以具体的作品为例,分析文人命运、生存状态(战争、杀戮、瘟疫、早逝)、生命意识等诸多因素,得出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 游仙主题、隐逸主题。这些主题往往以药和酒为酵母引发开来,药和酒遂与这个时期的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讲到“名士风度与文学”时,让学生事先查阅相关资料,并阅读《世说新语·任诞》等篇目内容、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第三卷),最后讨论、归纳得出:魏晋风度、药与酒、不拘礼法、崇尚自然、张扬个性是魏晋名士风度的总特点。

(二)汇报报告

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研究汇报报告,每个小组成员陈述自己所完成的研究内容。每个小组成员每学期汇报、提问等课堂参与发言不少于4次。每个课题小组“课程课题”研究汇报每学期不少于2次,具体依据学期教学内容确定。

(三)组织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互辩、有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对立观点、诱导争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把学生的论辩作为对学生课程学业的评价依据。在组织学生互辩的时候,有的可以事先设计好“正反”两个观点,分组辩论、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同时也要鼓励、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定标准唯一答案,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辩论的实际效果。

(四)点评提升

教师对分组汇报完成的“课程课题”汇报进行点评、提升,真正完成师生“教”与“学”的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在“教”与“学”的统一体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五、实践效果

这种“分组汇报、师生交互授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实践,其实践效果和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方面:(1)把多用在外语语言学习的“分组汇报”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到传统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创新了传统学科教学思维与理念,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2)改变了传统学科课程“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变成“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师生交互式授课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实现“教”与“学”的真正统一。(3)改变现有的课程学业评价机制。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玩手机,睡到一大片的困境。

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实践,符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原则。这种“分组汇报、师生交互式授课”的合作型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意识,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教”与“学”的真正统一。这种教学模式将改变学生围着课本和考试转,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传统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最大限度实现“教”与“学”的真正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宽博的知识结构、动手查找和整合资料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分工合作能力。真正发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对学生满足和适应现代工作需要的技能和能力。

[1]高翠丽,王宗花,李金花.“师生交互式授课”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教学设计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0).

[2]江秀玲.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古代文学教学[J].陕西教育学学报,2011(1).

[3]吴援明,肖华.“分组汇报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8(3).

[4]邵炳军,张 静,路艳艳.文学“元典”教学在古代文学课程中应给予更有力的关注[J].中国大学教育,2007(2).

GroupReport,Teacher-StudentInteractiveTeachingin“AncientChineseLiterature”

LIU Xuq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China)

By transferr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into "course subject", “group report, teacher and student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eaching practice guide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then through group report, discussion and review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achieved. The practice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into a model in which teachers and students give mutual lectures to each other. The teaching mode enables students to be truly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which will help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 to the social needs.

flipped classroom; interactive teaching;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2017-01-18

:湖州师范学院教学改革资助立项项目成果(JGB023q)研究成果。

:刘旭青,副教授,博士,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G642

:A

:1009-1734(2017)06-0042-04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汇报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问题意识”探究一一以《诗经》为例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新形势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创新的几点改革
我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
边缘化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中项羽形象寻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