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如何可能?
——基于浙江省H市一所中学的实践

2017-09-15徐雪莉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校本培育

徐雪莉

(湖州市第五中学,浙江 湖州 313000)

“核心素养”如何可能?
——基于浙江省H市一所中学的实践

徐雪莉

(湖州市第五中学,浙江 湖州 313000)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当前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学界已有诸多讨论,但如何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才是问题的关键。基于此,笔者以浙江省H市的一所中学为个案,认为要以所在学校的传统文化为根植点,以学生的生命和成长为立足点,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为支撑点。这一策略体系,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有益借鉴。

核心素养;学校文化;课程结构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它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发展的综合表现,是学生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同时它又兼具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因此,核心素养的培育既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发展,又要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既要担负社会文化的继承,又要承担社会文化的再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探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立德树人的育人模式。对于具体的学校实践而言,就是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和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以学校的传统文化为根植点,以学生的生命和成长为立足点,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为支撑点,找寻核心素养落地的学校方式,并发出自己的声音,使培育的学生既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又有中国文化的基因、更有学校培育的特点。

一、根植点:学校的传统文化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既要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也应根植于自己学校的文化土壤。H市一所中学在自觉学习、对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和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内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学校文化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如何根植于该校的传统和文化。

(一)以“青苕”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

1.核心文化——“青苕”的内涵

“青苕”源自《诗经》:“苕之华,其叶青青”。寓意学校如苕之花,沃若葱茏,充满生机。

青,青春,代表着学校和师生的朝气活力;也指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更是寓意着新希望,新未来,实现一种超越。

苕,苕溪,湖州的母亲河。代表学校的文化是在苕溪河水的浸润下逐渐形成的,具有本土特色。

2.办学理念:润泽、融汇、笃行、超越

润泽,像孕育湖州的母亲河水那样润物无声地育人。一点一滴,慢慢浸透,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引申为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学习与继承,以知识滋养孩子的心灵,浇灌孩子的成长。

融汇,像苕溪汇集百川那样融会贯通、吐故纳新。激励师生不仅心胸宽广,古今兼容,传承励新,而且视野宏阔,中西合壁,具备国际化视野下的本土实践的能力。

笃行,像苕溪水那样坚定执着,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坚定办学信念,有大教育理想,并“知行合一”,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不断积累学校的深度与厚度。

超越,像湖州的发展从苕溪时代走向太湖时代那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现学校发展与师生共同愿景的一次又一次的超越!

3.构建了以“青苕”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

学子日臻,臻于青青;十六而志,志在苕苕。学校坚持“润泽、融汇、笃行、超越”的办学理念,以培育“身心两健,学创俱能”的现代公民为目标,初步形成了培育现代公民道德素养的办学特色。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渐构建了以“青苕”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臻于青青,志在苕苕”的校训表达了愿景与坚定;“浚德日新,和谐共进”的校风传递了向善与包容;“厚德博学,善导力行”的教风追求精神品质,关注方法实践,“勤学明辨,善思敏行”的学风倡导向学之心,注重知行合一。

(二)根植于学校文化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思路

1.培养目标:身心两健,学创俱能

身心两健:强健的身体是生命之“本”,健康的心理是生命之“元”。身心两健放在培养目标的最首位置,它是现代公民的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养。

学创俱能:既要拥有善于学习的能力,又要拥有敢于创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富有学习力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能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现代公民。

2.办学特色:培育现代公民道德素养

学校通过实施“公民道德素养校园培育计划”,以学生在校3年为一个培育周期;以主题勾勒主线,体现学校培育学生公民道德素养的教育层次;以活动季、活动系、活动体为序列,使德育主题活动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道德素养的养成推动道德自觉的形成,融制度、行动、活动和课程于一体,初步形成了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等综合道德素养,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3.培育模型: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三棱锥模型

图1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模型

传承以“青苕”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基于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和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初步研究,并基于学校的育人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基于学校、社区、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最终形成了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一个底面),以公民道德、身心两健和学创俱能为学校特色的核心素养(三个侧面),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旨归(一个顶点),并能相互促进的三棱锥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三棱锥底面的核心素养是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国家标准”,“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1]。它是培育有学校特色的核心素养——公民道德、身心两健和学创俱能的基础和依据,而学生个性发展是学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二、立足点:学生的生命和成长

如上所述,国家研制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国家标准”,体现了国家对每一个中国学生发展的共同的基本要求。而核心素养的学校表达,即核心素养的落地,除了根植于学校的传统文化外,则更需要将学生个体放在核心地位,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幸福提供坚实的课程支撑。

(一)“青苕”课程的结构

立足于学生的生命和成长,坚持学生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坚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共同提升,坚持以现代公民道德素养为底色和亮色,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和校本课程的素养化建设,构建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地方课程为点缀和校本课程为特色的一体化的学校课程体系,坚守“润泽、融汇、笃行、超越”的办学理念(即青苕精神),形成了由“善水润心”课程、“博雅融汇”课程和“笃行超越”课程三大板块构成的,独具该校特色的“青苕”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青苕”课程结构示意图

(二)课程板块的内涵及功能

1. “善水润心”课程

“心存善、水润物”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基础,学校以育人为首要任务,以培养有健全人格、有道德素养的现代公民为目标。学校开设“善水润心”课程,意在养成学生良好的心性和正确的价值观,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健康生活等核心素养。善水润心课程群包括国家必修课《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及校本课程《“法与生活”高中生法制教育课程》《“花季雨季”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

