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道华杯赛决赛几何试题的本质探究

2017-03-10广东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教研室钟文辉

中学数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曲径共圆原图

☉广东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教研室 钟文辉

一道华杯赛决赛几何试题的本质探究

☉广东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教研室 钟文辉

2014年第十九届华杯赛初二组决赛题,是一道有趣的几何“怪”题.它通过旋转图形、变换点和线的呈现顺序,把解题的“捷径”隐藏起来,甚至独辟“曲径”,转移思维焦点,让解题者顺着“曲径”一步步走下去,使一道本应该很简单的题目复杂化.接下来,笔者将顺着这条“曲径”分析问题,而后再跳出“曲径”,沿着“捷径”走向这道题的本质.

如图1,∠ABC=∠BCD=∠DAB=45°,B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图2

图1

一、题意剖析

1.在变化中寻找不变.

题目言简意赅,“45°”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形成思路,但细一想却无从下手,即便有些头绪和猜想,也很难判断是否正确.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这不是大家所熟悉的图形,“最底下”的边BC甚至是倾斜放置的.

其二,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图形,而是一个动图.原因如下:

(1)如图2,固定线段BD=2,过B点分别在BD上方、下方做直线l1、l2,使得l1、l2的夹角为45°.

(2)以BD的中点O1为圆心、BD为直径作圆,交BD的垂直平分线于点O2;以O2为圆心、BO2为半径作圆,交直线l1于点A,易证:∠BAD=45°.

(3)同理,可在l2上找到一点C,使得∠BCD=45°.

由作图过程可知,∠ABD和∠CBD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值,也就是说,题目中的图形是一个动图.依照题目的意思,这虽然是一个可以变化的图形,但它的面积却是不变的.在变化中寻找不变,这正是这道题最大的难点之一.

2.特殊化寻求猜想.

一个合理的猜想,是解题成功的一半.将变化的图形特殊化,是寻找猜想的捷径,更是深入理解图形的直观方法.

如图3,当∠ABD=45°、∠CBD=0°时,C、D两点重合,

图3

图4

如图4,当∠ABD=∠CBD=22.5°时,连接AC,延长BD交AC于点F,则AC垂直于BD.

从上面两个特殊化的例子中,可以生成两个猜想:1.SABCD=2;2.BD=AC,且BD⊥AC.事实上,已经可以说是本题的答案了,否则,所求面积将不是一个定值.

二、常规解法

对于解一道题来说,从条件出发和从结论出发,是两个最基本的解题思路.

1.从条件出发.

从“∠ABC=∠BCD=∠DAB=45°”这个条件出发,延长AD交BC于点E,形成等腰直角三角形,便是一个很自然的做法.如图5,△ABE和△CDE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E=BE,DE=EC,结合前面的猜想:AC=BD,便可以进一步猜想:△BDE≌△ACE.易证:△BDE≌△ACE,进而易得:BD=AC,且BD⊥AC.从而

注1:本解法是网上广为流传的解法,也是较容易想到的解法.

图5

图6

2.从结论出发.

从猜想的结论SABCD=2出发,结合“45°”、图3的特例及猜想“BD=AC,且BD⊥AC”这三个条件,自然便产生这样的解题思路:构造一个“2×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或正方形,证明等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或者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如图6,以BD为边作正方形BDD1B1,连接BD1、AB1、AD1,过A作AK⊥DD1于K,连接BK、B1K.

由∠BD1D+45°=∠BAD,得B、D、A、D1四点共圆.又B、D、D1、B1四点共圆,所以B、D、A、D1、B1五点共圆.

由∠B1AD1=∠B1BD1=45°=∠BCD,B1D1=BD,∠AB1D1=∠D1DA=180°-90°-45°-∠ABD=45°-∠ABD=∠CBD,得△AB1D1≌△CBD.

则SABCD=S△ABD+S△CDB=S△ABD+S△AB1D1=S△KBD+S△KB1D1=

三、巧妙解法

接下来,笔者提供一个巧妙的解法.如图7,延长AD交BC于点E,并旋转图形,使BC“水平放置”,显然,△ABE和△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图7

在发现这种解法后,笔者惊叹,这道题真的是出乎意料的简单.而在旋转之后,这个奇怪的图形也变得熟悉起来.当然,发现这个解法并不简单.

第一,在原图中,BC边是倾斜的,这将阻碍解题者产生联想.

第二,想到“求面积”,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与“底×高”等价起来,而不是关联起来,陷入了思维定式,于是便不会朝这个方向尝试.

第三,在原图中,BD边是水平的,而且是唯一确定的一条边,于是,解题者的思维焦点便会一直集中在BD上,甚至转移到AC上,而忽略了DE的关键性,容易把四边形ABCD拆分成△ABD和△CBD,但却想不到拆分成△ABE和△CDE的情形.

注2:解法1(或解法2)与解法3结合起来,实际上就是勾股定理的一种证明.此题完全可以放在教材的课后习题中,将解法1和解法3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感受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一次合作.

四、改编的启示

笔者不是命题者,并不了解命题者的命题思路.但根据上述分析,逆推回去,至少有两种方式,把原图变换成大家熟悉的图形.

图8

如图8,把DE显示出来,然后把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补充成两个正方形,最后隐藏AB、BD、CD,便形成了图8(2);把DE、AC显示出来,AB、CD隐藏起来,便形成了图8(4).

图8(3)是非常经典的一个图形,在小学奥数中常结合面积进行考查,而到了初中又可以证明勾股定理.图8(4)是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左边的“躺着”,右边的“站着”.

在图8(2)~(4)中,A、B、C、D四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没有任何改变,但不仔细观察,却很难发现这三个图形最核心、最基本的构图是一样的.这充分说明,在不改变各点位置关系的情况下,图形的旋转、线段的呈现和隐藏、多余的点的干扰,能够对几何构图形成有效的掩护,让解题者难以看清图形的基本构造.

五、尝试改编

基于前面的探究,笔者思前想后,得到了一系列有趣的改编题,仅供各位读者参考.

1.如图9,△ABE和△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说明:此题和原题是一模一样的,只是换了一种表述方法,并且把图形“摆正”了)

2.已知两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或正方形纸片)和一把足够长的有刻度的直尺,请问:至少需要量几次,才能知道两张纸片的总面积?

图9

图10

3.如图10,AC⊥BC,∠ABC=22.5°,∠BAD=45°,求证:BD=2AC.

(说明:此图是图4的上半部分,是原题的一种特殊情况)

4.如图11,∠A=45°,∠ACB为钝角,在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得BC=CD,过点D作DE⊥AC于点E,试比较AC、DE的大小.(实际上,AC+CE=DE)

图11

(说明:在图9中,把△CDE去掉,然后以点D为旋转中心,将△BDE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DE与AD重合,即为图11)

注3:原题是一道垂心背景题,点D是△ABC的垂心.

猜你喜欢

曲径共圆原图
“脱贫奔小康 共圆中国梦”获奖歌词选登
完形:打乱的拼图
曲径
游瘦西湖
药王谷石林
爱心共圆“归乡梦”
清明
找一找
例谈高考中的“四点共圆”问题
同写中国字共圆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