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7-09-15信中贵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责任心重点问卷

信中贵

(巢湖学院 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238000)

对当前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信中贵

(巢湖学院 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238000)

为了解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状况,探索培养策略,采用自编“青少年社会责任心问卷”,收集了911份有效问卷。分析显示:青少年社会责任心总体水平偏低;在社会责任心差异方面,班干部高于非干部,重点学校的学生高于非重点学校的学生;小学生水平最高,高中生最低。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培养需要教育部门提供保障性政策支持,社会机构提供实践平台,学校和家庭提供帮助,个人积极实践。

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培养策略

社会责任心是道德、伦理、正义和社会行为规范的核心问题。我国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视个体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弘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中国梦”,也正是传承民族优秀社会责任心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思想受到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冲击较大,社会责任意识受到影响;但若想实现“中国梦”,公民的社会责任心则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引导人们树立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及勇于承担公共责任的观念则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关于社会责任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和社会企业方面,而关于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某个城市进行小范围研究,如李雪、刘勇等人分别对重庆市中学生社会责任心进行了研究,发现女生社会责任心水平高于男生,重点学校学生与普通学校学生不存在差异,但随着年级的增加,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水平也在增高,但初三和高三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水平不升反降[1-2]。朱云生认为全社会应共同努力构建社会参与教育体系,为青少年社会责任心教育提供平台,使对青少年社会责任心教育转化为一种持续的社会实践[3]。培养具有较高社会责任心水平的人才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因为少年强则国强,而青少年(11-18岁[4],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身心处在迅速发展的敏感期,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极易受到影响,正是社会责任心培养的重要时期,但因紧张的学习压力、负性的社会舆论及自身特征的限制,却使得当前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及接触较少,承担的社会实践不多,体悟社会责任意识的机会较少,从而影响了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发展。探索符合当前青少年特征的社会责任心教育策略,将是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工具及研究对象

(一)青少年社会责任心问卷的编制

应用开放式问卷,调查青少年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及对社会事件的行为反应,结合前人研究的资料,为构建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结构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支持。调查了145位青少年,拜访了17位相关专家。根据搜集资料,从责任对象方面将社会责任心划为三个部分,即物质环境责任心、精神文化责任心、他人与自我责任心。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验证并得到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各个维度及因子成分,形成具有59道题目的预测问卷,采用Likert自评式5点量表,设置15道反向计分题,计分时做相应转换。对合肥和芜湖地区746位青少年进行调查,经筛选,有效问卷688份,有效率92.2%。对688份有效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后删除6个不合要求的题项,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删除16个不合要求的题项,最终保留37个题项,形成正式问卷,再进行一阶因素分析及命名与二阶因素分析及命名;一阶因素分析得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8个,8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51.332%;结合问卷内容修改预先构想的因子名称,并进行二阶因素分析得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3个, 3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56.516%;二阶因子1包含资源环境、公共利益和物质环境3个一阶因子,属于“物质环境责任心”;二阶因子2包含承担过失、社会荣誉和文明举止,属于“精神文化责任心”;二阶因子3包含关注社会和助人,属于“他人和自我责任心”,最终确定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结构模型如图1。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同质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鉴定问卷的信度,结果显示问卷所有因素和整体问卷及三个维度的同质性信度系数均在0.52以上,整体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95,三个维度的信度系数都在0.679以上,因此,问卷的信度系数十分理想。由于问卷的编制符合程序,故内容效度较好;各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591~0.773之间,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均在0.255~0.529之间,即结构效度较好。根据心理学家Tuker的观点,良好的问卷因素和总分之间的相关应在0.30~0.80之间,因素间的相关应在0.10~0.60之间[5](P262),说明问卷各因素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和区分度。采用Amos21.0对911份问卷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问卷科学。

图1 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结构模型图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调查