2. “博雅融汇”课程

“博雅”源于古希腊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融汇”,则是提倡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学校开设博雅融汇课程,意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通识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博雅融汇”课程群包括国家必修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及校本课程《趣味军事地理》、《数学史话》等。

3. “笃行超越”课程

“笃行”,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为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超越”,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坚守理想、坚定执着,砥砺前行、不断超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校开设“笃行超越”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笃行超越”课程群包括国家必修课《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及校本课程《人形机器人创新实验》《高中物理思维》等。

三、支撑点:课程的设置、实施与打造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除了要落实在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中,也要落实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中,更体现在特色课程群的打造上。

(一) “青苕”课程的设置及实施

1. “青苕”课程的设置

学校“青苕”课程的设置除了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素养化外,主要贯彻学校课程一体化的课程设置理念。课程设置分为三个层级,六类课程。三个层级指基础层级、拓展层级和研究层级。其中,基础层级的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拓展层级的课程是基于基础层级课程的进一步升华、拓展,面向部分有提升能力和需求的学生,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研究层级的课程是面向有特别需求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条件,在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学习载体,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态度与良好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六类课程包括语言文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社会公民类课程、信息技术类课程、运动健康类课程与艺术鉴赏类课程。

2. “青苕”课程的实施

学校“青苕”课程的实施采用“分类、分期、有重点、有合作”的策略。

分类: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区别对待。国家课程强调校本化、二次开发,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校本选修课程强调“开发一批、转化一批、引进一批”,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特色选修课程。

分期:选修课程的开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分为萌芽、成长、成熟三个阶段。目前,该校已开发138门选修课程。

有重点:重点打造,培育精品。该校《导游入门》《趣味军事地理》2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阳光寝室》等30门课程入选市精品课程。

有合作:学校依托湖州师范学院等高校进行校外选修课程的开发,并开设了《人形机器人》《摄影理论与实践》等选修课程;还与湖州电视台、湖州神州行旅行社等机构一起开发、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如《演讲朗诵与实用语言艺术》《导游入门》等。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全盘考虑并统整学校的课程,力图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体验,并强调公民道德素养和学创俱能、身心两健的培育,最终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课程的开设实行走班、走教与走校相结合的方式。国家必修课、国家选修课及自行开发的校本选修课实行学生走班教学,利用校外设施设备的课程实行走校,如组织学生到社区体验社会实践类课程,组织实验班学生到浙大体验生涯规划课程等。聘请外校老师授课则采用教师走教方式,如艺术与设计学校的老师、广电总台的播音员来该校授课。

(二)着力打造有特色的“青苕”课程群

1.德育特色课程群

能力与品格共同支撑人的发展,该校德育在活动、行动的基础上凝练课程,培育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

“公民道德素养校园培育计划”以主题推进:“2011感恩体验”立足于“我与我”;“2012爱与责任”立足于“我与他”;“2013倡·共同体”立足于“我们”。2014~2016年培育计划二轮实施紧紧围绕“公民道德素养”主题,确立了“2014公民与梦想”开展“中国梦”教育,“2015公民与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016公民与核心素养”以4大板块培育个人修养、创新实践、自主发展、合作参与、社会关怀、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积淀特色,逐步构建了德育校本特色课程——“善水润心”课程,共15门,重点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和身心健康等综合道德素养。例如:通过《“我们的节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军事训练场”国防教育课程》、《“知天下事”时政教育课程》来培育学生的国家认同素养。

2.高中地理特色课程群

该校地理学科课程群建设日趋完善,构建了基础课程(地壳)、素养发展课程(地幔)、学科能力发展课程(外地核)、学科科学研究(内地核)四个层次的课程,成系统、有特色,并培育了一大批省、市精品课程,其中2门为省精品课程。

3.创新拓展特色课程群

学校开发系列创新拓展类课程,在本地区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已开发了“高中物理数字实验” “版画拓印” “3D打印” “机器人动手玩”等系列课程。学校机器人创新实验课程,目前已形成了从乐高机器人、车型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的系列课程。

依托课程的培育,2015年、2016年,在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中,该校人形机器人舞台剧项目连续两届获高中组一等奖。

努力创造全新的教育环境,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构建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公民道德素养、“身心两健、学创俱能”的现代公民的培育,这就是该校核心素养学校表达的核心内容,为此学校作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如何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变革学习方式、细化课程评价,进一步找寻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联结点、结合点、生发点,则有待我们继续的探索、研究。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HowtoCultivatetheCoreQualitiesoftheStudents—— Based on a Middle School’s Practice in H Municipality, Zhejiang Province

XU Xueli

(Huzhou 5th Middle School, Huzhou 313000, China)

Thecorequalities, which naturally embodied in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re the main aims to develop qualified personnel for the society. Though the discussions on the topic are varied and sufficient, the ways and means to operate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period, which is the key of the project, still lays unsettled. This article, based on a middle school’s practice in H municipality, holds that a feasible plan should contain 3 elements, a school’s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deep-rooted basis, the students overall healthy growth as the sole stand, and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s the main supporting resources. Thus this approach may be somehow useful for the core qualities development.

core qualities;school culture;curriculum structure

2017-04-09

:湖州市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农村教育(湖州师范学院)2016年研究项目“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以某校为例”的研究成果。

:徐雪莉,高级教师,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G622

:A

:1009-1734(2017)06-0104-05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校本培育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论文之二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