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研究概述
2017-03-10王雪丽
王雪丽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研究概述
王雪丽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思考或记忆会造成遗忘,在记忆的背景下,提取某些信息会造成对记忆中其他信息的遗忘,我们称之为提取诱发遗忘。近年来,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Storm等人发现了一个与之类似的现象——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相关研究显示二者虽在某些方面密切关联,却又存在本质差异。由于这一观点提出时间较短,对于该问题的探讨目前存在很多的疑问和争论,基于此,对该问题现有的研究内容做一梳理,旨在为后续学者寻找研究切入点提供参考。
问题解决诱发遗忘;提取诱发遗忘;RAT
0 引言
问题解决诱发遗忘是Storm等人在采用远距离联想测试(RAT)研究个体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发现的,即尝试对一个RAT问题的三个独立线索词产生一个共同的语义联想词会造成对与这三个线索词联系更为紧密先前配对词的遗忘。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新的观点源于旧的知识,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积累,我们不可能创造出任何新奇和具有开创性的事物来[1]。然而,事物兼具两面性,在相反的情况下,现存于大脑中的经验有时候也会造成思维的固着,影响新想法的产生。有时候,为了创造出一些不一样的思维产物,需要克服这些固着,暂时抑制那些我们早已获取的经验[2]。这个过程通常以遗忘的形式进行。
如何克服思维固着?主流声音秉持抑制观。该观点主要是在提取诱发遗忘研究背景下提出的,它认为试图提取一个目标项会激活非目标项,为了解决非目标项可能造成的固着和竞争,需要某种内在机制去控制非目标项目的显现,降低它们在提取时的可通达性,以此促进整个提取过程的顺利进行,这种机制便是抑制性的。假使在提取诱发遗忘中起作用的抑制机制同样存在于问题解决过程中,并帮助问题解决者在完成RAT任务时克服固着信息的干扰,那么此时就能在实验中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造成固着的项目在解决RAT问题后会被遗忘得更多。为了验证这种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现象的存在,Storm和Angello展开了一系列实验探究,并获得了许多具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在此,笔者将紧扣该主题对现有研究做一梳理,并对当前存在的争论和观点进行简要呈现。
1 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的研究范式及变式
Storm等人在探讨问题解决诱发遗忘时,设计了专门的研究范式,该范式包含线索—反应词对训练、RAT问题解决和线索—反应词对测试三个环节。在训练阶段,主试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关联性词对(如playing-fun)呈现给被试学习,学完一遍后紧接着呈现前面的线索词,要求被试回忆出对应的反应词;在第二个环节中,被试需完成一系列RAT任务,一半RAT任务由上述线索词中的三个为一组组成(固着条件),一半RAT任务是由未呈现过的新线索词组成(基线条件),被试需找出能与三个线索词均具联系的一个词作为单个RAT任务的答案;进入实验最后阶段,将最初学习过的所有线索词以不同顺序呈现,要求被试尽可能回忆出学习过的反应词。
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的实证研究基本遵循上述操作程序,在后续的发展中,该范式在具体环节及内容上有所转变。如Storm和Patel在考察创造性思考对遗忘的作用时,就采用了备选功能任务(AUT)代替RAT任务。在2012年的研究中,Storm和Koppel在进行最后回忆测试时,采用了具有适度关联的新线索词来帮助被试回忆学习过的反应词。另外,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国外学者还采用了不可能完成的RAT任务[3]或词干型提取线索来进一步探讨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的相关问题等。
2 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的研究现状及主要争论
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的研究时限较短,相关研究并不成熟,研究者在探讨这种遗忘的本质问题时,出现了不少争论,这些争论或通过实证研究得以解答,或仍然搁置有待探讨。最具争议性的几种观点为:
2.1 成功的问题解决对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的产生是否必要
Storm[3]采用上文中基本范式展开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在他的第一个实验中,除了成功观察到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的存在,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与成功完成的RAT问题相关反应词的回忆量相比,那些未被成功解决的RAT相关反应词的回忆量相对较少,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这样的结果支持如下结论:成功的问题解决并不是遗忘产生的必要条件,尝试找出目标答案的过程都会产生对干扰信息的抑制,无论RAT任务解决与否。在随后的实验2中,Storm将实验1中的一部分线索词重新打乱组成不可能完成的RAT任务,将这些任务在后续阶段进行下述操作:三分之一不呈现(基线水平),三分之一呈现20s(固着水平1),三分之一呈现60s(固着水平2)。实验材料变成不可能完成的RAT任务后重复上述程序,结果显示问题解决诱发遗忘效应在20s时表现为边缘显著,在60s时则十分显著。这说明成功的问题解决不是问题解决诱发遗忘产生的必要条件。
2.2 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的发生是线索独立还是线索依赖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的本质及动态受到更多的关注。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的出现是否对提取线索具有一定的要求?对于该问题,研究者作出了不同回答。有学者认为基于抑制的遗忘在使用新的、独立线索进行提取反应词时也能观察到。在此疑问基础上,Storm对实验1基本范式做了一些调整,每个被试需完成9个不可能的RAT任务(固着水平)和5个可能的RAT任务(避免被试觉知所给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另外9个不可能的RAT任务不要求解决,作为基线水平。在最后回忆测试时使用两种提取线索——相同线索和新线索,将被试随机分配到这两种提取线索条件下完成测试,结果显示,只有在相同的提取线索条件下才能观察到显著的问题解决诱发遗忘效应。这说明问题解决诱发遗忘是线索依赖的,即只有采用训练阶段学习过的线索进行提取,才能观察到这种遗忘现象。
2.3 问题解决诱发易化效应是否可靠
