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教师如何养成“工匠精神”

2017-03-09魏安邦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魏安邦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1 前言

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中国质造”的新形势下,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耳目一新,更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态度,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决心。

同年5月,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主题的“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在津举行。刘延东副总理在开幕式上说:“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与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更新换代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求更加契合。”[2]这就把弘扬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发展联系起来,使工匠精神不仅仅停留在“报告”中,而成为各行各业不约而同的价值标尺,进而成为时代的呼声。它必将对“中国制造”向中高端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产生积极影响;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产生推进作用。

2017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就“教育改革发展”答记者问时,明确指出:“‘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需要培养鲁班。”他还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了阐明,职业教育在中国已经成长了很长时间,有了坚实的历史基础,现在又有着急切的现实需求,加上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国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急切的要求。“要求我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大规模的技术人才支撑。也就是提供两个公共产品,一个是在全社会通过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一个是提供大量的大国工匠。这就是我们的历史任务。”[3]

什么是“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应该怎样传承“工匠精神”?特别是职业院校的教师如何理解并养成“工匠精神”?本文试就“工匠精神”的这些问题加以阐述和研讨,以期提高思想认识,自觉落实在职业院校教师成长的行动中。

2 “工匠”与“工匠精神”

2.1 “工匠”的由来

要理解工匠精神,得先从工匠说起。“工匠”,是指传统的手艺工人,如木匠、铁匠、石匠等手工匠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工匠,都必须是一门技术的掌握者。所谓“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4],就说明工匠拥有一技之长的重要性。技术,是社会不断前进的主要动力。一个社会拥有的时代特色,通常都会在工匠身上得到体现。故工匠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传承、坚守、钻研、创新,追求技术技能的极致、打造完美的作品。而当代匠人是技能人才,尽管他们的技能和行业不同,但匠心是一致的,那就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追求。

“大国工匠”, 据央视播出《大国工匠》的八位匠人的事迹,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匠人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成为当代中国的极品工匠。他们虽文化不同,年龄有别,技艺各异,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2.2 “工匠精神”的关键词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一种求真精神、敬业精神、追求极致精神。古往今来,人类社会每一次的进步和发展,都与工匠精神息息相关。从古时候的庖丁解牛、鲁班学艺、四大发明到如今的高铁飞驰、“蛟龙入水”“嫦娥登月”,无一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随着工匠精神的传播,各类媒体对“工匠精神”的解读也各有不同,仅“工匠精神”的关键词,就有严谨、专注、敬业、创新、恪尽职守、坚持不懈、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一丝不苟、周到细致、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崇尚质量,追求极致等不同词语。笔者认为,其中的核心关键词应该是: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坚持不懈。意即坚持到底,毫不松懈,亦即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坚持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磨炼,最终出现“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效果。坚持就是胜利,“水滴石穿,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即为坚持不懈的一个例证。对教师职业来说,与“工匠”有异曲同工之处,工匠制作的是产品,而教师培养的是学生,教师应该把自己看成是艺术家,学生就是一件件的正在雕琢和打磨中的艺术品。学生虽各有不同,但我们必须以仁爱之心和工匠精神坚持不懈地去教育感染学生,让他们成为各有内涵和品位、成为合格的优秀人才。

精益求精。意即锦上添花、好上加好,永无止境。“工匠精神”就是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细致入微。切不可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工匠精神就要不自负、不自满、不停顿地习作和探索,寻求更加美满的结果。在教育教学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学生成才,要力求事作于精、事作于细、事作于严,对学生教育引导,给学生带来良好影响。

追求极致。意即追求学术、技艺等达到最高水平。作为匠人,最典型的特点是对自己的技艺有着严格的苛求,苦心孤诣、一丝不苟,在提升过程中不断追求技术的极致和完美[5]。如航天测控技术要求:“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这“万无一失”是追求极致的最高要求,只有“万无一失”,才能保障航天器稳妥可靠,安全飞行。