对安徽省南、中、北各地区进行抽样调查,由研究者和任课教师协作进行,对象为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青少年学生,共986位,有效问卷911份,有效率92.4%,样本构成如表1。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及多阶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即首先根据区域划分长江以南为皖南、淮河以北为皖北、江淮流域为皖中三个地区,对三个地区各随机抽取一个市区,再将所有区域混在一起抽取一个区域,共四个市区;再根据每个市区的办学条件进行分层抽样,将各中小学划分为重点中小学和普通中小学,对各市区的中小学进行随机各选一个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再对学校的班级进行随机选择进行多阶抽样,每个小学、初中、高中各选三个班级,对每个班级的第一排或前两排学生进行调查,根据班级老师的引导,确定一个班级调查人数。

表1 正式问卷调查被试构成表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青少年社会责任心整体状况

对911位青少年社会责任心问卷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如表2,青少年社会责任心总体平均分为131.97,略微偏低,即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物质环境责任心得分最高,即对于爱护公物、维持环境卫生等具有较好的责任意识;但在关注社会和文明举止两个方面表现较差;家长、教师和教育部门需要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关注社会,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学会承担个人应负的社会责任。

表2 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各个因子、分问卷和总问卷得分描述性统计表

(二)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在是否班干及是否重点学校方面的差异

在是否班干方面,青少年社会责任心整体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干部优于非干部,如表3,资源环境(A1)、总体水平(Z)、第二分问卷精神文化责任心(W2)及其因子承担过失(A4)、社会荣誉(A5)、文明举止(A6)差异显著,且班干部在每一个因子和分问卷上的平均分都大于非班干部的得分。根据调查学校的情况,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学校进行比较,只有社会荣誉(A5)、文明举止(A6)和关注社会(A7)三个因子无差异,其他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重点学校的学生得分高于非重点学校的学生,且重点学校学生的标准差比非重点学校学生的小,即重点学校的学生比非重点学校的学生具有更好的社会责任心。

表3 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在是否班干及是否重点学校差异分析(M±SD)

(三)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年级差异

表4 不同年级在各维度、分问卷及总问卷之间的比较分析表

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各年级阶段在第一分问卷、第二分问卷和总体问卷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如表4,高中生与小学生及初中生均有差异,但小学生和初中生之间没有差异;深入分析可知小学生的平均得分最高,标准差最低,高中生的平均得分最低,标准差最大,说明小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优于初中生,初中生优于高中生,即各年级阶段的青少年社会责任心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

三、讨 论

(一)青少年社会责任心整体现状分析

对问卷总体和各因素进行分析可知,青少年社会责任心总体得分偏低;在分问卷方面,物质环境责任心得分最高,说明青少年对于爱护公物维持环境卫生具有较好的责任心;各因子得分体现在物质责任心最强,其次是资源环境责任心,最低的是关注社会和文明举止两个维度,这可能是由青少年所处的特殊人生阶段有关。由于青少年生活的重点是在学校和学习方面,他们对社会的关注不多,没有太多时间关注社会新闻或关心时势事务;但又受信息网络的影响,青少年常常在闲暇时间利用手机关注碎片信息或是听歌、打游戏等,以达休闲娱乐;同时,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极易形成不良习惯,如闯红灯、旅行不文明等;而紧张的学习压力也使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均没有足够重视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培养;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青少年在经常亲身接触的物质环境方面表现较为积极负责,即物质环境社会责任心表现较好,而关注社会和文明举止方面的社会责任心表现较差。可见,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心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与引导,更需要社会提供必要的机会与场合,让青少年亲身经历实践锻炼,从而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水平。

(二)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在是否班干及是否重点学校方面的差异分析

在是否班干方面,青少年社会责任心整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第二分问卷精神文化责任心及其三个维度、第一分问卷的资源环境责任心也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干部的平均得分高于非干部的平均得分,说明学生干部的社会责任心强于非干部的社会责任心。体现了班干部在执行班级任务和服务师生的过程中学会了承担责任,他们在与同学及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承担着比非学生干部更多的责任,在承担责任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逐渐培养了社会责任心。同时,班干部的自我期待与认同也促进了他们维护班干部形象和担当责任的意识。这与人们心目中“班干部能够得到很好的综合能力锻炼”是一致的。而在是否重点学校方面,八个维度有五个存在显著差异,三个分问卷及总问卷都有显著差异,表现为重点学校的学生平均得分高于普通学校学生的得分,即重点学校学生社会责任心强于非重点学校的学生。研究者认为这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有关,重点学校的学生自身素质较为全面,且比普通学校学生优秀;再者,重点学校的管理对学生更具模范和引导作用,而非重点学校的管理效果可能存在折扣,非重点学校的学生受到更多不良社会人物的影响,并在学习风气不浓的环境下,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反社会,以至于影响了他们社会责任心的发展。同时,重点学校的学生自身具有很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而非重点学校的学生自豪感和归属感相对较低,没有较强的自我形象维护意识。这体现了学校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青少年自身素质对社会责任心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三)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年级差异分析

