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识课教学与管理研究

2017-03-09顾卫华

关键词:通识教学资源互联网+

顾卫华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识课教学与管理研究

顾卫华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 江苏 无锡214153)

当前,网络通识课正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应根据网络通识课的基本特点,紧密结合互联网科技下的新兴环境,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课程辅导教师,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开拓“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教学与管理新模式。

“互联网+”;网络通识课;教学与管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人类已经进入了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处理的自动化时代。国务院李克强总理首次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大量使用,对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发展趋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通知文件精神,高职院校要以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一种完整的、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课就是为满足高职学生不同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所设计的。[1]

一、网络通识课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网络通识课不仅可以提供了涵盖人文、心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丰富的课程内容,还可以提供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和相配套的教辅资料等,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丰富的视觉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由于其具有传统课堂无可比拟的优势,网络通识课可以解决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网络通识课在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上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实体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如授课形式的变化所带来跨越时空下的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效果保证、课堂教学的虚拟化和教学网络化所带来的课堂评价等。本文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育模式给传统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带来新的调整,针对网络通识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充分发挥网络通识课在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价值。

网络通识课是伴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开始盛行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将名校、名师、名课等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学生通过网络就能直接获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与传统的实体课堂教学相比,其优势表现在:它具有资源的共享性、课程结构的开放性、学习的自主性和协作性等特点。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进度、自我测试等;名师大家授课,教学资源全部共享;相关课程信息共享和反馈具有及时性。

网络通识课的教务管理特点主要体现在通识课种类的开设、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的监控和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核算等几个方面。首先,网络通识课的选课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进行自由选课,因此,网络通识课的选课人数变化非常大,实际选课人数难以预测。其次,网络通识课是以网络视频形式授课,在线辅导、答疑等,教学质量难以像普通课堂教学一样易于监控。最后,网络通识课很多情况下并非本校教师直接授课,对辅导教师工作量的核算不能参照一般实体课的方式进行。

二、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教学与管理的困境分析

(一)亟须优质教学资源

慕课平台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明显的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大量涌现、教学资源共享蔚然成风。资源的分享成为重要的阶段成果,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开好网络课必不可少的前提。所谓优质教学资源,指的是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教材、教案、教学视频和音频以及多媒体动画、习题与案例、参考资料等资源。通识课的课程性质决定其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主要是为了降低课程的专业门槛,并营造出一条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学习途径。[2]因此笔者认为,网络通识课亟须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

(二)亟须帮助学生理性选课

教学培养目标的广泛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尽量多开设这样的通识课程,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各专业学生的选课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教学管理部门盲目扩大网络通识课的开设数量,没有对学生实际选课需求进行调查、引导与调控,导致某些课程的选课人数寥寥无几,最后只得取消这些课程;与此同时,面对当前毕业季就业难的大环境,学习的功利性变得更强,更倾向于实用课程,有些课程选课的人数大大超过预期,迫使教务管理部门限制选课人数或增加教学班级。同时出现这种选课热门与冷门现象,也与管理部门的没有合理引导有关。这是因为,学生在选课之前缺乏对网络通识课的主讲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等信息的充分了解,他们完全凭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学长们的经验之谈进行选择。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让学生选课前熟悉掌握相关网络通识课的基本信息和其他高校同学对该课程的评价等,以便帮助他们理性化地选课。

(三)亟须实施弹性教务管理

网络通识课开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给教务部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其中有部分网络通识课因选课人数少而被迫取消,部分网络通识课因选课人数过多需要增加班级或者限制选课人数的尴尬境地,还包括如何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衡量教师教学工作量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教务管理部门必须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务管理模式。

(四)亟需严把教学质量关

教学质量一直是网络课教学的生命线。网络通识课平台大都包含了通知、日程安排、讨论区、考试、成绩管理、花名册以及访问量、课程、成绩、在线互动统计等功能,集在线教学、学习互动、教务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要把好网络通识课的教学质量关,必须要从两个层面加强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监控。教学管理部门需定期或不定期地查看教师教学进度、辅导答疑和讨论记录,以及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等等;辅导教师需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包括:视频选择、作业发布、辅导答疑、作业点评和考试等。在技术上采取防拖拽防跳集学习监控,设置闯关模式,强化在线支持和互动等。

