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新期待,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2017-03-09国家督学二级教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建湘
国家督学 二级教授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刘建湘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反映在职业教育领域,主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期待。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有近300万家庭的子女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职业教育在支撑产业发展、促进脱贫脱困和实现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总体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适应。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省级政府与地方政府主办的职业院校、职能部门与行业协会、企业主管的职业院校之间发展不均衡。职业教育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服务地方经济及产业发展、扶贫富民等方面也存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教育事业要放在优先发展位置,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应成为当前国家教育督导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二、强化政府责任,推进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各级政府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结合区域产业发展,优化中高职学校的区域布局,引导职业院校对接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质量,避免同质化发展和重复建设,促使职业院校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和内涵式发展。
健全政府对职业教育资源投入保障机制。在国家、省级财政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上,坚持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针对性地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教师培训基地和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补齐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的短板,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东西部平衡和城乡平衡。加强对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出台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将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考核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内容。
发挥示范(骨干)院校、优质院校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办学联盟、集团化办学、专业对口支援、优质师资派驻、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培训、成果输出等方式激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院校的内生动力,实现共同发展。
三、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现职业教育充分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地方政府要完善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政策,引导企业作为办学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要鼓励探索创新,先行先试,支持校企共建企业学院和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推广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股份制合作制工作室典型经验,广泛调动社会资源推进职业教育充分发展。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行业组织要在建立人才评价标准、指导专业和课程改革、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组织信息发布和技术交流活动、开展技能认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要从人才需求、岗位分析到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过程,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
学校对接企业需求,积极搭建校企共同育人、技术研发、项目攻关等平台,实施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学校将企业最新技术、设备引入教学,实现校企共享实习实训基地,互派互聘教学人员,在设备、技术、人才、管理、文化上实现充分融合。校企共同组建技术协同中心、项目攻关团队,合作开展产品研发、工艺革新和技术创新,共同突破技术瓶颈,助推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实现职业教育水平整体提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四、落实立德树人,保障人人出彩的机会
职业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职业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让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
职业教育要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在职业教育课程和普通教育课程学分互认上,在中职、高职、本科等各个职业教育层次流动中的学分积累上,出台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搭建更畅通的学习通道和职业发展通道,给职业院校学生充分提供人人出彩的机会。
于社会大环境方面,要积极倡导劳动光荣、崇尚技能的社会风尚,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让技能人才有机遇有待遇,形成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为职业教育均衡充分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