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公民道德素质构建研究

2017-03-10陶志猛

关键词:道德素质小康社会职业道德

陶志猛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公民道德素质构建研究

陶志猛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水平的小康,同时也是精神指标的小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完善公民道德修养内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是实现公民整体素质、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因素。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面临的现实困境,还要认识其现实价值,更加需要探索出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路径措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公民道德素质;建构;路径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1.1 公民道德素质提升有利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更需要精神文化和道德层面的满足。不仅以先进生产力发展为前提,更需要公民道德素质提升为保障。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资交换、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1]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道德水平的高低将会制约着人的发展程度。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需要人们不要停留在物质条件的满足,精神文化满足也是人们所需求的,把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纳入社会发展中,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基础,更是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必然任务。

1.2 公民道德素质提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的形成往往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尤其是公民思想道德发展水平,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一定的社会或者国家发展,需要一定的道德准则约束公民行为,这是因为道德准则有为一定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可见,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并且客观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规则下,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同时公民的思想道德行为也反映着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原则,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坚持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创新丰富道德体系内容,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能为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提供支持。

1.3 公民道德素质提升有利于展示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道德是组成文化发展的要素,公民道德素质高低显示着一个国家发展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形象的显示。“在参与国际事务中,各个国家的价值观念、文化底蕴会有所差异,而这些差异需要国家形象来弥补。不可否认的是,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该国公民的道德素质。”[2]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经济实力的保障,也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而公民道德素质好坏往往反映着文化发展程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开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3]增强文化的创造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彰显中国魅力,显示中国力量,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公民道德素质提升面临的困境

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升,社会道德风尚日趋良好。但是,就具体方面来说,公民道德素质建设还有许多要提高之处。在社会生活方面,公民职业道德缺乏、公民生态道德责任不强,在虚拟网络上表现为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突出。

2.1 部分公民职业道德感急需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的职业道德素质发展程度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适应,良好的职业道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市场交易得以进行的保障。《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4]虽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公民职业道德有明确规定,但是现实生活中公民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仍然存在。在社会商品交易中,一些企业生产者唯利是图,缺失诚信,制造假冒伪劣商品,以次充好,缺斤短两,欺骗消费者。在一些政府部门,办事窗口虽写着“为人民服务”,而在办事过程中,办事效率低、办事不公、推诿责任、刁难百姓,官僚主义行为盛行,严重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致使人民群众对国家公职人员缺乏信任感。这些都是经济条件下的公民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2.2 公民生态道德责任感不强

长期以来,公民对国家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缺乏深刻认识,缺乏生态道德意识。首先,公民对日常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了解不足,在践行绿色生态发展观时,表现为公民生态道德行为失范,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不足。其次,公民生态道德素质不高,在市场经济活动规则下,人们主要活动是物质生产,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对环境的有效保护。最后,生态志愿服务精神不足,尤其在偏远落后地区人们很少主动从事生态维护服务活动。

2.3 公民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突出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以其数据更新快、消息传播迅速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上通讯、网上购物、网上学习方便了人们,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互联网也扩展了人们另一个生活的空间。但由于网络立法监督和网络道德建设的滞后,一些人在从事网络行为时,利用互联网监管制度不健全进行网络诈骗、网络色情传播、网络传销等一系列不道德行为,危害人们生活。更为严重的是,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进行文化侵略,宣扬西方民主、自由、人权观念,倾销自己的文化,加剧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道德和文化的冲突。另一方面,现有的用以约束消除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维护网络道德行为失序的管理、监督、制裁等种种道德他律手段,已不足以维护网络生活秩序。在严峻的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抵消其消极、负面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强化公民道德素质的路径

3.1 完善提升公民职业道德素质的工作机制

首先,加强公民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用必要的社会机制约束公民的职业活动;同时,建立公民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奖罚机制,对于不遵守职业道德的公民通过媒体给予曝光,施加舆论谴责。其次,建立健全公民职业道德宣传机制,积极宣传职业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道德模范事迹宣传氛围,形成人们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良好社会风尚,让职业道德楷模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

3.2 提高公民生态道德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生态文明视野下要求加强生态环境道德建设,不仅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物质的良性循环的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文化伦理形态。”[5]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树立生态发展观,开展生态教育,普及公民生态环境的道德知识,强化公民生态环境道德意识,践行生态发展理念,树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提高公民生态环境保护的道德水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公民的生态道德理念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

3.3 加大网络法制建设

网络立法是开展网络治理的必要的手段。依据互联网传播迅速性的特点,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弥补互联网的不足。针对网络信息开放性、多样性、资源共享性等特征,应制定针对性的网络法规,如《网络法》《电子商务法》等,为网络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武器。在强化立法同时,加强执法机构队伍建设,强化执法人员的素质,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建设一个绿色健康网络环境,促使公民网络道德行为更加规范。

3.4 弘扬公民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服务精神是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等特点,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行为。国家及相关部门应组织各类大型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开办公益机构,招募公益志愿者和公益活动大使,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物质支持,让公民真正参与到公益活动当中,激发公民志愿服务热情。

综上所述,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攻坚阶段,要同时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巩固道德建设成果,需要我们总结反思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缺陷,针对当前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问题深入研究解决方法,创新思想道德素质建设途径,使公民的道德素质建设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同步,从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2.

[2]彭丽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研究[J].知与行,2015(4):121.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01-10-25(1).

[5]莫神星.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道德建设[J].生态经济,2009(12):188—193.

责任编辑:卢宏业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Moral Qua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AO Zhi-meng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s not only the material level, but also the spirit of the well-off index.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strengthen the citizen morality construction, perfect the connotation of citizen morality in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ask is to achie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itizens, the important cont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is a necessary factor to achieve the construction, not only need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difficulties facing the reality, but also understand the real value, and need to explore more realistic development measures.

completing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well-off society in all aspects; citizen moral quality; construction; way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1.014

2016-11-15

陶志猛(1991—),男,内蒙古呼伦贝尔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B22.1

1674-6341(2017)01-0041-02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小康社会职业道德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