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参与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现状研究

2017-03-10彭丽

青年时代 2017年5期
关键词:政治意识互联网青少年

彭丽

摘 要:“互联网+”叩响了新时代舆论形成和传递的新号角,充斥着传媒生态环境的新空气。应对日渐变化的“网络舆论战”风险,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与青少年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发展的机遇与前景、风险与挑战,稳稳的抢占青少年网络政治意识建设的新领域,坚决夯实青少年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建设的“防火墙”。

关键词:互联网+;青少年;政治意识

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即,对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暂且未能估计的机遇和困扰。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普惠性技术和手段,可以辐射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科技等,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离革。“互联网+与青少年网络政治意识形态”是我们紧跟时代步伐, 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一次重大突破、一个长期战略、一项艰巨任务。指导青少年是否合理利用网络舆论传播规律?是否提高了网络政治意识能力?是否坚定了“四个自信”? 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与青少年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的内涵诠释

(一)“互联网+”生活是不可抵挡的时代潮流

信息技術和无线传输等的实用化和实效化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等互联发展的境况。“互联网+”战略概念疏解信息时代里新的存在形态,扩大人们信息交流的空间和速度,进一步提升生产和消费效率,创新发展驱动力。“互联网+”追求的决不是两者简单相加、粗犷堆砌的“加法效应”,而是融合发展、深化裂变的“乘方效应”。它建构的是一种新的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体现的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二)青少年政治意识形态是毋庸置疑的时代主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历史和实践阐明,国家在强盛发展中经济实力和精神动力都不可小觑,二者兼备、相辅相成。全球范围内的不同利益思潮交锋对决激烈,西方国家在青少年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加紧渗透,不断炮制“中国威胁论”。因此,构建青少年网络政治意识建设的“防护网“是长期复杂的进程,是毋庸置疑的时代主题,我们必须坚持常抓常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

(三)“互联网+与青少年政治意识形态”的价值所在

西方一些思潮不易从传统媒介上入手,便开始更多地利用互联网对进行舆论和思想渗透。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通过互联网激荡反应,私心私利阴谋之人对改革开放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狐疑行为“, 对青少年网络政治意识构成严重冲击。习近平同志指出:“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2]在这个“无形的战场”,我国青少年能否扛得住、打的赢、站的稳才是关键。青少年网络政治意识形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和灵魂,“互联网+与青少年网络政治意识形态”命题的提出,就是为了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变化,抢占舆论地,增强积极性、掌握主动权、划清是非线、澄清模糊观、营造良氛围,以此巩固我国的政治地位在互联网中的重要位置。

二、互联网+与青少年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的有利契机

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如同原子裂变之速度,传播范围广、文化弘扬快、思潮引领强,是青少年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资源和重要载体。

(一)互联网是一个信息传递的新平台

经过22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已经走入千家万户,网名总数全球第一,已经成为名实相副的网络大国。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讲,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碎片化、海容量、高覆盖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基于其自身特性,可以突破时空局限性,改变了传统媒体一板一眼、整齐划一、枯燥乏味、自拉自唱、面板生硬、欠缺个性的传播方式,扩展了人们信息获取和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性,即是网民获得信息的主渠道,又是国家沟通青少年的“微平台”。

(二)互联网是一个文化传播的新路子

互联网媒介将“便利“和”交锋“双双降世”,“互联网不仅是一种高新技术手段,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手段,”[3]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创作与传播的新渠道。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与到文化产品的创作中来,以文化宣传稳固政治地位,创作生产系列具有中国格调、中国气魄、中国品味、中国典故的文化标识物。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充分挖掘和焕发我国文化资源的潜力,开启文化“走出去”模式。

(三)互联网是一个引领思潮的新介质

随着信息消费越来越普遍化、即时化、平民化,“社会舆论传播和大众思想引导已从纸上、墙上、电视上转移到网络移动终端的方寸屏幕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载体,青少年学会讲清楚中国特色、中国优势、中国梦想。以身作则影响他人,让青年一代从中国梦看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用中国梦把各族人民更好的“编织”一体,优化社会多元思潮,内化中国信仰。巧用这一载体,批驳和反对以新自由主义等为代表的错误社会思潮,让主流政治观占据网络空间,使网络空间清朗。

三、互联网+与青少年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的严峻挑战

事实上,科学技术从来都不是一个中立的力量,“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5]。互联在巩固壮大向上向善的青少年政治意识的同时,也为敌对势力和“异见分子”思想文化渗透提供了途径,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可谓急如星火。

(一)境外敌对势力凭借互联网升腾舆论渗透

互联网已成为不法分子开展政治斗争进行政权颠覆的一个平台,西化分化中国的现象极易攻克三观初建不稳定的青少年人群。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毫不避讳地说,“一定要攻破中国政府对网络的限制,这是美国政府的责任”。他们利用互联网媒体,通过有组织地发表评论文章、跟帖、转载等形式来发酵突发事件。他们凭借“网络信息强势”,肆无忌惮的肯定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有恃无恐的诋毁中国的政治制度,蓄谋已久的搞贼子狼心的“和平演变”。