职业院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技艺的提升主要集中在教学和教研两个方面。教学发展是教师发展的核心,而教研发展则衡量其学术水平。在教学教研实践中,要像匠人一样不断雕琢和打磨自己的作品,以一种追求极致和完美的态度,努力达到同行的颠峰。例如在教材建设中,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教师张振宇,从教40余年,一辈子坚守分析岗位,教化工分析课程、编化工分析讲义、译化工分析专著、出化工分析教材。由他主编的《化工分析》教材,于1980年经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后至2015年的35年间,历经4次再版。该教材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其鲜明特点:删旧增新,与时俱进;理论降调,实践加强;深入浅出,简明实用;融入国家标准,扩展知识领域;传承职业技能,彰显职教特色。这一鲜明特点的形成是长期坚持不懈、积累经验的结果,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在他治学路上的充分体现,致使教材历久弥新、以质取胜,受到出版社和广大读者的青睐,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一等奖”。

3 职业教育需要传承“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是与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紧密关联的教育类型。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自然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需要传承工匠精神,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突显出来:

3.1 以“工匠精神”作为职教灵魂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应成为每一所院校学生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6]。这种境界应包含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三个方面。

在专业上,应具备极强的专业性与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品质;具有强烈的专业追求,并把这种不懈追求贯穿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当作人生的一个目标;具有坚定的专业操守,为了自己的专业坚持,舍得放弃诱惑,坚持企业忠诚,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寄托在对专业的奉献上[7]。

在职业态度上,工匠自身的技能、技艺和技术是他们的物质载体和最根本的职业生涯的追求,是职业态度的独特精神表现。没有这种职业态度,就不可能把自己的专业视为与自己的生命一样同在。

人文素养,这是工匠最为重要的精神境界,即工匠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有创新能力、要有社会人文关怀。如果缺乏人文素养,就不可能有职业态度的端正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专业上不懈的创新能力。

据上所述,只有把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三者统一起来,才能对工匠精神有一种源于职业教育,又高于职业教育,成为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成为职校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理想的重要遵循。

3.2 以“工匠精神”引领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其办学实质是为各行各业培养造就技术高超、技艺精湛的工匠。弘扬工匠精神,既关乎当前,又关乎长远;既关乎转型升级,也关乎就业和民生。实现“中国智造”和“中国质造”,既需要工程设计师,也离不开能工巧匠;工匠不一定成为企业家,但成功的企业家一定少不了工匠精神。故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更加自信地施展才华,为产业转型升级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弘扬工匠精神,会给职业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诸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在专业课程建设上、在教学方法创新上将带来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有较强的价值性和针对性。

3.3 以“工匠精神”培养现代学徒

现代学徒制是国际职教的发展趋势。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成长,可以有效缓解企业在升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2015年,国家教育部门正式确定了首批试点院校127所,明确了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途径、实施方式和实施进程[8]。

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就是传统学徒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体。它既有传统学徒制度“边看、边干、边学”的现场学习优势,又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系统、高效”的人才培养优势,力求在解决理论与实践分离、学习与就业脱节的问题上有实质性突破。其中核心便是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校企双主体育人。

这种学徒制如何培养?据试点院校“双主体育人、三阶段成长”经验,即学生通过第一学年的“职业融入”,在校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开展校内实训和企业体验;第二学年的“工学交替”,学习专业方向课程,开展项目实训和轮岗实训;第三学年的“综合职业实践”,学习专业拓展知识以及最终评价,并获得“双证”,成为一名与企业要求、企业环境相契合的技术人才。

3.4 以“工匠精神”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职业院校是培养能工巧匠的主阵地。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提供大量的大国工匠,这是我们的历史任务。作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其目标,而筑牢、夯实未来大国工匠的基础更为重要。短短三年的高职教育,虽难以将学生培养成大国工匠,但可以强化对匠才的造就培养:一是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理念的教育,以便使学生养成对于学习、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让每个学生能够以敬畏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二是深化工学结合,边干边学,边学边练,学以致用,掌握技艺;三是探索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校企合作育人,为学生成长为未来大国工匠铺路搭桥、架设阶梯,经过精细培养,突出个人所长,使其真正精通一门技艺,成为能工巧匠,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教师工匠精神的养成

李克强总理倡导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仅面向企业,其他各行各业也应如此。作为高职教师,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应首先使自己养成有琢玉成器的工匠精神,然后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以这种精神培养学生成为大国工匠。其具体养成路经有三条。

4.1 夯实工匠精神之基

什么是工匠精神之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就是工匠精神之基。它对教师工匠精神的养成有着如下重要作用:

