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资安保公司“走出去”初探

2017-03-10宋磊凯

关键词:中资枪支安保

宋磊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资安保公司“走出去”初探

宋磊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海外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挑战。随着海外安全治理市场化研究的深入,扶持中资安保公司走出去为境外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提供安全保障,成为政府海外风险治理的必然选择。中资安保公司“走出去”也面临自身安保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稀缺、缺乏政策支持等挑战和困境,鉴于此,中资安保公司“走出去”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还需要提高自身安保业务水平,借鉴国际化安保公司经验,努力打造国际化安保团队。

“一带一路”战略;中资安保公司;走出去;建议

“一带一路”建设涵盖了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中东、中北非以及欧洲若干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居多,上述地区也是当今世界地区安全热点问题较为集中,易引发民族宗教冲突,大国利益博弈激烈,地缘政治矛盾比较复杂的地区。上述地区恐怖势力活动猖獗,安全形势复杂严峻,政治和安全方面的风险也较其他地区为高。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间,有媒体公开报道的中国公民境外遭遇暴力恐怖袭击共265起,致死伤者1 022人,其中死亡619人。其中,中资企业员工遭到暴力袭击的致死伤者共567人,占中国公民境外遭遇暴力袭击伤害比重的近56%[1]。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尽管并没有明确提及如何解决安全挑战问题,但安全问题却毫无疑问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完成。

赵可金教授在《探索中国海外安全治理市场化》一文中,通过安全需求鸿沟论的观点阐述了中国海外安全治理市场化的观点,认为境外中资公司和中国公民通过市场体系雇佣私人安保公司获得安保服务是未来保障海外利益的发展趋势。私营安保公司在学界有着公认的概念和含义:“私营安保公司又称私营军事公司(PSC),是藉由系统性地通过军事或者准军事等手段为客户提供安全保护服务并合法设立的公司。”产权上的私有、公司化运作并提供军事或者安全服务是私营安保公司的基本特征[2]。在我国,普遍称之为保安公司。

1 扶持中资安保公司“走出去”必要性分析

1.1 中国海外安全治理的必然要求

安全治理市场化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当前,全球主要资本输出国均拥有自己的国际化安保公司为其国家的海外资产和公民提供安全服务,比如英国有G4S(杰富士)、化险咨询,西班牙的保赛固,加拿大的加大国际(Garda World),美国的阿卡德米(Academi,即前美国黑水)、联盟巴顿(Allied Barton)。这些国际化安保公司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也会为自己的国家承担海外政治风险防控。由本国的安保公司为本国的海外公司和公民提供安保服务,不仅因为安保服务往往涉及到企业机密,而且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相同的条件下,安全服务提供商通常也会更加用心。境外中资企业作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主力军,代表着海外中国利益,由中国自己的安保公司为海外中资企业提供安保服务,不仅有利于保护商业机密,也是一个大国实力和形象的展示。

1.2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必然要求

安全风险复杂频发的中东、中亚和非洲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无法绕开的核心区域,“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必然要面对这些区域的高安全风险。中国政府在现有条件下无法直接通过派驻本国的军警部门为海外中资企业提供安全保护,海外中资企业只能通过花费高额费用向西方安保公司购买安保服务。多数实力不强的中资企业无力支付高额安保服务费用,就有可能面临高安全风险。通过扶持中资安保公司和民间智库对该区域中资企业提供安保服务成为最佳选择。毕竟,作为私人性质的安保公司和民间智库更方便在当地国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开展安保服务工作,不会招致当地国政府的反感和抵制。

1.3 培育国际化安保公司的有利契机

海外安保市场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据估算,海外安保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 000亿美元,安防产品约1 600亿美元[3]。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推进,海外安保市场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中资安保公司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有望成为国际安保市场的一支新兴力量。中资安保公司“走出去”有助于完善我国海外产业结构,填补我国境外安全市场的缺失。扶持中资安保公司走出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安保公司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

2 中资安保公司“走出去”面临的困境

2.1 安保业务集中在低端水平

我国保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长期受到“官办”思想的影响,经营发展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业务拓展能力先天不足。根据我国《保安服务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国保安企业的合法经营范畴被限定在“门卫、巡逻、守护、秩序维护、押运、随身护卫、安全检查以及安全技术防范、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业务类型主要集中在人防类型。而西方安保公司除了包括以上业务类型外,还具有私人侦探、财产保护、安保培训、危机处理等业务类型,且科技含量普遍较高。个别西方安保企业还负责海外要人保护、解救人质,甚至涉及国家政治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任务。当前,我国安保公司尚不具备处理境外复杂安保风险和制定执行安保工作方案的能力,海外业务也主要集中在安保人员派驻、人员培训和海上武装护航等初级安保业务,面对西方业务水平成熟的安保公司显得竞争力严重不足。

