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汉幽州地域特征中的军事因素

2017-03-10金嘉伟

关键词:幽州游牧民族匈奴

金嘉伟

(江苏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论西汉幽州地域特征中的军事因素

金嘉伟

(江苏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西汉时期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之中,幽州守卫北边国门,肩担维护国家安全之重责。幽州的地域特征存在一些军事因素,为幽州防卫奠定了良好的军事基础。从区位上看,幽州地理形势险要,地处北方边境,自秦至西汉又建有长城,拥有驻军、武库、粮草,战略地位非同一般;从交通上看,秦皇汉武均曾巡视幽州之地,交通良好,物资运输通畅;从民风上看,幽州与赵、代地区类似,受游牧民族影响,民风剽悍尚武,士兵素质较高。这些优势使得幽州成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的军事基地。

西汉幽州;地理位置;交通环境;地方民俗;军事因素

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汉高祖于东北边陲封建燕国;汉武帝时,全国被划分为十三个州部。幽州位于西汉东北边境,是十三州部之一,辖地与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之境大致相合,该地又被称为“燕地”或“幽燕”。幽州地处西汉王朝北部边境,面对虎视眈眈的游牧民族,守护着中原大地的北方大门,责任重大。而幽州在军事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使之得以承担这份责任。

1 地理位置:最高战略要地

观幽州地理位置,《周礼》记载:“东北曰幽州”[1]344,地处华北平原北边和东北地区,“却背沙漠,进临易水,西至军都,东至于辽,长蛇带塞,险陆相乘也”[2]8。西汉灭亡之后的更始年间,刘秀驻守卢奴,耿弇前去投靠,不久“闻邯郸兵方到,光武将欲南归”,耿弇劝其发渔阳、上谷两郡以御敌,刘秀心腹皆反对:“死尚南首,奈何北行入囊中?”其意为“渔阳、上谷北接塞垣,至彼路穷,如入囊也”[3]704—705,体现了幽州地理形势之险要。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如是描述幽州之地:“东滨海,南控三齐,西阻太行,北届沙漠。”[4]411—412更加明晰地勾勒出幽州东、西、北三面险要的地势。

“险陆相乘”、三面依险的险要地势使幽州成为中原内地北方门户的天然屏障,“燕、蓟之北有松亭关、古北口、居庸关,此中原险要所恃,以隔绝匈奴者也”[4]436—437。也正是由于地理位置上与匈奴、乌桓等草原游牧民族的靠近,御边之任更加突出了幽州的战略地位。北方勇武剽悍的民族常常入侵边境劫掠人口与物资,尤其是匈奴,“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5]4024。西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频繁南下侵扰北方边境,边患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原王朝。“地无边,无边亡国。”[6]196由此,作为中原北边门户的“守望者”——幽州在国家安全上的战略地位与中原内部州郡相比显得更加重要,“其军事意义因此不同一般”[7]59。

幽州地区的战略地位备受统治者重视。西汉时期,刘旦被汉武帝册立为燕王。在诏书中汉武帝写道:“荤粥氏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朕命将率徂征厥罪,万夫长,千夫长……毋乃废备。非教士不得从征。于戏,保国艾民,可不敬与!”[5]2568由诏书内容可知,封建燕王的目的是为了“毋乃废备”“保国艾民”以应对北边游牧民族的“侵犯寇盗”。由此可见幽州在维护边境安全、保证国家稳定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巩固边防,西汉时期驻扎在幽州的军队不在少数。汉武帝时,韩安国“为材官将军,屯于渔阳”,后“屯右北平”[5]3464;李广曾被武帝召拜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5]3471。汉昭帝时,赵充国“迁中郎将,将屯上谷”[8]2972。汉宣帝时,匈奴“大发十余万骑,南旁塞”,赵充国“将四万骑屯缘边九郡”[8]2972,所屯九郡包含幽州的北平、上谷、渔阳。在国家政策上,西汉时期中央常备军的基础得到充实,“地方军也随之加强”,“在边境尚有屯田兵”[8]324。总的来看,幽州在军员数量上规模很大。

与此同时,西汉政府还在幽州配设武库储藏大量的兵器以迎合大规模的驻军。汉昭帝时,燕王刘旦等谋乱,中山哀王之子刘长为燕王刘旦命令群臣时提及“获奉北藩,亲受明诏,职吏事,领库兵,饬武备,任重职大”[8]2752。可见燕国建有武备库,并设有相关官吏,专门负责其日常安全管理。王莽篡汉自立后,匈奴“入塞寇盗……略吏民畜产不可胜数”,王莽“发郡国勇士,武库精兵”[8]2752出击匈奴,说明当时各郡国均建有武库。而幽州正好位于北边靠近匈奴,“武库精兵”自然是地方建设重点。