三、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教学与管理改革的举措

要开好网络通识课,高职院校必须根据通识课的特点、高职学生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一)制定网络通识课程管理制度

网络通识课作为一种新兴课程,在管理模式上应与实体课程有所区别。因此,必须制订一套专门的针对网络课程的教学管理制度。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在先后引进超星尔雅网络课程、FiF云学习平台、智慧职教、蓝墨云班课等网络课程后,通过开展一系列师生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学生对这些网络课程认可度比较高、反映良好。为进一步规范网络课日常教学管理,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网络课程教学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对网络通识课程的认定范围进行重新界定,以及对课程管理、教学要求、工作量计算等作出详细规定。网络课管理制度的制定有效地保障了网络通识课程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培养高素质的课程辅导教师

网络通识课程大都由名校名师视频授课,学校也应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课程辅导教师队伍,主要职责是公布课程信息、考核要求,解答学生学习疑问,提醒学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登记学生的成绩和材料归档等。培养和打造高素质课程辅导教师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问题: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能够经常在线了解学生的视频观看、作业完成、考试情况,提醒学生按教学计划安排学习,耐心解答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学生提问;其次能熟悉和操作各种计算机软件,通过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3]

(三)进一步改进学习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可以起到诊断、激励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教师在制定考核方案时,必须将学生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有效打通课内课外,完成全流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估体系。如每一门网络课程都设有教学论坛,学生是否经常积极地参与班级学习的在线讨论、回答问题或向老师提出问题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过程学习评价的观测点。

(四)构建优质的通识课教师教学资源

网络教育不仅集聚了中国高等学校最优秀的师资和资源,还逐渐催生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基于优质教育视频资源的网络在线学习。通过在线观看名师们的教学视频,聆听大家们的精彩讲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感受到了名师们的“真知、真信、真行、真情”,启迪他们了思维、陶冶了他们情操,这正是高职院校通识课教学的目标所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网络通识教育,为摆脱通识课教学师资不足、资源匮乏的困境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整合各种海量教学资源,包括各种教学平台资源库、互联网资源、学校资源、个人资源等,让资源展示、教学支持、师生互动等能协同发挥最大作用。[4]

(五)打造便捷的通识课在线学习平台

有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学校还必须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实施网络通识课的教学与管理。笔者认为,可以打造一个基于优质视频教学资源的通识课在线学习平台,平台本身具有一套规范的教学管理流程、全面的大数据分析、个性化一站式的学习空间、支持全终端、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等,将通识课的选课安排、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集于一体,以满足通识课在学生科学选课、优化教务管理与有效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需求。

(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通识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因此学校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网络课程学习的有效开展,使学生逐渐适应、慢慢喜欢并接受网络视频学习的模式。任课教师要精心准备,积极做好各项引导工作,开展各种各样的线上、线下互动。开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学习行为自动生成朋友圈动态,每天看到自己的成长,学习空间真正融入了SNS的概念,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通识课是持续创新的,它将深度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教育过程和教学方法。我们必须在充分理解高职教育诉求与目标的前提下,将互联网技术与通识课程不断融合,整合课程、平台、服务、管理等课程体系,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创新,着力打通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等非专业能力,[5]充分发挥通识课教育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 远 扬)

[1] 蔡映辉.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4(6):6-79.

[2] 高汝东,杨桂臻. 高校通识课教学改革目标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3):159-160.

[3] 海莺. 对地方工科院校网络通识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9-10.

[4] 聂强.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5):52-57.

[5] 张寿松.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8.

G642.0

A

1671-5454(2017)03-0048-04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7.03.014

2017-03-16

顾卫华(1979-),男,江苏南通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通识教学资源互联网+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