2.2 安保专业人才稀缺

缺乏安保专业人才,是中资安保公司难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海外安保工作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安保人员通常要面对和处理各种突发紧急情况,尤其是在高安全风险国家和地区担任车队队长,车队队长不仅负责整个车队驾驶员的管理,还要对当地可能发生的冲突和风险进行相应的评估,还应对当地地形极为熟悉,以制定出行路线和计划。此外还应当具有极高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应对各类突发情况。这些工作都对车队队长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有极高要求。而我国从事海外安保行业的安保人员大多来自军队退役人员,一般不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且普遍无法使用英语或者当地语言进行交流。多数中国安保公司管理不够专业,懒于或者无力提升安保人员素质。保安员教育水平也大多集中在高中毕业,专业的情报信息收集人才和风险评估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加上国内并没有培训安保人员的专业机构,安保人才储备尚处于空白。

2.3 缺乏政策支持

中资安保公司“走出去”面临的另一大困境就是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武装配备问题。武装威慑是在高冲突风险地区安保工作的重要手段,武装配备的作用对于高风险地区安保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关于保安企业持有枪支弹药的法律和规定包括《枪支管理法》《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枪支使用管理条例》《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保安押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保安公司枪支的配备资格、使用范围和用途,允许枪支使用的具体情形,保安企业枪支滥用的责任[4]。但是对于国内保安企业海外枪支使用的相关规定尚处于空白。此外,人员派遣问题一直让在境外的中资安保公司极为头疼。在实际工作中,国内的安保工作人员几乎无法获得东道国的工作签证,只能获得商务签证,这就使得安保工作人员只能通过反复申请签证和反复往返来解决人员派遣问题。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成本较高,限制了中资安保公司的海外发展。

3 中资安保公司“走出去”建议

3.1 加大对开拓境外业务安保公司的政策支持力度

中资安保公司“走出去”作为政府海外安全治理的一部分,政府应当为中资安保公司“走出去”提供配套政策支持和细化相关规定。

首先是关于海外安保武装配备问题。相关法律法规详细规定了保安公司枪支配备的资格,准许使用枪支的情形和枪支管理和使用的责任,这在前文已作详细说明。但是这些规定只适用于国内,关于保安公司海外枪支使用的规定仍是空白,亟需国家出台相关细则填补。一般情况下,国内保安企业获取枪支的方式是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提出申请,要求配备与其业务能力相适应的枪支弹药,这种从公安机关获取武器的方式有利于公安机关对保安公司枪支使用的监管。一旦海外中资安保公司获得相应的武器配备资格,应当树立牢固的依法管枪用枪的责任意识,制定确保保安严格遵守执行用枪规范的管理办法。针对保安企业开展海外业务的具体情况,还须有严格的枪支出入境管理规定。开展海外安保业务的保安公司经公安机关批准携带枪支出境,应当凭相关批准证明向出入境管理部门申报,出入境管理部门凭相应批准文件允许其出入境。此外,保安公司也应当制定科学严谨的枪支管理规定,制定包括枪支出入库检查,领取记录、使用记录和损耗记录,严防枪支被盗、被抢、丢失、操作失误等事故。严格实行枪弹分离存储原则。保安员配备枪支的同时,必须携带持枪证件。执勤结束后证件和枪支应当一同收回并做好记录。同时明确规定准许使用枪支的条件和违规使用枪支的责任,保证枪支的合理合法使用。

其次是签证问题。签证作为国与国之间人员往来与交流的许可证明,需要由政府出面解决。具体解决方案可由国家出面进行双边谈判,解决境外中资安保公司的人员派遣问题。如2015年,中澳自贸区协定的签署,使得中国公民可以获得赴澳工作签证,大大延长了中国公民在澳滞留时间。

最后,政府可以重点扶持一批有资质有实力的安保公司开拓海外市场。拥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安保企业是中资安保公司打破境外经营困局的关键。可以通过为初步具备海外安保市场竞争力的中国安保公司提供融资便利或资金支持;规定境外中资国企需要海外安保服务应当由中资安保公司作为安全服务提供商或其中之一,并明确海外国企的安保投入比例。

3.2 提升人才构成层次,打造国际化专业人才队伍

提升人才构成层次,培养安保专业人才,是中资安保公司提升竞争力,打造国际化队伍的关键。目前,中资安保公司刚刚走出国门,在培养、使用、吸引和留住高端安保专业人才方面缺乏经验和必要的措施,建设国际化队伍的经验不足。一方面,建立合理的人才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有海外安保工作经验的高端安保人才。聘请有国际化安保公司工作经验的安保专家作为公司发展顾问,引入先进安保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开设风险评估、情报信息收集、国际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安保人才。提高海外安保工作人员从业准入标准,提升海外安保人员整体学历水平,与国内有资质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打造文化素质高、业务素质精、综合能力过硬的安保人才队伍。

