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案例
2017-03-09山西省夏县南大里乡中心校张文波
山西省夏县南大里乡中心校 张文波
案例背景: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年后,巴迪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了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他们对课文中母亲的赞扬是爱这一点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在赏识教育中成长的学生,很难理解父亲的批评也是爱。所以理解父亲的爱将是教学课文中的难点之一。本课预计教学两课时。通过第一课时的初读,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父母对巴迪的两首诗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但大多数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本设计属于第二课时,课堂上如何引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逐渐理解父母的评价中包含的爱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案例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懂作者的内心,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
案例描述:
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他童年时代,知道母亲的“精彩极了”是爱,而无法理解父亲的“糟糕透了”也是爱。
师:“精彩极了”是谁对巴迪的评价呢?
生:母亲。
师:请从书上找到母亲对巴迪说的话。
生读话。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母亲对巴迪说的话。
生:“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请注意看话前面的提示语,妈妈兴奋地说,该怎么读?
生:再读——(感情丰富多了)
师:再看后面,母亲的评价雨点般落到我身上,为什么把母亲的赞扬比作雨点?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赞扬如同雨点般落到我身上呢?
指导朗读。
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这是母亲对巴迪语言的赞扬。母亲的赞扬还有别的表现形式吗?
生再读课文。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画出重点词句。
生:妈妈再次拥抱巴迪。
师:“再次”说明什么?
生:不是第一次。
师:从哪一句看出来?
生:她搂住了我。
师:这是动作上的表现。作者在写这件事情的时候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板书语言、动作。写人就是要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写。
师:巴迪听了母亲雨点般的赞扬有什么表现?
生:腼腆,得意洋洋
师:从哪儿看出来?
生: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师:你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吗?
生表演巴迪的表现。
师:你读得真投入,你就是巴迪吧!请看一下巴迪还有哪些表现呢?
生读书。
师:不要忙着举手,要思考之后再举手。
(一定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用思考就回答的问题往往是没有价值的。)
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画圈点。
生深入读书。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生: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生:我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师:除了这些表现,还有哪些?
生:“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师:“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
生:等不及了,心情很着急。
师:真准确,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巴迪等不及了?
生: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师:这么短的句子是很少见的,你们从中有什么体会。
生:我感觉时间很长。
师:该怎么读?请大家来读读。
生齐读: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把等待的时间读出来了,也读出了迫不及待的心情。)
师:哪个地方还能看出巴迪觉得时间过得慢?
生:终于。
师:对,从“终于”这个词也能感觉得到时间过得漫长。终于等到爸爸回家,爸爸的评价是什么?
生齐:糟糕透了
师:爸爸是怎么说的?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爸爸有什么样的动作?
生:扔。
师:你们从中有什么体会?
生:爸爸很生气。
师:你能表演一下爸爸吗?
生表演,厉声说完“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便把诗扔在桌子上。
师:你真是一位严厉的父亲。我要为你竖起大拇指。巴迪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生读书: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师:父亲的评价的确给正在得意的巴迪泼了一盆冷水!犹如晴天霹雳啊!巴迪实在是受不了了,还有哪些表现?请抓住关键词读一读。
生读第14自然段。
师:谁愿意读一读巴迪的表现。
生:“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师:不要着急。注意这句话中哪些是关键词?
生:冲、跑、扑、痛哭。
师:这些词应怎样读?你能满怀信心再读一次吗?
生再次读这句话。
师:读得真好!进步很快!
师:动作表现人物感情多么丰富啊。指板书:动作。
师:从巴迪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巴迪非常伤心、难过。
生:巴迪还小,听到表扬就得意扬扬,听到批评就难以接受。
生:巴迪认为母亲爱他,父亲不爱他。
生:巴迪七八岁时,只知道母亲的表扬是爱,没有理解父亲的批评也是对他的爱。
师:你们说的真好!都对!巴迪那时确实小,只知道母亲的表扬是爱,很难理解父亲的批评也是爱。我们也一样,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不愿意听批评的言语,其实这两种评价都是爱,我们都应该接受。
案例反思:
1.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读准、读通,读出感情
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较多,朗读时,不同人物的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妈妈要读出慈祥,和蔼,亲切的语调,爸爸的语言要读出严厉的语气。我采用了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词句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积累,读中升华,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从而感悟文本内涵。
2.语文要生活化
“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语文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这样,语文课程对小学生来说就是那么亲切。自然而然,学生学起来就有了浓厚的兴趣,主动性也调动起来了。
3.不足之处
注重朗读指导,师生对话,文本对话,而忽略了生生对话。语文课堂是对话的课堂,要处理好“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关系,有感情朗读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手段,让学生与文本的接触中,燃起心灵的火花,感受到人文的升华。