⑴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书育人是教师工匠精神的核心,爱岗敬业是教师工匠精神的标志,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教师工匠精神的表现。教师要做到这些,需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作为支撑,才能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⑵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要成为学生眼里效仿的榜样,其一言一行都应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精美的板书设计、富有感染力的教态,都会受到学生的喜爱,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⑶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教学基本功反映了一个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有效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规定的任务。

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又反过来促使教师教学基本功水平的再提高,同时也必将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然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衡量每一次教学。做到课前周密备课、课堂细致讲课、课后认真反思并写出经验教训,扬长补短,改进提高。

4.2 磨炼工匠精神之艺

“艺”指匠艺,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所具有的技术、技能和技艺。高职教师必须对所授的匠艺有熟练掌握,这是对“双师型”教师的必然要求。要磨炼匠艺,掌握本领,身有绝技,用三技(技术、技能、技艺)指导三实(实验、实训、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为了探索提升教学艺术水平,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对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融入为师之道,教书育人;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基础,实行“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授人以渔,寻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要紧跟时代步伐,随时获取业界创新的新动态,并将其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3 树立工匠精神之德

“德为才之帅”,意即德是才智的统帅。要以德为先,坚持立德树人。工匠精神之德,应包含敬业之德、育人之德和科研之德。

⑴ 敬业之德。高职教师应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爱岗敬业,坚守岗位,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一行,以满腔热情为职教事业做出毕生的贡献。具体说来,就是一辈子精心备好每一次课,一辈子认真讲好每一次课,常备常新,常讲常新,讲求实效,尽善尽美。决不能认为课堂教学只是完成教学进度,把备课变得可有可无,无心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探索研究。

⑵ 育人之德。尊重自己的作品和尊重客人的意见是工匠所遵循的一贯原则。作为高职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只有把学生的成人成才当作一件大事,才是教学之道。

按照这一教学之道,就要用高尚的职教匠德,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和感化。这种境界也是“职教名匠”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理想境界。

“天道酬勤,匠道酬精”。同样,“职教之道酬教”,这个“教”就是培育好匠才。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脚踏实地,认真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就能成为“职教名匠”,肩负起培育好匠才的历史使命。

⑶ 科研之德。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创新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科研与创新需要在总结个人教学和前人研究基础上,不断进行知识积累。如果没有知识积累作为前提,就不可能拥有广阔的视角,不可能把握学术发展的动态,更不可能产生出具有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科研之德,还在于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在学术探索活动中,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学术修养,加强自我约束、自我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才能使自己的科研沿着正确的轨道有所前进、有所成就。

上述职业院校教师工匠精神的养成路径,对我们职业院校的所有教师,都是一次全新的教育改革、教育理念创新的挑战。只有教师养成工匠精神,才能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才能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内化为学生的精神之中。

5 结语

以上围绕职业院校教师如何养成“工匠精神”,探讨了“工匠”与“工匠精神”、职业教育需要传承工匠精神、教师工匠精神的养成等三个问题,使我们从中体会到:

一是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关系非常密切”,坚实的历史基础与现实的急切需求,需要职业院校弘扬工匠精神,努力培养大国工匠,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二是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含义的认识,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应把工匠精神作为衡量自己的工作标准,求精、求细、求质,求新,追求极致,不断提升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水平。

三是弘扬工匠精神,可促进教育教学深化改革、促进“双师型”教师技艺提升、促进职教模式创新发展,推进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

时代在前进,职教在发展。愿我们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学好用好工匠精神,争当立德树人、崇德尚技的“职教名匠”,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求奉献力量。

[1]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16-03-18(01).

[2] 刘延东.弘杨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在2016年职教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5月8日)[N].中国教育报,2016-05-10(01).

[3] 苏令.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7-03-13(01).

[4] 孙兴洋.职业教育尤重“工匠精神”[N].人民日报,2016-03-24(18).

[5] 李婉芝.匠气·匠心·匠技[N].中国教育报,2016-12-01(05).

[6] 李小鲁.“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16-05-13(05).

[7] 徐桂庭.以工匠精神引领时代 以工匠制度创造未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6):107-115.

[8] 苏令.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现代学徒制“北仑模式”,点燃学生希望之火[N].中国教育报,2017-03-08(04).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周克耀
光影视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