Storm在后续的实验2中再次考察了线索独立的问题,在此条件下仍旧未观察到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现象。但却出现了一个反常的结果,即固着反应词回忆量显著高于基线反应词回忆量,邢强等人称之为问题解决诱发易化效应。究其原因,前后两个实验设计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实验2要求被试解决的20个RAT问题是单独重新选取的。为何在实验1中未出现这种易化效应,我们不得而知。因此,在对待这个现象时,研究者必须持谨慎态度。这种情况是真实存在还是因为其他操作所导致的实验偏差,需要后续研究继续推进。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易化效应真的存在,那么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问题解决的作用是双重的,它既可以促进也可以损害固着信息的提取。
3 问题解决诱发遗忘与提取诱发遗忘的区别与联系
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的提出与提取诱发遗忘的研究密不可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前者的研究范式源自后者研究范式的演变,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加入了RAT任务环节,这也决定了两种现象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最突出的一点表现在解释这两种遗忘时,研究者都主张抑制机制在克服固着方面的作用,这种机制被看成是目标—导向的,它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帮助我们解决竞争、拒斥那些不恰当或不需要的信息[4]。当然,也有学者主张两种遗忘背后起主导作用的是干扰机制,不过近些年来大量实证研究数据和来自神经影像的观察结果仍为抑制观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尽管两类遗忘内在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方面的差异导致这两种遗忘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最具说服力的则是提取诱发遗忘是基于线索独立的,而问题解决诱发遗忘则是线索依赖的。这在历次重复研究中都得到证实,并且至今还没有学者对这种差异做出合理的解释。有研究者提出一种可能的假设:抑制在两种遗忘背景下发挥不同的作用,提取诱发遗忘的抑制机制作用于项目表现上,而对于问题解决诱发遗忘,该机制主要作用于抑制线索—反应间的联结。此外,虽有足够多的证据支持提取诱发遗忘的线索独立观点,但仍有不少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5]。总之,当前研究对两种遗忘的区别与联系探讨的争议还停留在表层,具有深度的实证研究目前相对缺乏。后续学者可以以此为基线寻找研究切入点。
4 结语
目前,国内对于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的关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现有文献资料极度缺乏。本文基于上述理论空白,将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的国外研究现状做了相对完整和清晰的梳理,为我国学者研究问题解决和记忆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野。但同时,由于只是理论剖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跨文化群体中如何显现,这是留给后续研究者的一个疑问,也是一个重要的开创点。在今后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可尝试从实证角度入手丰富该领域的内容;此外,从神经生物层面来观察这种遗忘的机理,也是弥补国外单一行为研究不足的必要手段。总之,对该主题全面而详尽的研究有助于改善学生认知活动,在未来教学领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1]Holyoak K J, Thagard P. Mental Leaps: Analogy in Creative Thought[J].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1995.
[2]Smith S M. The Constraining Effects of Initial Ideas[J].Paulus P.b.nijstad B.a.group Creativity Innovation Through Collaboration, 2003:15—31.
[3]Storm B C, Angello G, Bjork E L. Thinking can cause forgetting: memory dynamics in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 Cognition, 2011,37(5):1 287—1 293.
[4]Anderson M C. The role of inhibitory control in forgetting unwanted memories: A consideration of three methods[J].Dynamic cognitive processes, 2005:159—189.
[5]Camp G, Pecher D, Schmidt H G, et al. Are independent probes truly independent?[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 Cognition, 2009,35(4):934—942.
责任编辑:富春凯
Problem-Solving-Induced Forgetting Overview
WANG Xue-li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Thinking and remembering can cause forgetting. In the context of remembering,retrieving one item can cause the forgetting of other items. We call it retrieval-induced forgetting. 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creative problems of recent years, a similar phenomenon has been observed by Storm and Koppel in their study — problem-solving-induced forgetting. Correlation research shows that although these two topics are closely related in some aspects, there are essential differences. As the research time of problem-solving induced forgetting is short, and there are a lot of questions and arguments about it,so the author tries to sort out the existing research contents of this topic, aiming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scholars.
problem-solving-induced forgetting; retrieval-induced forgetting; remote associate test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1.047
2016-04-27
王雪丽(1990—),女,云南曲靖人,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B849
1674-6341(2017)01-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