(二)境内异见分子利用互联网散播危险信息

境外敌对势力在直接开展舆论攻击以外,还会选择在国内寻找代理人,在青少年队伍中培植“公知”与“大V”,组织一些异见分子长期潜伏网络舆论场,经常对一些群体事件、社会热点、重大活动移花接木、张冠李戴、任意拔高,以吹毛求疵煽动青少年不满情绪,引发青少年网络舆论动荡。如,近年来,《PX项目被环保人士称之为断子绝孙工程》《断子绝孙核电站》等等虚假谣言,造成严重后果:背后都有青少年网络推手,或“无知”不法分子利用,或“无良”被利益驱使,动摇了政治立场。

青少年网民往往来不及看清和甄别所谓网络意见领袖就草率认同,常常会意气用事被错误舆论误导。个别青少年受利益驱动,不顾舆论本身应具备的社会价值,常常以夸张的标题和猎奇性的内容抢卖点、恶搞剧,小题大做、肆意渲染。一些费利益群体围观起哄,煽风点火,从而不断引爆出重大的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被异见分子抓其弱点而用之影响舆论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社会负面情绪通过互联网制造舆论压力

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使得在网络平台上,什么人都能说,什么话都能讲,特别是微博、微信、QQ这些“点对点”的传播,在一些青少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表达心声、维护权益时,会造成一些负面网络舆情影响了青少年的政治观念、甚至动摇政治立场,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意识形态建设和国家政治地位巩固,引发道德失常、文明失仪、社会无序、生态无绿。尤其在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阶段出现的贪腐和暴富等现象,难免会有不满情绪,有些人青少年便开始借助网络发帖、发微博、玩微信等方式宣泄心中不平,煽动立场不坚的青年跟风夸大,混淆是非,虚构矛盾,引发动荡, 或夸大社会矛盾,严重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四、青少年参与网络政治意识建设的思路对策

针对青少年网络政治意识斗争的面临的困境,当代青年应该明确立场、提高意识、提升品质、培养能力、规范行为、踊跃作为,力争在紧握网络政治意识建设的“指挥棒“,系好网络政治意识建设的“约束绳”, 当好网络政治意识建设的“代言人”上下功夫。

(一)紧握网络政治意识建设的“指挥棒”

“指挥棒”即领导力,领之导之,导之通之,通之久之。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各级意识形态教育领导层、以及意识形态工作专家要站在工作第一线,创新工作思路,设置工作规划,综合考虑和筛选网络政治意识安全危机和社会舆论风险因子,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防范。青少年坚持守土言责、守土明责、守土为责、坚守党的理论,站稳党的立场,走好党的路线。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人始终是第一要素、第一动力。网上“红色地带”需科学发展,网上“灰色地带”需关注引导,网上“黑色地带”需瓦解改造。,在青少年中找代表并发动党员、团员、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等青年当战士不当绅士,建立“网络统一戰线”,引导舆论导向积极健康发展。三是凝聚舆论合力。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任务,都有牵头、主导、配合的角色存在。动员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网络政治意识建设工作,营造全员参与的“强大磁场”。

(二)系好网络政治意识建设的“约束绳”

“约束绳“即管理力, 青少年政治意识形态在互联网平台的呈现结果需要管理。一是管好政治方向。实践证明,党和人民前途命运之”福“与”祸“取决于政治方向。青少年网络生活中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创新舆论引导方式。二是管好舆论阵地。坚持依法管网、依法治网,“谁出事谁担责”的问责机制,规避“侥幸心理”和“隐匿心态”,以“零容忍”的态度,将“网络家园“打理的井然有序。对网络舆论敏感事件和热点问题,敢抓“绳“、敢曝光、敢惩治,做到依法依规有序运行。三是管好意见领袖。如今网络“大V”、“意见领袖”影响不容小觑,有的甚至95后青年。必须建立网络信息传播和舆情分析平台,决不允许部分“意见领袖”利用网络散步错误思想观点。,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处置网上传播错误观点和言论者。

(三)当好网络政治意识建设的“代言人”

“代言人”有喉舌之功能,舆论斗争的实质是话语之争。 一是繁荣思想舆论主干道。马克思提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6]主动参与网络红色宣传教育传播,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展示当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唱响主旋律。二是打好网络舆论斗争之战。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不能让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在网上放任自流。 ”对青少年不良的网络舆论导向及时进行纠正,划清是非,澄清认识。三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精气”。把历史文化的精华积累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青少年还要积极创新载体和打造平台,重构多角度、宽视野的文化走出去格局,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推介具有中国特征的文化标识在国际市场的充斥率和美誉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五、结语

互联网是青少年政治意识形态建设的广阔舞台,“互联网+与青少年政治意识形态”事关国家安全、政权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重大战略问题。青少年必须清醒认识、高度重视,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抢占机遇的高位点、道德的高峰点和传达的致远点,巩固国家的政治地位,凝聚青少年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 -08 -21.

[3]陆玉林.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

[4]卢克平.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J].河南:党的生活,2015(6)上.23.

[5][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6.276.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7.

猜你喜欢

政治意识互联网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政治意识:政治体系的灵魂与核心
习近平缘何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政治意识问题
领导干部强化大局意识的三个维度
弘扬长征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