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7-03-09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苟 艳

(川北医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四川 南充 637000)

自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苟 艳

(川北医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四川 南充 637000)

自媒体是随着web3.0时代新媒体而诞生的新型媒体形态。自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自媒体传播中“新意见阶层”兴起、“去中心化”和“交互性”、信息优势等自媒体的特点强化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迎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自媒体的传播把关缺失、碎片化及原有传播权威削弱,也让大学生面临价值选择困惑,健康思维方式养成受阻的困境,旧有教育模式减效。为此,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加强自媒体平台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自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03年,谢因·波曼在《自媒体》中提出,“自媒体即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以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与新闻的途径,”这一定义为国内研究者普遍采纳。自媒体有着不同于其他媒体的崭新特征:从主体来看,其区别于他媒体和平台媒体,因此又有学者将其称为“潜传播”;从媒体形态看,它以第三代媒体web3.0形态的为载体;从传播平台来看,是指微博、微信、QQ空间、各大网络论坛和贴吧等。自媒体在近些年来发展突飞猛进,拥有大量的用户。根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达到7.1亿人,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5.1%,微信朋友圈、QQ空间使用率分别为78.7%、67.4%,[1]它已经广泛地参与到了社会生活中,深刻地改变了传播业态和社会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促使社会价值观念一轮轮地消解与重构。自媒体舆情常变常新,“自媒体今天的样态还只是它的早期形态,重要的是它给世界带来的某种开创性暗示。”[2]因此,把握自媒体舆情的特点,积极探索自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就显得紧要和必要。

一、自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一)传播中“新意见阶层”的兴起,强化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自媒体背靠移动互联网技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迅速成长,这与我国社会“新意见阶层”的兴起暗中契合。我国社会取得的长足进步,必然使得普通民众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权利意识、监督意识、公民意识的增强,自媒体的低门槛准入,监督的真空,快捷简便的操作手段,天然地迎合了草根阶层发声的需要,“网络时代民众通过群体性事件进行社会参与,在某种意义上,实际上是中国底层民众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3]自媒体从产生伊始就代表了整个社会话语权的下移,因此,自媒体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原有传播模式的调整,新一轮传播权威的构建。

自媒体由草根阶层助推,更代表着新媒体时代多元化的传播主体,是多元的社会在传播领域的投射,它依赖于自身的天然优势,通过自主化的传播,影响力日益增加,而在其中大学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学生对新兴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运用自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媒体让大学生意见的抒发不再是小范围内的自娱自乐,通过巨大的网络交织让大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成为可能,他们拥有了相当范围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从而将自身视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以自主自觉的态度审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认识自己主人翁的地位。自媒体的发展满足了大学生对社会的探索,凸显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传播的“去中心化”和“交互性”,迎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 “去中心化”是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它主张个人就是传播的中心,充分地体现了传播过程的自主化倾向;“交互性”也是其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点,自媒体让实时性互动成为可能,变单线传播为多点传播。“去中心化”和“交互性”是自媒体的自主权所反映出来的特征,自媒体传播过程的自主化又集中地体现为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自主化。其一,传播内容的自主化表现为自媒体用户对内容的自主把控。互联网的(UGC)用户生成内容理论广泛运用,以微博、微信和QQ空间为例,在转载信息,添加超链接的同时也可以添加评论,看法,或吐槽或点赞,影响舆论走向,传递价值判断,使得人们对于内容的关注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无形之中参与到了内容的生产中。其二,传播过程自主化也体现为传播方式的自主化。较之于传统媒体,自媒体可以了解到受众信息,使得自媒体用户更容易走向集群化,以微博为例,“正在从早期关注的时政话题、社会信息,更多地向基于兴趣的垂直细分领域转型”[3]

传播的“交互性”和“去中心化”的特质突破了教育的传统模式,传统的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地位变得模糊,大学生所掌握的信息更早更全,大学生可以自成中心。大学生不再满足于过去教育者正襟危坐的知识权威,而是更加要求在宽松的,多样化的自媒体环境中,与教育者共享信息,平等交流。自媒体将学生置于了更加平等的地位,这样就缓解了传统的主客体对立局面,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迎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的发展要求。

