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观察
2017-03-09金刚
金 刚
(阜阳市人民医院北区手术室,安徽 阜阳 236000)
手术治疗是外科主要的治疗方式,是临床中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的有效治疗方式,具有疗效显著的优势[1]。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新增50万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自2010年接受手术治疗的比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2]。虽然手术疗效确切但患者会产生应激反应影响患者的舒适度,焦虑也是患者术前最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为降低患者术前焦虑评分,提升患者舒适度,特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4~75岁,平均(52.9±2.4)岁,接受骨科手术9例、妇科手术4例、泌尿外科手术6例、心血管科手术12例、神经外科手术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5~75岁,平均(51.8±4.0)岁,接受普外科手术10例、骨科手术5例、心血管科手术7例、妇科手术5例、神经外科手术8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3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进行干预,详细护理措施如下:(1)不良情绪舒适护理:在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访视,告知患者手术相关注意事项观察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若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消除患者对手术治疗未知的恐惧,可传授患者深呼吸法缓解情绪。(2)环境舒适护理:护理人员领患者进入手术室,为患者介绍主刀医师及麻醉师,摆放患者体位并做好术中保暖工作,尊重患者隐私做好遮挡工作,术中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护,专心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将手术室温度、湿度调节事宜。(3)术后舒适护理: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整理好衣物,将患者推送至病房,观察患者苏醒时间,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询问患者感受,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护,加强巡视次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SAS评分及患者舒适度。(1)SAS评分为焦虑评分。(2)舒适度:由我科自制舒适调查问卷获得,共100分,让患者对环境、护理人员态度、及身体舒适度、心理舒适度等多层面进行评分,分数与患者舒适度成正比。舒适度=(舒适+基本舒适)/组内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前SAS评分
观察组患者经舒适护理后SAS评分平均为(42.5±10.00)分,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平均为(60.35±8.37)分,观察组的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舒适度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也由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随之提升。笔者通过调查得知:85%以上的患者在术前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若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不予重视,很可能会降低患者依从性从而影响手术效果。为更好满足患者需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也需要相应提升,不仅要求护理人员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还需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室环境、以及专业的心理护理,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在生理和心理层面均感觉舒适,舒适护理是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模式,更遵从“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据本次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前SAS评分及舒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1]秦雪芳,顾君芳,韩静红,等.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患者术中生理及术后情绪状态的影响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2):2697-2699.
[2]毛 亮,贺吉群.手术室护理人员舒适护理认知和执行情况的调查[J].医学临床研究,2015,7(3):11.
[3]栾 昕,喻丽丽.舒适护理应用于外科手术室护理中效果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a(01):42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