3.3 借鉴国际化安保公司经验

国际化安保公司是指实力雄厚,安保业务覆盖全面,业务水平较高,国际化经营经验丰富的跨国安保公司。以美国黑水公司为例,黑水公司成立之初只有6个人。1993年,美军在非洲发生了“索马里黑鹰坠落事件”后,公司创始人埃里克·普林斯敏锐地发觉了美军急需特种培训又缺乏自主设施的商机,通过其自身财力和人脉,获得美海军人员培训订单,事业得以起飞。1999年,科罗拉多州科伦拜恩中学发生恶性枪击案,黑水公司迅速向警方推销校园防暴训练,结果名声大噪。美国特里普尔卡诺皮公司则在伊拉克战争发生后,迅速填补了因战乱引发的安全真空,抢占了伊拉克安全服务市场[7]。这些安保公司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在于其业务类型紧扣市场需求,这也得益于美国激烈的安保行业竞争环境,实现了保安公司的优胜劣汰。保安公司只有灵活适应市场需要,满足各类业务需求,才能获得竞争力,并得以持续发展。

安防产品和安防服务科技含量较高是西方发达国家安保公司的另一个重要特点。相比于人防,技术防范在覆盖面、信息交互和预警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加大对高科技防范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防范手段,能迅速提高保安公司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在可遇见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中国公民走出国门,作为潜在的安全需求者,必将为中国安保公司带来巨大的海外安保市场。针对不同的安全需求提供不同的安全解决方案,将是中资安保公司海外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3.4 严格遵守东道国法律和相关国际法

严格遵守东道国和本国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公约是中资安保公司海外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避免卷入当地政治和军事冲突。西方一些私人安保公司臭名昭著的原因就在于参与了敌对行动伤害了东道国平民。中资海外安保公司还应当为本公司员工普及包括《日内瓦公约》及其他有关人道主义国际法知识,严格保安员队伍纪律,防止出现违反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行为发生。对违反东道国和本国法律的安保公司应当及时给以制裁,直至取消其相关资格,对有关责任人处以相应的民事和刑事处罚。本国相关部门应当建立科学严密的管理和问责制度,从源头上制止保安公司的不法行为。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资安保公司瞄准海外市场,海外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的巨大安全需求使其必然成为中资安保公司的优先服务对象。中资安保公司“走出去”,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政策支持,解决中资安保公司走出去的壁垒和障碍问题;另一方面,中资安保公司自身也应当加强与国际化安保公司间的横向交流,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化安保工作经验和运营经验,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努力探索境外安全风险的控制模式,适应国际化运营的要求。

[1]顶针智库.中国公民境外安全报告2015[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5:55—56.

[2]赵可金,李少杰.探索中国海外安全治理市场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133—160.

[3]林火灿.海外安保服务市场空间大,民营安保企业靠什么“出海”[N].经济日报,2016-07-29(11).

[4]李卫海.中国保安企业开展海外业务的法律与监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5]旅讯.新政策,澳大利亚十年签证也来了![EB/OL].http://www.traveldaily.cn/article/93186,2015-06-17.

[6]凤凰资讯.大陆安保公司海外迈步艰难[EB/OL].http://news.ifeng.com/a/20150804/44343310_0.shtml,2015-08-04.

[7]参考消息.美欧私营安保公司如何呼风唤雨[EB/OL].http://m.cankaoxiaoxi.com/ihl/20151127/1010201.shtml,2015-11-27.

责任编辑:李增华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New Mod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Overseas Security under the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

SONG Lei-kai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38,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overseas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Chinese citizens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personal and property security challenges. With the deepening of market research on overseas security governance,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overseas Chinese by supporting Chinese security companies to go out and provide security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Chinese citizens along the way. In view of this, Chinese security companies go out not only need the government’s strong support, but also nee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ir own security business,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Chinese security companies “go global” is also facing their own security capacity, lack of professionals, lack of policy support and other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ompany experience, and strive to build a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team.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Chinese-funded security companies; “go global” strategies; suggest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1.010

2016-11-15

宋磊凯(1990—),男,河南新乡人,公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治安学安全管理。

D631.3

1674-6341(2017)01-0028-03

猜你喜欢

中资枪支安保
中军军弘集团秦皇岛安保公司 以党建为统领 打造“军”字品牌安保企业
跟踪导练(一)
起底中资房企海外债
中资美元债券责任管理:流动性压力下的主动应对
巴西成为全球因枪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枪支共享”
澳大利亚民众上缴逾5.7万支非法持有枪支
如何找准安保与宣传的平衡点——以G20杭州峰会安保宣传为例
2016年中资海外矿产能源投资报告
“猴”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