(三)传播内容的信息优势,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信息优势”是自媒体的突出特点。传播内容的信息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自媒体的“自为”特征让传播具有亲临视角,自媒体的用户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对现场进行播报,它所具有的时效性传统媒体无法比拟,亲临视角也让信息更加真实可感。其二,数字化技术为自媒体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它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壁垒,让同一信息可以在多种媒介传播;其三,自媒体本身拥有海量的信息载体。报纸、电视、广播的信息容量有限,加之层层的审核、把关,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自媒体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效能。其四,自媒体传播形式更加生动活泼,自媒体让图文结合、视听结合成为可能,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感染力。

自媒体所具有的信息优势也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面对面,我讲你听的模式为主,其实效性也常常受到诟病,让自媒体参与其中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媒体对身份信息的淡化摆脱了面对面的局促和压力,微信、微博的使用让教育者更容易了解学生的真实困惑,灵活的网络话语体系更容易拉近师生距离,无形中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自媒体所具有的优势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超越时空进行,承载近乎无限的信息量,慕课、教学运用的手机APP为很多高校争相采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多样。

二、自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传播质量良莠不齐,大学生价值选择困惑 自媒体传播的质量良莠不齐。一方面,自媒体提供的平台成为了一些公共知识分子、文化精英、地方政府、政府官员等发声的途径,绕开了他媒体严格的审核,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更为自由地分享信息,成为了社会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虽然互联网领域的立法逐渐完善,然而自媒体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把关人”缺失的问题。“众声喧哗”已经成为舆论场的“新常态”,多元、自发和“零门槛”让自媒体传播的权威和公正受到普遍质疑。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流中,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信息大量存在。为了迎合某些人的低级文化趣味,承担更小的政治风险,自媒体传播陷入了娱乐化、低俗化、媚俗化的泥潭,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语来引导大众,混淆视听,主流话语体系被淡化,严肃正统的议题被敬而远之,自媒体在缺少监管的环境下野蛮生长。同时,自媒体也成为了西方敌对势力的舆论战场,大学生成为了他们争夺的重要目标,一些打着追求自由,民主旗号的帖子对历史片面歪曲解读,企图从意识形态领域击垮我们的防线。自媒体传播鱼龙混杂,传播质量亟待提升。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有着改造社会的豪气,同时又缺少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对社会现状缺乏客观冷静的思考,面对泥沙俱下的自媒体信息流,不能从历史的角度看待我国现阶段社会状况的历史必然性,极易被误导和利用。自媒体的舆论环境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作用,大学生形成了多元的价值观,有的甚至与主流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大学生面临着价值选择的无所适从和精神世界的无可皈依。

(二)传播内容碎片化,健康思维方式养成受阻 自媒体传播的内容以碎片化为主,Twitter的汉语意思就是“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微博的篇幅不超过140字,职业的自媒体者通常将篇幅控制在1000字以内,大多数的自媒体都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碎片化的表达既可以是日常生活的即时记录,也可以通过超链接发表自己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严肃看法,很好地适应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人们能够利用起点滴时间。但是碎片化的表达也有着致命缺陷,对信息分散化理解,片面的解读,不利于大学生系统性思维的养成。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4],对系统性和规范化性有着内在的要求,只有经过了一定程序施加了特定的影响,才能起到凝聚人心,形成和谐一致的思维体系的作用,而这样的要求仅仅依赖于自发的自媒体显然无法实现。因此,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利用自媒体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整合,将碎片化的信息变为系统性的教育教学资源,聚碎片之沙为系统之塔,用温热的网络话语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大学生品质,塑造健全人格,形成健康的思维方式。

(三)原有传播权威削弱,旧有的教育模式减效 Web3.0时代的自媒体拥有了强大的传播影响力,社会热点事件往往经由自媒体披露,经过专家学者,社会名人或者事件当事人的呼吁,聚集起强大的舆论波,引起某一地区(往往因地区性公共事件)或者全社会范围的广泛关注,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将网络事件延伸至现实生活,已涉及重大事件,防灾救灾,公民权益,社会救助等各个领域。“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自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500件社会热点事件的统计表明,其中44.4%的事件由互联网披露而引发公众关注;可以明确源发于“两微一端”的有64件,占12.8%”。[5]互联网的传播效果在如火如荼地演进着,也促使我们去思考传统的传播方式和申诉路径,当更多的人愿意采用自媒体传递信息、发表意见、表达诉求时,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传统传播权威的削弱?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自媒体,思政教师不得不在课堂上和手机争夺学生时是不是代表了旧有教育模式效果的减效?

