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方法探析

2017-03-09韩玉峰

环球市场 2017年31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馆员图书馆

韩玉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

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方法探析

韩玉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

党和政府在“十三五”时期发展重大思路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首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立足于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快建设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本文以公共图书馆为主要研究对象,扼要阐述了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核心理念,并结合当下发展形势提出了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工作建议,以期为完善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公共文化体系;公共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思路

一、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从心出发”是服务行业的基本工作理念,而这也是公共图书馆的立馆宗旨。作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的“核心部件”,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核不仅在于倡导人文关怀,基于用户实际需求为工作出发点,还力求为广大民众提供更人性化、更广泛化、多层次化的文化服务,以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职能作用。对此,公共图书馆全体应在实践中坚持学习,继续摸索,着力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改变以往被动式服务,走向积极、热情、主动式服务,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核心理念,助力公共图书馆社会公益形象的塑造与优化。

二、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可行方法

在国家“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等指导思想的号召下,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一员,肩负着宣扬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责。那么,如何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实现服务效能的优化与提升,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夯实公共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基础,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

前文已述,公共图书馆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知识、获取前沿资讯、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阵地,但如何才能让图书馆内的海量资源和文献数据被用户高效利用,是确保用户实现有效阅读的关键。从公共图书馆服务实践来看,馆内日常运营的一切活动和业务的开展,基本上都是依靠图书馆馆员的执行。换言之,馆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即,提高馆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实现高效化、高质化的基础和前提。所以,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在馆员管理层面,要将“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深刻根植于全体馆员工作的每一环节,强调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文献需求;其次,要求全体馆员学会用敏锐的眼光和灵敏的思维看待图书馆服务工作,不断进行专业学习和培训,及时把握瞬息万变的资讯变化,成为图书信息资源专家,既要会推荐优秀书籍文献,发挥作品的鼓舞作用,还要能够正确运用舆论引导用户,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除上述外,还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加强馆员的思政教育,夯实全体馆员的思想素养,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使之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怀揣着高尚的职业素质自觉融入到思想和行动中。

(二)遵循以用户需求为本的服务宗旨,积极探索人性化服务

在过去,公共图书馆内多项服务都因人力、物力等方面影响,存在着较多限制规定,从而使得服务工作局限性较大。在业界大力推广“人性化服务”的当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理念逐渐发生了变化,“以用户为本”的全新服务理念使得公共图书馆整体服务不仅更具社会公益性质,还使得服务范围、层次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创新。为继续发扬和巩固这一优势,公共图书馆不仅要保持现有服务水平,还要继续创新服务形式,尽量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用户在借阅时间上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和研发更多元化、更人性化的服务渠道。例如,可定期开展用户需求调研活动,根据调研结果调整服务类型;又如,联合当地媒体联合举办“公共图书馆用户服务日”,开设不同主题的读书会,邀请用户加入探讨;或是开展馆内资源和服务项目等推广活动,指导用户熟悉并掌握图书馆智能借阅系统操作,籍此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也使得本馆服务更贴近用户需求,满足用户个性选择。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拓宽服务平台,尝试创新技术与手段

过去,图书馆的服务程序和模式很难及时获悉馆藏资源情况,也难以快速准确地分析用户的借阅情况、需求和习惯。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如“大数据”的收集、分析,不仅能够第一时间获悉详尽的馆藏信息,还能极为准确地掌握不同层次用户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特色服务。对此,为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推广数字化、信息化服务不可或缺。例如,可借助“微信”平台的“熟人式”人际网络,帮助公共图书馆获取更多、更真实的客户群,从而准确获知客户群体属,以提升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精确化;或是借助“微信公众号”进行植入式的资讯推送,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但要注意的是,在推广数字化、信息化服务的过程中,应注意将用户与图书馆OPAC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并增设“RSS订阅服务”,以帮助用户自助完成馆藏查询、续借、预约、挂失、咨询等多项服务。

结语

公共图书馆是基层文化传播、文明建设、道德教育等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沿阵地,也是人民群众接受文化熏陶、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立足于全面推动文化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也应随之调整,及时更新服务理念和革新管理模式,才能与时俱进,为更多用户提供更符合其个性需求的文化服务,助力基层文化水平的提升。

[1]邱冠华.公共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的途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4):14-24.

[2]刘骁斌.“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J].情报探索,2016(1):116-120.

[3]柯平,宫平.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模型探索[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25(6):3-8.

[4]张若冰,申晓娟,李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简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4):21-24.

[5]王宏鑫.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碎片化困境与整体化出路[J].新世纪图书馆,2015(2):15-19.

[6]吕玉洁,葛菁.国际文化大都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规划[J].图书馆杂志,2016,35(1):31-37.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馆员图书馆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