为满足驻军战争所需,西汉政府还对幽州进行粮草供应。汉文帝时,“匈奴数侵盗北边”,但是屯戍人数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汉廷“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5]1713,将物资从中原内地调配至边地。所以,幽州应该储备有大量的物资。直至王莽新朝时期,仍然“转天下谷币诣……渔阳,每一郡以百万数”以对付匈奴。由此可见,幽州的物资储备还是可观的。

西汉政府对幽州的一系列军事方面的发展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幽州地区的最高战略地位。

2 交通环境:物资运输通达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而“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为了加强对新征服地区的统治,秦王朝急切需要构建交通路网以巩固统一。这段时期北边建有邯郸广阳道,通达燕赵地区;又因长城“施工与布防的需要,延长城出现了横贯东西的交通大道”[10]29。而驰道的修建当为秦王朝最具特色的交通成就。“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8]2328,驰道也延伸到了幽燕地区。我们还可以从秦汉帝王的巡行路线来判断幽州的交通条件。秦朝时期,秦始皇第四次出巡“之碣石”“刻碣石门”;秦二世巡游地方,“到碣石”,又“遂至辽东而还”。西汉时期,汉武帝外出巡行,“至碣石,巡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5]1679。碣石、辽东、辽西均位属幽州地区,可见秦始皇、秦二世以及汉武帝均曾进入幽州地区巡行。伴随皇帝巡行的仪仗部队有一定的规模,而且汉武帝巡视郡国时,“天下郡国皆豫治道桥,缮故宫……而望以待幸”,故汉武帝途经幽州,说明此地有着良好的交通条件。秦汉时期幽州地区的陆路交通十分便利,幽州“通往四方之道至少有10条”,如卢龙道、傍海道、居庸关大道、古北口大道以及北边道等,由此出幽州“可抵全国各地”,还使幽州成为 “通往东北地区交通干线的中枢地”[11]117。

长城的修筑则是幽州有良好的物资运输环境的佐证。春秋战国时期,幽州境内就设有长城,“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5]3490。统一之后,秦王朝将原先秦国、赵国、燕国的长城接续起来,连为一体。毋庸置疑,这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国力的军事工程,“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其临洮,之辽东,延袤万余里”[5]3114。幽州境内的工程规模也非常大,“因发卒五十万,使蒙公、杨翁子将,筑脩城。西属流沙,北击辽水,东结朝鲜”[12]358。动员五十万人修筑长城,可见人数之众多,规模之巨大。规模宏大的军事工程免不了庞大数目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后勤人员。可想而知,若要使得长城修筑工程的正常运行,就必须确保施工人员的粮草补给、工程材料等物资的源源不断的运输,“中国内郡挽车而饷之”[12]358,畅通的交通道路是物资运输的基本要求。

至西汉时,长城依然起到防御作用,这也就意味着幽州依然具有着良好的交通状态。就长城本身而言,作为一种边境防御设施,也正需便捷的交通环境作为辅助。幽州地处边境,西汉时期时有北边民族南下侵扰的威胁。若没有畅通无阻的交通道路来保证军队的及时支援,那么,难以与军队配合作战的长城在面对南下敌军时就会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防御价值,为建设长城而消耗的国力民力也将付之东流。

司马迁云“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5]3962,班固亦云“蓟,南通齐、赵,勃、碣之间一都会也”[8]1656。交通条件是支撑都会地位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具备交通枢纽的职能,则难当“都会”之名。史书的记载真实地概括总结了幽州便捷通达的交通情况。

3 悍武之风:军员素质优异

幽州当地民风剽悍。《史记》记载幽州民众“雕捍少虑”,索隐解释为“人雕悍”[5]3962,即凶悍如雕;褚少孙在续补《史记》时也写道:“燕土挠埆,北迫匈奴,其人民勇而少虑。”[5]2574又可从《史记》中得知,幽州地区“大与赵、代俗相类”[5]3962;而赵、代地区“人民矜懻忮,好气,任侠为奸”,“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5]3960。这与燕太子丹之遗风“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于急人”的情形有些相近。刺客荆轲离开燕国前去刺杀秦王嬴政时所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反映出的就是悍勇之风。后来的《隋书》在言及赵、代地区民风之时,将幽州民风与之归为一类,“皆连接边郡,习尚与太原同俗”,总结为“人性劲悍,习于戎马”[13]860。由于地区相邻且彼此民风习性相近,古书记载常将“燕赵”并称[7]55。而且,西汉时期幽州地区少见儒士文人,文化发展程度落后,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其俗愚悍少虑”[8]1657的记载。