自媒体拥有无穷的生命力,自媒体的崛起打破了原有传媒格局,自媒体和传统媒体交错发展。可以说各种媒介形态共同繁荣发展才是多元社会的常态,而在多元的传播模式下,教育方式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授予,知识不再仅源于教师的传授,师生同处于自媒体的起跑线。能不能、会不会通过网络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平等的交流,对网络热点的把握程度、对网络话语体系的习得与否,决定了能不能和大学生处于同等的交流维度,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成败。与之对应,我们原有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要树立和稳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需要我们不断研究自媒体时代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在自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三、自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一)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教育的主导,随着自媒体发展,要不断加强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让思想政治教师掌握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利用自媒体来搭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意识形态教育。任何的教育体系都必然会有一定的思想倾向,在鱼龙混杂的自媒体中并不乏反动的腐朽的信息,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做到正本清源,坚守党性,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积极研读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宣传文件。其次,要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媒体意识,培养媒介素养,树立起辨别信息的意识,处理信息的意识,利用信息为生活和教学服务的意识。主动研究自媒体,自觉利用自媒体学习,弥补自媒体时代信息优势消失的现状。再次,注重思想政治教师的再教育。网络技术日新月异,自媒体舆情千变万化,面对复杂的信息流,教师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搏。要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素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培训和再学习,尤其要注意对社会时事热点的学习,用思想政治理论剖析热点,解读热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二)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思辨的反应能力,以及利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和社会的服务能力”[6],在自媒体视域下,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网民的媒介素养成为了网络把关的唯一可靠保证,决定了什么样的信息可能进入我们的视野,影响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因此,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让大学生成为自觉的网络信息把关人。为此,要提升大学生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批判能力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媒体的传播信息,让学生理解自媒体纷繁复杂的信息背后的经济基础,理解它所具有的历史必然性,能够从社会的角度、历史的维度来看待当前自媒体发展现况。大浪淘沙般地摘取网络信息的闪光点,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次,重视培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往往为网民设置议程,打破沉默螺旋效应,自媒体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让我们必须正视意见领袖的作用。为此,要注重对学生群体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尤其要提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媒介素养,坚定正确的立场。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意见领袖,利用同辈群体的天然优势,通过充分发挥他们的网络影响力来扩大正效应,传播正能量,塑造正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有极强的时效性和时代性,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实现内容的创新,发挥自媒体的优势,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包装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内容。首先,在内容上,将自媒体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打造师生沟通交流的自媒体平台,研究自媒体的话语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网络话语体系进行融合,不断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利用网络平台了解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抢占信息的高地,用接地气的方式解读现实问题,将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热点问题、校园身边小事在第一时间推送到自媒体平台,把握教育的有利时间节点,吸引学生关注,回应舆论话题,厘清思想误区,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其次,在形式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再包装”。依托于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再编码”,不断探索慕课、微课、第二课堂等形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内容进行理论的重新包装,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和生命力。

(四)加强自媒体平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自媒体在宣传和传播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媒体平台建设滞后,不接地气,不与时俱进,存在着“自说自话”,两套话语体系,两个舆论场的状况,和自媒体的发展现状严重不符。要加强自媒体的平台建设,首先要搭建起自媒体的平台,依赖于新媒体和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建立起高校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不断探索可能的新形式。其次,要与时俱进,实现传播内容的及时、有效、透明。例如北京工业大学“将手机带进课堂”,和公司合作开发自主的软件平台,呼吁学生用手机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一时成为佳话。后续多所高校引进其开发的软件,其借助于市场的力量助力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正视北京工业大学的成功经验,借助于透明的网络沟通方式,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让自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增强高校自媒体平台的公信力。再次,要加强自媒体的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自媒体并不是意见的自由市场,高校自媒体平台尤其要注意“把关人”的设置,通过道德和法律,双管齐下,实现良好的舆论生态环境,促进自媒体的健康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6.

[2]代玉梅.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5.

[3]于建嵘.自媒体时代公众参与的困境与破解路径———以2012 年重大群体性事件为例[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5.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5]人民网.2015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EB/OL].人民网,2015.

[6]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39.

责任编辑 付友华

2017-03-30

10.3969/j.issn.1003-8078.2017.04.03

苟艳(1988-),女,四川南充人,川北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助教,硕士。

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CSZ16061。

G641

A

1003-8078(2017)04-0009-04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