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的预防和对策分析

2017-03-09

环球市场 2017年31期
关键词:电力企业法律体系

刘 玉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

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的预防和对策分析

刘 玉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

现阶段中国正处在社会迅速转型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风险高发,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增大,而法律风险作为企业风险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表现出了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损失严重性、广泛性、国际性以及投机性等特征。

电力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构建

一、现阶段电力企业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风险

(一)劳动用工方面

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并没有全部使用先进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机器设备,还是需要聘用大量的工作人员来维护和建设企业。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在聘用工作人员时较以前已经更为规范,但因企业较大,有时在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上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同时在用工培训方面有待加强,除了应对已经进入企业工作的员工进行培训,加强日常管理外,尤其应增加对新员工或是临时员工的安全培训,加大企业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二)电力建设方面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目前在改造或建设电网的过程中,纠纷数量仍保持高位运行。例如,在电网的维护和建设工作中,常常会产生电磁污染问题,但是现阶段我国还没有针对电磁污染的情况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常常因阻工出现工期延迟。又如,在电网建设过程中,时常遇到违章建筑物的情况,因为通常情况下,电力设施设备不会在新建的建筑物范围内选址,但是如果选择在老街范围中,建设杆线又十分不便,甚至还存在着私自建造房屋或在原来房屋的面积基础上私自加宽或加高的情况,这些问题都不利于电网的建设,同时也给核算赔偿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目前电力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1.法 律机构设置不完善,法律事务管理业务衔接不畅。

目前大部分电力企业按照国资委要求,能够设立企业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主管,对法律事务总体负责和具体业务管理,但大部分岗位均为兼职且人员无专业背景,肩负责任但手无利刃;同时,各业务部门没有相应岗位与法律事务进行业务衔接,法律审核与风险防控容易停于表面。

2.外 聘律师管理粗放,律法风险防控成本居高不下

企业内部人员对业务需求较为清楚,但对法律规定了解不多;外聘律师对法律规范清楚,但对企业内部业务需求不够了解。双方如果不充分沟通,很难在业务与法律风险防范方面达到完美匹配;如果每项业务都进行充分沟通,那么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必然居高难下。

3.法 律人才职业规划不明确、地位待遇不高,人才引进和发展缺乏吸引力

美国在企业总法律顾问的定位上为企业的副总裁,地位仅次于公司总裁[参见文一则:《美国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下)》,载《当代经济》,1998年12期.],且从其薪酬、权力以及准入资格等方面均能显示出总法律顾问的地位与价值。而在我国电力企业中,因主要任务是生产,企业总法律顾问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也使得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构建难度较大。。

二、供电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一)强化企业法律风险意识

这是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思想基础。公司在构建防范法律风险体系过程中,要把强化风险意识放在了首位,通过压力的层层传递,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行动上。通过专门的全员法律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的法律意识,让公司干部员工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

(二)依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网公司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重点》,使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走上制度化轨道;制定出台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内部管理六大制度,即合同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的管理及审查制度,劳动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税收筹划,法定代表人责任,法人治理结构制度;建立健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环节相应的运作流程,强化企业的执行力,有效地保障公司重大事项的依法有序进行。

(三)重视法律知识教育培训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普及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结合岗位实际需要,对企管、供销、财务、审计等重点部门的工作人员,加大合同法、公司法、税法、担保法等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法律业务水平,强化防范法律风险和市场契约意识。要通过制度化专业培训,建设一支精通法律、熟悉业务的专业化经营队伍,建立健全责权利一致的营销责任制度,从而保障合同安全,减少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建立测评监控企业法律风险的指标体系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企业应针对一般业务流程和项目运作程序系统建立一套测评企业法律风险的指标体系,便于企业自我测评,或合作伙伴、交易对手、中介机构测评企业法律风险。该指标体系分为管理良好、危机征兆、需要整顿、危险预警、严重危机五个级别,在相关数据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企业法律风险评价模型,每一测评指标均含相应分值或权重因素,用以诊断识别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状态及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排查制度和纠错机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企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电力企业对其内部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注意与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管理能力以及相关的市场竞争状况和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等因素相结合,对电力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自身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贯彻执行,保证自身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合法性。其在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后,要注意观察,及时找出漏洞并进行处理,保证其在运用过程中可以与企业的文化底蕴以及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进行完美融合,使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与企业内部的管理经营相融合,从而对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常出现的漏洞以及缺陷进行弥补,促使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1]黎梓庆.电力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广西电业,2008,(3).

[2]冯水城,布天文.供电企业构建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供电企业管理,2010,(2).

猜你喜欢

电力企业法律体系
基于Canopy-Kmeans算法的电力企业流量数据分析研究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中国电力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潮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