“幽燕盛用武。”既然剽悍成风,勇猛无畏,那么崇尚武力成为幽州民风当中的主要因素也是理所当然。先秦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就已经注意到燕国“其民好勇义”[14]3。与幽州同属北方边缘地区的赵、代地区“自全晋时,已患其剽悍”,在赵武灵王推广胡服骑射以后,尚武之风“又益厉之”“其民鄙朴,少礼文,好射猎”[8]1656。幽州地区“大与赵、代俗相类”[5]3962,不难推测出该地尚武风气普遍流行的状况。楚汉战争时期,“燕人来致枭骑助汉”[8]46,而“枭”,体现了燕人勇武的特点。

同时,又由于幽州边靠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作为与之毗邻的地区,其民风不可避免地受到游牧文化的影响,具有好气任侠、剽悍勇武的风气。先秦时期,燕国 “外迫蛮貉”[5]1889;西汉时期,幽州“无北边郡”[5]969。幽州地处西汉东北边陲,毗邻匈奴、乌桓等草原游牧民族。匈奴“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弓,尽为甲骑。其俗……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5]3483;乌桓“男子能作弓矢鞍勒,锻金铁为兵器”[3]2980,以上都说明了游牧民族剽悍、尚武的文化特色。因此,受游牧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幽州也自然而然融合了游牧民族勇武剽悍等因素。当时北边一带,常有军队驻扎以御胡,“文化风格带有浓重的军事化的特征”[15]154,幽州当不例外。

郡国并行下的汉代,大小郡县和地方王国,都普遍设有军队。这些地方军征自民间,驻扎在郡国,即“郡国兵”。“汉兴……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8]1090,西汉时期配置在全国各地的步兵与骑兵等军队人数众多,使用地方军时动辄几万乃至几十万,“当时全国的地方军,占整个军队比例最多,规模最为庞大”[16]155。剽悍尚武是幽州民风的主要特征,这一点非常有利于提高地方军员素质。由此而言,建置在幽州的地方军队自然可以称得上是翘健骁勇的精兵。

4 结语

前述地域特征中的有利因素,使幽州成为西汉及后世王朝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的军事基地,御边卫国则成为幽州最为主要的军事作用。史书记载,西汉武帝元光年间,卫青为车骑将军,从上谷出击匈奴;元朔年间,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被任命为将军,从右北平率兵出征,与车骑将军卫青、游击将军苏建等合击匈奴。直至东汉时期,幽州依然担负军事基地之任。如汉灵帝在位时,鲜卑南寇幽州,北地太守夏育进言请求征幽州诸郡兵出边塞予以反击。幽州作为抗击北方游牧政权寇边犯境的重要基地,军事作用和御边之功都十分突出。

[1]周礼今译今注[M].林尹,注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2]张华,撰.博物志校正[M].范宁,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0.

[3]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

[6]王符.潜夫论[M].王健,注说.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7]陈业新.两汉时期幽燕地区社会风习探微[J].中国史研究,2008(4).

[8]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9]林剑鸣.秦汉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0]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1]陈业新.“载纵载横”与无远弗近——秦汉时期燕蓟地区交通地理研究[J].社会科学,2010(8).

[12]淮南子[M].陈广忠,陈青远,付芮,译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13]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14]吴起.吴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5]王子今.秦汉区域文化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6]黄今言.秦汉军制史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卢宏业

Analysis of Military Factors i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Youzhou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JIN Jia-wei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Tourism,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000, China)

When resisting invasion of northern nomadic people, Youzhou guarded the northern frontier to maintain national security. When we analys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Youzhou, it’s easy for us to find out some military factors, which made Youzhou possess establish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military. Without this good foundation, it was hard for Youzhou to guard the northern frontier. In terms of location, geographical situation of Youzhou was strategically located and difficult to access, and there were armies, arsenals and foods, so we can see that Youzhou had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In terms of traffic,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and Emperor Wu of Han had made their rounds in Youzhou, which could prove that Youzhou had a good traffic environment. And the Great Wall had been built since the Qin Dynasty from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which could prove that Youzhou had a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 In terms of folk custom, Youzhou was familiar with Zhao and Dai, and influenced by Nomadic people, so people in Youzhou were very brave and soldiers of Youzhou army were excellent warriors. These advantages made Youzhou become a military base which resisted intrusion of northern nomads.

Youzhou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geographical position; traffic environment; local folk; military factors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1.051

2016-03-02

金嘉伟(1991—),男,江苏泰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秦汉史。

K234.1

1674-6341(2017)01-0140-03

猜你喜欢

幽州游牧民族匈奴
“共同性扩大”: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演进规律再认识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义退匈奴兵
李代桃僵(上)
新疆农耕与游牧民族的饮食礼仪探析
中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考察
自我的游牧民族
目不识丁
唐代幽州地域的佛寺及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