对年级的比较分析可知,不同年级的学生整体社会责任心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体表现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这与张梦圆等研究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的结论是一致的[6]。深入研究发现,高中生与小学生、初中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初中生与小学生之间没有差异,且高中生的社会责任心低于小学生和初中生,体现了低年级的青少年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与引导,也反映了高中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学习上而忽视了对社会事务的关注;但结合重点学校学生比普通学校学生社会责任心水平高这一特点,研究者认为:年级与学习只是影响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发展的重要方面,而教育引导才是关键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的传递与教育。

四、小 结

教育必须传承历史使命感,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引导青少年不仅注重个人前途、自我价值和个人利益,更注重社会需求、社会价值和社会利益,避免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利己主义膨胀。全社会都应重视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培养,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明确规定青少年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约束和限制他们的行为,减少违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同时,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标准,规范企业行为,管控明星及公众人物的影响,制止无赖及碰瓷等恶劣行为;管控网络媒体,不向未成年人任意开放网络,避免沉迷网络或被网络信息误导;要求媒体报道务必客观公正,如报道“扶不起”“事不关己”和“不文明”等现象,应搞清事件的来龙去脉,避免传递负能量,影响公众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给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合理利用媒体和舆论的力量,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感召力。杜绝负面明星、消极人物及社会负能量之人参与公开活动。对违反和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的青少年加以限制,如限制出境、获奖或社会帮助等;而对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青少年,给予鼓励和帮助,提供优惠政策;在文明单位的评比中,对那些提供培养和引导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及积极品行发展的社会机构和组织给予加分或奖励等。老师和家长也必须做青少年的好榜样,引导青少年学会感恩、关爱他人和关注社会。学校和家庭也应联络社会机构为青少年社会责任心的培养提供教育实践平台,给青少年实践锻炼的机会。如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及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锻炼青少年的沟通交流能力、生活技能及社会责任心,培养学生将社会需求置于个人成长的目标之中。青少年应通过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和集体活动,承担家庭责任,执行社会实践任务,在担当中学会做事、学会承担责任,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激发自身的自尊心和社会责任心的自我培养。

[1]李雪等.重庆市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发展特点探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1).

[2]刘勇等.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结构与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5).

[3]朱云生.青少年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与构建社会参与教育体[J].北方文学,2011(1).

[4]张向葵,等.青少年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5]戴忠恒.心理教育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6]张梦圆,等.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展[J].青年研究,2015(4).

OntheSocialResponsibilityofTeenagersandItsTrainingStrategies

XIN Zhonggui

(Literature Media and Education Science Department,Chaohu College, Hefei 238000,China)

In order to get a general knowledge of teenager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xplore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the study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eenager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llected 911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adolescents is low. In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fferences, the class cadre is higher than non-cadre, and the key school students are higher than non-key school students. The highest level is achieved by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lowest is by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training of young people's social responsibility needs the supportive policy support provided by education sector, practical platform provided by social institutions, help offered by schools and families and individual active practice.

teenagers;social responsibility;training strategies

2017-05-10

:安徽省哲学规划课题“安徽省民间宗教信仰心理成因及引导机制研究”(AHSKQ2014D32)阶段性成果。

:信中贵,硕士,讲师,从事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

B844

:A

:1009-1734(2017)06-0074-05

猜你喜欢

责任心重点问卷
重点推荐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问卷网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问卷大调查
乡镇高三学生责任心状况及与自尊的相关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